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一句。欧阳修脸红脖子粗,有了一些政治斗争的天赋,但毕竟才来京城不久,经验欠缺。老范说的是事实,在钱惟演的庇护下。他们在洛阳玩疯了,而且钱惟演也是小皇帝最不欢迎的重臣之一。欧阳修一时愣住,不知如何回答。

但老范犯了众怒。包括小宋在内的一干中青年官员眼睛就红了,***,你老范年青时玩也玩过了,乐也乐过了,现在老了,把不起妹妹了,于是就说挟妓作乐不好,这都是什么理儿。

因此庞籍愤愤然的走了出来,你是言臣,我也是言臣,谁怕谁啊!还别说,庞籍岁数比范讽小得多,可名声不小,小皇帝刚一亲政,为了怕宫中的杨太后翻云覆雨,庞籍当众烧掉了支持垂帘制度的《内东门议制》,又向小皇帝进献了数条忠言,被朝野称为天子御史。

道:“挟妓作乐乃是sī事,范中丞为何居然将它带到朝堂上?难道你想替祖宗重新修订制度?莫要说别人伪清高,自己却做了伪君子之事!”

范讽一语讥得欧阳修不能言,然而庞籍一句讥得范讽不能言。在朝堂上说挟妓作乐,是有些不当。况且自从杯酒释兵权后,为了让大臣忠心,赵家还鼓励士大夫寻欢作乐。

老范就不应当用此来怦击欧阳修的。

他下不了台,老朋友只好出面了,李迪走出来说道:“庞御史,范中丞戒告后进修养德操,也是美意。”

他可是一个超级重量的大佬,十几年的磨难,真宗时的名臣,皇帝的老师,庞籍同样不敢言语。

可这事儿得收场,薛奎想了想,看到了“机会”,从种种迹象来看,小皇帝是想保护郑家子的,于是转了一个小小的圆场,道:“但是范中丞言语太过jī烈,无论郑家子,或者欧阳校勘才气过人,莫要吓着人家啦。”

话里也有着话的,一个小小的欧阳修,一个更小的郑朗,你们俩人,一个堂堂的首相,一个御史中丞,至于要一心置两个小人物于死地吗?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想揉脑袋瓜子。

这吵了大半天的,都是神马?

郑家子怎么不对了?看一看,两个宰相,一个御史中丞,一个殿中shì御史,外加一个小校勘,而且越扯越离谱。我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挥了挥手说:“诸卿,勿要再争,郑家子马上就要回去,还有什么好争的?散朝。”

肯定没有结果了,群臣散去。

小皇帝回到了寝宫,对阎文应说道:“将尚美人与杨美人喊来。”

“喏。”

一会儿两个千jiāo百媚的美妹走了进来,躬身施礼,脆声说道:“参见陛下。”

“免礼,起来吧,替朕揉揉脑袋。”

“是,”两个小美妹一左一右,替他做着头部按摩。可无论两个小美妹怎么按,小皇帝都觉得头象炸开似的。想不明白,朕用的是清臣啊,在提拨他们之前,还仔细的察看过他们的履历,李迪是自己老师,清名扬于天下不用说了,薛奎那是在养母生前那么大威势下,都不屈服的直臣,范讽同样是一个清臣,庞籍是自己看重的后起之秀之一。似乎欧阳修也有一些资质。

然而……

这是哪里出了差错?

还好,这仅是为了郑家子,若是朝廷出了大事,这样扯下去,还了得?

小皇帝,你猜中啦!

正在这时候,阎文应又从外面跑进来,说道:“郑解元要求揭见,陛下,另外他还带来了两个让陛下会异想不到的人。”

小皇帝没有反应过来,无力的说道:“不能见,因为他,今天都惹了这么多麻烦,还带人进谨?朕这里是皇宫,不是他家的后院!”

“不是啊,是知日禅师。”

“不见,知月也不见……你说什么?”!。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

朱文济不顾宋太宗的意愿,强行仅用七弦鼓了《风入松》之后,开始了隐居生活,你是宋朝皇帝,咱惹不起,躲得起。到了他的学生慧日寺的夷中大师,更是一个方外之人,咱是大和尚了,修的是清静无为,什么天家皇家,别来烦我。

宋朝皇室很自觉,再加上宋真宗是一个老好人,诸卿,你们别提此人,就当世上没有这个大和尚。然后到了他两个学生知日与义海,更是将师门这种孤傲的传统发扬光大。

义海直接远离是非,跑到越州法华山隐居了。知日「孒辰乄水印」本来就是京「孒辰乄水印」城人,没有走,可谁也别想打扰。当今论琴技之妙,义海第一,知日第二,他人无法作想与之并论。这样一个人在天子脚底下,小皇帝当真不知道?

可同样很自觉,那怕郑朗不知用了多少本琴谱将知日凡心勾起来,yòuhuò大和尚破例授他琴技,小皇帝也没有想过听这个大和尚的琴音。

省得自找没趣。

大和尚来皇宫了?

小皇帝暂时忘记朝堂上带来的所有苦恼,想迎出去,被阎文应一把拉住:“陛下,虽是高僧,可他是臣子,别的不说,言臣听闻后,又要罗嗦。”

赵祯恍若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身体软下来,摇头,说:“阎都知,你替朕去迎一迎。”

但小皇帝还是迎到殿门外,看着知日,白sè僧裟,一尘不染,一张方脸上无喜也无忧,双眼炯炯有神。高僧哪!小皇帝欢喜的说道:“见过大师,见过道长。”

“老衲参见陛下”,知日随意的合了一个什。

小皇帝谦逊尊敬的态度,让他心中的不满稍稍减了一分,还是不大乐意。

“来,来,坐请坐。来人,上茶。”

“陛下,勿用,老衲被郑小施主所huò又动了贪念里过罪过……”,大和尚直摇头,又道:“老衲弹几支曲子就走。”

小皇帝没有敢强求,这个大和尚,能让他的布履踏入皇宫,就很不容易啦,再强求那就是成了yù整难填。不过也没有关系大不了从内库里拨出一些钱帛馈赠若言官反对,从朕的用度里省出一些,你们总不会说话吧!

然后又看着卫中正,卫中正也不差的,不然也不会为了友谊,百金都不要了。姿态同样很优雅。不过听说了郑朗送知日曲谱时,也动了贪念,郑朗只好让江杏儿在知日禅院里将自己送给知日的曲谱重新誊抄一遍,赠送给了卫中正。

因为要离开京「孒辰乄水印」城,最后让小皇帝快乐一下于是也将卫中正请来。

小皇帝想到朝堂上群臣的嘴脸,再看着这三人,产生一种错觉,别听琴了,就是看着三人,都感到了阵阵春风袭面,暖意洋洋。

第一支曲子便是暖意洋洋,《春晓吟》工在路上选了五支曲子,皆是平淡,或者充满喜悦,或者庄严洪正的曲谱,没有一首象《乌夜啼》或者《古怨》那样的凄惨靡靡之音了《春晓吟》故名思义,是描写春天黎明时的场景,本来黎明时分很让人心动,再加上春天的黎明,无疑充满了喜悦、欣欣向荣之意。

几乎所有有名气的矿琴埠,本身琴技造诣都很深,论真「孒辰乄水印」实的琴技,卫中正虽不及知日,但在眼下的郑朗之上。这个是急不来的,尽管有曲谱,手法的熟练,深重,长短,就是按照曲谱来,弹出来的效果载然不同。因此,以知日为主弹,卫中正与郑朗配合。

一支曲子在三人的精妙指法弹下来,都让小皇帝感到春天重新降临到了皇宫,喃喃道:“妙啊妙。”

再弹了《普庵咒》,在三人配合下,此《普庵咒》已大非郑朗为柳永弹奏时的《普庵咒》。

转到了《春江花月夜》、《醉渔唱晚》,最后到《阳春》结束。弹曲了,知日转身就走,连茶都没有喝。小皇帝很无语,晕,我这皇宫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干嘛呢。

但这才叫真正的隐士,恭敬的将知日与卫中正送出大殿门口。转过头来,对郑朗说道:“太奢侈了。”

小皇帝欣赏到了一场华丽的古琴演出,但不是不知道其中的轻重。休说知日,就是郑朗,在他心中地位越来越高,连字都舍不得求他写,况且奏琴,若不是郑朗主动提出,小皇帝绝对不会主动提出让郑朗为他鼓琴的,所以说太奢侈了。

又说道:“郑解元,如何使知日禅师前来皇宫的?”

“陛下,勿要惦念,臣只答应给他二十本曲谱。”

“二十本哪?”小皇帝嘴张得老大,这非是誊抄的曲谱,那么抄就是了,而全部是“原创”,至少每一支曲子得能让这个大和尚瞧得上眼。不要二十本曲谱,就是五本六本,寻常琴师终生想也不敢想。

“陛下,真的勿要惦念,这也是臣的雅好。”

“唉”,小皇帝叹了一口气,到了这时候,终于隐隐的感到郑朗所说的情义无价,又想到了今天早朝范讽的种种,说道:“今天早朝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你不要往心里去,膜心里清楚。”

“陛下请明羌……”

小皇帝将早朝的和种说了一遍。

郑朗哑然,大半天道:“也无妨,臣岁数很小……心xìng也淡,若不是为了太后,臣去年都不会参加解试考,毕竟臣许多事没有想清楚,自己大道未明,如何为官?其实手中有多少权利,就要负多大责任,臣xìng子散漫,恐怕现在对官职兴趣不是很大。他要说,就让他说吧。前些年,臣在家中苦读,外面谣传纷纷扬扬,将臣说得很不堪,臣同样也没有在意过。况且仅仅是为太后画一张长轴,尽臣子本职,何必怕他说?陛下,莫要放在心上。”

反过来劝小皇帝。

赵祯更是惭愧,不过听了五曲,心情平静下来,脑袋也灵活了,想起了一件事……说道:“朕记得当日说此诸臣,你曾叹了一口气,言尤未尽,是何意思……不要瞒朕。”

“陛下,他们是直臣,用意是好的,可非是魏征。”

“说来。”

“魏征也监督君臣得失,但不仅是监督君臣得失,更考虑到国家的大局与未来。若要一味的吹毛求疵,休说臣,房杜谨小慎微……失之君子风范,姚元之善长机心权谋,失之君子洪正,宋螺急躁刚直,失之君子器量,再如开国宰相韩王sī心重,魏国公王太师过于沉默,才有先帝祥瑞之祸,寇莱公消急。若一一全部用这和吹毛求疵的眼光去看,这些大臣即便为相……也会在言官的抨击,很快远离相位。这七人都做不好宰相了,陛下,你请谁来担任宰相?又请谁来做你的臣子?”

“是啊”,小皇帝茅塞顿开:“所以你说了一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听的就听不能听的就当没有听到工……”

“是……”郑朗答得很迟疑。

这群君子党们,你不听就行了吗?不听也会扭住你的头去听!反正自己是毫无良策,小皇帝,你继续受着吧。

“因此臣说自己关了一些天是对的,过于jī,失去了君子之道。君子如玉,温润有加,刘少监也说过,让臣记住温字。陛下,其中轻重之度,只能陛下自己掌握,臣小,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议。”

小皇帝呵呵乐了,是啊,他还很小呢,自己又奢侈了。

“臣今天就离开了,望陛下保重。”同样说走就走,走得很快……回到了客栈,立即将行李拾上,返回郑州。

奶奶的,君子党们,俺也得罪不起啊。

“陛下,郑解元出城了。”阎文应说道。

“这么快就走了?”

“是,所以今天他才请来知日与卫中正为陛下鼓琴。”

“阎都知朕好象突然觉得心里憋得慌……”小皇帝说道。此时他眼前又浮现着郑朗温润从容的风范,对自己的一片情义,在京「孒辰乄水印」城时不览,经常往宫里跑,画画像,或者偶尔替他鼓一曲琴,与他说一些知心的话,倒也不觉。

但听到郑朗突然离开,心中突然产生了一和空dàngdàng、茫然若失的感觉。

“陛下,臣也是,有时候看看他说说话觉得好温暖……”,阎文应乘机拍了一个小小的马屁。心里却想到,郑家子不能忽视啊,眼下是吕相公,未来有可能就是此子。他以后再度进京,咱家得小心了。

“你懂什么?……小皇帝笑骂一句,心里同样说了一句,古人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诚不欺我也。当然,他自巳是皇帝,郑朗是臣子,这句噜只能放在心中,不能说出来的。

又说道:“去将李相公、薛相公与张相公喊来。”

“喏。”

一会儿李迪、张士逊与薛奎带了进来,小皇帝递来一叠记录,是他与郑朗谈话的记录,包括今天所说的一些话。

三个,宰相翻了翻,薛奎说道:“此子才乃君子如玉,温润有加。”

看看人家,连辨都懒得辨,高风亮节如此。但薛奎说好话不仅是确实佩服郑朗的才气,也是看到小皇帝很器重,顺便让小皇帝开心一下。

张士逊更是夸大,道:“此乃我大宋之福,所以人才辈出。”

李迪看着这两个……大佬将郑家子夸得如此,都不好意思说了,但看着这一份份记录,心中还是有些感慨的,这小子自己没有与他打过交道,听说最善长的就是经义之学与字,然而与小皇帝交谈时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