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先看了看三人,才继续说:“在下以为,此次边市招商,厂公应当负责半数份额!”

“你是说真的?”汪直心直口快,脱口而出的反问道。他自己的提议只是要占三分之一,方应物却一下子给他增加到一半,这是什么一种jing神?

方应物给杨巡抚递了个眼se,然后才道:“当然是真的。至于另一半,就该由延绥镇巡抚都察院行辕负责了!”

听到这里,杨巡抚险些笑出声来,这方应物果然是话里有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见识了,但杨巡抚仍想赞叹一声,真是机敏!

是的,先顺着汪直的意思并更前进一步,把他份额增加到了一半,顺便也把本方份额增加到一半,只是可怜了彭指挥,被瓜分的一点份额也不剩了。且看汪太监怎么办?

汪芷还真造难了,这方应物的提议太考验人xing了。傻子也知道,占一半份额当然比三分之一好,钱财当然多多益善,陛下就喜欢这个东西。

那杨巡抚如今气候已成、声势正盛,完全排斥是不可能的,能占到一半只怕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彭指挥又是她一直笼络的对象,直接把彭指挥的份额瓜分掉,似乎也不太好

最终汪芷咬咬牙,对杨巡抚同意道:“就如此办,你我各负责一半!”至于彭指挥,她只能事后安抚和给予补偿了。

话说出口,连汪芷都没想到自己会答应的如此之快。难道她本来潜意识里就觉得彭指挥这个小人物占三分之一太多,但出于笼络目的又不好明说,然后借着方应物提议当由头了?

杨巡抚还给方应物一个眼se,微微表示赞赏。没想到汪直提出的这个份额难题,举手投足之间就被方应物解决了,而且己方获益还有所增加,实在是皆大欢喜。

天下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他?此刻杨巡抚不禁冒出了这种念头。

觉察到杨巡抚与方应物眉来眼去得意洋洋,汪芷心里十分不爽,“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说不定朝廷朝令夕改,边市之事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方应物疑神疑鬼,汪芷这话是暗有所指,还是心怀不忿下的危言耸听?杨巡抚忍不住问道:“愿闻其详。”

“你们知不知道?大同镇那边向朝廷奏请,想要将这次边市设在大同!”汪芷爆料道。

杨巡抚和方应物都皱起了眉头,延绥镇是这些年才有的新边镇,而大同镇则是绝对的老资格边镇,常与宣府镇统称宣大,是京师外围防线,也是大明最重要的边镇。

所以这大同镇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都比延绥镇要高,虽然延绥镇近些年战事比大同镇要好,连续出了两个部院大臣,但延绥镇说话分量还是比大同镇有所不如。何况大同镇地理位置比延绥镇要好,更适合设立边市。

杨巡抚和方应物都还没说话时,彭指挥却抢先对汪芷道:“大同想抢走边市,我们延绥镇决不能答应,这都要靠厂公出面了!”

汪芷舒舒服服翘起了二郎腿,瞥了瞥方应物,又瞥了瞥杨巡抚,仪态从容淡定。

方应物和杨巡抚都相信,以汪太监的赫赫威名,若出面与朝廷和大同镇交涉,自然什么问题都没有,边市还是榆林的。可是求汪直是那么好求的么?怕不得又要让出去一些份额。

方应物沉吟片刻,转头对杨巡抚道:“要解决此事,还得劳驾抚台出面向朝廷上奏疏了。”

杨巡抚见状便晓得方应物又有什么急智了,好奇的说:“若是你来执笔,你会如何写?”

方应物严肃的说:“其实也没什么好写的,榆林地处偏远,与京师安危关系甚小。而那大同镇地近京师,是必须百倍严防之处,若开边市让敌我不明的胡骑来去ziyou,这不值得忧虑?

难道为了区区边市小利便不顾京师安危?莫非诸君都忘了土木堡之事么!我看那提出在大同开边市的人,该斩!”

杨巡抚赞道:“言之有理!”

汪芷则大失所望,但她也不得不承认,方应物说的极其有道理。若真如此向朝廷上奏,朝廷一定会否掉大同的意见。

不过一想完全不必靠着她出面也能解决问题,汪芷又感到大为受挫。冒出了与杨巡抚几乎一样的念头,还有什么事能难到方应物?

这个人很可恶心情很不爽的汪芷板着脸盯着方应物半晌,目光yin晴不定,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杨巡抚觉得气氛不对,正要出言结束今天的碰面。但却听汪太监道:“方秀才在榆林城做的很不错,我都是看在眼里的,杨巡抚以为如何?”

杨巡抚当然要维护方应物,便道:“确实如此。”方应物不明白汪芷什么意思,只能谨慎的答道:“过奖过奖。”

汪芷叹口气道:“听说方秀才是被陛下下诏发配的,其他人都不好置喙。既然如此,我自当向陛下奏请,请圣谕赦免你的罪过,你这样的大才就别在榆林边镇蹉跎岁月了,且放你还乡读书去!”

什么?方应物愣住了,杨巡抚也愣住了,以汪直在皇上那里受信任程度,他要奏请赦免方应物那绝对是十拿九稳的。

现在可不是气头上,已经过了快一年了,皇上赦免方应物自然没什么心理障碍。再说方应物献策有功,给了皇上一次册封北虏可汗的虚荣,那么汪直说几句好话去,让皇上放方应物回乡当然不难。

汪芷忍不住为自己的主意微微得意,没了方应物当谋士,杨巡抚就去了左膀右臂,相当于釜底抽薪,实力最少损失三分之一。

她又看到方应物苦笑无言,心里更是爽气,这下看他还能怎么办?她就不信了,这世道还能没有可以难住方应物的事情!

章节目录第一百六十八章你要对我负责

方应物听得出来,汪芷不是威胁,也不是玩笑,而是她确实要做的事情。通俗的讲,就是汪芷已经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产生了将他“送回老家”去的心思。

若非他如今也算一号人物,直接干掉后患太大,只怕汪太监的“送回老家”就是一种另外的引申含义了。

方应物离开榆林,被赦免回乡,从理论上讲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却也是汪芷赶他走人的手段,其实就相当于官场上的明升暗降

对此方应物恍惚片刻,走人和不走人哪个选择更好,都令他难以决定。从情感上,如今他在榆林风生水起,很多事情都才做了一半,学校还没有完整建成,边市才有个开端,仿佛就此走人很可惜。

但往深里想,就此走人未尝没有好处。因为明年是乡试之年,距离现在也就一年半时间了。如果就此被赦免回乡,那参加乡试绝对来得及,而且还有一年时间认真复习。

万一错过了这个村没了下面的店,到了明年还被困在榆林,那么这次乡试机会就失去了。三年又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要知道乡试是科举大三关中最难考的一关,多参加一次就是一次机会。

何况他已经在榆林刷出了不小的功绩,再继续呆下去很难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了,总不能在榆林吃一辈子老本。

所以说,汪芷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机会,也算是抓住了要害。想至此处,方应物心里不由的感慨不已,就他所见,这汪芷做事向来简单粗暴,走的是一力降十会的路数,今次居然也开始讲究斗争策略了。

杨巡抚在旁边暗暗叹气,不过一直闭口不言。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但这种事只能让方应物自己做出选择,他说什么都不合适。

不可否认,有方应物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对他助力非常大,但却不能因此而极力将方应物留在身边。在这里,方应物顶天也就是个幕僚,若想有远大的前程,还真是回乡认真读书科举比较好。

为了自己有助力便阻止方应物离开,这样的事杨巡抚做不出来。就算做了出来,那也要被士林所鄙夷,毁人前程绝非君子所为。

当然,对方应物有可能离开榆林这件事,最高兴的还是榆林卫指挥使彭大人。方应物对他而言简直就像是命中克星,瘟神一样的人物,早走早好!

榆林城地狭人稠,这样的地方最容易传闲言碎语。很快的,方应物要走人的消息在城中传了起来,与边市消息一同流荡于街头巷尾和各处衙门里。

按说只是一个身份半灰不白的幕僚离开,应该引不起多大议论,又不是要换巡抚老大人。

但方应物不似普通幕僚,实在不够低调,也不是那种隐居幕后的纸扇子。反倒经常抛头露面的处置事情,又是本城仅次于巡抚的正经学历,颇为招人眼球,不然也不会得到“二巡抚”的外号。

其实方应物对此也很无奈,并非是他喜欢管闲事,但榆林城有榆林城的特殊情况,尚没有形成严密的官僚机器,许多事情不得不亲力亲为。何况之前城里连读书人都没几个,他方应物堪称是“舍我其谁”,怎能不出面?

而且方应物给榆林城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简直是个富有传奇se彩的人物,至少几十年内也将是个传说。

首先是筹办学校,开创了本地教育事业先河,并培养出第一批读书人,这一切大大提升了本地文化品质;其次是向朝廷提议开边市,奠定了商业基础,将来榆林由纯军镇带上繁荣商镇的se彩也不是没可能。

本地人对上述这些都是颇有感触,难免要对方秀才的离去议论一番,大抵上还是惋惜居多。

对旁人而言,方应物去向只是茶余饭后的话题,但对一些比较亲近的人而言,则是利益攸关的大事了。

比如正在孔庙督工的孙林听到消息,立刻第一时间奔赴巡抚都察院,找到方应物叫了一声,“方相公!你要对我负责!”

方应物闻言差点起了鸡皮疙瘩,“你要我负什么责?”

孙林振振有词道:“我已然得罪了彭指挥使,本该早就远走高飞。但因为有你支持,这才留在榆林,而且与彭指挥怨隙更深。如今你若走人,那我在榆林何以自处?”

方应物胸有成竹道:“你那仓库大使也别做了,卫学建好后,你就来巡抚行辕承发房。有抚台庇佑,当可保你无虞。”

“多谢方相公。”孙林谢过后,又怀疑道:“可是抚台能稳当住么?别又被汪太监挤兑走”

方应物哭笑不得,“连我都要托庇于抚台门下,你担心什么?难道我比抚台还令你放心么?”

孙林皱眉道:“总觉得没了你协助,抚台老大人似乎也不太能站得稳。”

方应物为孙林的信任感到受宠若惊,“但且放心!如今局势渐渐稳固,抚台即便不能进取,但守成有余,庇护你没什么问题!过一年半载汪太监走了,那就更可高枕无忧了。”

方应物说的是真心话,并不是哄骗孙林。汪芷虽然与彭指挥眉来眼去,但杨巡抚也不是没有底气。

延绥镇营兵中的高级武官基本都有子弟想要入学,即便不能中举也要想法子补监生,而学校事务必然是掌握在文官手里,也就是杨巡抚一言而决的事。于此同时,杨巡抚再将手里的边市招商份额拿出一些分给几个大将,还怕不能收服军心?

何况杨巡抚新受朝廷嘉奖,只要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不故意去触怒天子,那天子也不可能做出自打耳光的事。

所以方应物才说杨巡抚现在很稳固,守成没有问题,熬上几年资历就可以筹谋下一步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方应物费心费力好不容易将杨巡抚推到了天下督抚中排名前列的江湖地位,按照规矩,未来杨巡抚极有可能进入庙堂部院,那就会成为他们方家父子的得力盟友。

这才是方应物真正看重的地方,如果杨巡抚稳不住,那岂不前功尽弃?也正因为放心,方应物才萌生了借机回乡准备乡试的念头,不然的话,方应物还真不敢走。

方应物好说歹说,才将孙林打发走,刚刚回屋坐下,灌了几口茶水便又看到孙敬孙老爹闯了进门。

“听说你要离开榆林?”孙敬急急忙忙问。方应物点点头,“是有这个打算。”

“你要对我负责!”孙敬叫道。方应物痛苦的揉了揉脸,怎的都是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说辞?

孙敬愁眉苦脸道:“当初是你说的天花乱坠,将我留在榆林。如今我一事无成,你却要走人,那让我干什么?再回老家去当脚力也错过今年时机了。”

方应物指点道:“你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不是让你与三原王家打交道么?那也是我一门亲戚。

今后王家将在边镇拓展生意,你就代表我与王家做事,这机会当真是不错,总比你当脚力强得多!难道没了我,你就不会做事了么?”

孙老爹似信似疑,方应物便挥挥手道:“你去找你那族弟孙林商谈,让他告诉你到底放心不放心!”

再将孙老爹打发走,方应物继续构思未来,不经意间却看到孙小娘子在门口探头探脑。没好气的叫道:“有话进来说,在外面鬼鬼祟祟成何体统?”

孙小娘子吐了吐舌头,迈过门槛走进屋来,替方应物换了一杯茶,“方才出去买米回来,遇到了阿爹。听他说你要离开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