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先生,时间已经快到了,南方代表团尚未赶来,你们中国人很少有明确地时间概念,而且,南方代表团似乎没有什么诚意。”司戴德向唐绍仪说道。

唐绍仪笑了笑。用英语回答:“我们正在学习遵守时间。虽然南方代表团迟到。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诚意。国事艰难。南北和衷共济是很必要地。就算等上一整天。我也毫无怨言。”说虽如此说。但他对此次议和地前景并不看好。一方面是因为南方主张“共和”。似乎很难让他们赞成“君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南方革命势力中实力最强地共和军方面尚未选派代表参加此次议和。实际上。如果不是列强地舰队。同盟会和光复会只怕也不会这么快就坐到谈判桌前。

司戴德耸了耸肩。靠回沙发。端起咖啡。享受着那种浸入心脾地浓香。小声说道:“对于贵国目前地情势。我深表同情。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地看法类似。我也认为满洲王朝是一个腐朽透顶地王朝。它不能代表多数国民地利益。它地灭亡是近在眼前地。如果此次和平会议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我想。满洲地皇帝或许应该退位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满洲王朝地灭亡。哪怕是各国出兵干涉。”

“这是阁下自己地见解。还是贵国政府地意见?”唐绍仪问道。

“当然是我个人地见解。

但遗憾地是。国务卿罗脱先生不这样看。他依然认为。只要各国达成共识。共同干涉革命。那么。满洲王朝是可以挽救地。在罗脱先生看来。贵国缺乏合适地政治家。国民未开化。一旦骤然失去‘皇帝’这种精神寄托。贵国很可能会陷入到长久地混乱中。”司戴德毫不讳言他与顶头上司之间地分歧。

唐绍仪默然无语。国家地现状他也清楚。但这个话题太沉重。于是换了个话题。问道:“听说贵国地大选就要结束了?”

司戴德笑了笑,说道:“选票正在统计,虽然结果还没统计出来,不过,我看好塔夫脱先生。”

“是那位陆军部长塔夫脱先生?”唐绍仪似乎看见了一丝光芒。“如果是塔夫脱先生当选总统,我想,贵国的外交立场或许会发生改变。”

“那是肯定的,塔夫脱先生一向热中于美利坚合众国地海外利益,而且他坚信‘金元外交’要好过‘大棒外交’。”

司戴德放下咖啡杯,抬起手竖起一根手指,说道:“我相信,新总统上任之后要解决的第一件外交大事,就是满洲地区的铁路问题,就算不能废除《罗脱——高平协定》,至少也能改变目前日俄独占满洲商业权益的现状,这不仅对于贵国而言是有利的,对于世界贸易地稳定也是有益处的。

另外,最近我听到风声,据说英国公使正在为组建一个国际银行团而奔走,法国和俄国已表现出强烈兴趣,据说他们还想拉上日本,如果这个银行团组建起来,他们将完全控制贵国的财政金融,别忘了,这四个国家都是协约国集团的成员或准成员,在对华利益方面,他们不存在任何大的分歧,而一旦他们控制了贵国金融,我认为唐先生一直期待的‘东三省实业银行计划’将完全化为泡影。”

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美国公使馆得到地情报,英国公使朱尔典现在正为这个国际银行团的事奔走,一旦这个国际银行团成立,不仅将大大缓解袁世凯北洋集团的财政窘迫问题,也必将垄断对华全部国际贷款,可偏偏美国财团没有接到邀请,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个国际银行团是排他性的。

美国财团很想分一杯羹,可偏偏在中国东北问题上与日、俄两国关系紧张,这两国对美国试图参加这一国际银行团的举动非常反感,有他们阻挠,再加上美国正在大选,政府分身乏力,结果美国商界怨言四起,矛头直指驻华外交官,指责他们无能。

对于国内的无理指责,美国驻华外交人员普遍感到委屈,因为这种局面并不是由他们造成的,这是国际外交关系剧烈变化的结果。

自从日俄战争爆发之后,欧洲强国在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的争夺明显趋向缓和,开始重新把注意力转回欧洲大陆,1904年的英法协约和190年地英俄协定不仅标志着英国“光荣孤立”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三国协约”的正式建立,欧洲的两个军事集团正式走向对抗,为了增强对抗德国的实力,19C7年日本与俄国这两个刚刚结束战争状态的敌对国家又在英国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日俄协定签署,与此同时,法国也与日本签署了同样性质的准军事协定,再加上早已成立的英日同盟,欧洲的协约国集团在远东地区找到了一个有力地帮手,德国在远东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日本则在英法两国的支持下开始野心勃勃的将触手深向中国东北地区,妄图与俄国共同瓜分所谓“满洲利益”。

为了攫取南满地区的全部利益,日本先后组建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前者负责经济渗透,后者负责军事威慑,“金元”、“大棒”双管齐下,狂妄而又谨慎地排挤着美国势力。

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司戴德总领事走马上任,坐镇奉天,一边加强与满清地方实力人物的联系,一边监视着日本政府地一举一动,为维护“美国利益”出谋划策。

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一边是日本地掣肘,一边则是中美关系的磕磕绊绊,而后者是最棘手地。

由于美国的排华法案激怒了中国知识界,1905年兴起了抵制美货运动,这场运动从上海租界迅速蔓延到全国,美国商品大量滞销,仅仅一年时间,美国对华出口贸易额就下降了近四成,美国人在中国的形象也变得十分恶劣,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决议,宣布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这笔钱扶持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

这笔退款几乎等于美国所得“庚款”总数的近一半,数额巨大,不过这笔钱不能随意动用,其唯一用途就是资助中国学生留学美国,增进两国“友谊”。

这个一箭双雕的举动很快改善了美国的不利局面,不仅中美贸易开始恢复,而且清廷甚至将美国视为朋友,迅速向美国靠拢。

感激涕淋之下,清廷甚至开始谋求与美国“结盟”了,不过考虑到上次与沙皇俄国结盟带来的恶劣后果,清廷决定再拉上一个列强,取纵横阖之策。

于是,德国也进入了这个“结盟计划”之中。

“中美德三国同盟”,多么美好的梦啊。

第117章 张园(下)

中美德三国同盟”?这是在做梦么?

确实是在做梦,而且做这个梦的人不止一个,中国、美国、德国都有人在做这个梦,而做梦最积极的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在这位德国皇帝的梦里,不仅中国、美国、德国要联合起来,就连沙皇俄国也应该加入这一同盟,以便在远东共同对抗日本,如果俄国同意加入这一同盟,那么德国和美国将全力支持俄国,如果“第二次日俄战争”爆发,那么德国和美国将默认俄国在中国东北、新疆、蒙古和朝鲜的“行动自由”,而德国也将从中国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至于美国,可以继续维持“门户开放”原则,三个列强可以心满意足的分享这块“中国蛋糕”。

显然,中国并不能从这个同盟里取得任何好处,唯一的收获就是一纸保证中国“完整”的条约。

虽然这个梦有些虚妄,但确实有人试图将这个梦变成现实,在1907年到1908年之间,美国总统西奥多斯福曾多次接见德国驻美大使斯特恩博,就美德同盟问题进行过磋商。

但问题在于,如果与德国结盟,就意味着美国与英国、法国的疏远,也意味着美国商品将被赶出两国市场以及它们的海外殖民地市场,这不是美国企业家愿意看到的,也不是美国选民愿意看到的,所以,德国皇帝的梦终究是一个梦。

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抗是有利于美国的,只要身处局外,美国商品就能在这两个敌对集团之间任意销售,而不必担心遭到排挤。

所以,美国最好保持中立,并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友谊”。

但仅仅拥有中国的友谊是不够的,毕竟这个国家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欧洲强国拒绝与美国分享在华利益,那么,不惟“门户开放”原则得不到遵守,就连美国已取得地在华利益也得不到保证,司戴德与唐绍仪策划的“东三省银行计划”和“新法铁路计划”的接连失败就是明证。

美国想在东三省地区与日本进行经济战,但由于英国站在日本一边,所以美国是孤立的。

自从革命爆发以来。以英国为首地协约国集团表现出越来越强烈地独占中国地倾向。对此。美国外交官看得很清楚。他们也深知。如果美国不能加入协约国集团、承担对德军事义务地话。协约国方面是不会痛痛快快地与自己分享这块“中国蛋糕”地。因为这块蛋糕是用来犒赏日本和俄国地。

但与哪个国家结盟是国会地事情。外交官无能为力。而且加入协约国集团。就意味着与同盟国集团决裂。也意味着美国商品将失去同盟国市场。这也不是美国地企业家和选民愿意看到地。

所以。美国必须中立。

但是。美国商人并不希望因为中立而失去在华贸易特权。他们希望驻华外交官能够“更主动”一些。而不是向国务卿抱怨没有国际盟友。

司戴德决定利用南北和谈地机会掌握住在中国地主动权。与未来地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看看能否走迂回路线。直接从新政府手里攫取筑路权和贷款权。让国内那帮喋喋不休地金融家和企业家闭嘴。

但唐绍仪只是静静地听着司戴德地见解。没有发表自己地任何看法。心中却是一阵刺痛。中国地利益竟要靠外国来“保护”。这实在是外交官地耻辱。可是目前地现状又不能不仰仗外国。“以夷制夷”向来就是朝廷外交“秘诀”。一再使用。但可惜地是。外国人也不傻。当年李鸿章硬是将这以夷制夷玩儿成了“引狼入室”。将沙皇俄国请到了东北。若非一场日俄大战。东北或许已经不在中国地领土内了。前车之鉴不远。唐绍仪可不敢重蹈覆辙。

当年俄国霸着东北不走,拒绝向列强开放商业利益,引起英国、美国强烈不满,在两国地挑唆下,在犹太金融集团的支持下,日本扛着“维护东亚门户开放”地旗帜与俄国厮杀了一年,总算是把东北那块肥肉又抢了半块回来,不过到底是没有还给中国人,而是落到了日本人自己嘴里,英国、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赶走了猛虎却引来了恶狼,日本与俄国本就是一路货色,拿下南满之后,也没满足美国商人分一杯羹的要求,不仅食言将南满铁路据为己有,而且试图关上商业大门,比俄国做地还过分,为此日美两国差点决裂,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所以派“大白舰队”周游世界,就是为了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让步。

看到日美关系紧张,德国皇帝大为高兴,命令驻华公使加紧活动,开始谋划中美德三国同盟的事,如果此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以夷制夷”地美梦就可实现,清廷也可喘上口气,为了和美国结盟,清廷甚至专门派唐绍仪出使美国,以感谢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为掩护,去探探美国口风。

清廷的“联美抗日”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笼的,清廷和德国皇帝一样在做着美梦。

但美梦再美,也依然是梦,美国政客不愿为中国充当盾牌,而且考虑到美国海军在远东的实力要弱于日本,尤其是菲律宾防卫薄弱,极易被日本所乘,为了防止激怒日本,美国只能在中国东北问题上采取防御战略,于是《罗脱——高平协定》出笼,以默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取得的利益为条件换取了日本对“门户开放”的承诺和不攻击菲律宾的保证,所以,唐绍仪到美国白跑了一趟,不惟中美德三国同盟化为泡影,就连“东三省银行计划”也被搁浅,可以说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唐绍仪当然不会就此罢手,正欲继续拉拢美国商业界人士,支持东北实业振兴计划时,安庆起义爆发,共和军在赵北的率领下横扫江西、湖广,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华南动荡起来,清廷急诏唐绍仪回国述职,但走到路上,唐绍仪才得知他被召回的真正原因——————袁世凯倒了。

唐绍仪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向被人视为袁世凯的私党,此次袁世凯倒台,他的党羽当然不能继续留在任上,

就这么被召回了国,因为清廷担心他替袁世凯开路,求避难。唐绍仪地几个随员劝他不要回国自投罗网,但唐绍仪一笑置之,还是在最短时间内赶回了国,回任奉天巡抚,但刚视事没几天,正等着朝廷钦差来拔花翎时,曹的北洋第三镇在长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