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北这话说得过于露骨了,让部廷弼很吃了一惊,他立刻联想起了

段一以来发生的那此政治刺杀事件,其中到底有多少走出自电一几国军人的策划,他却不敢揣测了。

有这句话做保证,部廷弼也只能硬着头皮给总司令卖命了。

“既然总司令如此坦诚,鄙人也就舍命陪君子了。不过,我国商人向来讲究一个身份,鄙人在钱庄业固然有些威望,但目前仍是白身一个。要想服众,还需一个名义。”

部廷弼谨慎的开出了一个条件,这固然是现实的需要,但未必没有“官本位”的思想在做怪,以前他确实有个顶戴,不过那是花钱跟庆亲王买的,现在清廷已到,那顶四品的官帽子不值钱了,现在,他需要一顶新的官帽子护身。

对于部廷弼的小算盘,赵北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对于有钱人来讲,官帽子确实可以起到一些护身作用。

“部先生放心,我已替你安排好了,昨天宋钝初拍来电报,想在财政总长的人选问题上做些改动,请我定夺,我也同意了,不过我也开了个条件,那就是任命部先生为财政部高级顾问,虽然不是官,不过也是在内阁挂了名的。”

赵北的安排让部廷弼非常满意。不过他更好奇那个财政总长的人选问题,于是问道:“不知财政总长到底由谁担任?”

“联合阵线提名黄兴黄克强先生,北洋提名的是熊希龄,最后决定由黄克强担任财政总长,不过前天黄克强来电,坚辞总长之职,如此。这财政总长就由熊希龄担任,这个人虽然是立宪派,但是实际上他与北洋关系过于密切,我本来是不同意由他担任财政总长的,可是宋钝初一力替他帮腔,考虑到这个人确实也熟悉财政,我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财政部次长却是联合阵线的人。”

邹廷弼点了点头,熊希龄这个人他倒是有过一面之缘,印象还不错,由他担任财政总长,似乎是较稳妥的安排。

“听说昨天京城发生了骚乱,旗人扛着龙旗满城闹事,东交民巷使馆区也被袭击了,几名日本外交官死伤。而且满清废帝也被关外八旗给劫走了。此事,总司令一定也听说了吧?”

部廷弼解决了自己的官帽子问题。又开始关心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管赵北关心不关心,他都是要“关心”一下的。

对于部廷弼消息之灵通,赵北很是惊讶,关于骚乱的事情目前尚无详细报道,部廷弼居然知道关外八旗和满清废帝的事情,这确实让他很感兴趣。

“郗先生,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只是不知,这消息是谁透露给你的?能否相告?”赵北问道。

邹廷弼略一迟疑,说道:“实不相瞒,这消息是袁项城的长子袁克定昨日深夜拍电报告诉我的。”

“哦?你与袁克定有联系?他知道你在郑州?”

赵北更惊讶了,部廷弼竟然与袁世凯那边有联系,这确实让他有些



部廷弼生怕赵北误会,急忙说道:“鄙人与袁克定早年曾在庆王府见过一面,上次信诚银行遭遇挤克,我还曾派犬子携款去京城活动,就是走得袁克定的路子,不过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若非总司令仗义出手相救。信诚银行早就倒闭了,自那之后。鄙人就没怎么再与袁克定联系了。倒是犬子与他常有电报来往,我在郑州的事也是犬子告诉袁克定的。”

“袁克妄为什么突然给你来了封电报呢?”

赵北随口一问,琢磨了一下。但抓不住其中的关键,最后还是部廷弼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部廷弼说道:“据犬子说,袁项城病重之后,北洋南进第一军打算拥戴袁克定做民国代理大总统,但是因为徐世昌极力反对,因而此事无疾而终,对此,袁克定很是不满。平时对徐世昌也是牢骚连篇。”

虽然部廷弼没有明说,但是赵北很快就想明白了袁克定为什么会突然给部廷弼一封电报,讲述关于昨天京城里发生的骚乱,他也同时明白了部廷弼为什么会突然“关心”起京城的局势。

袁克定并不是想把这个消息告诉部廷弼,他真正想告诉的人是赵北。因为他知道,赵北现在也在郑州。而部廷弼作为与赵北走得很近的人。他很可能会把这个消息转告赵北。袁克定这是在对徐世昌落井下石。

至于袁克定为什么会知道邹廷弼与赵北的关系,这很可能也是部廷弼的那个儿子告诉他的,但更可能是部廷弼亲口告诉他的,部廷弼是个投机性很强的商人,绝不会只把脚踩在一只船上,他加入联合阵线跟着总司令走的同时,未必不会另外再拉个政治靠山,对此,赵北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过,现在的赵北并没精力去理会部廷弼脚踩两只船的事情,他现在已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袁克定那边。

袁克定因为民国代理大总统的事情与徐世昌不和,这或许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讽刺的是,京城的骚乱尚未爆发,赵北就已经掌握了细节,袁大公子这么对徐世昌落井下石,未免有些聪明过头了些。

至于怎么利用袁克定,赵北一时也是踌躇,陷入了沉思。

第402章日落西山

108831908远东狂人第402章日落西山

话日西沉,斜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 直隶,保定,火车站。

现在的保定,已成了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北伐部队的最北边的兵站。虽然目前南北双方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停火,但是保定火车站每天仍有数辆军用列车往来,部队与物资调动频繁,作为军用物资的重要储备站,保定火车站一带驻扎了大量精锐部队,保障着后勤基地的安全。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伴着雄壮的军歌声,一支联阵部队打靶归来,列队开回军营,虽然目前来讲,兵工厂的子弹产量仍然十分有限,但是,所有前线部队仍然按照总参谋部的规定每天坚持以实弹进行射击刮练,每个士兵每天至少都能实弹射击两颗子弹,不过所有的子弹壳都必须回收,然后集中起来,装上火车运回武汉,交给兵工厂回收,这能大大降低实弹射击练的成本,并能养成士兵节约子弹的好习惯。

看着这个步兵营返回军营,站在军营门口的张激扬对于军容士气非常满意,向站在身边的张孝准说道:“闰农,看看咱们军队的士气,再想想北洋军里头的那股腐朽气息,你选择留在共和军里服务,这是非常明智的,虽然现在你的职务任命还没有下来,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职务绝对比你在北洋军的时候高得多!对于你投奔共和军的行动,总司令是非常高兴的,他对我说,你是斤小人才,放在总参谋部里太浪费了,我瞧着他的意思,是打算让你出任方面大员,至少也是个师长。或师参谋来 ”

张孝准淡淡一笑,说道:“便是做个团长、营长,我也心满意足了。其实啊,以前在北洋军的时候,我只是斤小军事顾问而已,虽然后来做了京畿守备司令,可是那也是个被人架空的个子,真正管事的人是段棋瑞。另外,张干事长,我投奔的不是共和军,是联合阵线。”

“一样,一样。没了共和军,联合阵线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没了总司令,那帮议员就是北洋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张激扬不以为然的摇了摇手里的马鞭,对于联合阵线颇为轻视,实际上,在他看来,联合阵线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次辉煌胜利,完全是共和军的功劳,这也是许多军官的共同看法,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那帮宪政派掣肘的话,或许他们这些革命军人已经打进北京城了。

对于张激扬的立场,张孝准也只有付之一笑,在他看来,这位主管军队政治与思想工作的军官太过激进了,他们把列强的军事力量刻意藐视了,张孝准和蒋方震曾在葳洲考察过两年军事,对于欧洲列强的军事力量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正因此,张孝准才一度进入北洋军服务;在他看来,北洋军才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队。因为他们的武器最先进。

但是现在看来,光有先进的武器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种思想或者精神培养军人的气质,这一点,蔡销和蒋方震早就意识到了,可是张孝准却曾对此嗤之以鼻,或许,他过于“唯武器论”了,在这一点上,张孝准倒是与赵北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赵北在强调武器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赋予这支革命军队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张激扬在路上对张孝准多次提起的那行,“为自己打仗”

这种思想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军队之中,它必须辅之以政治手段。也正走出于这个原因,共和军政府一直在尽力的改善民生,尤其对于士兵阶层,这些人多数来自于小农家庭,那个《小农田赋镯免法》就是照顾这个阶层的利益的。

但是这种做法到底能否行得通呢?张孝准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斤小国家是一个农业社会,要想发展工业。以目前的国力来讲,似乎只有压榨乡村筹集资金,如果对乡村减免赋税的话,工业的发展就会缺乏足够的资金,从哪里弄那么多资金投入工业呢?这是一个难题,而发展工业却正是这个国家最需要的政策。

前天离开郑州跟着张激扬到保定视察前线部队之前,张孝准曾跟着政宣委的几名军官到豫南农村转了转,督促当地“锄社”的建立工作。张孝准这才明白,“锄社”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乡村互助组织,它还具有鲜明的基层政权色彩,而这个基层政权显然是与乡伸利益有冲突的。这个“锄社”一旦建立完毕。将完全取代乡伸统治乡村,这样一来。乡伸们以前享有的一些特权将不复存在,实际上,在“锄社”的建立过程中,乡伸基本上持敌视立场。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乡伸策动的叛乱,以致于不得不动用军队和革命卫队解决问题。

这让张孝准有些担心,他也知道联合阵线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他担心赵北过于偏袒社会底层民众而忽视了中上层人士的利益,虽然赵北鼓励安展工商业,这可以看作是他对中上层人士做出的利益保证,但是在真正得到这个利益之前,到底有多少人会跟着赵北走到底,却也是斤小未知数。

当然,作为一名军官,张孝准确实不便就政治问题和政策问题过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他关心的只是一件事:那支德国军事考察团什么时候赶到保定?

此次跟着张激扬到保定,视察前线部队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里迎接那支从拍林出发、走西伯利亚大铁路绕了几乎半个地球赶到中国的德国军事考察团,这支军事考察团是奉了德国总参谋部的命令到中国考察空军运用前景的,在此次南北军事较量中,联合阵线

“日“ 。”亍队表现出煮。占确实引起了几个军事强国的注意,德必切的想了解飞机到底能够在真正的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张孝准与张激扬在步兵营检查了一下勤务,两人对于那几捆放在角落的步枪发生了兴趣。一问指挥官,这才得知,这都是从北洋军那边缴获的日造步枪,原本是装备部队的,但是今天上午总司令部拍来电报,命令前线部队将日造步枪单独分类。一旦后方将德造步枪运到,这些日造步枪必须立刻装上火车,运回后方,装备二线部队。

“总司令是打算以德造步枪装备全军?”张孝准揣摩着赵北的用意。

“正是如此张激扬倒是略知内情。“前几天我就听总司令说过。以后咱们共和军就以德国步枪口径为制式口径了,要求做到步枪、机枪子弹通用,其它口径的步枪要逐步从一线部队撤装,最终要从全军撤装。”

“为何不选日式口径?虽然总司令对日本人有看法,不过日式步枪口径比较合理。对于我国士兵的体质最为适宜,后坐力低,精度较高;而且同样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子弹。纵然不选日本步枪,那个清廷请德国兵工厂设计的六八口径步枪也不错啊张孝准不太同意淘汰小口径步枪。

“当时我也问过,总司令说了四个理由:第一,汉阳兵工厂多数机器都是德制,转日制较为麻烦,不如继续以德式口径为标准,关键是子弹要改成尖头弹;第二。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德国武器弹药最受欢迎。不仅价格公道,而且数量足够,采用德制口径,方便咱们直接从国外购买弹药,将来咱们自己的弹药充裕之后,也可以很方便的将多余弹药外销;第三,德国军队有个惯例,所有子弹储存时间超过十年就会淘汰。这些子弹不会销毁,而会降价外销。这些子弹其实都还能用,但是价格却非常便宜,比咱们自己制造都便宜,可以应急,这也是采用德制口径的一个原因;第四,那个六八口径步枪,虽然性能不错,不过目前国内就那么几部机器,产量高不到哪里去,再说了,更换口径的话,那些库存的子弹岂不是派不上用场了。”

张激扬拿起一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