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其病之所因,既知其因,以从其贪生之意,而开导之,警戒之,使其有惧死之意,则情欲淡而心神安,心安 
则气顺,然后合其色脉之逆从、病之标本,分先后而调治之,方能奏效。若不先安其神,药亦无功。故得神者 
昌,失神者亡。是神之一字,即一贯之道所在也。此色脉为四诊纲要,而神之一字,为要中之要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师传篇》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帝曰∶便病患奈何?岐伯曰∶ 
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 
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 
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 
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 
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 
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病患所便者,所欲所宜也。问其所欲,知其所病,以辨其所因,投其所宜而治之也。帝谓肠胃寒热不同, 
贵人任性难禁,何以便之。岐伯言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病之败命而受苦,导之以善调而却病可生, 
未有不听者也。若夫寒热两碍之病,则当分其标本、缓急、先后而治之。春夏阳气升发,宜先治标,后治其本; 
秋冬阳气收降,宜先治本,后治其标。盖以受病之邪为本,所现病状为标,故春夏治标则易愈,以其邪气发露 
也;秋冬必先治其本者,以其邪气伏藏也。调之之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皆不可太过,太过则反病。 
凡饮食衣服,亦必使其寒温相适,则其故有之元气将持,不致为邪僻之气所害也。此与上节《素问》之言数问 
其情者,互相阐发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论疾诊尺篇》帝曰∶余欲无视色持脉, 
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此不视色持脉,而独诊其尺肤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以定其病也。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 
而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者,颈脉,人迎胃脉也,水饮蓄于胃,肺气逆不能降,故人迎脉动而时咳,按之手足, 
而不起,此外受风邪,而四肢肿,外风内水,故名风水肤胀也。《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聚水而生病也。又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 
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元府者, 
汗空也。观此,由肾虚下焦不利,而水蓄于胃,故颈脉动而时咳,又用力汗出,毛空开,而风邪客之,故名风 
水之病也。 音杳,坎陷也。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 
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 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 
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此申明诊尺肤以定其病也。淖泽者,滑而软润,此即风肿也;肉弱者,脾弱可知,故为解 ,解 者,倦 
怠无力而安卧也,脱肉则土败,而又有寒热,阴阳乖舛,故死不可治;尺肤滑 
泽为风;其涩者风痹,气血滞,故涩也;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邪内 ,津液不输于皮毛,故反燥涩甚,此饮蓄 
于内,非肿胀也;尺肤热甚,而脉盛躁,则为温热病也,其脉盛而滑者,气血流动,故病邪将外出也;尺肤寒, 
其脉小者,中阳气虚,故下泄少气也,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初按浮部甚热,重按则不热,此外邪在卫,故 
表炬然,知其发寒热者也;若先按寒,久按之而热者,此营热卫寒,亦发寒热之病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 
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 
者,胃中有寒。 
马玄台注∶人之手,自曲池以上为肘,自曲池以下为臂。肘在上,应腰以上,手臂在下,应腰以下。肘之 
前廉,即内廉也,据大体为在前,故以内廉为肘前,而主膺前,盖肘之内廉与膺前,皆属阴也;肘之后廉, 
即外廉也,据大体为在后,故以外廉为肘后,而主后之肩背,盖肘之外廉与肩背,皆属阳也。至于臂中独热者, 
臂外主腰,臂内主腹,肘后粗大以下三四寸间,即曲池,为粗大之处,以下则为三里之所,其间热者,主肠中 
有虫,盖不上不下之所,正合于肠中也。掌中为掌之内,其热其冷,主腹中也。鱼际白肉际属阴经,内有青血 
脉现者,主胃中有寒也。 
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 有加,立死。 
尺肤者,卫阳所行者也,络脉在卫分也,血藏络中,夺血者,暴脱如崩吐之类,阴伤阳亢,故尺炬然热, 
而人迎独大,以人迎主六腑之阳也;两手寸口,主五脏之阴者,如尺肤坚而且大,其卫分甚强,营当相应, 
今脉反小甚,则营偏虚,气盛于 
表而虚于内,偏胜极而将偏绝,故烦闷有加而立死也。盖营卫根于阴阳,营卫偏甚,则阴阳偏绝,故下文《病 
形篇》云∶色脉与尺之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也。此本末枝叶之分别,根死则叶枯矣。观此,其 
理更可征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此以目之五色,验五脏之病,以五脏之精气聚于目也。不可名者,似黄非黄,胸中,肺胃相近之处也。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此以太阳经脉由目上而行于头,故为目之上纲;阳明经脉由目下而行于面,故为目之下纲;少阳行于目外 
两侧也。故观赤脉,可察其病之所在也。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 
死;见三脉,三岁死。 
此诊瘰 寒热之病,义详疾病门瘰 寒热篇。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此看络脉之现于皮肤者,视其属于某经之部位,即知病在某经也。义详营卫经络门。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湿热蕴积而成黄胆,有阴阳之分。其色晦滞者,为阴,属脾病;色鲜明者,为阳,属胃病。其脉小而涩, 
阳气不振,脾 
困,故安卧不嗜食,必是阴黄也。义详疾病门。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岐伯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 
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色青 
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 
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调其脉之缓急、大 
小、滑涩,而病变定矣。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脉大者, 
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 
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 
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脉者,气血之先形;色者,气血之华采。脉动于肉里,色现于肌表,犹根本与枝叶,如桴鼓影响之相应而 
不失,观枝叶之荣枯,即知根本之虚实也。五色应五脉之理,已注上文注中矣。若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 
胜之脉者,如色青而脉毛,是金来克木之类,则死矣;得相生之脉者,如色青而脉石,是水来生木之类,则病 
已矣。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通和,则气血周流无间。尺肤者,卫气所行者也,故脉之缓急滑涩,而尺 
肤亦然,脉小则尺肤减瘦,脉大则尺肤贲起,贲起者,隆浓也。至其 
病变,则色脉与尺肤有不相应,是营卫气血偏驳不和,必审其微甚而调之。善调者,见其一,即知其二,见 
其二,即知其三,而气血之虚实、营卫之浅深、邪正之胜负,了然心目,治之自可十全其九,而为上工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如何?岐伯曰∶心脉急甚者,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 
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 ;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 
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 
鸣,巅疾。 
心主一身之血,其本脉圆活如钩者,阳气升浮而按之柔和也。若急甚,则血少风生,肝邪乘心,或由外邪 
遏其内火,而为螈 ,螈 者,风火相煽,筋脉或急或纵,手足抽掣也;微急者,不甚柔和,微带急象,血少 
不能荣养经脉,故为心痛引背,胃气因之不和,食不能下也;缓甚者,心气热甚,故为狂笑;微缓者,鼓动 
迟软,以其气伤血瘀,或形在心下,名伏梁,为心之积也,其积随气上下而行,新血不能归经,反时时随唾而 
出也;大甚者,心火亢逆,肺气窒塞,喉中如物梗,名喉 者,其声变也;微大者,心气不足,血脉痹结, 
故引背而痛,手少阴之脉,挟咽喉连目系,故善于泪出也;小甚者,火衰而土寒,胃气空乏而善哕,哕者, 
呕而有声无物也,后世或以呃逆名哕;微小者,心火下陷土中,善能消食,而肌肉消瘦,为消瘅之病也;滑甚 
者,心火乘 
肺胃,故善渴也;微滑者,心火流于小肠,名心疝,故引脐而小腹鸣也,此与心脉搏滑急亦为心疝者不同,彼为 
外寒,由腑犯脏,此为内热,由脏传腑也;涩甚者,气血闭甚,舌蹇而声不达为喑,以舌为心之苗也;微涩者, 
气伤而血溢,经脉瘀滞,为维厥者,阴维为病苦心痛也,血伤而虚风动,则耳鸣,耳为心肾之窍也,巅疾者, 
风上巅顶而头眩也。 
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 
为痿 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为胫肿;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小甚,为泄;微小,为 
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 在颈支腋之间,下不胜其上,其 
应善 矣。 
肺主一身之气,其本脉轻按浮短涩,名毛者,阳气初降之象也,重按则柔和。若浮沉皆急甚者,而无柔和 
之气,肝邪极盛,侮其所不胜,肺失清肃之权,风痰鼓激于内,为癫疾,阴病为癫,阳病为狂,皆心神昏乱也; 
微急者,气伤而营卫不和,则发寒热,怠惰无力,气逆血不循经,则咳而唾血,气脉不通,咳则牵引腰背胸, 
而鼻生 肉也;缓甚者,气泄卫疏,故多汗;微缓,则亦气伤而肢痿,生鼠 ,经脉郁结,故为偏风、半身不 
遂等病,头以下汗出不可止,皆气散也;大甚者,肺火盛于经络,肺主表,上病极而下,故为胫肿,俗名流火 
也;微大者,热伤津液,肺气痹而引,胸背皆不舒,《痹论》曰∶肺痹者,烦满喘而呕也,起恶日光,亦火郁 
之故也;小甚者,肺气下陷而为泄泻,以大肠为肺之腑也;微小者,津亦耗矣,故为消瘅;滑甚者,热盛气腾, 
故为息贲上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