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放下书本,问道:“怎的如此突然?莫非钦差到了么?”

那差役答道:“听说那钦差大老爷轻车简从、隐姓埋名,谁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和身份。到了杭州城外才突然亮出旗号,如今城里各衙门上上下下都忙乱的很。

但钦差大都一概不见,只先见了我家老爷,便下令立即到按察使司大堂审案,叫各方人等都上堂候着去。”

“不过是个专案钦差,其他衙门凑什么热闹?”方应物继续问道。

“可不只是钦差,听说这位大老爷还是朝廷新任命的浙江巡抚!在杭州城各衙门里,谁敢不忙乱?”

轻车简从,隐姓埋名,立即审案这一切搞的就是突然袭击啊。方应物微微一笑,不再问什么,只随着差役去了按察使司大堂等候。

大堂上他是第一个到的,毕竟住在按察使司官舍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其后左布政使宁良带着宁衙内到了,与方应物对视一眼,冷哼一声,并未搭话。

又过了片刻,进来一位官员,身上穿着与宁良几乎相同,但却是方应物从来未曾见到过的。此人五十上下年纪,相貌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方应物几乎不假思索的,便猜出这必然是本省右布政使陆辰了。

如果还像上次那样由按察使问案,布政使到堂那是不成体统,惊世骇俗。但若钦差巡抚问案,布政使到堂候着就是理所当然了,身份差别摆在这里。

因而以陆辰陆大人喜欢躲在幕后的鸟xing,也不得不出面了。还敢藏头缩尾的话,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判他无视尊卑、轻藐钦差的罪过。

到了杭州月余,方应物还是首次见到这位喜欢在幕后cao弄yin谋的布政使,不由得上上下下多看了几眼陆大人。

而那陆大人见到方应物这有点年轻过分的人盯着他看,又想起就是这方应物硬生生搅了自己的完美谋划,心里不快,忍不住生出几分教训之心。便开口道:“都说年轻人要有勇有谋,但其实谋字更在勇字之先,一时冲动的愣头青也称不上一个勇字!”

方应物轻笑几声,这位陆大人大概是自恃谋略过人,故而便喜欢在这个谋字上教训人。他反唇相讥道:“想必老大人定然有所谋了,在下拭目以待。不过在下觉得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整人,陆大人今ri露了相,只怕堪忧。”

这时有衙役在院内叫道:“钦差驾到!诸公请出迎。”

于是众人从大堂中出去,来到大门外,按着上下尊卑整整齐齐列好阵仗。不多时,众人见到一辆马车出现在眼界里,这马车相当敝旧,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风尘仆仆,一看就是赶了长路的。

马车后面,就是按察使朱大人那大官轿亦步亦趋跟随者,那么马车里想必就是突然杀到的钦差兼新巡抚了。

推金山倒玉柱,没有人发话,众人便齐齐轰然跪倒,拜伏在大门两侧。钦差大概知道下面有嫌疑犯,所以不曾下车见礼,只将马车行驶进了院落内,直接上了大堂。

方应物主动走到陆大人身边,指着马车问道,“陆大人,你可知道这位隐姓埋名而来的钦差巡抚是何等人也?”

陆大人见方应物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想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心头不由得泛起不祥之感。“无论是谁,总是要讲道理的,有什么关系?”

陆大人所说的道理,自然是他所熟悉的官场规矩。当下有三个方面大员众口一词,上有万安相公掣肘时,无论谁来当钦差只怕也要考虑三分。

方应物轻轻笑了笑,“好叫老大人得知,此钦差姓王讳恕,是从邻境苏松巡抚转任而来,故而极其迅速,在诏书之后的短短数ri便抵达杭州。”

随后方应物又叹道:“王公不愧是正直重臣,清廉勤政实乃楷模,只怕一ri也不曾懈怠。”

王恕?陆辰一直沉稳的脸se突然变了,王恕是谁他岂能不知?

首先是王恕正直的名望很大,逆龙鳞都不止一次了,其余人谁还能被他所畏惧?而且正直的人只怕最厌烦各种鬼蜮伎俩。偏生此人还jing明强干,号称天下地方官里治政第一,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迂腐之辈。

其次,他耳闻过,这王恕好像将女儿嫁给了新科庶吉士方清之,那岂不就是方应物的便宜外祖?

莫非这才是方应物真正所谋算的?难怪方应物气定神闲、稳如泰山,从头到尾真把他们都迷惑了!

陆大人深吸一口气,拼命让自己镇静下来,但却忍不住感到心颤。又听到几通鼓响,有衙役高喝道:“巡抚升堂!”

第一百九十八章谜底

不只陆辰,走在前面的宁良也听到了方应物的话,忍不住回过头看了几眼。如果这突然杀到的钦差真是王恕,难道这一切也早在方应物预料之中吗?那样的话,这直觉也太恐怖了。

其实宁老大人猜错了,这不是预料,方应物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预测得到这些?这一切就是方应物的最大布局,时间甚至比检举两个布政使还早。

一直走到大堂外,众人停住脚步等候巡抚的传唤。此时陆辰突然悟到了什么,猛然转头对方应物道:“李太监助了你一臂之力?”

陆辰也不是没与镇守太监李义互相利用式的合作过,所以能很快的想到李公公身上也不足为奇,否则他想不出杭州城里还有谁能帮方应物心想事成。

方应物笑而不语,没有答话。早在检举之前,他就秘密拜访过镇守太监李义,并与李公公打成了一笔交易,不然他怎么会看似草率鲁莽的掀起这次官场巨*?

在这笔交易里,方应物要帮助李公公与太监行业四大巨头之一汪芷牵线,帮助李公公布局好东南西北的盐、丝绸、米粮生意。

而李公公也有付出,就是要手里的利用奏事权力,去当方应物的喉舌,有倾向xing的上奏事情,并且提议重设巡抚,并荐举王恕为巡抚兼办案钦差。

为何李太监上奏的效果如此明显?或者说方应物相信一定有效果?首先,李义的奏折是抢在按察使司之前的,方应物刚刚检举并张贴过大字报,这边奏疏就已经发送出去,比按察使那边甚至早了七八天,很有先入为主的功效。

其次,在天子心目中,貌似不涉及其中利益纠纷的太监奏疏比文官奏疏更可信,至少客观xing、dulixing比盘根错节的文官强多了。

正因为方应物有了这个底气,这才敢在杭州城官场上掀起反腐巨*,直接要把宁良这个猪队友清理门户。

而且还不能让陆大人这个不可靠、不可信、可能是万安拉拢对象的小人渔翁得利,趁机谋夺去左布政使官职。

从之前陆辰对商相公故旧同年宁良的态度看,陆辰至少不是倾向于商相公的人,有杀错没放过。

在这件事情中,方应物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出了事后注意躲避一下风头,注意自身安全而已。

却说在大堂阶下,方应物的表情落在陆大人眼里,无异于是默认了。但更多的问题冒上他的心头,若真是李公公,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太监为什么要帮方应物?

其实这个道理说简单也简单,因为方应物开出的两个条件对李公公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极有吸引力的,让李公公无法拒绝。

一个条件是可以使得李公公搭上太监圈内最顶级的的人脉,另一个可以使李公公赚到钱财贡奉给天子,以此获取圣心。所以方应物不信李公公不会动心。

而这两个让李公公彻底动心的条件,在杭州城除了他方应物外,没人办得到。年老糊涂还有点虚伪的宁良不能,yin沉多谋但不善营生的陆辰也不能。

只有方应物具备打通西北商路的人脉关系,只有方应物这个救命恩人可以给汪直写信牵线,所以李公公想要获得这些利益,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帮助方应物,而不是相对更熟悉一些的陆辰。

大堂里面正在进行审案前的准备工作,大堂外面虽然不少人在等候,但却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

不过场面安静并不意味着心里安静,陆辰问过方应物几句后,就闭口不言,想着自己的心事。他已经感到情况极其不妙了,可是饶是平常计谋百出,此时也无法可想。

因为形势根本不由他所掌控,在一股不可阻挡的大势面前,yin谋诡计没有什么作用,一力降十会。

他暗暗叹道,今次最大的错误就是先把方应物当成一个普通少年对待,妄想吹捧拉拢几句就为他所利用;后来又把方应物当成一个**少年对待,敢一口去检举两个布政使的少年不是**是什么?

但陆大人实在没想到方应物最终却是个文艺少年,很会耍花腔的文艺少年。

在另一边,宁良宁大人的心中也掀起了波澜,剧烈程度不亚于陆大人。不过他想的更多是新巡抚问题,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是以刚正出名的王恕来当巡抚。

做了亏心事,就怕鬼敲门,宁老大人自然害怕由王恕这样的大臣审案。口中不由自主的低声念道:“怎么会是王恕?”

扶着父亲站立的宁衙内知道巡抚是王恕后,也有些绝望,如此负有盛名的刚直大臣主审此案,他们父子能得到从轻发落么?要知道,王恕向来眼中不揉沙子,叫起真来从不给别人面子。

此时听到身边父亲念叨,宁衙内也忍不住问道:“为何会是王恕?”方应物闻言转过头来,反问道:“为何不能是王公?”

陆辰轻蔑的看了宁家父子几眼,问的真是屁话,到这时候还看不明白为什么是王恕来当巡抚兼办案钦差么?

在朝廷眼里,浙江省出现这等布政使贪赃、内讧,甚至还导致海塘溃堤、刁民闹衙的乱象,那么非要调用风力强劲的大臣镇压不可。这也是向来的惯例,昔年韩雍、项忠等名臣都是如此出头的。

所以名望卓著的王恕当然是一个极佳人选,本身很有几个优势,被李太监顺着方应物意思举荐并不奇怪,连和太监不对付的官员也对李太监的举荐挑不出毛病来。

打铁就靠自身硬,如今天下没什么名气上比王恕更大的正直大臣了,正所谓“唯有一王恕”,尤其是还肯窝在地方的名臣。只要不把王恕放回京师,无论扔到哪里,天子是不在意的。

何况王恕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如今驻在苏州府,距离杭州府并不远,快马加鞭紧急赶路时几ri就可以赶到。而且吴越同在江南,民情也多有近似之处,所以可以很快上手,不需要适应期。

综上所述,在浙江最高级别的两个大员出了问题,情况不稳急需巡抚的情况下,没有比王恕更合适的应急人选。

陆大人虽然不懂李太监为什么会帮方应物,但他却能猜得出王恕为什么如此顺利就被任命。

其实方应物代笔的奏疏中原话为“多年不设巡抚,又有布政使司辜负圣恩,如今事务繁杂、百废待兴,非王恕不可治理也”。

这句看在天子眼中自然有他的脑补——就是叫王恕去做这麻烦事,可以分散其jing力,让自家耳根子可以清净一下,杭州比苏州可是远上好几百里地

“上堂!”衙役一声高喝,打断了众人的心事,看来里面已经准备好了。

堂外众人各有各的反应,方应物拍了拍身上尘土,语气轻松的主动招呼道:“诸公走罢!”

在此案中,方应物问心无愧,不需要在审理时走歪门邪道,只求一个公正即可,而之前负责审问的按察使朱大人似乎给不了公正。但他相信以王恕的正直,足以做到公正两字,只要有公正就是对他有利的。

此后方应物率先拾阶而上,率先进入了暂时借给巡抚使用的按察使司大堂——杭州城里有巡抚都察院,位于钱塘门内里,但几年没人用过了。同时王恕又来的十分急迫,所以巡抚都察院那边没来得及洒扫,故而只能借用按察使司大堂了。

听到上堂,宁良的心脏剧烈的抖动了几下,人的名树的影,他实在没有信心从王恕手底下闯过去。

自己有从二品大员身份,或许不会遭遇什么。但是自己的儿子、藩库大使、自己长随等人,只要王恕想审,几十大板子打下去,有什么招供不出来的?

如今他面临的不仅仅是贪赃名声,很可能是彻底身败名裂想到这里,宁老大人追悔莫及。若是当初老老实实认罪罚赃,那么处境就不会像今天这般尴尬了。

那时他真是鬼迷心窍,轻信了陆辰的鬼话妄想通过反咬一口商相公来讨得首辅万安的欢心,并打算以此来趁机减罪。可惜这一手好算盘,如今完全派不上用场了,王恕做事是不会看万安面子的。

陆大人皱眉瞥了几眼宁良,到现在为止,他几经沉思仍然没有想出什么应对办法,那么就只好执行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上了堂后,要先亮出自己珍藏多时的宁良父子贪赃罪证,同时检举宁良为了减轻罪责妄图攀诬商相公。而他自己,则是陷于同僚之义一直默许宁良所作所为,导致亏了大节,酿成严重后果,为此理当受罚。

陆大人深深叹口气,不是他人品低下、翻脸无情,如今巡抚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