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上面去。”

汪芷不得不为此折服,叹口气道:“要是照你这种查法,天下还有什么事查不出来?”

方应物摇头道:“这次也是特例,我前面说过,这是在一个有限的样本里,才能只用了三百人便可大海捞针的排查出结果。如果样本扩大到整个京城,没有几万人力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若是放眼天下,只怕就需要几百万人。”

汪芷仍然处在一种震撼的感觉当中,一个读书不多的人遇到天花乱坠、长篇大论的忽悠理论,一般都会这样。此后她头脑发蒙的下意识问道:“下面该怎么办?”

方应物哈哈大笑几声,“你是厂卫头子,你倒问起我怎么办?说出去简直让人笑话!滥捕人犯,严刑拷问,屈打成招,这不都是你们厂卫的拿手好戏么?

很简单,你去大兴县县衙,将衙役、书吏,还有知县的幕僚之类,抓上几十个进东厂。有情况问出情况,没情况也要问出情况!”

汪芷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脸,她怎么会问出如此丢人现眼的问题?便恢复信心十足的派头,“好了!下面该如何做,我自有主意!”

这次是方应物不明所以了,“你能有什么主意?”

汪芷答道:“先按兵不动引而不发,等朝廷里闹得欢实、连连指责我时,再以雷霆之势去大兴县衙拿人捉人!然后查出谣言真相,以此在朝廷里找回场子!”

“这是跟谁学的?”方应物嘀咕道。汪芷得意一笑,“近朱者赤!你说,是不是再另外找几个人,先在朝廷里帮着煽风点火?”

方应物笑骂道:“我看你是近墨者黑!这是查处造谣,越早澄清越好!哪有故意拖延的道理!拖延的越久越不好!”

饶是如此,深受某人恶趣味影响的汪太监还是故意拖了两日,但也仍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从大兴县衙捉了两个人。拷问之后更有把握了,还没有惊动别人。

在这两日,居然有人上疏,言称方清之在贡院内做考官,而方应物在外承应贡院差事,父子两人各居内外,确实容易招人怀疑,朝廷应当主动避嫌,换一个同考官。

方应物从汪芷这里知道消息后,苦笑几声道:“真是稍有风吹草动,便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这些人怎么就不长点记性?”

第四百八十五章翻云覆雨

这次上疏说“为了避嫌请罢去方清之同考官”的,不是别人,乃是著名的“洗鸟御史”倪进贤。

三年前,倪御史做了六年御史,资历已经攒够,到了越级超迁的时候,他的靠山万首辅也答应此事。

当时倪御史攻击下诏狱的方应物,本来是痛打落水狗、万无一失的爽快事情,但是却不料在金殿奏对时他被方应物辩驳的溃不成军,还被扣上了勾结东厂的大帽子,在群臣面前丢尽了脸。

方应物咸鱼翻身,那倪御史只能升官无望了,只好又当三年御史。六年的御史,那是资深御史,可以直接越级升为五品官。但九年的御史那就是老板凳兼冷板凳了。

但方家日子却是红红火火,转眼之间方清之已经窜到了从五品词臣,方应物也成了京城小青天,升职加薪指日可待。这怎能不叫倪御史眼红?今次出于私愤,他终于按捺不住了。

不过倪御史还不算傻,并没有声嘶力竭的指责方家父子,而打出了公正客观坦率的旗号。

只说谣言纷起,为了安抚士心,请朝廷注意一下避嫌,毕竟父子两人一内一外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方清之同志也应该体谅实情,主动辞去主考官为好。

这种说法,还是挺有市场的,越是高级的官员越是习惯了妥协。向数不清理还乱的谣言妥协一下,以换得局面稳定,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大概方家父子会很不爽。可是为了大局牺牲一下也是在理的。

闲话不提,却说汪太监本来还想再拖两天的。让更多的人跳出来,但是再拖下去只怕要谣言变成真相了。真闹到方家父子不得不顺从大局被避嫌的地步。那方应物肯定要和她翻脸,方应物还是很看重父亲这个同考官资历的。

所以汪太监只好迅速发起雷霆行动,当即出动数百东厂官校围住了大兴县衙。在鸡飞狗跳之中一口气抓了四五十人,并浩浩荡荡的押回东厂,只留下了愕然无语的小猫官员三两只。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朝廷又像是炸窝了。其实大兴县县衙在京城里只能算干苦力的底层衙门,汪太监抓的也都是胥吏、幕僚,并没有擅自抓捕官员。

可是五六年前汪直的所作所为,或者叫胡作非为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当年整个朝廷都经历了大扫荡。西厂汪太监势头一时无两,人人都以为第二个王振要出现了。

不过之后汪直低调了几年,尤其近两年更是远在边镇不问京中事,陈年旧事便渐渐地消磨了。

但这次汪直一口气从衙门里抓捕数十人的行为,又唤醒了朝臣的记忆。任是谁都要惊呼一声,难道汪直重新担任厂公之后,又要故态萌发了?

县衙虽小,那也是官署衙门,这次是县衙。那么下次又将是哪里?这次不为大兴县说话,那么下次又有谁为自己说话?难保汪太监不是想通过这次行动来故意试探朝臣!

很有同仇敌忾、居安思危精神的大臣便上疏议论此事,弹劾汪直滥捕。不过汪直也上了一封密奏,而且比大臣奏疏更早的送到了天子面前。这就是太监的优势了。

外朝大臣上奏要经过重重程序转达,还不一定能让天子亲眼细览。但汪芷这种太监可以直接进宫找天子当面奏对,也可以直接将密奏送到天子手里。

这方面优势比大臣大得太多。很多时候不是大臣输给太监不是因为不如太监聪明,而是输在了太监可以“先入为主”四个字上面。

在密奏中。东厂提督汪直用很严密的人证链条证明,某起科场谣言的源头出大兴县尤知县的幕僚。是有人通过谣言故意诬陷方家父子!

天子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一是惊讶汪芷居然能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查清谣言;二是惊讶,这居然是大兴县知县干的

又是文官之间狗咬狗啊,这样就没他这个皇帝什么事了成化天子朱批“知道了”,然后把密奏发到内阁和吏部,便撒手不管了。

当东厂提督汪直的密奏被公开后,朝廷从炸窝状态变成了哗然状态两个“没想到”的心思和天子差不多,真没想到竟然是大兴县尤知县!

另外产生的疑惑就是,这尤知县无缘无故造方家父子的谣言作甚?被有心人挖掘一番典故,年前尤知县联合宫里太监陷害方应物的事情被曝光了。然后又被有心人挖出来,尤知县是大学士刘珝的门人

造谣这种时常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几乎是被所有大臣深恶痛绝的,但一般很少被抓住始作俑者。尤知县被抓了现行,丢官免职是肯定要有了。

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真相大白之后,方家的各种亲朋故旧纷纷跳出来仗义执言,鼓噪免去方清之同考官的倪御史立刻被群起攻之,无数老底都被揭了出来。

倪御史作为大名鼎鼎的洗鸟御史,洗的就是万安的鸟,所以众所周知是万首辅的门人。这次他跳出来对付方家父子,不免又要被人浮想联翩。

朝中清流无不叹道,当下真是世道多艰、持正不易哪,方清之才稍稍开始出人头地,方应物也才露尖尖角,就遭到首辅势力和前次辅势力的联手打压。

滔滔舆情中,作为被“首辅和前次辅联手打压”、险些悲情的正人君子,方家的节操指数陡然再一次莫名其妙拔高了两个百分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看着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舆论情绪玩弄于手掌之中,汪芷忍不住兴高采烈。她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就是上次当权的时候也没有过这种经历!

所以她忍不住跑到方应物面前,感叹一声:“这种感觉太爽快了,简直停不下来啊!”

方应物只觉得这句话挺耳熟的,好像是近日来第二次听到身边人这样说了前有项成贤,后有汪芷,看来都是近朱者赤了。

“先别顾得自己爽了,该将我放出去了!”方应物督促道。既然已经真相大白,自己就没必要“自我隔绝”在东厂自证清白了。

汪芷蹙眉,嘀咕道:“可是我总觉得忘了什么?”

方应物嘿嘿笑了几声,“那就忘了它吧!”

第四百八十六章两个负气的人

送走已经在东厂被“隔离”了数日的方应物,汪芷坐在大堂里仔细想了想,还是没记起自己到底忘了什么。

不过忘就忘了罢,如果真是有重要的事情,方应物会提醒自己的。既然方应物都不提醒,那么说明此事无足轻重。

如此汪芷便全心全意的沉醉于自己复出第一炮打响的喜悦中,顺便在东厂内部论功行赏一番,同时继续布置收服锦衣卫的大业。

话说当初东厂派出数百番子,去贡院附近大街小巷排查谣言时,除了问过“诸君可曾听到过方清之父子的流言”之外,还很张扬的问过别的问题。

比如“诸君可曾听到过,主考官泄露考题的传言”,又比如“诸君可曾听到过,副主考官与某同考官互相勾连抬举试卷的传言?”

这样的查法,结果短时间内谣言反而越查越多,从主考到副主考都变得绯闻缠身,跟方应物印象里上辈子娱乐圈似的。可以说,这些谣言的传播,有一大半功劳要放在东厂番子身上。

其实这种情况也是故意的当日方应物担心自家的谣言查不清楚,不得不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清查自家的谣言,一边让东厂巧妙地散布别家谣言搅混水。

万一自家谣言最后查不出结果,那么把水搅浑了就是应对之策,当人人身上都挂着谣言时,方家的谣言也就不算什么了。方应物冒出这个灵感,还真来自于某世纪的娱乐圈。

如今第一个谣言已经水落石出,被铁证如山的澄清了。方家父子彻底恢复清白了,不过其他的谣言仍然还健在。

但是。以超强行动力查禁谣言的汪太监达到目的,打响复出当头炮后。便满心欢喜的收手了,浑然忘了其他谣言的善后工作连始某位作俑者自己也“忘”了提醒汪太监。

也有人没忘,主考官刘健、副主考官谢迁的亲友忍不住眼巴巴渴望,东厂能继续大规模出动追查谣言,但东厂却忽然偃旗息鼓、毫无动静了!

虽然清者自清,谣言杀伤力有限,朝廷大政不可能因为几句没有实证的谣言就出现动摇。但谣言终归是谣言,任由它传来传去的,总不是个好事。

对此朝廷有些人颇感后悔。前几天情形不明时,不该轻率的上疏去攻击汪直啊,不然何至于此!

估计是因为汪直年轻气盛,所以前几天被弹劾攻击后使了性子,现在故意放纵谣言,负气不管了。

但诸公也莫可奈何,东厂是天子的东厂,太监是天子的私人家奴,大臣没有任何权力去指使东厂怎么做事。

而且朝廷诸君很快发现。会使性子的年轻人不止汪直一个人

那宛平县知县方应物从东厂隔离中出来,大张旗鼓的回到县衙后,第二天恰好将是宛平县役夫运送生活物资和菜蔬米粮到贡院的日子。

在当夜,洪松从东城来到西城这边。与项成贤和方应物喝酒,号称是庆祝方应物被辟谣兼考试前的最后一次聚会。

三人多年密友,喝酒没有顾忌。都喝得不分东西南北。醉醺醺的方应物借着酒劲问道:“我明天或许能得到考题,洪兄你需要否?”

项成贤与洪松面面相觑。大笑道:“方贤弟你真喝多了!”

方应物没有回应嘲笑,径自说:“贡院里有专门的印工。考题都是要提前印出几百份来,现在估计已经开始印了,贡院里面一些有心杂役说不定已经知道了考题。”

项成贤质疑道:“那又如何?你接触不到贡院里的人,就算你亲自送东西去贡院也一样。”

这是实话,如今贡院堪称是内外戒备森严,隔离的严密程度远远超过方应物印象里的**时代。

就说送生活物资和蔬菜米粮过去,只许送到贡院侧门之外,然后运送东西的差役在墙外官军的监视下立刻离开。

而后贡院侧门才许打开,里面杂役出来搬东西进去,内外两边人是严禁接触的。就是墙外的巡逻监视的官军也不许与出来搬东西的杂役靠近,更别说交谈了。

方应物摇头晃脑,肆无忌惮的叫嚣道:“明天我亲自过去,但我偏偏就不离开,偏偏就站在那里看着贡院杂役把东西搬进去,就是说几句话又怎么样?看谁敢再怀疑我,谁敢再弹劾我!”

项成贤愕然之后苦笑了几下,不说话了。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方应物目前这个状况下,高调的故意违反纪律,与贡院杂役接触,估计还真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大概只会被看做少年人年轻气盛、故意借着机会撒气。毕竟朝廷不能为方家父子还以清白,甚至还出现为了向谣言妥协,让方家父子避嫌的风向,最后还得靠东厂,难怪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