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边众人都被带动的陷入了沉思,感觉很有道理。这人环视一圈,继续说:“方应物今年才十八岁就已经中了举,自本朝科举取士以来十分少有,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一步向上冲击,能走多远也说不好。

更别忘了他还有个正当盛年、同样潜力无穷的父亲,那方翰林年纪也不过三十三岁,就已经是翰林身份,父子齐心无往不利!而且我还听说,方应物的授业老师是商相公,这是一般人能比的么?”

最早高谈阔论的人不知不觉松开了手,他不能不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自己被嘲笑也是活该。解元李旻和第二名王华两个老帮菜,哪比得上第三名方应物少年高中?

可叹此时世人谁也没预料到,李旻和王华这两位老哥以后偏偏都中了状元,起点不是一般的高。

他们两个虽然进入官场时间看起来有点晚,但都混到了侍郎和尚书级别,说成功说不上多么成功,但也绝对称不上失败。更别提王华还有那么出se的儿子,更是连带着王华本人也多了不少传奇se彩。

而成化十六年的浙江乡试榜,若干年后被称为这是国朝科举最有含金量的五经魁首,竟然同一科出了两个状元和一个方应物。

方应物和洪、项两人也不知不觉停住了谈话,听起别人议论。听到这里,洪松再次举起酒杯:“为了前途无限好的方贤弟满杯!”

第二百五十章神童的黄金时代

科举成绩出来后,中试士子首先面临的是什么?以前方应物或许没有想太多,但现在知道了,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无数酒宴。

除去各种私人宴会不提,连官方都会举办宴会庆贺,例如乡试后有鹿鸣宴,殿试后有名气更大的琼林宴。

其中这鹿鸣宴按照传统,定在乡试放榜后的次ri举行,地点一般都在府学明伦堂,毕竟能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地方并不多。

放榜当夜,方应物和项成贤将醉到不省人事的洪松送回住处,长长的吐了口气。在自己正得意的时候,与失意朋友一起喝酒,的确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两人互相道过喜,便约定好明天早晨一起去参加鹿鸣宴。

一夜无话,唯有**方应物一反等待放榜那几天半死不活的状态,兴致勃勃的拉着小妾兰姐儿连续战斗两次,才稍稍将亢奋发泄出来并沉沉睡去。

到了次ri天亮,王英叫醒方应物,两人洗漱完毕便出门了。等会合了项成贤,又一同来到府学。

这时候,只见得府学中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喜庆气象。确实也是,在整个乡试前后的过程中,鹿鸣宴可以称得上是最喜庆的时候。

首先,到这里的人都是chun风得意之人,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没人在这里大煞风景。

第二,这些新进举人也不会傻到真以为人到这里来,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以肯定,今天是绝对吃不好、喝不好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大家互相认师生、认同年、认同门才是正经事情,这种场面自然要欢声笑语、如沐chun风。

中了举人,就算从士子变成了缙绅,座师和同年自然就是由科举带来的人脉,这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关系网之一。

方应物才走到明伦堂外,便被团团围住了,很多人上来与他打招呼。作为今科公认的最有潜力之人,得到这种待遇实属正常,连方应物本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年龄是个宝这句话决非空言,无论在科举上还是在官场上,年轻就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在大明朝,很有神童崇拜现象,越年轻越受追捧,十八岁中举虽然算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是极少有了,难怪众人推崇。

众人围着方应物,议论自然也少不了,有非常熟悉掌故的人说:“少年高中本来罕有,但本朝真是人才辈出,这些年却冒出好几个,实在是令人赞叹。

成化七年四川乡试,有个叫杨廷和的少年,十二岁便中举;同年湖广乡试,有个叫杨一清的年仅十四岁也中了举。这两人在成化八年双双中进士,实在是一时美谈。

而在上一科成化十三年的广西乡试,有个叫蒋冕的少年,十五岁便中解元,前途也不可限量哪!此外还有京师的李东阳,在天顺八年时,十八岁便高中进士,也是名闻天下。

如今我浙省又有了方同年少年高中,吾辈实在与有荣焉!若方同年明年连登黄甲,那可就再一次大涨吾辈脸面!”

又有人插嘴道:“方同年虽然中举的年纪不如那几人,但也很出众了,足以并列其中,传名天下。”

还有个老举人摇头晃脑的叹道:“吾皇圣明,我辈躬逢盛世,这才有少年英才辈出的盛况。”

方应物心里哭笑不得,熟知未来的他即便脸皮再厚,也喜欢名声,但此时却感到实在当不起大家的崇拜,被吹捧的实在有点过。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蒋冕,这几位无一不是少年早慧的天才神童型人物,而且将来有个共同点,都当过首辅而他方应物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呢。

可惜这个纠结只有他自己明白,方应物面上只能谦逊的笑笑,连声道:“诸位同年前辈谬赞了!叫小子我无地自容!”

不过方应物心里还是暗暗赞了一句,这里不愧都是能中举的人才,确实都很出se。同样是议论自己中举,谈吐水平比自己昨天在酒楼里听到的那些鄙俗议论,水准不知高了多少倍。

说起方应物这个十八岁举人,若放在其他年代里,肯定是很醒目的存在。但在诡异的成化朝,却不那么刺眼了,比他还神奇的人似乎很有比比皆是的感觉。

成化年间确实也盛产科举神童,大明朝有名的科举神童只怕一大半都出现在成化朝。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冒头,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在三年后还会出现一个十六岁的江西解元费宏,并在二十岁时中状元,最后也当过首辅。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成化年间产生了无数年纪轻轻便位列中枢、在漫长的ri子里熬成三朝甚至四朝元老的大佬,几乎垄断了未来几十年内的内阁位置。

今后的四五十年里,从弘治、正德朝一直到嘉靖朝初年,首辅差不多都是成化年间冒头的——

十八岁中进士的李东阳,二十六岁中状元的谢迁,二十五岁中进士的梁储,十五岁中进士的杨廷和,十三岁中进士的杨一清,十六岁解元二十岁状元的费宏,十三岁解元二十三岁进士的蒋冕。

以上这个阵容就是大明成化之后的首辅序列,所以成化朝的神童堪称是含金量十足的黄金一代,甚至说成超白金一代也不为过。

与这么多真正神童成了同时代人物,至少已经开始被人如数家珍的并列起来,不知道这是新鲜举人方应物的幸运还是不幸

方应物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京城为了救父亲四处奔波时,曾经进过一次翰林院,情急之下为了抬举父亲便对着一群翰林大加嘲讽,李东阳杨廷和谢迁这几位不会就在那群人里罢?

闲话不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的地方热了就有另外地方冷了。方应物这边大热,有人那边就显得冷清了,比如解元李旻那边。

李解元才华很高,为人本xing也不坏,但却是个有几分狂傲xing格的人。这次他中了解元,正常情况下本该是最耀眼的人,但风头却都让少年高中的方应物抢走了。

虽然李解元内心不见得稀罕这帮俗人的庸俗吹捧,但还是有些不爽,三十七岁的解元就这么不受热捧么?

第二百五十一章有比较才有差距

方应物正与周围一圈人谈笑风生,一边纠结着一边享受着。这个圈子与过往不同,若说以前的交游还是偏向潜力型的年轻人圈子,那么这个圈子就算是成功人士圈子了,平均年纪明显也偏大。

忽的方应物看到人群分开一条同道,从外面走进一人到了他身前,瞧去三四十的岁数,白面长须,目光有神。

方应物虽然不认识此人,但从旁人小声议论中听到了“解元”两个字,立刻就知道这是今科解元李旻了。

李解元对方应物见礼道:“听说方同年治chun秋,得到过大宗师赞语,在下yu请教一二”

方应物又不是不通世故的书呆子,心里十分明白,大概是李解元自觉受到了冷遇,面子上过不去,便要从自己这里找回面子来。

其实也不完全算是冷遇,解元毕竟是解元,李旻身边还是有一些人的,但是与方应物这边的热度相比,李解元这里实在称不上热闹。

方应物没有犹豫不决,很果断的开口答道:“吾辈读书人所学为何?匡扶社稷,辅佐君王,安邦定国,经世济用而已,而不是口舌之辩。在下一般不轻易与人谈经论典,做那寻章摘句老雕虫之人。”

方应物这算是毫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开玩笑,李旻也是史书上留过名字的解元加状元,与他辩经这种事打死也不能干。

他这一句话,噎得才高八斗的李解元无语,要驳斥也无从说起。相同的话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这里的人都是jing英,没有傻子。谁都听得出来,方应物这个回答在一般情况下,本该是心虚逃避、懦弱怯战的虚张声势之词。

匡扶社稷、安邦定国这种空虚无实际内容的大话、套话拿出来,也不怕旁人笑掉别人大牙。

但方应物与众不同,他是号称“曾献太平策”的人,乡试之前就名声鹊起,众人大多都耳闻过方应物献策平靖北边的光辉事迹,连鞑虏酋首挂掉的事情据说都与方应物有关(方应物表示真的与他关系不大但朝廷硬要安在他头上所以实在没办法)。

事实摆在这里,安邦定国这种大话从他嘴里说出,那就不是笑话了,而是志存高远,纵览古今,这样的人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

更何况眼下正是众人的喜庆时刻,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大肆庆祝兼交际的,李旻以解元之尊却找方应物辩经,未免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方应物拒绝也是人之常情。

李解元冷哼一声,挥袖走人。方应物不应战,他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不顾体面的纠缠不休,他又不是完全不通人情,那样更显得自己浅薄。

另一个来自淳安县新科举人吴绰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唏嘘不已,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想当年,在淳安县道试时,他吴绰明明是案首,但风头却全然被第二名方应物夺走,心有千万般傲气也蛋疼不已。再看看眼下,李前辈这个解元的处境与当年的他又何其相似?

吴绰忍不住上前去,对李前辈宽慰了几句,却不料从此两人脾xing相投,却成了至交好友,也算是由方应物而结下的一段因果。

等这段小插曲过去,便听到赞礼官喊上堂,众人互相请先的进了明伦堂。此时明伦堂中桌椅重新摆过,酒肉菜肴也都上了桌,众人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等候。

不多时,又一干人等等从后面闪出来,人人身着官袍。方应物扫视过去,有王巡抚、李提学、沈巡按,还有十几个不认识的,大约都是乡试同考官、执事官之类。

凡是参与了乡试的内帘、外帘官,无论是主考官、同考官还是提调官、监临官、监试官,几乎一个不少的都出现了。于是乎在优雅的管弦声中,成化十六年浙江乡试鹿鸣宴正式开场。

按照规矩,新科举人要聚集起来歌《鹿鸣》诗,跳魁星舞。对于讲究文雅的读书人而言,这几乎就是官方场合里最大限度的狂欢了。

场面极其热闹、热烈、热情,方应物随大流哼哼几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胡乱扭了几下,便滚回了席位。

此后便是乡试五魁首代表九十五位同年,向主考官李士实献上金银绸缎从今往后,李士实就是座师,他们这些举人就是门生了,这个师生关系正式确立下来。

除了座师外,还有所谓房师,自己的试卷是从哪一个同考官手里推荐上去的,这个同考官就是自己的房师。

然后五魁首每人以自己乡试中举为主题,当众赋诗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只有五魁首才有机会表现的场合。

第一个出场的当然是解元李旻,他刚走到人前,忽然有只se彩斑斓的鸟儿飞进大堂,绕梁盘旋不去。李解元稍加思索,朗声诵道:

“文彩翩翩世所稀,讲堂飞上正相宜。定应览德来千仞,不但希恩借一枝。羡尔能知鸿鹄志,催人同上凤凰池。解元魁选皆常事,更向天衢作羽仪。”

当即有几个人捧场叫好,这句律诗透露着自信气势,别有一番舍我其谁的霸气,读起来爽快听起来也爽快,不愧是第一名解元所做!

但是高居在上的主考官李士实面se一沉,似有几分不喜。随即有些老成的人在底下窃窃私语的议论,李解元八成是被方应物刺激到傲xing大发了,竟然写出这么一首狂傲的诗

不但希恩借一枝,这是说他中举只能算“希恩借一枝”;解元魁选皆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