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贾新语注释-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汉书高帝纪下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
  陆贾造新语。孔融上书荐谢该臣闻:高祖创业。。陆贾、叔孙通进说诗、书。(后汉书儒林下谢该传)陆喜自序刘向省新语而作新序,桓谭咏新序而作新论。(晋书陆喜传)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篇若夫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
  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或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案:“新语”原作“典语”,今据王惟俭训故本校改。孙诒让札迻曰:“案‘典’当作‘新’,新语十二篇,今书具存,史记贾本传及正义引七录并同,皆不云‘典语’。隋书经籍志儒家云:‘梁有典语,十卷,吴中夏督陆景撰。’(亦见马总意林)与陆贾书别。彦和盖偶误记也。”
  又才略篇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辩之富矣。
  器案:“选典诰”当作“进新语”,诸子篇之“陆贾新语”,本亦误作“陆贾典语”,不知何以竟一误再误也。
  黄震黄氏日钞卷五十六
  新语十二篇,汉太中大夫陆贾所撰。一曰道基,言天地既位,而列圣制作之功。次曰术事,言帝王之功,当思之于身,舜弃黄金,禹捐珠玉,道取其至要。三曰辅政,言用贤。四曰无为,言舜、周。五曰辨惑,言不苟。六曰慎微,言谨内行。七曰资质,言质美者在遇合。八曰至德,言善治者不尚刑。九曰怀虑,言立功当专一。十曰本行,言立行本仁义。十一曰明试,言君臣当谨言行。十二曰思务,言闻见当务执守。此其大略也,往往多合于理,而又黜神仙之妄,言墨子之非,则亦有识之言矣。然其文烦细,不类陆贾豪杰士所言。贾本以诗、书革汉高帝马上之习,每陈前代行事,帝辄称善,恐不如此书组织以为文。又第五篇云:“今上无明正(当作“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鉏奸臣贼子之党。”考其上文,虽为鲁定公而发,岂所宜言于大汉方隆之日乎?若贾本旨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治之意,十二篇咸无焉,则此书似非陆贾之本真也。
  杨维祯山居新话序
  经史之外有诸子,亦羽翼世教者,而或议之说铃,以不要诸六经之道也。汉有陆生,著书十二篇,号新语,至今传之者,亦善着古今存亡之征。(据知不足斋丛书本)钱福新刊新语序汉班固论列刘向父子所校书为艺文志,又即歆所奏七略中序六艺为九种,首之以儒家者流,称其“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虽未必尽然,要亦有近似者矣。书凡五十三家,而陆贾新语十二篇实存焉。予读其书,信固之知言,又叹司马迁之雄于文也。迁传:“贾拜太中大夫,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今成败之国。’贾凡着十二篇。”今其书不下数千言,而其要旨,不越迁数言,于是乎知迁之雄于文,序事核而明可指也。然迁尚豪侠,喜纵横,而称其“固辩士。”固稍知重儒术,既列其书于儒,又赞身名俱荣,为优于郦、娄、建、通辈。贾固有以致之哉!故知人不可以无所见,有所见,必不能掩矣。先儒议其逆取顺守之说,及秦虽行仁义,不可及者。秦、汉辨士,岂足及此?要之,亦为高帝既定天下而言之耳。其书亦不复见此论,岂迁以己见文饰其说而致然欤?若其两使南粤,调和平、勃,以平诸吕,自为大有功于汉,其识见议论,非惟椎埋屠狗之辈所不及,而一时射利卖友,采芝绵蕞之徒,亦岂可企哉?其书所论亦正,且多崇俭尚静等语,似亦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但无段落条理,如先儒所论贾谊之失,自是当时急于论事,动人主听,不暇精择浑融,观迁谓其“每奏一篇,帝辄称善”,其称新语,又出于他人,可见其随时论奏,非若后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其所分篇目,则固所称“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奏之”者,必非其所自定。然其言既与迁传合,而篇次至于今不讹,且雄伟粗壮,汉中叶以来所不及,其为真本无疑。秦、汉之书传于今,无讹妄如此者,良亦鲜哉!方久承平既久,文章焕兴,有识者或病其过于细而弱也,故往往搜秦、汉之佚书而梓之。然辨鉴未精,以伪为真,则害道坏教亦有之矣。
  予窃病焉。适过桐乡,访宗合族,而得其令莆阳李君梓是书见视。予素闻李君学博意诚,履朴守谦,而敏于政事;今观是,益可见其见之明而择之精也,乐书其首。君名廷梧,字仲阳,以己未进士,来已二年,此又仕优而学之一端云。皇明弘治壬戌岁(十五年)日长至,翰林国史修撰儒林郎华亭钱福序。(据李廷梧本、程荣本)
  都穆新语后记
  新语三(原如此作)卷,凡十二篇,汉大中大夫楚人陆贾譔。贾以客从高帝定天下,名有口辨,其论秦、汉之失得,古今之成败,尤为明备。高帝虽轻士善骂,不事诗、书,而独于贾之语,每奏称善,盖前此固帝之所未闻也。惜其书岁久残阙,人间少有藏者。予同年李君仲阳,宰淛之桐乡,尝得其本,锓之于木。昔人谓文章与时高下,质而不俚,必曰先秦、西汉,此书殆其一也。然则李君之行之者,岂直取其文字之古,而其失得成败之论,固有国有家者之当鉴也。弘治壬戌(十五年)九月十有一日,前进士吴郡都穆记。(据李廷梧本、程荣本)
  李廷梧刻本,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余所据本为北京图书馆藏。有钱谦益题识云:“此书亦余十五时所收,用紫色点过。辨惑篇云:‘众口之毁誉,浮石沈木。’后为文喜用此语。癸卯九月七日,东涧遗老书。”有“聋騃道人”白文篆书印。
  陆子题辞
  史记列传:“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为南越王,陆生卒拜尉他为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祖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幷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据子汇本)
  案:此仅迻录史记本传文,而亦谓之题辞。子汇收刻此书,列为儒家四,并易其名曰陆子。版心记“万历四年刊”及“万历五年刊”云。
  胡维新刻两京遗编序
  余按陆贾习短长者也,然当斲雕破觚之初,气轮屯而不流,词莽郁而不炫。
  案:万历十年,胡维新刻两京遗编,收入新语为第一种。
  范大冲陆贾新语序
  陆生,汉初异人也。其人何以异?而稽其言与行,人异甚矣。方汉祖龙兴于沛上,若萧、曹以刀笔,张、陈以智谋,勃、婴以织贩,布、哙以屠黥,凡有一技一能者,靡不各逞所长,以赴攀龙附凤之会,而竟得名垂竹帛,勋列鼎彝,何伟伟也!斯时也,陆生安在哉?渊潜豹隐,相时而出,不驱驰于草昧劻勷之时,而乃仗齿颊于泰定康靖之日,马上得之治之之一语,足开卯金刀溺冠之颛蒙,故特命一一录奏,辄以新语目之,其语异矣,而非异人能之乎?此语其语也。若出使南越,和谐将相,戮吕氏,定汉鼎之数百年,如太山盘石,而不动声色,行更何异也!此足知萧、曹、张、陈辈,均当在
  其下风矣。吾先大人喜其语,录置左右。兹不肖检阅残编,特付剞劂,仰承先志云尔。时万历辛卯(十九年)夏日,光禄署丞范大冲子受甫书于天一阁中。
  案:是本题署为:“明兵部侍郎范钦订,男大冲校刻”。
  传归有光搜辑诸子汇函云阳子题辞姓陆名贾,楚人,以客从汉高帝定天下,拜大中大夫。所著书号曰新语,其卓识宏议,为汉儒首唱。
  案:传归有光搜辑诸子汇函卷十四之云阳子,即陆贾新语,此明人惯为古书易名之恶习。诸子汇函有文震孟丙寅序,亦黎丘之鬼耳。
  闵景贤纂诸子斟淑新语题辞
  西汉陆贾,号为有口辩士。今所传新语,乃和雅典则,与汉初文气不类,疑东汉人膺作。
  案:此收入快书第三十二种,云“朱君复删本”也。
  臧琳记汉魏丛书
  独断、西京杂记、新语、新序、说苑、潜夫论、申鉴、中论、新论、论衡、星经,亦多善者,但少杂耳。
  (经义杂记十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余嘉锡辨证)
  新语二卷,旧本题汉陆贾撰。案汉书贾本传称着新语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儒家陆贾二十七篇,(案汉志实二十三篇,此“七”字误。)盖兼他所论述计之。隋志则作新语二卷。此本卷数与隋志合,篇数与本传合,似为旧本。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悉不见于史记。
  辨证曰:“嘉锡案:自来目录家皆以新语为陆贾所作,相传无异词,至提要始创疑其伪,而其所考,至为纰缪,不足为据。如所引汉书司马迁传,考之汉书,实无其文,迁传终篇,未尝言及陆贾新语,其赞中惟言:‘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亦无取陆贾新语作史记之语。惟高似孙子略卷三云:‘班固称太史公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此盖似孙误记,而提要误信之,未及覆考之汉书本传也。(卷五十一杂史类战国策提要后案语引班固语,尚不误。)考后汉书班彪传、史通古今正史篇述史记所采书,皆与迁传赞同,他书亦无取新语作史记之说,则是书之文,悉不见于史记,固其宜也。”
  王充论衡本性篇引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己所以受命,则顺;顺谓之道。”今本亦无其文。
  辨证曰:“案:是书贾本传作十二篇,汉志儒家陆贾二十三篇,提要既知为兼他论述计之,则论衡本性篇所称引之语,称‘陆贾曰’,不称‘新语曰’,自是贾他论述中之文。故严可均铁桥漫稿卷五新语叙谓:‘本性篇所引,当在汉志二十三篇中。’则今本之无其文,亦不足异。论衡书虚篇引陆贾曰:‘离娄之明,不能察帷薄之内,师旷之聪,不能闻百里之外。’其文亦不见于今本。又薄葬篇云:‘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者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陆贾依儒而说,故其立语,不肯明处。’今新语无论鬼神之语,此亦引贾他著述也。西京杂记卷
  三曰:‘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有。夫目●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目●则咒之,灯火花则拜之,干鹊噪则穑е┲爰蚍胖豢鎏煜麓蟊Γ司匚唬翘烀我缘弥眨咳鹫撸σ玻乓病L煲员ξ牛θ酥拢试蝗鹩ΑN尢烀薇π牛豢梢粤θ∫病!焦慵蔷硪话偃逡筌啃∷德酝N骶┰蛹悄私鸷樵映钍槲迪瓯耸樘跸拢怂锹郊种铮砸舛戎爻鲇诼郊侄校蔷吐酆馑壑窒猜坌悦砩裰拢淮颂踔廴鹩Γ胧橹谥继宀茫聪嗪弦病<炙椋侣弁猓淇煽颊呷绱耍嵋把鲜辖鲆拘云惶酰怯炭贾聪暌印!
  又谷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谷梁传曰,时代尤相抵牾。其殆后人依托,非贾原本欤?
  辨证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