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怎的,郭不怒突然想起刚才方应物骂他“坐井观天”,现在终于明白其中意思了。

老师刘珝就是自己的天空,而自己逞一时之快,只看到了眼前的风光,但却没有看到整个天空的格局。

自己现在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两条道路只有死得快慢差别!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方应物不会再给机会了,便开口嘲讽道:“原本还以为你是个高明的人,我不愿争风便有心相让,但不料你却是妄图投机取巧、欺世盗名之辈!

你明知道自己没有驾驭形势能力,还敢出来搅乱视听、乱抢风头,真不知你意欲何为?难道你的本意,是为了协助梁芳扰乱我等举事吗!”

有心相让郭不怒茫然的转过身,不再有方才那种精明机敏的模样。

难道从一开始,方应物就是故意的?先是一步一步引诱自己激情爆发,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然后又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到绝境?可笑一开始自己忍受不住香甜诱饵的勾引,最终做了场美妙的黄粱一梦。

这个人实在太可怕了,外人只看到狂刷声望的好处,也觉得效仿起来很容易,但又有几个深思过其中的门道,拿捏得住其中分寸?

可此刻想明白了又能怎样站在高高的台阶上,郭不怒不知该何去何从。他是奉了老师命令来潜藏捣乱的,但自己没有控制住趁机上位的野心,眼下失控了又能怎么办?

今天敢来冒险叩阙进谏的都是性格比较刚烈敢说的人,登时人群中喧哗起来,有人破口大骂道:“好个混入吾辈之列的乱臣贼子,也敢窃据其上扰乱视听,还不滚下来!”

项成贤一马当先,冲上台阶劈手揪住了郭不怒的衣领,就这么硬生生的将宛如行尸走肉的郭不怒拖了下来。在下了台阶后,没人多看郭不怒一眼,这个人已经死了。

方应物淡定的对刘棉花点点头:“次辅老大人请继续。”

刘棉花感到深深的蛋疼,怎么自己堂堂一个次辅仿佛成了提线木偶,刷声望果然是只独属于方应物的领域么?

先前刘棉花也觉得刷声望是个很简单的活计,并不觉得有多么难,看方应物屡屡突破天际难免眼红一番。但从今天自身遭遇和郭不怒这个例子中,刘棉花深深的体会到,这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此时刘棉花只能彻底心服口服了,作为纵横一个官场三四十年而始终不倒的老臣,可谓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自然认识远比一般人深刻。

先前本朝出过翰林四谏、王恕、以及二弘,都是凭借正直敢言有名望的人,但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一直到了方应物身上才算臻于大成,真正开创了新的流派并重新定义了做官方式。

郭不怒可能不是第一个想要效仿的,但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大明朝从此只怕要多出一种“声望流”的官场路线了。

刘棉花敢于断言,如果千百年后还有人研究史书,只怕要奉方应物为大明朝“刷声望”的开山鼻祖。

自己这女婿真是一个天才,他怎么就能发现了其中机窍?若自己早得到了这种理论指导,何至于成为“棉花”?

看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

第六百三十八章以毒攻毒

代表天子出来问话的覃昌太监立在月台上,看着文官在自己面前“内讧”起来,但一言不发,只管冷眼旁观。

一直到御史郭不怒被轰下去,以及方应物隐身于人群里,最终凸显出来的人还是次辅刘吉。

人群里或许还有心思类似于郭不怒的“投机者”,在这可能会录入青史的场合,咬咬牙出一次风头说不定受益终身,实在是莫大的诱惑。但见了郭不怒的下场,其余人也就息了抢主角戏份的心。

老老实实跟着当配角也算是露脸了,何苦贪心不足落到郭不怒那个下场?一眨眼间便身败名裂,不是谁都承担得起。

方应物本人也没想到,驱逐郭不怒竟会起了杀鸡骇猴的作用。

闲话不提,却说方才覃昌已经替天子问下话来,总该要答的,此刻刘棉花当仁不让的对覃昌道:“梁芳本为天家家奴宫中奴婢,如何处置外臣不便置喙,全凭圣裁。但东宫却非家事,更乃国事社稷事,臣等不能坐视不理。”

覃昌闻言又道:“梁芳即是梁芳,与东宫何干?尔等休要随意攀扯。”

这意思就是,说梁芳就说梁芳罢了,不要胡乱将东宫扯进来。天子也知道换太子的念头理亏,不愿在这方面纠缠,所以只打算将梁芳执掌东厂之事孤立起来谈,不想和东宫之事搅和在一起。

刘棉花对此早有腹稿,不假思索的答复道:“臣等尝闻梁芳与东宫为恶,也曾使人引诱太子歧途。此与加害有何两样?但至今未闻梁芳有何处分!

故而谈及梁芳时,岂能不谈东宫事?东厂乃内监衙门至关要害职务。臣等皆以为这等对东宫包藏祸心之人,不可提督东厂。但凡有识之士,万万不敢苟从!”

覃昌是代天子出来问话的,不能做任何答话,此时问完了就要回去奏报情况。然而却见刘棉花从袖中掏出奏本,举起来道:“臣具本进奏请御览!”

于是覃太监便收了奏本,又返回文华殿了。又没过多久,覃昌太监再次出现在左顺门里,对群臣道:“传圣谕,朕意已决。卿等勿复多言!”

话音未落,却见刘棉花噗通一声跪在台阶下,对着文华殿方向,声嘶力竭道:“臣等叩请陛下三思!梁芳不可执东厂,东宫不可更替,国本不可偏废!”

刘棉花起了头,后面便哗啦啦伏倒一片,一百余朝臣叩首在左顺门外,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高声叫道:“臣等伏请陛下三思!”

覃昌面露难色。叹几口气,返回文华殿去。

却说成化天子久在内宫不至外朝,每每履行了早朝形式就缩回内宫不见外人。十年也没接见过几次朝臣,算上见方应物也只有三次。

但今天天子却一反常态。下了早朝后没有返回内宫,摆驾来到文华殿,号称是要视察东宫学业。

若放在过去。百官免不了要欣喜鼓舞一番,以为圣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要有心振作了。

但在眼下这个敏感时候,出现这等异常事情。反而不见得是好事。很多朝臣跟随刘棉花来左顺门伏阙,不见得是认同刘棉花,而是对天子突然御文华殿感到忧虑,出于天理良心不能不来。

其实大家猜测的不错,天子御文华殿视察东宫学业,确实是抱着找茬的心思来的。想要废立太子,总得寻些借口。

不过天子朱见深才在文华殿升了宝座,受了太子朱祐樘以及东宫侍班官员的朝拜,便听到有太监急报,说是有百余朝臣在左顺门外喧哗不去。

天子便让覃昌出去问话,回来后覃太监将外面动态如实奏报过,文华殿君臣顿时心思各异。

对此天子略略感到烦躁,感觉那些朝臣怎么跟鲨鱼闻到了血腥味似的,自己不过偶然来一次文华殿,就冒出大批朝臣借机逼宫。

但各东宫官员心里却微微放松了些。只要稍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天子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而他们东宫属官独力直面天子,堪称是压力极大。

如今外面有大批朝臣伏阙进谏,他们这些殿内的东宫官员就轻松许多,最起码有了外援,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天子朱见深按下烦躁心思,询问道:“究竟是以谁为首?”覃昌一边呈上刘棉花的奏疏,一边回奏道:“似是以谨身殿大学士刘吉为首。”

天子吃了一惊,不能置信道:“刘吉怎的会如此行事?”

殿中各人也低声议论纷纷,谁也没料到是刘棉花干出来的事情。

天子霍然而起,下旨道:“今日不视事了,回内宫!”

焦点人物梁芳眼下没有差遣,便很讨巧的跟随在天子身边厮混,此刻正在御驾左右,便悄声唤道:“皇爷,眼下委实不好出去。”

天子愣了愣,停住了动静,最后又坐了回去。梁芳说的没错,现在还真不好出去。

按宫阙布局,文华殿在大内的外围,天子若想从文华殿返回内宫,必须要先出左顺门。

但左顺门外已经被大臣堵住,一出左顺门岂不就正撞上这群死缠烂打的大臣?这是天子非常不愿面对的。

如果不走左顺门,此外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先从东华门出宫,然后绕到北边重新进宫。可这简直不成体统,天子岂有如此行路的规矩?东华门根本不是至高无上天子所该走的路,天子也断然没有绕路躲避大臣的道理!

梁芳又趁机奏道:“皇爷,谨身殿大学士刘吉向来堪称忠顺,从来没有忤逆过皇爷。今日却反常为之,以奴婢想来,定然是有人挑动教唆!”

天子皱眉道:“不要说暗话,你且明说是谁?”

梁芳没有直接回答,却奏道:“奴婢有个法子可破解眼下之局,不如叫方学士出左顺门,劝退那些胡搅蛮缠的臣子。”

方学士?天子目光落在了垂首肃立方清之身上,忽有所悟,这就是以毒攻毒之计啊。便口出圣谕道:“方先生,朕请你去劝一劝!”

第六百三十九章你行你上啊

天子一言既出,太监们还好,却让在殿内侍立的东宫众属官感到非常惊愕,感到圣上这表现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被朝臣伏阙进谏时,不敢亲自面对却带着小心思让其他大臣去劝谕,哪有人君风度?

不过虽在意料之外,又细想倒也在情理之中,这么多年来的事迹一再表明,今上就是这样没责任心的人,还能如何?

被落实到具体人头上的方清之暗暗苦笑,君上这道圣旨算是抓住了自己弱点么?

其实殿中明白人都听得出来,梁芳刚才说“有人挑动教唆”,所暗指的就是方家父子,更详细的说是方应物。出去探问情况的太监也禀报了,方应物就夹杂在人群里。

方应物是方清之的儿子,刘吉是方清之的亲家,那么让方清之出面后,为难的就是方应物和刘吉那边了。

君命难违,方清之无可奈何,领了命前往左顺门。说实话,他根本没有去劝说的动力,更没什么心思来想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在左顺门外,刘棉花心里也颇为七上八下,因为集体伏阙这种事情的后果是非常不可控的,君王一念之间就天上地下,人臣很难精确掌控,刘棉花本人向来不大习惯这样冒险。

还有就是不怕天子降下九天雷霆,就怕天子不理不睬,不知未来的干耗着时间更加难以令人忍受,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

但这种状况貌似并没有出现,没等多久。忽见左顺门里又是人影晃动,然后闪出人来。

刘棉花抬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亲家方清之。他心里略一思忖,便恍然了。立刻猜出了天子的小心思。

不只刘棉花,群臣大都望见方清之并认了出来。毕竟方学士在朝堂上,无论是从热门储相还是方应物他爹的角度来看,均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但方学士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却成了一个死结,进则有损自身清名,退则成了抗旨不遵,天子以此为借口轻易就可收拾他。

头脑简单的人或许觉得此事很好办,方清之既然来到左顺门。直接掉头加入己方不就得了?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以方清之的秉性,若是可以的话,早就加入伏阙群体了,这种事情怎能少的了方学士?只是他身为东宫官员,不能这样做。

外朝朝臣可以为了争国本公开斗争乃至于叩阙逼宫,但东宫官员却不便如此,因为屁股底下的位置不同。

说是为了避嫌也好、示范无私也罢,别人热衷于保太子争国本是提升逼格的。但东宫官员若对此过于积极反而是降逼格的名利场上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微妙,不细想就要犯错。

对此群臣纷纷感慨,果然是伴君如伴虎,方清之只不过距离陛下近了些。就被抓差做这种难以两全的为难事情,换成是谁也没办法。

而伏阙领袖刘棉花双眉紧锁,又一次犯起了愁。如果是别人。刘棉花完全不会有任何顾虑,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但方清之就不一样了。怎么也要看方应物的面子。

如果自己不给方清之面子,那方清之就没法向天子交待。而后只怕天子会迁怒方清之,那谁又知道方应物是否对自己产生不满?

想到这里,刘棉花朝后面看了看,找到方应物并使了个眼色。对此方应物暗叹口气,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了,难道自己今天的价值就是不停的替刘棉花扫清各种层出不穷的障碍么?

于是方应物从人群里闪了出来,与自家父亲面对面站着,一个在台阶上,一个在台阶下。暮春暖风习习拂过左顺门,父子两人下意识对视一眼。

说实话,天底下能与方应物快速形成无言默契的人很少很少,而方清之并不包括在内

不过方清之的心情却莫名其妙的平稳了下来,仿佛得到了什么保证似的,感到儿子一定能摆平自己的难题。

而且此时方清之突然想笑,忽然觉得有这样一个儿子也挺不错,固然有些时候让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