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常的佛心-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美国历史上,恐怕再没有谁受到的责难、怨恨和陷害比林肯多了。但是根据传记中记载,林肯却“从来不以他自己的好恶来批判别人。如果有什么任务待做,他也会想到他的敌人可以做得像别人一样好。如果一个以前曾经羞辱过他的人,或者是对他个人有不敬的人,却是某个位置的最佳人选,林肯还是会让他去担任那个职务,就像他会派他的朋友去做这件事一样……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某人是他的敌人,或者因为他不喜欢某个人,而解除那个人的职务。”很多被林肯委任而居于高位的人,以前都曾批评或羞辱过他——比方像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颂,或者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被废黜。因为所有的人都受条件、情况、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   
  美国《生活》杂志曾经报道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阐述了报复是怎样伤害一个人的健康:“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难怪连耶稣都告诫人们要“爱你的仇人”。看来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也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他是在教导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的疾病。   
  虽说林肯的一番以德报怨绝非是出于对个人健康的考虑,但他这种对仇人特殊的爱,不仅没有使他被人嘲笑作软弱可欺,反而得到了更多人拥戴,包括那些曾经强烈反对过他的对手和敌人,也更加因此彪炳青史。   
  戴尔·卡耐基认为,即使我们实在难以去爱一个仇人和对手,但却总不能不去爱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因为要是我们的仇家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疲倦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当然,谁也不愿意恨来报去,结果是这样。”   
  对于每天都付出八小时的时间呆在办公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有人形容它为“人间地狱”,有人则视它为实现理想的地方,当然也有人把它当作一个社会的缩影,一切奸诈欺哄、互相倾轧,在办公室里司空见惯。就以与同事的关系来说,如果你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陷、同事犯错连累自己、受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便即时发作,便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不管同事怎样冒犯你,或者你们之间产生什么矛盾,总之“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能够忍让一点,日后你有什么行为差错,同事也不会做得太过分,逼你走向绝境。至于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豁达的情操呢?让心思意念集中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如:对方的优点,你在集体里所奠定的成就等。当你的报复或负面的思想产生时,叫自己停止再想下去,就想想卡耐基的忠告吧!   
  许多游客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仰望那座可算是西方最美丽的山。这座山以伊笛丝·卡薇尔的名字命名,纪念那个在1915年10月12日像圣人一样慷慨赴死——被德军行刑队枪毙的护士。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国、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在10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时候,伊笛丝·卡薇尔说了两句话,后来刻在了纪念碑上。4年之后,她的遗体转送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安葬大典。到国立肖像画廊对面去看伊笛丝·卡薇尔的那座雕像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总忘不了朗读她这两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评:人性意味着你相信,大家都一样是人,谁也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思想、行为或者命运。   
  (宽容)   
  我们能否坚持以善意对待这个世界,即使别人对我们恶语相加?   
  成为一个祝福的人   
  记得圣经里提到“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看来上帝对每一个人的呼召,就是 “成为一个祝福者”。   
  要做到不心存报复、不刻薄嘲讽回去、只是真心祝福对方,这还真难,很少人做得到。我们平时顶多做到“不心存报复、不刻薄嘲讽回去”,并且躲离对方远远的,就似乎就很伟大了。但反过来收起自己的伤害,不放在心上,还要祝福对方,真是门都没有。但是这竟是圣者告诉我们的为人的道理:要努力成为一个祝福的人,我们的职责就是祝福。   
  我开始懂得“祝福”比“诅咒”好的道理,是成为全职妈妈以后,在教育我的孩子时体会的。有一次女儿把牛奶翻倒,我就用过去常用的呵斥方式、大声吼到“跟你说了几百遍,拿杯子要小心,不然水会倒出来。”结果她吓傻了,杵在原地,虽然也懂得了过错,但是我们的亲子互动便在紧张的关系中。但是当时,我突然想起了“祝福”这两个字,我的脸马上一变,收起怒容、温柔微笑着说“拿杯子要小心,不然水会倒出来。你要不要再试一试?”,并再重新泡一杯牛奶给女儿。女儿当下就很高兴,小心地端起牛奶专心地喝,喝完还自行拿去放在水槽里。然后对我说“妈妈,我很乖,我这次牛奶都没有翻倒。”我就给她鼓掌、并拥抱亲亲说“阿妹长大了”,她更是开心极了。   
  那天我想了很多,非常深地体会到“祝福比诅咒好”。晚上睡觉时,脑中浮现许多曾经祝福过我的人以及许多祝福的画面。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很会祝福的人,这是我过去没有感受到的。但是那一天,我突然体会到我的成长,是这些人祝福起来的。我的英文很烂,可是因着学长的祝福,结果我才敢开始翻译。我的文笔很差,可是因着很多编辑、文字前辈、朋友的祝福,结果我才敢一直不断地写。我不会煮菜,可是因着丈夫的祝福,于是我敢尝试煮出许多的菜肴。如果没有他们的祝福,而只有所谓令人泄气的埋怨,甚至诅咒,那么我一定不敢尝试前进。   
  多少婚姻有问题、亲子关系有问题、甚至是办公室关系紧张,不就是因为缺少祝福!因为按着我们自以为是的习性,我们通常选择不依不饶、发泄对待、以牙还牙,而不选择“祝福”。有时即使当时碍于情面的容忍,心里也不能看淡,日后遇到机会仍念念不忘还之以颜色,然而这在人际互动里,常常是造成更多的伤害与误会。我想,“祝福”的真谛,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以自己平和宽容的善心对别人、对生活微笑,为它们的进步鼓掌祝福。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抱怨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嚷嚷,并开始骂孩子。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他无可奈何,开始找借口躲在办公室,不想回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问他最近是否争吵过,青年回答说,为了装饰房间发生过争吵。他说:“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了各个房间的颜色大吵了一场,特别是卧室的颜色。我想漆这种颜色,她却想漆另一种颜色,我不肯让步,因为她对颜色的判断能力不强。”长者问:“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并且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青年答道。于是长者解释:“你的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好像受到侵犯似的。当然,在住房布置问题上,最好双方能意见一致,但是,如果要商量,妻子应该有否决权。”青年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你喜欢怎么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吧!”妻子大为吃惊,几乎不相信。青年人解释说是一个长者开导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错了。妻子非常感动,后来两人言归于好。所以,夫妻生活和其他许多人际关系一样,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有采取宽以待人的态度,才有助于矛盾的解决。   
  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就能较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愉快地前行。   
  评:这世上有很多事情,背后的道理我们一时无法看到,所以,当脾气快要发作的时候,我们不如提醒自己:愤慨是缺乏智慧的表现,让人因为已有的错,再犯下更多的错。    
  当你的怒气有机会发泄,可以报仇的时候,你会手软吗?   
  给他一片美丽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能被世人作为交际守则流传至今,是有它的精要所在的。其阐述了从古至今保留了几千年的待人接物的人际关系准则——包容与理解。   
  前段时间,由于参加职称考试,需要用到一本专业参考书籍,偏偏我所在的城市全无此书踪迹。于是,想起了一位在南方某城市工作的友人。那位朋友是位热心人,满口应下,并通知我已找到此书。我感激之余,委托对方尽快将此书特快专递寄给我,并声明书钱与邮资我随后即汇过去。对方说这是小事,不用如此麻烦,我也就没放在心上。按照常规,三天应该可以寄到。于是便拨了对方手机,关机。第二天再打,仍然关机。过去一周,仍无法联系。我气愤至极,心中抱怨着,不就百来块钱的事吗?接下来的考试很不理想,我便将失败的情绪撒向对方。考试后尚未过多久,某夜手机骤响,一看是对方号码,我不假思索地挂断;于是,又响,我又挂;再响,我干脆关掉手机。终于安静了,心中却无法安静,有一种猛烈的东西在敲击着心门。   
  我不是没有失信过。   
  因为曾经也失信于人,而被好友冷落,被旁人鄙视,继而失去信任,失去友谊。但那却是一个误会,一个没有解清的误会,却解除了我与好友的一切关系。   
  多年前,也是一位朋友,考上某校硕士,要交学费,但他却是一穷书生,于是向我求援,我便应承下来,当日便去银行取出我本不多的积蓄。对方缴学费前日,我前往送钱,不料路上遭遇小偷,身上财物被一扫而空,沮丧至极。我到其居住地方,朋友又是泡茶又是做菜,好不客气,我窘迫难当,便告知对方所发生的一切。对方初以为我是开玩笑,当确信我无钱拿出后,一屁股坐到床上,半晌,吐出一句:“不想借就直说,不必找些荒唐的理由搪塞。”无论我作何种解释,我不想借钱的虚伪面孔已经在对方脑海中成形,多说无益。这之后,这位朋友就再没找过我,我也没脸再找他。这件事在朋友圈中传开后,我承受颇多指责,自然不好受,却又无法诉说。   
  重新打开手机,发现对方的一条短信。朋友说事情没办成,乃是由于一件突发事件使然,望我能听他解释。我想若真是由于客观使然,他现在一定不好受。   
  人一生不可能不交朋友,也不可能不与外界联系。诸多人际来往中,免不了出现纠纷。无论是朋友间的误解,抑或是为某事某物而破坏了对方的正常生活。承受一方在心灵上免不了会担负起痛苦或忧愁。而施与一方是否会想到,倘若这样的感受加在自己身上,那会如何呢?没有人喜欢痛苦,没有人热衷承受破坏,就像没有人喜欢丑陋的东西一样。因此,《圣经》里写道:给他一片美丽,不要将自己身后的乌云吹向他的头顶。   
  评:常人不报仇不发泄就没有办法得到平衡,如果你能够宽容,你也就迈出了超越常人的一步。   
  (宽容)   
  不要责备别人不够宽容,他们只是心灵找不到归属的地方。   
  寻找宽容   
  我感到越来越冷。   
  我周围的人一个个都如此冷漠,自私自利,不近人情。   
  我仿佛处在一个冰冷的火药库里,一点小火星,就可以让他们脸红脖子粗,恶言相向,勾心斗角。这个世界需要宽容,我呼吁。   
  为什么我们得到了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却失掉了这笔精神财富,我不解。我决定寻找宽容。   
  翻开史书。   
  蔺相如正在扶起身负荆条,长跪不起的廉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