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更多的革命者选择了留在共和军里。

同盟会干部蓝天蔚没有走,柏文蔚没有走,共进会的联络员彭汉遗没有走,光复会的张激扬没有走,就连群治学社的张立诚、邹润猷也没有走……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他们的总司令有足够的勇气、决心、毅力和能力去完成这场革命事业,袁世凯的“反正”已经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或许用不了多久,赵北还能用他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带领中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一点他们坚信,而且虔诚!

第九十二章 撤退

武汉三镇红旗飘扬,鼓乐喧天,一筐又一筐的辫子被倒入火中,烧成灰烬,街上几乎已看不到留着辫子的男人,少数拒绝剪辫的满清遗老遗少都躲在家里,不敢上街,以免饥民抢了辫子去换馒头,现在革命军政府已经颁布命令,声称男人的辫子不是合法财产,因此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就算是辫子被人抢去,也是求告无门。

就在那些遗老遗少躲在屋里咒骂革命军,咒骂“赵总司令”的时候,那位共和军的首脑却正率领武汉军政商民各界代表齐集汉口招商局码头,在军乐声中迎接几位贵客。

按照送来的名单,那几位贵客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北洋新军第四镇的军官,为首的是第四镇统制官吴凤岭,另外几人是孟恩远、李厚基、张绍曾、李瑞、马龙标、杨善得,不是吴凤岭的副手便是他的高级参谋,可以说,北洋第四镇的灵魂人物都来了,如果此时将他们一网打尽,或许北洋第四镇就群龙无首了。

当然,这是不行的,毕竟他们是客人,而且是赵北点头让他们来的,现在可不是摆鸿门宴的时候。

由于袁世凯已经扯旗造反,另立山头,而各地督抚对此反应不一,有些省已开始募集勤王兵马,现在北洋的根据地直隶、山东等省空虚,为了弹压地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安全,袁世凯不得不将已被清廷调到南方的北洋精锐撤回北方,先稳固了后方再说,所以,屯兵于黄州城下的北洋第四、第五两镇已奉命打点行装,刻期北上回援天津,由于可以航海的船只不够,一部兵力只能借道京汉铁路北上,如此一来,就必须通过共和军已经占领的地区,吴凤岭派人与共和军方面商洽,袁世凯也来电询问。

按照袁世凯的意思,第五镇将乘船东进,讨伐“不遵朝廷号令”的署理两江总督长庚,打通长江航道,第四镇则立即乘火车北上回援天津。由于比利时公司的高效率工作,现在的京汉铁路已基本恢复通车,足够的火车头和车厢也从信阳调到南边。

北方不稳,如果袁世凯的篡清行动失败,清廷极有可能卷土再来,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袁世凯稳定北方局势,不过当然不能做赔本买卖,赵北坐地起价,袁世凯着地还钱,最后双方议定,赵北同意借道,但北洋军需赠给共和军六门最新式的野战炮和六挺机关枪做为报酬,顺便再赠些电台和野战电话。

这个交易还算公平,于是,吴凤岭便率领第四镇到了汉口。

赵北一边拍电报到豫南通知杨王鹏的北伐军让道,一边组织武汉绅商代表,率领众人赶往码头,欢迎“反正英雄”凯旋回师,不管当初双方是否杀得眼红,现在都是反清的志士,握手言欢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赵北也做了必要的准备,不仅命蓝天蔚指挥部队在汉口严密布防,而且带了大批卫队,免得对方来个“擒贼先擒王”,毕竟对方是北洋新军,战斗力冠居全国,袁世凯是个什么玩意,赵北也清楚得很。

众人站在码头上等了一早上,快到中午时,才望见几艘蒸汽船鼓轮而来,悬挂的仍然是龙旗,但龙旗旁还竖着面红旗,正是北洋第四镇的前锋。

共和军的“楚观”号炮舰迎了上去,由于担心发生误会没有放礼炮,仅以汽笛长鸣表示欢迎,下游那几艘蒸汽船也以汽笛回礼。

正在码头栈房里与参谋们商议军情地赵北闻讯。急忙整了整军装。挂上指挥刀。率领众人赶回码头。一声令下。《马赛曲》响了起来。

曲过数遍。那几艘蒸汽船才开到码头前地江面。缓缓停下。就在江心抛锚。一艘舢板放了下来。几个军官乘着舢板划向码头。

赵北带人迎上。待那几名北洋军官上了岸。双方互相敬礼。引见。不出赵北所料。那吴凤岭果然没有亲自来。或许也是对共和军有所忌惮。怕对方摆下鸿门宴。擒贼先擒王。

来地这几个军官中以孟恩远和李厚基为首。负责具体地联络事宜。北洋军登陆之后由哪里上岸。由哪条路开进。在哪里上火车。均由他们与赵北全权协商。而且是以赵北意见为主。他们绝无异议。由此可见。北洋军回师北方地心情很迫切。或许是袁世凯催得急。

北洋军远道而来。虽说是来镇压革命地。但现在双方已握手言和。必要地礼节是不能少地。绅商代表们也巴望着找个更大地靠山。这欢迎地人群也就格外热情。湖北议长黎元洪登台致辞。大大地褒奖袁世凯一番。然后又是一通寒暄。再加上必要地引见。以及接风宴。等北洋方面与共和军正式开始议定撤军路线时。已是下午了。

北洋军归心似箭。赵北也巴不得他们马上离开湖北。所以这撤退时地行军路线很快就议定。由于汉口刘家庙火车站损毁严重。而且堆积着大量修路器材。无法接纳大批军队同时上车。因此只能在北边车站上车。

按照约定,北洋军大队分别由四官殿码头和招商局码头上岸,在共和军联络员的带领下先到京汉铁路上的刘家花园一带集结,然后顺着铁路向北挺进,步行近百里后于滠口火车站上车,前往河南郑州,之后的事就与共和军方面无关了。

孟恩远和李厚基等人谢绝了赵北的黄鹤楼晚宴之邀,匆匆前往码头,指挥部队登陆,同时派人将答应赠给共和军的那些大炮、机关枪、电台、野战电话送到了赵北面前。

抚摩着那六门大炮,几个卫兵对赵北小声嘀咕:“总司令,咱们不如趁他们半渡时邀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为别的,就为那些管退式大炮,咱们也不该错过这个机会啊。”

这个建议很有杀伤力,赵北竟然也动摇了一下。

现在的中国,国帑空虚,军事装备极为落后,南方新军虽然装备了些新式步枪,但重型武器却很匮乏,尤其是大炮,军中装备的大多是旧式的架退炮,一开炮整个炮架往后退,重新开炮之前必须将大炮复位,还要调整角度,这严重影响了射击速度和精度,反观北洋新军,不愧是清廷重金打造的部队,清一色的管退式速射炮,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射程远,而且炮弹弹头装填的多是猛炸药,威力惊人,可以说,北洋军战斗力之所以强悍,与大炮很有关系。

不过,赵北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放弃了夺炮的念头,北洋军的将领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不做任何准备就进入共和军地盘,一旦双方开战,共和军即使能够击溃敌军,也会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几门大炮确实不值得,何况,现在南北已进入休战状态,马上就要进行和谈,这个时候由他挑起战争,无疑对他的声望是个沉重打击,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赫赫威名也会付诸东流,“共和急先锋”的帽子恐怕也会被人拍扁。

果然,北洋军接下去的表现证明了赵北不是杞人忧天,北洋军确实是有备而来。

先登陆的是步兵一个协四千余人,上岸之后便分成左右两路,分据码头南北,均是子弹上膛、刺刀雪亮,以棚、排为单位呈战斗队形展开,或蹲倨于地,或占据房顶,虽无大炮助威,但也绝非束手挨打之势。待步兵展开之后,才是辎重兵,在码头空旷处集结、套马、挂车,有条不紊,最后才是炮兵,所有的大炮不仅卸了炮衣,而且竖起了表尺,装上了炮镜,只要填上炮弹就可开火,更狠的一手是,北洋军是水陆并进,除了乘船而来的,还有两千骑兵是沿着长江北岸赶来,不过他们没有进入汉口,到了刘家庙火车站就停住了。

“看看,这才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和北洋军相比,咱们的共和军虽算不上乌合之众,但也差得远了。”赵北站在四官殿码头的栈房屋顶上,啧啧称赞。

辛亥革命中,南方民军之所以打不过北洋军,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缺乏重型武器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人的战术素养也存在着差距,而且那还是1911年的民军,现在可是1909年!

正当共和军的参谋们站在赵北身后小声抗议时,长江上又传来几声长长的汽笛,几艘清军炮舰鼓轮西进,开到汉口江面一带游弋,赫然便是前几日还在与共和军对峙的“楚豫”、“楚泰”等舰,此外,一艘更大的军舰还跟在后头,一边走一边转动舰首的大口径舰炮,指向了汉口方向,舰身上的铭牌闪闪发光,正是巡洋舰“海琛”号。

“那军舰是怎么爬到武汉的?天心洲搁浅之后好不容易浮起,前几天的军情简报里不是说它已经去下游了吗?怎么还有胆子到上游晃悠?吴凤岭搞什么鬼?难道他想袭占汉口不成?斥候都是干什么吃的?”

赵北心中一凛,急忙从参谋手里抢过刚刚接上通讯线路的野战电话,大声命令炮兵戒备,同时叫蓝天蔚速来码头商议。现在缺乏通讯设备,斥候无法及时将侦察情报传回,对此苦恼的人何止赵北一个?

创业艰难啊。

第九十三章 军官速成学堂

等蓝天蔚气喘嘘嘘的赶来时,吴凤岭派来的参谋已经将误会解释清楚了,原来,那几艘炮舰和巡洋舰并不是来炮击汉口的,它们是被海军提督萨镇冰派来“警戒”的,至于它们警戒的是谁,不问可知。

“萨镇冰?他还在舰队里坐镇?”赵北咂了咂嘴。

辛亥革命中,几艘清军炮舰响应起义之后,萨镇冰就悄然离开了舰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挠起义,之后,清朝海军全体反正,停止炮击武汉民军,宣布加入革命军行列。鉴于历史,前些时候赵北曾命黎元洪以学生身份写了封劝降信给萨镇冰送去,但萨提督根本没有收下那封信,如果不是汉口领事团一致拒绝,或许萨镇冰已经炮轰汉口和武昌了,当然,之后领事团也联合向共和军发出一份措辞强硬的非正式外交照会,抗议共和军将炮兵战地设于租界背后,赵北也回了一个照会,礼貌的道了歉,但炮兵阵地依然没挪地方。

“萨镇冰现在还在七里沟?袁项城没把他解职?”赵北问道。

“还在七里沟。现在萨提督还是海军提督,已经通电响应立宪倡议,袁摄政大人已命他仍旧统领麾下江防舰队。”吴凤岭的参谋说道,在“袁摄政大人”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赵北“嗯”了一声,没有接过话茬。

前几天袁世凯又发了几则通电,内容多是委任令,就连赵北也被“委任”为湖北民军提督,黎元洪也成了湖北按察使,几封电报,就把共和军浴血奋战得来的东西变成了他袁某人的赏赐了,对此,赵北嗤之以鼻,假装不知道,更没回电感谢,倒是黎元洪代他回了电报,还巴巴的拿着电报底稿请他过目。

看来,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啊。赵北无奈的叹了口气,发现自己将这历史的车轮扳转得太厉害,以后的历史会发展成什么样,他心里已完全没有底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赵北在心里说道。

虽然对方不是来开炮的,但不可不防,赵北又重复了一遍命令,一旦对方军舰开炮,共和军炮兵立即以最猛烈的火力还击,同时还命令潜伏在岸上的电雷军官,必要时引爆那些水雷,同时将“楚观”号炮舰又撤回了汉江上游。

在双方对峙的炮口下,北洋军登陆的速度更快,征用的那些民船渐渐散去,赵北觉得让第四镇全镇都集中在汉口一地确实有些悬乎,于是建议分成两批撤退,吴凤岭一口答应,随即命令步兵协护送辎重和炮兵先行开拔,跟着共和军联络员前往刘家花园,与刘家庙火车站的骑兵取得联系后,直接开往滠口火车站待命。

如同上岸之后一样。撤退时地北洋军依旧是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按照序列一部一部开拔。尚未开拔地就地警戒。已经开拔地目不斜视。让赵北再次感慨良多。

“秀豪。看看人家北洋军。那才是虎贲之师。再看看咱们。冲锋地时候一窝蜂。撤退地时候也是一窝蜂。再不整顿整顿。我看。咱们真要成了伪清上谕里说地‘乌合之众’了。”赵北指着北洋军。一脸激愤地对蓝天蔚说道。

蓝天蔚苦笑着说道:“总司令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其实。咱们南方新军也是有战术课地。别地省我不清楚。但湖北新军是练过那种撤退战术地。北洋军地动作虽然整齐。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地战术。那都是列强军队地基础课目。在我看来。目前我军战术素养之所以差。主要是因为部队扩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