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维决定一切-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观点有它正确的一面,但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讲,它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战略必须在大环境下做出抉择!    
    当前中国的宏观环境是什么样?加入WTO,就意味着中国市场这扇大门迟早要向世界敞开,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同台竞技的时代已经开始,甚至在某些行业早就已经开始了。    
    能否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取决于未来两三年内是否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进步速度前进,如果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角度分析,速度在未来几年内将是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们有一个客户,他们所在的行业是垄断性行业——烟草行业,利润相当丰厚,而且竞争的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弱很多。尽管国家要对该行业进行改革的说法已经说了多年,但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行动。我们在对该行业做出详尽的调研之后,在战略的思维上,确定了“速度”与“变革”两大主题,向他们提议必须主动变革,而且要在市场与国家政策改革之前采取措施。果不其然,在我们的战略正式实施不久,国家政策虽然还没有正式进行调整,但地方政府已经抢在国家之前,对该省的烟草行业进行了结构性重组,并且在知道该企业进行了战略改革还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省政府领导表示将该企业作为改革的试点单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市场永远留给主动出击的企业!    
    但我们排除了企业选择速度战略进行市场竞争。因为中国有些企业的实力虽然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差距甚远,但在中国目前经济总量的比例上已经算是大型企业了,相对他们企业的规模来说,他们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速度战略的话,无疑将加速企业危机的爆发,所以在稳健中求发展才是他们的上上之策。    
    把1%希望变成100%现实,这是企业家们的天性!    
    4。4 标杆管理,让卓越更卓越    
    什么样的企业是卓越的,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是合适的,什么样的管理是先进的,这些都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基本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有基本的参照物。    
    没有比较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答案。    
    什么标准是合适的?    
    自己跟自己比行不行。行,肯定行。问题是如果自己和自己比有发展,是不是就真有发展了呢?    
    打个比方。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快快长大长高,因此老是觉得自己的小孩长得很快,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长得快。但如果有一天,父母带着小孩到外面与一群小孩玩耍,这时父母可能会发觉其实自己的小孩比同年龄小孩矮,向医生咨询后才知道,自己小孩的生长速度比正常小孩的生长速度要慢,这时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小孩实际上长得并不快。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自己的小孩没有与其他小孩相比,就会总误以为他在天天长大,一旦与其他同龄小孩相比才发现,其实他长得并不快,此时你还能说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这样的话吗?    
    企业也一样,不仅要自己和自己比,还要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与行业增长速度比,最后还要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比。将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将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这样才有成长的动力与目标,这就是标杆管理的基本原理。    
    我们有一个客户,在某行业内发展了十几年,原来是行业内的老大。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满,感觉已经是行业的领头羊,不屑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结果被对手超越。这时公司的领导还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跟自己比已经年年有进步,所以不必和其他人比。经过我们的测算,这家企业在过去几年里的增长率还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如今,该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标杆管理可以将行业的优秀企业作为自己的标杆,但不一定要找最好的企业作标杆,应该找一家自己经过努力后能够在一定期限内追上并赶超的企业作标准。我们建议标杆的目标最好是一个集合体,就是将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综合因素作为一个组装的目标,这样的标杆不容易陷入具体的目标局限当中,也就是不会容易为标杆而标杆,为目标而目标了。    
    武侠小说里的主人翁都是美好的化身,他们一般都是武功高强、聪明绝顶、英俊潇洒的侠义之士,经过千辛万苦终能扬名立万,流芳千古。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这样完美的人物,但他的出现却给予千千万万读者生活的希望,因为他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奋斗目标。    
    标杆管理也是一样,如果太容易或太具体的标杆,那只能是短期的奋斗目标,具有真正标杆管理作用的目标,应该是能够激发企业潜能的综合体。    
    因此,我们说,标杆管理可以让卓越企业更加卓越,让优秀企业更加优秀!    
    4。5 态势是一种战略资源     
    企业战略关系着企业的进退存亡,而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模式将直接导致企业战略制定、执行的成败及功效。    
    战略并不是就现在谈未来,而是着眼于未来谈现在!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整天埋头于实际问题,缺乏战略的想象力,当面对战略规划的时候,他们就显得无能为力,找不到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案。    
    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公司管理人员一定要跳出原先的思维圈子,做长期的愿景规划。    
    做战略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大海般的胸怀!    
    何谓前瞻性的眼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十年的销售收入阶段指标,2003年度销售收入为3亿,第一个三年实现销售收入7个亿。按照规划,2004年要达到4。5个亿,2005年达到6个亿,2006年达到7个亿。    
    这样的阶段性指标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问题在于该公司实施的是业务相关多元化战略,在原本的单一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业务,在分解战略指标的时候,该部门2003年的业务量仅为1000万元,而2004年计划的考核目标业务量就是5000万元。刚刚依据战略规划而新成立的市场部门对此表示了较大的抵触情绪。他们坚持了一个更保守的目标。    
    此时公司总经理显示出了企业家的眼光,他说,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你能否达到5000万元的目标,而是根据战略规划,公司在2004年必须形成6个亿销售收入的态势,这样2005年的战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做企业就是在做势,必须将眼光放远一点。    
    为什么我们为一些企业所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没有把市场占有率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市场预期规模作为第一位的考核指标?    
    因为没有态势,战略就不会是前瞻性的。    
    不能以旧的眼光看待战略,正如很多企业都把新战略规划的形成视为第二次创业,他们就是要让员工打破旧有的瓶瓶罐罐,学习用新的思维、新的眼光进行工作。    
    何谓大海般的胸怀?    
    做战略不应过多地拘于小节,应该抓关键要害、关键指标,只要大家认同了这一点,企业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的完善、指标的落实上。    
    有的企业在面对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时,每年都是议而不决,结果不仅关键问题没解决,其他的辅助问题更是解决不了,企业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还有的企业,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做战略,结果,明年的年度经营计划先出来了,公司总体的战略还没拿出来。这样的事情对企业的危害是深远的。    
    做战略就必须要有大海般的胸怀,不能处处关注细枝末节,应该有所扬弃,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战略决策。    
    方案的立足点在于形成一个市场态势。    
    从该公司目前的市场情况分析,年度经营目标基本上不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方案的着眼点在于明年的目标市场能否在今年形成。    
    关注未来的钱,从今天做起!    
    基于这点,我们建议在公司业务的费用投入就应该有合理分配的问题,因为没有那家企业是在营销费用投入没有总量控制的!因此我们将他们的业务分为现有业务和待开发业务,而且在业务的投入价值比公司就必须要有倾向性。    
    要建立一个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营销体系,重点是要安排好新老业务的投入产出比。    
    比如说明年7000万的业务量,现有的业务占40%,新开发的业务占60%,也就是说今年主要的利润来源于少数的老业务,而对于新开发的业务来说,今年是不会产生利润的。    
    但新开发业务是形成未来市场的态势,也就是说现在的钱投出去,赚的是未来钱!    
    同样是这笔钱,投入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原来开发的业务就已经看的到摸的着,但是未来的市场可能看不到。要提高投入产出比,我们这套方案就一定要减少费用,但减少这个费用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市场开发高度运行的公司,就是要打开市场高投入,应该有这个概念,要不凭什么跟人家争。现在关注的是钱出的值不值的问题,新开发业务的费用比老客户的维护费用要高的多,所以这个方案还是要根据明年的市场来做。    
    我们跟公司的老总说,虽然他投入了同样多的钱,但是他得到的是不一样的。原来的营销方案是对现有业务上的投入,现在的方案是对现有业务上的投入减少,但是对开发业务投新入增多,这就是动态管理的薪酬福利概念。    
    


第三部分变不了,核心竞争力的第六个标准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回答,技术、人才、品牌或者是管理,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追问他们,过了五十年后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一样的吗?可能大部分的企业不能明确作答。这正如问一个人的核心特长是什么时,他们能随口说出一连串的东西,但你再问他们这项核心特长能保持多久时却很少人能回答出来。    
    北大张维迎教授曾经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    
    我认为还要加多一项,变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它固然需要以上五个特性,但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核心”两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层意思,即“最关键的、最重要的”。    
    所以它必须保障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能够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否则的话就只能算是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即是现在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力,以后就难讲了。我相信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将具有这样特性的因素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吧!    
    小托马斯。沃森在他的《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里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距经常可以归咎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个组织是否完全调动了其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作了什么来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动时它是如何长期保持这一共同目标和方向感的呢?    
    为了面对世界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要做好准备,调整除了这些信条以外的任何东西,但对这些信条则要终其一生地坚持。”“技术等因素对成功也起很大作用,但公司员工是如何坚决拥护和忠诚执行公司的基本信条要比它们都更重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IBM而言,小托马斯并不认为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他所说的“信条”。我认为,    
    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    
    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    
    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并成为当今的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即是说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中国企业在入世后,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于是乎人力资本在一时间代替了技术,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殊不知,一个企业靠什么凝聚优秀人才,这个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