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年的首辅是彭时,次辅是商辂,而万安只能是第三大学士。当时君臣已经很多年不见面,在文华殿会面时,互相都很生疏和不适应,没说几句话就山呼万岁散了场。

而今日天子这次御临文华殿,是六年来的第一次,似乎也可能是天子登基以来的第二次,能不引起轰动么?

这么重大而且罕见的场合,自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跟着去的,早朝人员中,只有宰辅、部院大臣、掌科掌道、侍班词臣才能去参加(看热闹),其他打酱油的人只能依依不舍的各自散去。

宝殿庄严,君臣肃穆。香烟袅袅,钟磬悠悠。在这种情况下,蓬头垢面、衣冠破碎、仿佛饱受摧残的方应物踉踉跄跄的步入大殿。好像一个闯进来的外星人

噗嗤!天子左右有个值殿小太监修养不够吗,忍不住笑了场,大太监覃昌便喝令值殿官军将此人拉下去打板子。

“有朝一日,咱家定要做那人上人,谁也不能打咱家的板子!”这个叫刘瑾的小太监一边默默地承受苦刑,一边咬牙切齿的在心中立下誓言。

不过其余朝臣看到方应物的狼狈样子,未免生了兔死狐悲之心,心下皆有几分恻然,个别消息极其灵通的人比如刘棉花除外。

在方应物后面。东厂提督尚铭尚公公悄然无声的也跟着溜了进来。按说尚公公可以不用或者说没有资格上殿的,但他一来为了在天子面前表现,二来对方应物放不下心,所以定要亲自到场。还好此时没有人较真,非要把他赶出去。

方应物被押上前去,三叩九拜是不消说了,等行完大礼,廷审便开始了,这种事当然是由刑部尚书来主持。

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林聪站了出来。扫视一遍四周,便开口问道:“方应物!有大臣弹劾你勾结内臣、密谋不轨,是否属实?”

听到问话,方应物顿时明白了眼前情况。他是因为“上疏进谏”才进了天牢。被提到这里审问时,应该问他“上疏进谏”的事情,然后进行诛心之论再安上罪名才是。

然而林尚书刚才却当头问起他与汪芷的关系。还点出有人弹劾,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在有心人的操纵下。事情的重心大概有所转移而且是对自己不利的转移。

方应物又想了想,这才答道:“不知是何人弹劾?敢站出来对质否?”

林尚书还算是个公正的人。转头看向弹劾方应物的倪进贤,招呼道:“倪御史,可敢与方应物对质?”

御史倪进贤从班位中站出来,方应物好奇的看了一眼,委实不认识这是哪根葱,“这位大人弹劾在下,可有实证?”

倪御史自然是有备而来,答道:“太祖有诏,许言官风闻言事!”

方应物不在与倪御史搭话,转过头去,毫不客气的对林尚书道:“倪大人所言乃一派胡言!绝无此事!”

尚铭忽然从大臣班位后面闪到天子身旁不远处,从袖中掏出一叠纸笺,奏道:“方应物在东厂已经供认不讳,文书在此。”

方应物感到好笑,这尚铭竟然把东厂的审讯记录也带来了。天子懒得费心思,直接叫尚铭把文书给了林尚书。而林聪低头看了几眼,再抬头时满脸不能相信的神色。

方应物轻哼一声,“诸君怎能不明?这东厂制造的冤案还少么?也不差在下这一桩了。”

尚铭本来不想出面喧宾夺主,但听到这里,非常生气!方应物这说法与出尔反尔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方应物当众所说的话,简直就是对东厂专业素质的极大贬低!如果他尚铭不站出来,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于是尚公公越过人群,对方应物喝道:“方应物!你自己在东厂说过的话,已经记录为呈堂供词,这就不打算认了么?”

方应物瞥了尚公公一眼,忽然哈哈大笑几声:“我只知道朝廷有三法司,乃都察院、刑部、大理寺!没听说东厂包括在内!

遍览大明诸典,法司可曾包含有东厂?连法司都不是,只是代天子问话而已,还谈什么呈堂供词,笑死人也!在下在东厂随意戏言几句试探一下,尚公公还真如获是宝,这份居心在下心领了!”

尚铭被噎的不轻,正脸色铁青,一时没有来得及反驳。却又听到方应物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的呵斥道:“莫非尚公还想把东厂的夹棍和杀威棒搬到这里,对在下再使一次?在下区区七尺贱躯虽不足挂齿,但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断然不会怕了你们东厂!”

声如金石,方应物的形象陡然十分高大起来,一身破衣烂衫和蓬头垢面也影响不到他的光芒!一干文臣望向尚铭的眼都很不善,大概出于同仇敌忾的心理。

尚铭那哪里辩得过方应物,此刻肠子都悔青了,自己到这里来真是多此一举!

一直没有退回班位的倪御史突然开口道:“方应物,你被弹劾也并非空穴来风,西厂提督汪直五次探视你,并屡屡密谈,这总归是事实罢?”

方应物对此万分惊奇,反问道:“你知道的还挺详细,从哪里知道的?”

随后他用手指头虚空指点了几下,恍然大悟道:“倪御史,东厂,原来如此!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大臣与东厂勾结,联起手来欲置在下于死地!”

倪御史本身的名声就不好,听到方应物“貌似有理”的反手倒打一耙,大臣人群里忽然响起低低的哄笑声。

更有几道用意不明的目光频频射向万首辅,很多人都知道,倪御史是万首辅的亲信门生。

只有刘棉花暗暗皱起了眉头,方应物虽然表现的很激爽,但这种做派只怕会让天子不喜欢。

ps:困乏不堪,先打个盹去,凌晨起来再继续补完。另外,这两天可能要配合起点上一个项目,集资出或者奋斗在新明朝的偏搞笑漫画册子,也包含一些番外内容,大家有兴趣收藏否?历史小说没有什么赚钱的渠道周边,影视游戏出版统统无望,这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很没意思,漫画册子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唯一能找到的突破点了

第三百六十章廷审(下)

果不其然,刘棉花刚刚产生了若干忧虑,便听到天子在宝座上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显然对眼皮底下的发生情况很不满意。

这是当廷审问,主题是问罪,人犯是方应物,却被方应物歪七歪八的歪到哪里去了?在这么下去,事情就不是这个事情了,满朝人物站在这里不是来看方应物摆高大上姿势的!

林尚书亦无可奈何,天子有口吃的毛病,不喜在群臣面前说话,而左都御史王越重心又在武事方面,还是公认的汪直亲信,所以只能由他这个刑部尚书来主审方应物。

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方应物倒是输人不输阵,气势逼人的快把提供证据的东厂和弹劾他的倪御史打到地洞里去了

如今天子不满意,林尚书那就只能继续审问。却说林大人正在心里琢磨措辞,但另一旁倪进贤倪御史听到了天子咳嗽,仿佛获得了新的信号,突然再次上阵,抢在前面质问方应物——这可是在天子面前表现的一个机会,而且万首辅也在看着,自己要抓不住机会,还混什么朝堂!

“方应物你休要花言巧语、顾左右而言他!你在天牢时,西厂汪直屡屡进牢探望你,是否属实?众目睽睽,你瞒不了别人!”

方应物无奈道:“确有此事,见了几次面。不过他为堂上官,我是阶下囚,汪公公一定要进来,我能拦得住?”

倪进贤冷笑一声,“敢承认就好,那汪直次次都与你单独密谈,屏退了其他一切人,可有此事?”

方应物继续无可奈何道:“这汪直定要如此,我这阶下囚即便不想见他并谈话,又有什么能力可以阻止西厂厂督?”

倪御史又逼问道:“那你们密谈的是什么?”方应物犹疑片刻,没有说话。

见方应物貌似不敢回答。倪御史高声道:“君子坦荡荡,圣上在此当面,你若真胸怀光明磊落,有何不可言?

我看分明是今日廷审突然,你没有时间与汪直见面串词。唯恐对答之间出了纰漏。所以才不敢回答!”

宝座上的成化天子微微颌首,险些就要很不体面的鼓掌喝彩,倪御史果然也有两把刷子。能被万首辅派出来打擂台的,口才确实足够犀利!虽然一开始这个姓倪的落了下风,但重整旗鼓后,还是发挥出了该有的实力。

平白放掉方应物,自己这当皇帝的很没面子;但若用上疏进谏获罪的名义发落方应物,只怕要遭到全体朝臣的反感,还成全了方应物的名声;但若以勾结内宦的名义发落方应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还能保住自己的脸面。

想到这里。成化天子顿感轻松。不得不说,首辅出的主意确实不错,大不了再搭上一个作用已经不如从前的西厂。

只要处理掉方应物,就是杀了鸡骇了猴,再拖上一段时间,那么这次风波就可以平定掉了。按照天子多年与朝臣斗争的经验。任何话题都很难一直保持在热点上,总会被时间和新的热门话题冲淡。

倪御史问到这里,便不再搭理方应物,转身对天子道:“臣奏闻陛下,方应物不敢坦承。必然有所密谋,臣所弹劾其内外勾结之罪应当属实!再奏请陛下圣裁!”

朝臣中不乏有心为方应物开解的人,但想了想也实在不知说什么好,此人跟西厂提督闹得不清不楚,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事情了,不知道内情之前怎么开口?

再说看方应物仿佛被点了死穴的样子,没准他真的一时糊涂和西厂汪直勾搭上了,替他出头就等于是把自己牵连进去

倪进贤用眼角偷偷瞥了一眼方应物,见他紧闭着嘴巴木然的站在殿中,到了这个地步仍然没有开口辩解。

见此光景,倪御史突然大生快感,把这么一个偶像级人物摧残掉,真他娘的神清气爽!

说实话,从刚才起他对方应物就有点嫉妒,比年纪比学历比相貌全方位的统统不如就是比老师,方应物老师是三元相公商辂,自己老师是臭不可闻的万安!

要比父亲,自己父亲是上不了台面的商人,方应物他爹又是什么?比婚姻,方应物他未来岳父是宰辅,自己岳家只是个农户!比名声,方应物是清流后起之秀,自己却他妈的是洗鸟御史!给首辅洗鸟的御史!

天子沉吟片刻后,龙目四顾传唤道:“尚铭何在?”却无人答应,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尚公公已经悄悄滚走了,就像他悄悄地进来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狗肉上不了席面的东西!天子暗骂一声,这种时候,东厂不出来当恶人,难道要他天子亲自出面吗?

此时文渊阁大学士刘吉排众而出,对天子奏道:“方应物交通内宦,意图不轨,不宜为朝臣,恳请陛下早做裁断,以安人心。”

所谓不宜为朝臣,算是个好听话,其实就是被贬谪到外地的意思。刘棉花纵然机谋百出,这时候也无奈,还不如主动站出来当恶人,看在天子眼里起码也相当于是个自首。

而他刘棉花与次辅刘珝最大的区别就是,能该低头时能低下头,不会与万首辅硬对着干。既然被敲打,那就接受敲打好了。

天子拿捏片刻,故作姿态道:“念其年幼无知,姑且不做重责,罢免一切朝职,迁外为知县!吏部选官,即刻出京!”至于西厂和汪直如何,那是天子的家务事,犯不着在朝臣面前宣布。

吏部尚书尹旻出列上前,领了圣旨,只待结束后回了吏部,便为方应物选官然后礼送出京。

到此为止,大明成化朝唯一一次廷审就算结束了,下面君臣该吃喝的去吃喝该玩乐的去玩乐,该去衙门公务的去公务。

太监覃昌得到天子示意后,象征性的叫了一声:“有事进奏,无事散朝!”

群臣当然无事,正要恭送天子先走人,却忽然有太监在众目睽睽下疾步进了殿中,对天子禀道:“圣母传懿旨,要奖赏方应物!”

什么?满殿君臣相顾愕然,这又是哪一出?

ps:

这段想写爽不容易,一直前后改来改去拖到现在,现在连下一章也快写完了,中午发。

第三百六十一章真相大白(上)

貌似风波再起,好戏还在后头,准备散伙的群臣齐齐停住了脚步,瞅向还在中间摆“谢恩”姿势的方应物太后这次竟然要罩着方应物?

在历史上,不是没有贤明的太后出面保护忠良,但本朝这位周太后是个什么货色,朝臣都心知肚明,与贤明两个字万万沾不上边。

而且甚至相反,粗鲁、无礼、刁蛮、自私这几个字用在周太后身上那简直再恰当不过了。这样的人本该出现在农家小户里当三姑六婆,但却因缘际会的坐在了太后位置上。

话说周太后给朝臣带来的麻烦真不少,前文介绍过,大明朝第一次大臣集体伏阙就是因为周太后引发的。

所以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太后常常让执政大臣哭笑不得,并仰天长叹一句:“先帝是怎么瞎了眼才看上周太后的?”

当然,周太后对社稷也不是不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