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觉经略说-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到了这个境界就叫作佛。看完了这一段,只好一笑,原来凡夫就是佛。有位禅师悟了道,说:“鼻孔原来是向下”。还有一位禅师悟了道,人家问他:你悟到什么?他说:“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一段就是佛境界,如此如此。
  接下来,佛讲用功的方法,而且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
   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之前,先要认定“心即是佛”。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但是,你说我做不到,还是有妄想怎么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妄想来了就让它来嘛!妄想自己会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个扫把去赶走他,他自来还自去。我在“楞严经大义今释”上写了十七首诗,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我们的妄念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处飘,到处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扫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个妄念去掉了,第二个妄念又来了,你把旧的树叶扫干净了,新的树叶又掉下来,这样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罢休闲处坐”,不如我不扫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妄想用不着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可以拿来形容妄想自性空,
  “自去自来粱上燕,相亲相近水中欧。”
  佛告诉我们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什么道理呢?因为你你很平静坐在那里,妄想来时,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时,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够知道妄想的那个“知”,他没有动过,他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
  接下来,佛告诉我们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学佛的人往往认为妄想不对的,妄想来,我总要看住他,没有妄想才是道。佛说你错了,例如我现在讲话是不是妄想?是妄想。不要怕妄想,妄想就妄想。妄想来的时候,不要再去研究这是无明啊!因缘啊!业力啊!“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你就傻乎乎地坐在那里,听也听到了,看也看到了,很平安,很自在,坦然而住,这样就好了。你不要再去分辨这是不是清净境界?这是不是空?这样不晓得对不对?那么简单,应该不是吧?自己又骗起自己来了。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佛说假如将来的众生听到我讲的这个法门,信,相信“心即是佛”、“平常心就是道”;解,也理解到了;受,接受;持,照这样修持。你说我有时做不到,忙时,开车时,做生意时,办公时,都要用精神,动妄想,怎么办?此时如何修持?“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这是入世的修持。等事情办完了,则“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好了,出世法与入世法都讲了。你不要听了以后认为这样才是佛法,那我吃了十二年的素,不是白吃了?又起妄想,有起后悔。吃素就是吃素,吃素与佛法有什么关系?那是你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很好。但是,可不要认为吃素就会得道。你能如此“信解受持,不生惊畏。”这样就有资格学佛了,“是则名为随顺觉性,随而顺入菩提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
   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佛说假如有人听了我刚才所讲的修行正路,能够“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此人过去生过去世曾经供养百千万亿位的佛和菩萨,已经种下了许多的功德,今天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和信心。“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此人以后将会通达真空妙有一切法门和一切学问。那么,在其他的佛学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明心见性悟了道的人,称为得根本智。得根本智的还要修,不算学佛完成,还要学佛法、外道、魔法、世间法等等一切法,如此成就一切差别智。根本智也可以权作一切种智看,只要了解了自心,就可以开发一切智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要把自己所讲的话,再扼要总结,作成可以歌颂的偈语。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清净慧当知】
  清净慧菩萨,你应该了解。清净慧菩萨的名字就代表了这个法门,我们的心智本来清净,不用再去求个清净。不管你打坐不打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清净的。你懂得了清净,自然开发了智慧,此名为清净慧。
  【圆满菩提性】
  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以后,到达了大圆满的菩提觉性。这是什么境界呢?
  【无取亦无证】
  什么都没有,无所得。佛法是空的,什么都抓不住,你们拼命得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让你抓得住呀?念佛不是嘴里叫佛。心念一清净,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本来就在这里,念佛,念佛,念就是佛,心即是佛。
  【无菩萨众生】
  到这个时候,就明白无佛道可成,亦无众生可度,每一个人都是佛。佛一生下来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不是佛的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我就是佛。那么,你说我就是佛了,你要听我的,那你是混蛋!真正佛不是这样。佛是无取无证,但是,天下的众生都在有取有证。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从吃开始,然后抓钱、抓名,什么都要,最后两手一摊,进了棺材,什么都带不走。要懂得“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悟与未悟之间有所差别。有人说我悟了,我已经看破红尘,
  【渐次有差别】
  所以吃素、拜佛、修道、你说他看破了没有?嘿!又在取。在修心的进度上,悟得彻不彻底?是有所差别。差别在哪里呢?
  【众生为解碍】
  一般众生被自己的知识、观念、见解所障碍住了,所以不能认识自己的心,不能悟入佛境界。例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打坐坐不好,就以为成佛没有希望了。佛在心不在腿呀!又如许多人发觉自己妄念很多,认为是业力重啦!就不敢打坐,不能学佛罗!这些都是因为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见解,把自己障碍住了。
  【菩萨未觉离】
  见了道的菩萨为什么没有成佛呢?因为还怕自己的清净境界搞掉了,始终还在觉悟的境界里,把道的境界保持得太厉害了。
  【入地永寂灭】
  真正登了果地的菩萨就不同了。菩萨的等级可为十地,十个程序。到了十地菩萨则永远寂灭,什么是寂灭呢?就是清净慧。永远在清净中,自然有智慧,而且慧如泉涌,此是无师智,无师自通,一通百通。
  【不住一切相】
  不执著一切事物、现象、境界……等等,心无所住。
  【大觉悉圆满】
  真成了佛,则觉性圆满遍一切处。
  【名为遍随顺】
  此时无论是出世法、入世法、魔法、以及外道法皆是佛法,圆融无碍。
  【末世诸众生】
  未来末世一切众生,
  【心不生虚妄】
  随时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这就是观心法门,这就是正修心之路。
  【佛说如是人】
  佛说如果有人能做到平常心即是道,
  【现世即菩萨】
  此人就是现在世因地上的菩萨。
  【供养恒沙佛】
  他于过去生已经供养了无数的佛,
  【功德已圆满】
  功德已经圆满了。
  【虽有多方便】
  虽然佛法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皆名随顺智】
  这些不同的方法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走上觉悟菩提之路。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几种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观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禅那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
   叉手而白佛言:】
  接下来是威德自在菩萨上场。真正的威德是道德的成就,而不是权势大、地位高。密宗里有大威德金刚的修法,在此不讲。威德自在菩萨的含义是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脱自在而威仪庄严。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行礼如仪,向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他提什么问题呢?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
   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他说感谢大慈大悲广为我们分析说明如何学佛而成佛,从任何一条路都可以随顺进入佛的境界,使我们修习菩萨道的人晓得心就是佛,进入自心光明境界。承蒙您老人家圆满清净的音声教化,使我们明了不须劳苦修行就可以得到真正佛法的利益。
  这是威德自在菩萨的赞叹之词,先恭维一番,然后再将主题提出。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
   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
   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
   来大寂灭海。】
  佛啊!您所说随顺觉性的道理,譬如一个大城有四个大门,可以从东方进城,也可以从西方进城;可以从南方进城,也可以从北方进城;不只一条道路。一切菩萨成就的方法各有不同,各种庄严佛国亦有所不同,成就菩提的方法,不只一种。您所说“心即是佛”的道路太高了,大家不敢相信,而且也认识不到呀!
  希望佛大慈大悲为我们再开个广大的法门,告诉我们成佛渐修的方法,以及修行人一共有几种,使我们这些参加法会的菩萨以及未来求大乘道的众生,能够快快悟道,然后,游戏于如来大寂灭海。
  悟了道的菩萨们一切都在游戏中,宣扬佛法度众生也只不过是游戏而已,此乃大自由、大自在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话讲完了,跪下来拜,如是三清,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
   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佛告诉威德自在菩萨说:好的!好的!你们能够发心为了一切大乘道的菩萨,以及将来的众生,问我成佛的各种方法。你们好好仔细地听,我为你们说明。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非常欢喜,在座大众静默聆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
   行,实无有二。】
  无上妙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高无上正等正觉,在此不用梵音,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