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常的佛心-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样一件事,李二虽然觉得不快,还是努力地劝自己想开些,但总不能够。   
  李二一天在街上闲步,遇见一个老头。老头看了看他,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年轻人。李二本不想说,但看着他慈祥的目光,便把心中的疑惑说了。   
  老者微笑着听李二诉说,时不时问一句什么,李二索性一股脑地全说了,并问老者自己怎么做才好。   
  老者依然微笑着说,什么是佛?怎能成佛?佛是明彻,佛是慈悲,佛是祥和,佛就是没有怨。心里有怨,什么也不用谈。   
  李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弄了半天,连这个也没弄明白啊。   
  评:那些情绪根本就不听你指挥,你想平静都平静不下来,所以情绪不是你,是外来的控制你的东西。你愿意总是被外来的东西控制,就像鬼上身一样吗?    
  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不要它来,只能选择怎样对待。   
  成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   
  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评:痛苦是一种能量,它来自于心灵和现实的碰撞摩擦,它告诉你,你心里的所想所要不切实际。既然这样,一定是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不把这种能量导向自身,用来推动自己的成长?   
  (解脱)   
  烦恼难以摆脱,因为烦恼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里,你有了一颗烦恼的心。   
  赶不走的驴子   
  一个人有次去见一位大师,要求学习冥想。大师问他:“在你来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他记得,有一只驴子躺在路上。大师说:“好吧,我先让你做一个小小的练习,如果你能做到,那我就会教你冥想。你去坐下,把那只驴子从你的脑子里赶出去。当你做到了,你再回来找我。”   
  可怜的人试了两个小时,但他发觉这只驴子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他没办法把它赶走!两个小时之后,他来到大师那里,说:“实在抱歉,我根本就不能把那只驴子赶出我的头脑!”   
  大师说:“听着!你只看了驴子一眼,甚至过了两个小时你都不能把它忘掉。现在,在你的脑子里堆积了你从小到大那么多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去除,比忘记你看过一眼的驴子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大师接着说道:“但如果你下定决心,真的准备要放下这些重负,那你首先必须认识到,你不必试图摆脱任何东西!不要与你的欲望抗争;不要试图摆脱它们;不要试图解决它们。而只要放下它们,忽略它们,它们就会一个一个地自己离开。”   
  评:只要认清,所有欲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你就能够看到,那些东西对你的控制力量在慢慢减弱,直到有天,它们再也不能对你起任何作用了。   
  (解脱)   
  永远不要绝望,因为出路一直就在那里,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寻找。   
  寻 表   
  有个在农场工作的农夫,有天这个农夫打扫完马厩后,赫然发现他老婆送他的怀表不见了。由于这个怀表对他来说十分珍贵,于是他马上又跑回马厩寻找。找了一段时间,几乎把马厩整个都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因此他气馁地走出马厩。   
  而这时候,他发现外面正有一群孩童在玩耍,于是他向那群孩童说:假如你们之中,有谁能在马厩找出那块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五毛钱。于是,孩童们一窝蜂似的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经过一段时间,当孩童们走出马厩时,都表示没有找到,此时农夫更加气馁与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再进去找一次吗?一个孩童对他说。但是农夫觉得,大家几乎都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个人就找得到呢?   
  由于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因此农夫答应了这位孩童。过了不到一会儿的工夫,当那孩童走出马厩时,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农夫很惊讶地问他,你是怎么办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不做,就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我找到了怀表……”   
  这个故事是否能给你有所启示呢?    
  当你不断地努力力工作时,你是否会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所努力的方法及方向,是否正确?   
  评:要想从烦恼中解脱,也只需要静下心来。    
  人都怕死,其实是怕生命消逝得太快,来不及找到生命的意义。   
  逃开死亡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他心里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    
  他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候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所有的动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时候,被捕杀的。从来没有动物是在后退时丧生,所以,死亡是从后面追赶的。”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惟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老人问他说:   
  “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讲追赶,我是在逃开呀!”    
  “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问:“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你今天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用心体会、用爱感觉、 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美丽的街景……   
  死与活,就在于心的回眸。   
  评:解脱就在当下。你只要放下那个原来的自己,也就放下了原来的所有问题。而解脱,就是打破了心的壁垒,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   
  (解脱)   
  最有价值的东西,常常无法用价值衡量。   
  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一个河叉分了手,因为一个认为到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十年后,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他在那儿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如今,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好像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已葬身鱼腹,有的说已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过追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自然金块来自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昨天,在溪水里又发现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谧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激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今天仍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我始终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个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评:欲望止息的时候,幸福悄然来临。它让你完全陶醉在生活里面,你真的不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去追逐什么。    
  人们有问题,所以会去追捧一些有问题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反过来又为人们制造更多的问题。   
  告别凡·高   
  搬家清理物品时,发现了几本以前看过的书,其中有欧文斯通的传记《毕沙罗传》与《凡·高传》,和陈染的随笔《声声断断》。因为我现在已不再藏书,就顺手把它们递给了妹妹,“不要了,送给你吧。”妹妹翻了一下,捡出《凡·高传》丢还了回来,“我不要这本,他是疯子。”   
  我接了过来,不由自主地停止了整理,翻了一下这曾让自己推崇备至的人物的传记,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当初那种审美观,那些曾经的喜好,已引不起自己的任何共鸣了。   
  以前在自己的眼中,被誉为跳动着的阳光与奔放激情的写照的画作,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人物面貌一片模糊,构图严重不合比例,堆砌的色块反映了技法的不成熟,狂放的笔触折射出灵魂的骚动不安与思维的混乱。自己虽然只是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却对印象派的画作达到了狂热的喜爱程度,一些印象派画家住过的地方,仿佛自己梦中的圣地,对近年印象派画的拍卖价也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凡·高,崇拜他把一生贡献给了自己的理想,是用生命与激情在作画。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与他类似的人生观,在混乱与不安中纵容着自我的放任,却还感觉良好地认为,那是一种个性的发挥。   
  人先天的本性都是善良与纯真的,而人的观念却是这样由后天的灌输与滋养而形成的。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简直像凡·高一样,狂放的个性与抑郁的心态是两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瘦弱的体内拼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扯,简至要到了崩溃的边缘。   
  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好书,那是告诉人们宇宙真理的好书,从此这颗流浪的灵魂才得以安宁,内心得以平和,生命才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开卷有益,好书真能使人受惠无穷。   
  觉今是而昨非,看着手中曾经的“爱好”,我淡淡地笑了,轻轻地把它们压入了书箱底层,心里明白我不会再去碰它了。脑中不由得回荡起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心中一片宁静安详,仿佛听到驼铃阵阵,一队商旅正行进在辽阔的大草原,走在归乡的旅途上……   
  别了凡·高。   
  评:自我是一个陷阱,因为每个人都有问题,你追求自我就等于是追求问题。而心灵升华的第一步,便是承认自我的局限,放下你所有的问题。   
  (解脱)   
  心情激动的时候,你就已经掉在枷锁里了,被外来的什么东西给控制住了。   
  一封邮件   
  一天我在班上,正好有几分空闲,便上网查看邮箱,看到一溜的新邮件。正在好奇地想又有什么消息,一个刺眼的发送者的名字蹿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