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燥乎。夫膀胱之能通者,由于肾气之足,亦由于肺气之足也。膀胱与肾为表里, 
而肺为水道之上游,二经足而水有源流,二经虚而水多阻滞。况干燥之至,既亏清 
肃之行,复少化生之气,膀胱之中纯是干枯之象,从何处以导其细流哉。此小便之 
不通,实无水之可化也。治法不可徒润膀胱,而亟当润肺;尤不可徒润夫肺,尤当 
大补夫肾。肾水足而膀胱自然滂沛,何虞于燥结哉。方用启结生阴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五钱) 麦冬(五钱) 益智仁(一钱) 
肉桂(一分) 沙 
参(三钱) 山药(四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肾而仍补肺者,滋其生水之源也。补中而仍用通法者,水得补而无停滞 
之苦,则水通而益收补之利也。加益智以防其遗,加肉桂以引其路。滂沛之水自然 
直趋膀胱,燥者不燥,而闭者不闭矣。 
此症用柏桂生麦汤亦效。 
麦冬(一两) 黄柏(三钱) 生地(五钱) 肉桂(三分) 水煎服。 
人有消渴饮水,时而渴甚,时而渴轻,人以为心肾二火之沸腾,谁知是三焦之 
气燥乎。夫消症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三焦之火炽也。下焦火动,而上、中二 
焦之火翕然相从,故尔渴甚。迨下焦火息,而中、上二焦之火浮游不定,故又时而 
渴轻。三焦同是一火,何悉听于下焦之令?盖下焦之火,一发而不可遏,故下焦之 
火,宜静而不宜动,又易动而难静也。必得肾中之水以相制,肾旺而水静,肾虚而水 
动矣。天下安有肾足之人哉,肾水虚而取资于水者又多也。水亏奚能制火乎?火动 
必烁干三焦之气,则三焦更燥,势必仰望于外水之相救,以迅止其大渴也。欲解三 
焦之渴,舍补肾水何法哉。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之。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茯苓(五钱) 山药(五钱) 丹皮(一两) 泽泻(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子(二钱) 水煎服。十剂渴轻,二十剂渴解,三十剂全愈。 
六味治肾,更加麦冬、五味以治肺者,非止清肺金之火也。盖补肺以助肾水之 
源,肺旺而肾更有生气矣。肾水旺,足以制下焦之火,下焦之火不动,而上中二焦 
之火乌能兴焰哉。 
此症用二丹汤亦妙。 
丹皮 丹参 玄参(各五钱) 茯苓 柏子仁(各三钱) 水煎服。 
人有大病之后,小肠细小不能出溺,胀甚欲死,人以为小肠之火,谁知是小肠 
之干燥哉。夫小肠之开阖,非小肠主之也。半由于膀胱,半由于肾气,故小肠之结, 
全在膀胱之闭,而膀胱之闭,又成于肾气之闭也。盖肾水竭而膀胱枯,故小肠亦燥 
而成结耳。治法必须大补肾中之水,而补水又必补肺金之气,以膀胱之气化,必得 
肺金清肃之令以行之也。肺气旺而水流,而后助之利水之药,则肾气开而小肠亦开 
也。方用治本消水汤∶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麦冬(一两) 车前子(五钱) 五味子(二钱) 
茯苓(五钱) 牛膝(三钱) 刘 
寄奴(三钱) 水煎服。一剂水通,再剂肠宽,小便如注矣。 
此方不治小肠,专治肺肾,肺肾不燥,小肠之燥自润矣。 
此症用广泽汤亦效。 
麦冬(二两) 生地(一两) 车前子 刘寄奴(各三钱) 水煎服。 



卷之六

痿证门(八则)

属性:人有胃火熏蒸,日冲肺金,遂至痿弱不能起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及至咳 
嗽又连声不止,肺中大痛,非肺痈之毒,乃肺痿之病也。夫肺之成痿也,由于阳明 
之火上冲于肺,而肺经津液衰少,不能灭阳明之焰,金从火化,累年积岁,肺叶之 
间酿成火宅,而清凉之药,不能直入于肺,非 格清凉之故也。肺既大热,何能 
下生肾水,水干无以济火,则阳明之炎蒸更甚,自然求救于水谷;而水谷因肺金清 
肃之令不行,不能化成津液,以上输于肺,则肺之燥益甚;肺燥而肺中津液尽变为 
涎沫浊唾矣。肺液既干,肺气自怯,所成涎沫浊唾,若难推送而出,此欲嗽之所以 
不能也。然而涎沫浊唾,终非养肺之物,必须吐出为快,无奈其盘踞于火宅,倘一 
咳而火必沸腾,胸膈之间必至动痛,此欲咳之所以不敢也。迨忍之又忍至不可忍, 
而咳嗽涎沫浊唾虽出,而火无水养。上冲于咽喉,不肯遽下,此咳嗽所以又连声而 
不止也。咳嗽至连声不止,安得不伤损干燥之肺而作痛乎。人见其痿弱不能起立, 
或用治痿之药,愈伤肺气,奚能起痿。治法宜泻其胃中之火,大补其肺经之气,然 
又不可徒补其肺中之气,更宜兼补其肾中之水。方用生津起痿汤∶ 
麦冬(一两) 甘草(二钱) 玄参(一两) 甘菊花(五钱) 熟地(一两) 
天门冬(三钱) 天花粉(一钱) 贝母(一钱) 金银花(五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咳 
嗽轻,再服四剂,而咳嗽止,再服十剂,而痿症除矣。 
盖阳明之火,本可用大寒之药。然而阳明初起之火,可用大寒;而阳明久旺之 
火,宜用微寒。因阳明之火,乃胃土中之火,初起可用大寒泻火,以救肾中之水, 
久旺用微寒散火,所以生胃中之土也。胃火之盛,胃土之衰也,扶其土,即所以泻 
其火。而胃土自健,自能升腾胃气,化水谷之精微,输津液于肺中也。又加之二冬、 
甘草、天、贝之类,原能益肺消痰,则肺中更加润泽。得金银花同入,以消除其败 
浊之毒,则肺金何至再燥乎?加熟地者,以填补肾水,水旺而肺不必去顾肾子之涸, 
则肺气更安,清肃下行于各府,水生火息,不必治痿而痿自愈也。 
此症用紫花饮亦神。 
麦冬(三两) 桔梗 甘菊花 薄公英(各五钱) 生甘草 贝母(各二钱) 生地(一两) 
紫花地丁(三钱) 水煎服。 
胃火上冲于心,心中烦闷,怔忡惊悸,久则成痿,两足无力,不能动履,此总 
属胃火之盛,非心火之旺也。夫胃属土,而心属火,心乃生胃,而胃不宜克心。然 
心火生胃,则心火不炎,胃火熏心,则心火大燥,此害生于恩也。倘徒泻心火,则 
胃子见心母之寒,益肆其炎氛,愈添心中之燥。必下取于肾水,而肾因胃火之盛, 
熬干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益旺而水益枯,骨中无髓,安得两足之生力乎?治法 
宜大益其肾中之水,少清其胃中之火,则胃气安而肾水生,自然上交于心也。方用 
清胃生髓丹∶ 
玄参(一两) 麦冬(五钱) 甘菊花(五钱) 熟地(二两) 北五味(二钱) 沙参(五钱) 
水煎服。十剂即可行步,二十剂怔忡惊悸之病除,又十剂烦闷痿弱之症去,再服十剂 
全愈。 
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然用大寒之药,如石膏、知母之类,虽泻胃火甚速, 
然而多用必至伤胃,胃伤而脾亦伤,脾伤而肾安得不伤乎。故不若用玄参、甘菊之 
类,既清其胃火,而又不损其胃土,则胃气自生,能生津液,下必注于肾,而上且 
灌于心矣。况麦冬、五味以益心,熟地、沙参以滋肾,上下相资,水火既济,痿病岂 
不愈乎。 
此症用石斛玄参汤亦佳。 
金钗 石斛(一两) 玄参(二钱) 水煎服。 
阳明之火,固结于脾,而不肯解,善用肥甘之物,食后即饥,少不饮食,便觉 
头红面热,两足乏力,不能行走,人以为阳明胃火之旺,以致成痿,谁知是太阴脾 
火之盛,以烁干其阴乎。夫痿症皆责之阳明,何以太阴火旺,亦能成痿?盖太阴与 
阳明为表里,阳明火旺,而太阴之火亦旺矣。二火相合,而搏结于腑脏之间,所用 
饮食,仅足以供火之消磨,而不能佐水之 渥。火旺水亏,则肾宫干涸,何能充足 
于骨中之髓耶。骨既无髓,则骨空无力,何能起立以步履哉。治法益太阴之阴水, 
以胜其阳明之阳火,则脾胃之中,水火无亢炎之害;而后筋骨之内,髓血有盈满之 
机也。方用调脾汤∶ 
人参(五钱) 玄参(一两) 麦冬(五钱) 甘菊花(五钱) 薏仁(五钱) 金钗石斛(三钱) 
芡实(一两) 山 
药(五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便觉腹不甚饥,再服四剂,火觉少息,再服十剂全愈。 
此方补脾胃之土,即所以补其火也。然而火之所以旺者,正坐于土之衰耳。土 
衰则不生水,而生火矣。今于补土之中,加入玄参、甘菊、石斛微寒之药,则脾胃 
之火自衰,而脾胃之土自旺;脾胃之士既旺,而脾胃之津自生。于是灌注于五脏之 
间,转输于两足之内。火下温而不上发,头面无红热之侵,何至胫趾之乏力哉。或 
曰∶火盛易消,以至善饥,似宜用消导之剂,以损脾胃之气,乃不损其有余,而反 
增益其不足,恐未可为训也。不知脾胃之土,俱不可伤,伤土而火愈旺矣。补阴则 
阳伏,消食则伤阴。补阴可也,宁必用消导之药哉。 
此症用玄母菊英汤亦效。 
玄参(二两) 甘菊花(一两) 知母(三钱) 熟地(二两) 水煎服。 
大怒之后,两胁胀满,胸间两旁时常作痛,遂至饭食不思,口渴索饮,久则两 
腿酸痛,后则遍身亦痛,或痛在两臂之间,或痛在十指之际,痛来时可卧而不可行, 
足软筋麻,不可行动,人以为痰火之作祟也,谁知是肝经之痿症乎。夫肝经之痿, 
阳明之火助之也。当其大怒时,损伤肝气,则肝木必燥,木中之火无以自存,必来 
克脾胃之土。脾阴不受,而胃独受之,胃初自强,不服其克,两相战克,而胸胁所 
以作痛。后则胃土不敌肝木之旺,乃畏之而不敢斗,亦归附于肝,久之而饮食少用, 
则不化津液以生肾水,肾无水以养肝,而肝气无非火气,胃亦出其火,以增肝火之焰, 
肝火之性动,遂往来于经络之内而作痛。倘更加色欲,则精泄之后,无水制火,自 
然足软筋麻,呻吟于卧榻之上,而不可行动也。治法必须平肝,而并泻阳明之火, 
惟是阳明久为肝木之克,则阳明之经必虚,若再加泻火,胃气乌能不伤。必须泻阳 
明之火,仍不损阳明之气为得也。方用伐木汤∶ 
炒栀子(三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甘菊花(五钱) 女贞子(五钱) 地骨 
皮(三钱) 丹皮(三钱) 青黛(三钱) 金钗石斛(三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诸痛除,再服 
四剂,口思饮食,再服十剂全愈。 
此方泻肝火以平肝气,然而阳明胃火,未尝不同治之。胃气不伤而胃火自息, 
饮食进而津液生,肾水足而骨髓裕,不须止痛而痛自失,毋须治痿而痿自起矣。 
此症用二石汤亦佳。 
白芍(一两) 熟地(三两) 金钗石斛 牛膝(各五钱) 石膏(三钱) 水煎服。 
素常贪色,加之行役劳瘁,伤骨动火,复又行房鼓勇大战,遂至两足痿弱,立 
则腿颤,行则膝痛,卧床不起,然颇能健饭易消,人以为食消之症也,谁知是肾火 
之盛,引动胃火以成肾痿乎。盖胃为肾之关,胃之开阖肾司之也。肾火直冲于胃, 
而胃之关门曷敢阻之,且同群助势,以听肾火之上炎矣。况肾火乃龙雷之火也,胃中 
之火,其性亦喜炎上,二火相因而起,销铄肾水,有立尽之势。幸肾火盛,而胃火尚 
未大旺,故但助肾以消食,不至发汗以亡阳。且饮食易消,犹有水谷以养其阴,虽 
不能充满于骨中,亦可以少滋于肾内,故但成痿而不至于死亡也。治法急宜大补肾 
水以制阳光。方用起痿降火汤∶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薏仁(五钱) 金钗石斛(五钱) 牛膝(五钱) 
水煎服。四剂腿颤足痛之病去,十剂可以步履,饮食不至易饥,二十剂全愈。 
此方大补肾阴,全不去泻胃中之火。譬如城内粮足,则士马饱腾,安敢有鼓噪 
之声,而兴攘夺争取之患乎! 
此症用充髓汤亦妙。 
熟地(三两) 玄参(二两) 金钗石斛 牛膝(各五钱) 女贞子(五钱) 水煎服。 
烦躁口渴,面红而热,时索饮食,饮后仍渴,食后仍饥,两足乏力,不能起立, 
吐痰甚多,人以为阳明之实火也,谁知是阳明之虚火乎。夫阳明属阳火,亦宜实, 
何以虚名之?不知胃火初起为实,而久旺为虚。当胃火之初起也,口必大渴,身必 
大汗,甚则发狂,登高而呼,弃衣而走,其势甚急,所谓燎原之火也,非实而何。 
至于旺极必衰,时起时灭,口渴不甚,汗出不多,虽谵语而无骂詈之声,虽烦闷而 
无躁扰之动,得水而渴除,得食而饥止,此乃零星之余火也,非虚而何。实火不泻, 
必至熬干肾水,有亡阳之变;虚火不清,则销铄骨髓,有亡阴之祸。阴既亡矣,安 
得不成痿乎?故治痿之法,必须清胃火而加之生津、生液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