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黄芩(一钱) 神曲(一钱) 白术(三钱) 茯 
苓(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热止,二剂而腹不痛,头不疼,而口亦不苦矣。 
此方即逍遥散之变方也。盖病在半表半里之间,逍遥散既解散表里之邪,而太阳膀胱之邪何 
能独留,况方中原有茯苓、白术,以利腰脐而通膀胱之气乎。余所以止加神曲、黄芩,少解其胃 
中之火,以和其脾气,而诸症尽除也。 
此病用舒经汤亦佳。 
薄荷(二钱) 白芍(五钱) 甘草(八分) 黄芩(二分) 白术(二钱) 茯苓(五钱) 桂枝(三分) 水 
煎服。 
冬月伤寒,发热口渴,谵语,时而发厥,人以为热深而厥亦深也,疑是厥阴之症,谁知为太阴之症乎。 
夫太阴脾土也,脾与阳明胃经为表里,表热而里亦热,此乃胃邪移入于脾经也。此症最危最急,盖人以 
脾胃为主,脾胃尽为火邪所烁,而肾水有不立时熬干者乎。治法宜急救脾胃矣。然而救脾则胃火愈炽, 
救胃则脾土立崩,此中之消息最难,惟当速救肾水之干枯而已。方用∶ 
玄参(三两) 甘菊花(一两) 熟地(一两) 麦冬(二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此方名为救枯丹。用玄参以散其脾胃浮游之火,甘菊以消其胃中之邪,麦冬以滋其肺中之液,助 
熟地以生肾水,庶几滂沱大雨,自天而降,而大地焦枯,立时优 
渥,何旱魃之作祟乎。又恐过于汪洋,加入芡实以健其土气,而仍是肾经之药,则脾肾相宜,但得 
其灌溉之功,而绝无侵凌之患。故一剂而谵语定,再剂而口渴除,三剂而厥亦止,身亦凉也。此 
症世人未知治法,即仲景张使君亦未尝谈及,天师因(士铎)之请,特传神奇治法,以为伤寒门中 
之活命丹也。 
此症用清土散亦妙。 
石膏(一两) 麦冬(一两) 生地(一两) 甘草(一钱) 金银花(五钱) 白术(三钱) 水煎服。 
冬月伤寒,大汗而热未解,腹又痛不可按,人以为邪发于外未尽,而内结于腹中,乃阳症变阴之 
症也,余以为不然。夫伤寒而至汗大出,是邪随汗解,宜无邪在其中,何至腹痛?此乃阳气尽亡, 
阴亦尽泄,腹中无阴以相养,有似于邪之内结而作痛,盖阴阳两亡之急症也。夫痛以可按为虚,不可 
按为实,何以此症不可按,而又以为虚乎?不知阴阳两亡腹中,正在将绝之候,不按之已有疼痛难忍 
之时,况又按而伤其肠胃,安得不重增其苦,所以痛不可接也。如遇此症,急不可缓,方用急 
救阴阳汤。用∶ 
人参(二两) 黄 (三两) 当归(一两) 熟地(二两) 甘草(三钱) 白术(二两) 
水煎服。一剂而腹痛顿止,身热亦解,汗亦尽止矣。 
此方用参、 以补气,使阳回于阴之内;用当归、熟地以补血,使阴摄于阳之中;用白术、甘 
草和其肠胃,而通其腰脐,使阴阳两归于气海、关元,则亡者不亡,而绝者不绝也。倘认是阳症变阴, 
纯用温热之剂,加入肉桂、干姜、附子之类,虽亦能回阳于顷刻,然内无阴气,阳回而阴不能摄,亦 
旋得而旋失矣。 
此症用救亡散亦易奏功。 
人参 当归 熟地(各一两) 甘草(二钱) 附子(一片) 水煎服。 
冬月伤寒,大汗热解,腹微痛,腰不可俯仰。人以为邪在肾经未出,欲用 丸加防己治之, 
非其治也,此乃发汗亡阳,阳虚而阴不能济之故也。夫阴阳相根,此症因汗泄过多,阳气无几,而 
阴又自顾不遑,不敢引阳入室,而阳无所归,故行于腹,孤阳无主而作痛;肾中之阴,又因阳气不归, 
而孤阴无伴,不敢上行于河车之路,故腰不可以俯仰。方用引阳汤治之。 
杜仲(一钱) 山药(五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芡实(三钱) 人参(三钱) 肉桂(三分) 
白术(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腹疼止,二剂而腰轻,三剂而俯仰自适矣。 
此方助阳气之旺,而不去助阴气之微。盖阴之所以杜阳者,欺阳气之衰也,予所以助阳而不助阴 
也。倘用 、防己以重损其阴阳,则终身不为废人者几希矣。 
此症济阳汤亦可用。 
杜仲(二钱) 山药(一两) 甘草(一钱)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破故纸(一钱) 水煎服。 
冬月伤寒,大汗气喘不能息,面如朱红,口不能言,呼水自救,却仅能一口而不欲多饮。人以为 
热极,欲用白虎汤以解其阳明之火也,而不知此为戴阳之症,乃上热而下寒也。若用白虎汤,虽多加人参, 
下喉即亡矣。方用∶ 
八味地黄汤(半斤) 大锅煎汤,恣其渴饮。必熟睡半日,醒来汗必止,气必不喘,面必清白, 
口必不渴矣。 
盖此症原不宜汗而汗之,以致大发其汗。汗既大出,而阳邪尽泄,阳气尽散,阴亦随之上升,欲 
尽从咽喉而外越。以皮毛出汗,而阴气奔腾不得尽随汗泄,故直趋咽喉大路,不可止抑矣。阴既上升, 
阳又外泄,不能引阴而回于气海,阳亦随阴 
而上,而阴气遂逼之而不可下,故气喘不能息也。且阳既在上,火亦在上者势也。况阴尽上升,则 
肾宫寒极,下既无火,而上火不得归源,故泛炎于面,而作红朱之色也。上火不散,口自作渴,呼 
水自救者,救咽喉之热,而非欲救肠胃之热也。夫实热多成于胃火,而胃热之病,必多号 狂呼之状, 
今气虽喘息而宁,口欲言语而不得,非虚热而何?此真所谓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八味地黄汤补水之中, 
仍是补火之药。下喉之时,火得水而解,入胃之后,水得火而宁,调和于上下之间,灌注于肺肾之际, 
实有妙用也。夫发汗亡阳,本是伤气也,何以治肾而能奏功耶?不知亡阳之症,内无津液,以致内火 
沸腾,我大补其真阴,则胃得之而息其焰。胃火一息,而肾之关门闭矣。肾之关门闭,而胃之土气 
自生。胃之土气生,而肺金之气有不因之而得养者乎。肺气一生,自然清肃之令行,母呼子归,同气 
相招,势必下引肾气,而自归于子舍矣。肾气既归,而肾宫之中又有温和春色以相熏,又得汪洋春 
水以相育,则火得水而生,水得火而悦,故能奏功之神且速也。 
返火汤治此症亦神。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肉桂(三钱) 水煎服。 
冬月伤寒发厥,面青手冷,两足又热,人以为直中阴寒也,宜用理中汤治之,而不知非其治也,此 
乃肝气邪郁而不散,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若用理中汤治之,必然发狂而死矣。夫直中阴寒之 
症,未有不从足而先冷者也。今两足既热,其非直中肝经明矣。夫邪既不在肝经,似乎不可径治肝经 
矣。然而邪虽不在肝经之内,而未尝不在肝经之外也。邪在门外,与主人何豫,而忽现发厥、面青、 
手冷之症耶?不知震邻之恐,犹有警惕之心,岂贼在大门之外,而主人有不张惶色变者乎。倘用 
理中汤,是用火攻以杀贼,贼未擒,烧而房舍先焚,贼且乘火而突入于中庭,必至杀主人而去矣。治 
法用小柴胡汤加减,以散其半表半里之邪,而肝气自安,外邪化为乌有。方用∶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 
而手温,再剂而厥止,身热尽除,而面青自白矣。 
此症用七贤汤亦甚效。 
白芍 白术(各五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三分) 柴胡(一钱) 丹皮(三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 
一剂即安。 
冬月伤寒,身热汗自出,恶寒而不恶热,人以为阳明之症也,欲用石膏汤治之, 
而不知非也。汗出似阳明,然阳明未有不恶热者。今不恶热而恶寒,此阳气甚虚, 
邪欲出而不出,内热已解,而内寒未散之症也。此症必因误汗所致。方用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 黄 (三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柴胡(一钱) 升麻(四分)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加桂枝(五分),水煎服。一剂而汗止身凉,寒亦不恶矣。 
夫补中益气之汤,非治伤寒之症也,李东垣用之以治内伤之病,实有神功。我 
何所取乎?不知伤寒之中,亦有内伤之病,正不可拘拘于伤寒,而不思治变之方也。 
况此症因误汗而成者,汗已出矣,邪之存于经络者必浅,即有畏寒,其寒邪亦必不 
重,是外感而兼内伤也。补中益气汤,补正之中而仍有祛邪之药,故兼用之而成功 
也,况又加桂枝散寒之味乎。倘误认作阳明之症,而妄用白虎汤,少投石膏,鲜不 
变为虚寒之病而死矣,辨症乌可不明哉。 
温正汤亦可用。 
人参(五钱)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五分) 神曲(一钱) 桂枝(三分) 水 
煎服。 
冬月伤寒,身热五六日不解,谵语口渴,小便自利,欲卧,人以为阳明之余热 
未解也,而予以为不然。夫谵语虽属胃热,然胃热谵语者,其声必高,拂其意必怒。 
今但谵语而低声,非胃热也。但既非胃热,何以口中作渴,欲饮水以自救耶?然口 
渴饮水,水不化痰上涌,反直走膀胱而小便自利,其非胃热又明矣。夫阳明火盛, 
多致发狂,今安然欲卧,岂是胃热之病。但既不是胃热,何以谵语、口渴不解,至 
五六日而犹然耶?不知此症乃心虚之故也。心虚则神不守舍而谵语,心虚则火起心 
包而口渴。夫心与小肠为表里,水入心而心即移水于小肠,故小便自利也。治法用∶ 
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丹皮(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一剂而谵语止, 
二剂而口渴除,身热亦解。 
此方名为清热散。用麦冬以补心,用茯苓以分消火热,用柴胡、丹皮、甘草以 
和解其邪气。心气足而邪不能侵,邪尽从小肠以泄出,而心中宁静,津液自生,故 
渴除而肾气上交于心,而精自长亦不思卧矣。倘疑为胃热,而用白虎或用青龙之汤, 
鲜不败衄矣。 
凉解汤亦可用。 
茯神(三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一两) 柴胡(一钱) 甘草(三分) 炒枣仁(二钱) 水煎服。 
冬月伤寒,至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呕或吐,或渴或不渴,或烦或不 
烦,人以为少阳之病也,宜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夫小柴胡汤治少阳邪之圣药,用之 
似乎无不宜也。以少阳居于表里之间,邪入而并于阴则寒,邪出而并于阳则热,故 
痰结于胸而苦满,欲吐不吐,欲渴不渴,而烦闷生矣。用柴胡汤和解之自易奏功, 
然而止可一用,而不可常用也。盖少阳胆木,最喜者水耳,其次则喜风。柴胡风药, 
得之虽可以解愠,然日以风药投之,则风能燥湿,愈见干枯,必以大雨济之,则郁 
郁葱葱,其扶疏青翠为何如耶。譬之炎夏久旱,禾苗将至枯槁,必得甘霖 足,庶 
乎可救。故用柴胡汤之后,必须用补水之剂以济之。方用济生汤∶ 
熟地(五钱) 玄参(五钱) 麦冬(三钱) 山茱萸(一钱) 山药(三钱) 茯苓(二钱) 白芍(三钱) 
柴胡(五分) 神曲(三分) 竹茹(一丸) 水煎服。一剂而烦满除,再剂而寒热止,三剂而前症 
尽失也。 
此方多是直补肾水之味,直补其胆木之源,则胆汁不枯,足以御邪而有余。况加入白芍、柴胡, 
仍散其半表半里之邪,安得不收功之速乎。倘疑伤寒之后,不宜 
纯用补肾之药,恐胃气有伤,难以消化。不知少阳之症,由太阳、阳明二经传来,火燥水涸,不 
但胆汁为邪所逼,半致熬干,而五脏六腑尽多炎烁,是各经无不喜盼 
霖雨,非惟少阳胆木一经喜水也。然则用补水之药正其所宜,何至有停隔之虞哉。 
此症用和膈散亦妙。 
柴胡(一钱) 白芍(一两) 生地(五钱) 玄参(三钱) 麦冬(二钱) 茯苓(二钱) 竹茹(一丸) 
白芥子(一钱) 水煎服。 
冬月妇人伤寒,发热至六七日,昼则了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按其腹则大 
痛欲死,人以为热入血室,而不知非止热入血室也。虽亦因经水适来感寒而血结, 
故成如疟之状,然而其未伤寒之前,原有食未化,血包其食而为疟母也。论理小柴 
胡为正治,然而小柴胡汤止能解热,使热散于血室之中,不能化食,使食消于血块 
之内。予有一方最神,治热入血室兼能化食,可同治之也。方名两消丹。用∶ 
柴胡(二钱) 丹皮(五钱) 鳖甲(三钱) 山楂肉(一钱) 枳壳(五分)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桃仁(十粒)水煎服。一剂而痛轻,二剂而鬼去,谵语亦止,腹 
亦安然,杳无寒热之苦矣。 
盖此方既和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