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方应物对徐学士抬手为礼道:“项兄一时愤激,让老师受惊了,还望老师大人大量,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众所周知,徐溥是方应物的会试主考官,是方应物的大座师,按道理来说,这是官场脉络中最紧密的政治关系之一。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政治背景复杂的方应物不可能能被拥有**山头的徐学士收拢,两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很一般,反倒是与房师李东阳更为亲密一些。

如果说方应物前面一句话还算恭敬,后面这句就不客气了。又听他道:“你们想摘桃子,可以找万安去摘,但不要从我这里抢,小心刺手。”

徐学士除了尴尬还是尴尬所幸项大御史终于松了手,他可以抽身走人了。

在登闻鼓击鼓后,按照规矩,击鼓人就会被护送往都察院,然后由都察院负责审问处置。但今日方应物显然不必照此处理,此后直接由都察院审顺天府大牢里那个人犯就是。

或者说,只要方应物在这儿亮了相。就已经将整个事件逆转。后面怎么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有谁关心一个不是方应物的人犯下场?

回去路上。项成贤忍不住问道:“我一直没弄明白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认定了是徐学士他们这伙人制造流言?虽然从种种迹象来看。包括今日早朝的表现,是他们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我没见你有什么证据?”

方应物心情很好,哂笑道:“三岁小儿都明白的道理,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若我声名受损,最大的受益者使他们,当然看他们最嫌疑了。”

项大御史却不满足于方应物的回答,直觉感到里面还有更深的道理:又质疑道:“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实际证据。单纯的猜测吗?

如果猜对了还好,不算冤枉人。如果你猜错了,真有另外损人不利己的人,或者别有用心挑拨离间的人制造流言,你岂不委屈了徐学士他们?”

方应物摇摇头道:“你说的都是生活常理,常人确实可以这样想;但我说的却是政治道理,逻辑是不一样的,也不用去讲实证,一切证据就在本心。也就是说。不管徐学士他们冤枉不冤枉,只要反击徐学士他们对我方有利,这就足够了。”

项大御史这才恍然大悟,以手拍额道:“我懂了!我们所看重的。并不是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是谁让我们得到最大受益,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只要反击徐学士他们能让我们受益,那他们就是最大嫌疑人。或者用曹操之言。这便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解释了。”

这日之后。舆论便出现了变化,随着方应物诱使别人对他进行了不成功的“迫害”之后。他便转为了惨遭迫害的形象。于是舆情也从“抹黑方应物”变成了“有人要抹黑方应物”。虽然多了两个字,但其中内涵变化巨大,徐学士等人不免要遭到一些非议。

此外,都察院与顺天府联席审问那位假冒方应物的牢中人犯,虽然这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但过场必须要有的。

主审官是都察院这边的代表屠滽屠大人,此乃方应物的同乡亲近之人。对此朝臣居然没有异议,由此可见朝堂上下对这次审问有多么不关心了。

人犯被提上来后,屠滽猛然一看,此人身量与方应物很像,瞧着也像是个读过书的,便先喝问道:“阶下何人?”

人犯如实招认道:“在下乃忠义书坊写字先生左常信。”

屠滽一听就明白了,忠义书坊东家姚谦也是浙江人,与方应物关系非常紧密。看来此事与方应物脱不了干系,多半是方应物自导自演。

屠大人不得不承认,方应物这一手很漂亮,忽悠得敌人们上蹿下跳却一拳打空。不过仍公事公办的问道:“你又为何假冒方应物?”

当然是被指使左先生与方应物岁数身材差不多,又在忠义书坊里经常与文人士子打交道,倒也养出了文人风度,故而假冒方应物才能不叫别人起疑。

不过左常信显然不会如实回答,仰头慨然而道:“先前在忠义书坊时,在下偶与东家闲谈,知晓了方应物方老爷的艰难处境。

而在下也是读过书之人,眼见国家忠良沦落如此地步,一面被众口铄金,一面要被逼着与贩夫走卒为伍,如此不免激起义愤,心中为此激荡难平!

此后一时冲动,便抱着以身相代念头,去了街道厅假冒方应物,想着要以自己卑贱之身替忠良受这份苦。却不料横遭加害,最终陷进了大牢之中!”

这位左先生说的慷慨激昂,主审官屠滽屠大中丞不顾顺天府那边的眼色,有意纵容左先生说话,很耐心的等待左常信说完。然后才道:“你可知道,即便你情有可原,也是法无可恕”

“在下绝不后悔!而且在下还忍不住要问一句,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为何方应物这样举世皆知的忠良之士,会屡屡遭受加害,这难道不令当世人反思?”

“好!”不知是谁喝彩了一声。

屠滽侧头对旁边顺天府尹道:“此人也是民间仗义之辈,他所说的道理吾辈岂能不懂?应当从轻处置,也算是扬善之举,更彰显朝廷宽仁。”

顺天府尹翻了翻白眼,他还能说什么?这人犯又不是真方应物,无论判罚从轻从重,对他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犯不上与屠滽较劲,屠滽爱怎么判就怎么判。

此案一次就审结了,此后审案台词也渐渐流传出来,与舆论结合后,关于方应物的舆情算是彻底逆转过来了。

ps:存稿告罄了~

第七百四十六章再来一次

当都察院和顺天府联合审理左常顺的过程传到方应物耳朵里时,让方应物感到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如此顺利。顺天府那边竟然没有任何阻碍,任由屠滽唱独角戏。

按道理说,得了首辅万安授意的顺天府不应当如此打酱油,多多少少要给自己制造一些阻碍才是。比如说紧抓左常顺动机不放,将左常顺审成由他方应物指使这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破绽。

既然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方应物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完全放下担心,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徐学士这一伙人了。

如此方应物便要大展拳脚,立刻将自己的第一党羽项成贤项大御史招来共商大计,打算再乘胜追击并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对方应物而言,干掉以徐溥为首的清流第一集团是非常大的诱惑。若将徐溥刘健废掉,谁还能与自家父亲争锋?再不济还能将老师李东阳推上去!

项大御史虽然向来唯恐天下不乱,但这次却一反常态的极力劝阻,“愚兄以为,方贤弟万万不可再继续了!徐溥徐学士再有不是,身份上也是你的座师,你不能不顾及这点!”

啊?方应物宛如冰雪浇头,这才醒悟过来,不得不承认项成贤说的有道理。在大明读书人伦理中,座师与门生就是最重要的师生关系,甚至超过业师与学生。天地君亲师,里面就有个师字!

他方应物可以不鸟徐学士,但不能反咬徐学士;也就是说,他情非得已时可以无视师生伦常。但不能践踏这个伦常。就像是孝子贤孙即便被父母打骂了,躲几下或许可以。但不能还嘴还手。

否则的话,悖逆座师很容易被看成是大逆不道。一旦他对徐学士反攻倒算。那就可能会引发舆情的再次翻转。

方应物这个穿越者对座师的政治意义感受不深,差点就忽略了这个风险,幸亏项大御史提醒,不然后果还真不好说。想来想去后,方应物自认担不起这种风险,只能像项大御史所说的,见好就收了。

“可惜了,你受此限制,也只能到此为止。”出力甚多的项大御史虽然劝住了方应物。仍不免感到很遗憾。“徐学士他们和令尊是同类人,都在养望阶段,目前徒具声望还没多少实权。估计在阁部院中,他们能发挥出的影响力还不如你,当然这也是他们忌讳你的缘故。”

方应物听到这话,有些小小的自得。这许多年来利用先知者优势,把握每一件事为契机,一点点的积攒人脉。有时候当时不起眼,但日积月累下来。要没点成果就枉为穿越者了。

不遭人妒是庸才,如果你弱小到根本没人忌讳你,那还谈得上什么争霸朝堂?就拿自己与汪直的关系来说,几年前小心翼翼唯恐被人议论自己和汪直结党。现在就有足够实力不在乎议论了,连辟谣都懒得辟。

内阁里有人,部院里有人。科道里有人,司礼监厂卫里也有人这样全面的布局。日后若不帮自家父子去冲击人臣之极,那简直就是巨大浪费。

不过深知历史大势的他仍然居安思危。对项成贤道:“不可轻忽大意,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你说他们现在徒有声望没多少实权,那要是等他们从翰苑坊局出来,并掌握实权后呢?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项大御史想象了一下,点头道:“是啊,如今的旧格局迟早要粉碎掉,徐学士等人潜居翰苑,只欠缺一个取而代之的时机,等到那时就是猛虎出柙了。但现如今真不好与之对敌,不然就是万安渔翁得利,对我们更为不利。”

“有进步!”方应物为好友竖起大拇指点赞。

闲话不提,却说之后方应物真就收手了,并没有像过去那些争斗一样乘胜穷追猛打,颇有点到为止的意思。别人细细想过也不奇怪了,谁让徐溥徐学士恰好是方应物那一科的大座师。

而万安万首辅深深的失望了,当初他就觉察到有人借着他收拾方应物的东风,浑水摸鱼抹黑方应物,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无论如何,有人一起“志同道合”的对付方应物不是坏事。

只不过他后来才得知,有可能是徐溥、刘健等人搭顺风车出手,对此万首辅连声叫妙。一是妙在人模狗样的清流为争权夺利起了内讧,让顶着十年骂名的首辅老大人酸爽非常;

二是妙在方应物的反击,首辅老大人非常期待年少气盛、不能吃亏的方应物一怒之下横扫千军,不顾师生伦常把徐学士等一干人踩到底。

万首辅不怀疑方应物有这个能力,而另外那伙清流都是眼高手低之辈,能是方应物的对手就见鬼了。同时也不怀疑方应物有这股狠劲,师生关系终究比不上父子天伦,方应物咬咬牙说不定真就弃之不顾了。

所以在审问左常顺时,顺天府并没有制造麻烦,意图祸水东引,让方应物将所有火力都对准徐溥刘健那一伙人去。但没想到方应物这次居然中看不中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漂白自己之后就果断收手了,首辅老大人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或者说,徐溥徐学士也很令老首辅失望,他都这样放纵徐溥等人了,结果更加中看不中用,完全没对方应物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借刀杀人两虎相争之计行不通了,万首辅叹口气,只能继续自行上阵。方应物虽然摆脱了流言困扰,但是街道厅的差事依然还在,方应物依然没有借口可以逃脱差役,从法律意义上也并没有免除方应物的差役!

他费尽心思从浙江到工部来回串联,设计了如此严密又合乎法理一条锁链,岂是那么容易挣脱的?只要死死锁定这一点,方应物就是瓮中之鳖!想至此处,万安又叫人给工部传话,叫街道厅再给方应物发传票,再次命令方应物报道去!

无非就是将程序重来一次,上次受到干扰后,方应物用了替身瞒天过海,难道同样招数还能使用第二次不成?

先求一下月票啦!

刚过完年就到月底,存稿彻底没了,这两天主要是构思下面一段大剧情细节顺便调整状态。

不过这个月实在太仓促了,今天是最后一天,不求就来不及了,恳请大家先支援一下!这几天不好预计字数,但尽力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每天至少三章吧,今晚肯定还有两三章……

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随轻风去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第七百四十七章迟暮

街道厅再次很不长眼的将传票送到方宅时,方应物本人并不在家里,他去了李东阳宅邸。因为自己与刘府的婚事已经非常临近了,而李老师将在婚事中作为男方长辈角色出现,所以方应物有很多事情要与李老师商议。

李东阳对方应物的婚事也很热心,边想边问道:“刘府那边想如何操办?”方应物无奈的答道:“依老泰山那边的意思,想大操大办,高调一些。”

李东阳愣了愣,旋即明白了刘棉花的意思,这就是要刷存在感。反正刘棉花已经没多少清名了,无论奢侈还是简朴没有区别,高调一些可以刷存在感,强化别人的印象,尤其是向公众展示刘府与方家的亲密关系。

从财力上当然不是问题,方应物不缺钱,刘棉花也是保定府军籍大户出身,实在不行他李东阳也可以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