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觉经略说-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怀瑾
  圆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初学易懂,且明白指出如何明心见性,以及修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心习禅或参研佛法者,不可不读!

编者的话
原版说明
缘起
1。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2。大经之真伪
3。释佛陀多罗传
4。佛经翻译在中国
5。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6。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发起清净心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如何不堕入邪见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空
无明妄想如何断

第二章 普贤菩萨
初见本性如何修
如何以幻还修于幻
一切皆幻谁来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第三章 普眼菩萨
如何正思惟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开悟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能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第五章 弥勒菩萨
轮回的根本是什么
如何了脱生死跳出轮回
成佛有哪二障
修佛菩提有几等差别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成佛是什么境界
什么是般若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几种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观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禅那

第八章 辩音菩萨
成佛之道有几种修行方法
修止修观修禅那如何搭配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本性清净因何染污
什么是我相
什么是人相
什么是众生相
什么是寿者相
如何做到法解脱

第十章 普觉菩萨
谁是善知识
学佛应依何等法
行何等行
除去何病
如何发心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如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可以随便闭关吗
为何要忏悔罪业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此经叫什么名字
如何奉持
修习此经有何功德
谁来护持此经

编者的话
  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神秘文化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个热潮,大有文艺复兴之势,也是国运大兴的先兆。
  然而,对大多数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由于受古文功底的局限,面对者密义深奥的文化宝库,每每望洋兴叹。
  有些抱着强烈功利意识求玄求妙之人,往往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盲修瞎炼,堕入迷信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因被歪曲了的宗教之误而精神失常,家破人亡者亦不在少数。
  有感于此,我们希望能够出版这样一套丛书,它能起到以正知正见导正人心的作用,并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破除迷信,揭开神秘文化的面纱,使人们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心理状态。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传奇性的证悟经历和通达的智慧,享誉海内外。他以那独特的雅俗共赏、风趣幽默的语言,广开方便之门,使我们面对着深奥难懂的佛经,如数家珍,象说小说一般轻松。
  我们征得南怀瑾先生的同意,由台湾古老文化事业公司正式授权,在大陆再版南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如何修证佛法》五部有关佛学方面的精(经)典著作。将原书的竖排改为横排,繁体字一律改为简体字。对原书的内容不作增删,只作了个别字词的修改。
  我们期待着这套丛书,能够给那些正在探索生活的意义,渴望体面生存的人们,带来一点心灵的启迪。

原版说明
  本书南怀瑾教授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由古国治同学负责整理校对。在未完稿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纷纷要求尽早出书。如今,这本书终于完成,我们希望对于海内外的学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婆娑世界,意谓缺憾不完美,是充满着痛苦的。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想从佛教或佛学中,求得心灵上的慰籍,或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人们终于接触到了难得难闻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忧的是人们对于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认为佛经艰深难懂而不敢阅读,有的唯(惟)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点,有的则到处听经听演讲求秘诀求灌顶,对于真正的佛法却未能得利,这真如释迦牟尼佛说:至可怜悯者众生。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这部经透过南怀瑾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可作为学佛之入门;对于有心习禅或参研佛法者而言,书中有多处如何明心见性的明白指示;至于修行上的诸多问题,如修止、修观、修禅那,亦作了原则性重点的提示。所以,无论是顿悟或渐修,在见地、修证及行愿上,均详细举例说明。然而,站在南怀瑾教授的立场而言,对于此部大经,还只是略说而已。
  最后,我们忠心期待读者透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正知正见,解脱烦恼无挂碍;能够经过闻思修慧,依教奉行入觉海;即便不能,至少能够管窥佛法之大概。如此则不负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之初衷,不负十二位圆觉大菩萨之悲愿矣!

缘起
 1。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2。大经之真伪
 3。释佛陀多罗传
 4。佛经翻译在中国
 5。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6。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1。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讲“圆觉经”,在讲“圆觉经”之前,首先跟诸位提一下,有关这本经在台湾第一次印行的故事。
  事隔三十多年了,1948年,我首次从南京来到台湾,当时带了很多佛像、佛经,打算碰到合适的朋友就送,让佛经留在台湾。结果,到台湾一句话都听不懂,在基隆的旅馆住了三个月之后,又把佛经带回去了。
  1949年2月底,又到了台湾,也同样在皮箱里,放了些佛经。直到1949年底,从各路来台的人很多,尤其是从四川重庆、西康来的老朋友,都来到我那在基隆的“招待所”。那时侯,我家每餐吃饭席开六桌,我内人及煮饭的,都累得受不了;晚上睡觉时,在日本式的榻榻米房间里,到处睡的都是人。
  那个时候我到街上逛,看见书店里摆着的,都是一些日文书,找不到几本中文书,好的四书买不到,佛经则更谈不上。
  我的一位老同学朱镜宙先生,也来到了台湾,也住在我家。有一天他告诉我,有一件大事要做。我说什么事?他说不得了,台湾连一本佛经也没有。我说岂止没有佛经,连普通书都缺乏。他说我们要做一件功德,办个印经处。我说好呀!你去搞!你去搞!因为他是章太炎的女婿,做过财政厅长、银行董事长,地位高,名气大,做了很多事。
  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愁眉苦脸回来,告诉我说,台湾印经处搞不起来。我问为什么?他说钱不够。我心里想,你老哥身边的黄金拿几条出来,不就成了吗?但是,此话不能讲,虽然是老同学,人到了某个阶段,不能随便开玩笑。我顺手把抽屉一拉,将里面所有的钞票抓出来,对他说都给你够不够?他赶紧数,大概是二千多吧!我忘了,那时黄金一两是二百二十元。数完,他高兴得把手举起来说,够了!够了!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台湾印经处这下开成了!
  我说,好了,你赶紧到台北去办吧!我再问:你第一部印什么经?他说唉呀!这又难了,佛经不晓得到哪里找?我说你等着、等着!送官送到县,送佛送上天,我的皮箱里还有几本佛经。一翻!“圆觉经”,好不好?好,就印圆觉经。
  以上是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所以,今天我手里拿着“圆觉经”无限感慨,天下事之因缘多奇妙,想不到三十年后在此讲“圆觉经”。
2。大经之真伪
  我平常不太喜欢讲“圆觉经”,为什么呢?这真是一本大经,太大了。若分科判教的话,则归入最大的华严宗,华严宗是中国唐代以后新兴的佛教宗派。其根本经典“华严经”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佛教的大宝库,所谓“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的重点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确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真是太大、太直截了。所以,我平常很少讲“华严经”及“圆觉经”。
  再说,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发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圆觉经”讲的是一乘圆教,没有所谓大乘、小乘之分,只有“见性成佛”,而且是无所偏的圆教。
  但是,清末民初很多学者,认为这本“圆觉经”是伪经,因为当时的学术注重考据,疑古之风盛行。中国的学术思想,在近三百年来,偏重于考据实证之学,这是因为清朝的知识分子,看到明代讲理学谈心性,最后把国家都亡掉了,所谓“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修养好有什么用?所以,满清以后之学风,转为重实践及考据。到了清末,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疑古之风盛行。当时梁启超等说“圆觉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伪经。他认为这是后代的得道高僧所伪造,不过,假亦假的好。妙的是佛经里文字最美的便是这二经一论。
  “圆觉经”是否就如梁氏等所说,是后代大禅师所伪造?不见得。我可以说这的确是真正的佛法。“圆觉经”与“楞严经”,应该说是佛教的无上密部,只因为“圆觉经”、“楞严经”的文字实在太美了,而一般佛经的文字没有那么美,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是伪经。
  下面我们来看翻译这本经的佛陀多罗的传记。
3。释佛陀多罗传
  宋高僧传卷第二记载:释佛陀多罗,华言觉救,北天竺罽(JI4: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宾人也。(注:唐称迦湿弥罗,今新疆西南部克什米尔地区,盛产绵羊。)来多罗英,誓化支那,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此经近译,不委何年?且隆道为怀,务甄(ZHEN1:审查)作妄,但真诠(QUAN2:事物的理。)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救之形迹,莫究其终。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经本一卷,或分二卷成部,续又为钞,演畅幽邃,今东京太原三蜀盛行讲焉。
  佛祖统记卷三十九:唐高宗永徽六年(西元六五五年)罽宾国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大方广圆觉修罗了义经一卷。
  佛陀多罗中文的意思是觉悟救世,他是北印度罽宾人。罽宾是国名,唐朝称为迦湿弥罗,在新疆的西南边,现代称为克什米尔,当地盛产绵羊。佛陀多罗带来梵文佛经,(古代印度人,把佛经写在多罗树叶上,称为多罗荚。)发愿将佛经弘扬到中国来,他到了洛阳白马寺,在那里翻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至于来了多久才通晓中文,以及哪些人帮助翻译,那无从考据,所以后人怀疑是伪经。
  近代指称这部经是唐朝翻译过来,但是,不晓得何年翻译出来的,由此可见,此经自古就有人开始怀疑了。但“隆道为怀,务甄作妄”,为了宏扬佛法,我们务必仔细甄别此经是否有错误之处。但是研究的结果,不须怀疑,此经所阐释真如的道理,一点也不偏差,“真诠不谬”。既然是真正的佛法,那又何必一定要确知何年何月所翻译的呢?站在护法的立场,只要此经大义无误,不须过于在考据上钻牛角尖。佛陀多罗这位高僧,最后何时离开中国,到哪里去了,都没有资料可查考。
  唐代太和年间,禅宗的圭峰宗密禅师,将“圆觉经”加以整理注疏,著成判解经本一卷,或分为二卷成为一部书。圭峰禅师后来又继续著述,阐扬“圆觉经”深奥的道理。宋代时,东京汴(BIAN4:河南开封市的别称)梁、山西太原、四川三蜀一带,都盛行讲“圆觉经”。
  另外根据“佛祖统记卷三十九”的记载,唐高宗永徽六年,即西元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