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乙亥讲演录-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小心风雨水旱虫蚁; 于开花结果后; 尤不宜性急采食; 只要看护待时; 至此方入任运时期。今于初见萌芽时; 即放任不管; 待其自植; 此又待心之误也; 前为太过; 此为不及; 同为行道之障; 故忌之。
   四忌人情与依他。凡初修人往往随人而转; 以耳为目; 若依善知识; 本属正办; 但不可一味人情; 譬如先修之法; 如先请之医; 人情也; 如医药不对; 久不见效; 只有改请他医; 当重于性命; 不得再人情以自误也。彼之轻于换医药者; 虽多半人情用事; 亦由自己不真痛切。如果以自己为本位; 审明利害关系; 服药无效; 先自警觉; 即速改方; 万无犹豫进退; 偏重人情之理; 如服药有效; 则于生命有关; 又岂可因人情而改道; 故操纵在自己; 切勿依赖他人; 以耳为目。
  修行人每苦在不知; 一不知自己根本毛病; 二不知何者是名医; 三不知何者是妙药; 四不知如何情况方为有效; 五不知服药后; 必有种种反应; 因疑怖而中止。故未修前; 是盲从; 正修时; 是瞎练; 稍得境界; 又属自是; 一误再误; 可胜痛哉! 
  五忌呆板执病。修行人如作工; 不可无巧思; 以巧则事半功倍也; 佛法无定法; 假定为禅密净土等法; 用以归宗; 然以各人根器不同; 法亦随之而变; 如死守不化; 不以活泼; 灵机无由启发; 安得至自在之境; 登极乐地哉。
  故专一与死守不同; 如志愿往西; 忽又慕生东方; 此不得名专。当知东西方同一极乐道场; 东西只是假名; 四维上下; 各有佛土庄严。我当先净其意; 取得往生之资格; 则东亦可西亦可; 无不应愿往生; 此不得名活。若死守一法; 以为西方是唯一乐土; 无有余方; 执见如此坚固; 往生实是难事。众生病苦; 只是我执; 学佛正要去我执; 若因修持; 再加一层执病; 岂非苦上加苦。凡习气深厚; 皆因执病而起; 马祖死守坐禅; 是名执病; 为南岳所呵; 他宗亦无不同此病。然更有一班贪便利取巧之人; 以为十念即可往生; 真便宜之至; 只待临终用功; 佛自然来接引; 真是梦中见财而喜; 故不得不督促之; 使勿放逸。
  惟众生难度; 扶得西来东又倒; 要当善为调处; 如调琴弦; 松缓则不成声; 太急则弦断; 第一先启其活泼灵机; 第二晓以利害; 使自己痛切; 用功时; 如率兵攻敌; 义无反顾; 不用时; 则一切放下; 视若无事; 而心则常活泼泼地; 如是用功; 方名精进。
  六忌不依规矩。凡修一法; 必有师承; 初学其责任在师; 信受后; 必依法奉行; 如以我见为是; 变更其法; 则成就实难。昔有修心中心法者; 规矩必得两小时; 彼自以为念咒比他人快; 只要一点半钟; 即可够一千八十遍; 遂不依规矩而修; 后终无效; 反疑他人所修者为不实; 遂疑法谤师; 此实大忌。
  故付法之先; 应极慎重; 考察身体时间; 各种因缘配合; 方无流弊; 而受法者; 以老实肯切为主; 多问可以释疑; 亦贵在自觉耳。
  七忌失觉照。此是修行者最大毛病; 凡修行至数十年; 不得丝毫受用者; 正坐此病。盖修在一时; 而用在平日。觉照功夫; 是修行人唯一目标; 亦断苦证真唯一方法。众生颠倒苦恼; 只因不觉; 外物来诱; 不问顺逆; 枉被流转; 若以慧力觉照; 知其虚妄; 内外双空; 不受摇惑; 自然无喜无嗔; 不造恶因; 不起恶缘; 不受苦果矣。觉照是因地先觉; 觉在事前; 故名大智觉; 照是练习抵抗; 诸境前来; 得失利害之辨; 于人天交战时; 能一决进退; 不动不摇; 力自充足。
  故无论何时何地何事; 皆当警觉观照; 不宜忘却。行者每分修时与平时为两件事; 以为平时行住坐卧; 待人接物; 都不是修; 一误也。
  行人不知觉照即是对境练心; 以不明心地法门; 故不知用心方法; 二误也。
  行人口说空; 所作事业仍不能空; 因不能觉照; 无由证空; 三误也。
  行人不知觉照是最要紧之用功法门; 越多练越好; 越逢刺激事; 越可反证自己之定慧力。而彼但求福报; 不能大受; 不起大用; 四误也。忘失即是忘其所以; 便是因循、不痛切; 此所以明道多而修道少; 修道多而证道少耳。
  八忌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及衡量他人意境; 好高骛远; 夸大虚骄; 是众生习气; 亦好胜心所引而误入者居多; 譬如观空; 理已明白; 亦自以为可以空矣; 但遇事则又不空; 烦恼依旧; 其力未充; 诚不免识者所讥。然究有一二分证得; 虽一时理事未融; 终有精进到达之一日。若夫根本未明; 而自谓证得者; 理且未明; 遑论事证; 真是妄而又妄。如外道不知明心见性为何事; 乃死守窍门; 或观月轮成就; 即自称为明心见性; 此最颠倒; 难以救药。
  又修持功夫; 只有自知; 属于心地; 岂可皮相? 臆测即是虚妄; 衡量亦是烦恼。故他人之胜劣; 不劳我之着急担心也; 一涉胜负; 即不觉入于嫉忌而嗔心起矣; 于自己功行; 反而退惰; 不可不慎。
  以上八种; 为修各宗法门之根本条件; 不论修净修禅修密; 皆当如是; 以下再讲修各宗之法。
  修法目标; 在登彼岸; 波罗密是也; 波罗密者; 归宗也; 宗者元也。归元法门甚多; 有以禅定归宗; 曰禅宗; 有以净土法归宗; 曰净土宗;有以密法归宗; 曰密宗;以禅净密乃法而非元; 乃舟而非彼岸; 用舍之权; 操用在我; 不受法缚; 方名彼岸。恒心不可无; 偏执不可有。学佛志在去缚求解脱; 活泼自在; 除一切苦厄; 而诸苦厄之中; 以法缚为最苦; 习气深者; 缚之厚也; 禅有禅习; 净有净习; 密有密习; 而自以为是之习; 皆启门户纷争之渐。修行人求无诤三昧; 争论至属可耻。然有时不可不辩; 不可不争; 此辩争云者; 名曰正因; 不可涉于意气; 亦不可引对方恼怒; 当平心静气处之; 机不相契; 且勿与逆; 逆则反远矣; 不独对人如是; 对自己亦要虚心调伏; 知过必改; 不改不是真知; 莫谓杀盗淫便是过; 举凡心地未明; 因果未了; 处处缠缚; 动则得咎; 一切都是罪过。《地藏经》云: 举心动念; 无非是恶; 业力所系。无可逃罪。此是无力的被卷入; 非是知而故犯; 可哀也。
八、略说各宗修法
  本会虽系印心道场; 专修心中心法; 但禅净各宗; 亦同时兼弘; 兹略说各宗修法; 一、修净土法门; 二、修禅定法门; 三、修心中心法门。
修净土法门
  佛说法四十九年; 种种方便; 无非是摄心归一; 做到一不可得; 方便度苦; 随机应化; 非有定法。念佛法门; 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 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 凡内观自性; 外参经论; 行住坐卧; 待人接物; 一切皆念佛也。千百年来; 念佛者多; 成就者少; 其原因有五: 一、不明念属何念; 佛是何物。二、贪得便宜; 不耐吃苦。三、不明心要; 力量不足。四、分宗立派; 秽净之见横生。五、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如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为何物; 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物又为何物; 然后再去念佛; 心地明白; 方可我不离佛; 佛不离我; 佛我同光; 体用如如; 在在净土; 处处西方。如是努力精进; 则生西并非难事; 阿裨跋致; 此生定可证到也。
  修净土是要双修; 不要单修。云何单修; 单信西方之弥陀; 自己发愿往生; 赖佛来接引; 自己却不用功; 改除习气; 是谓单修。云何双修; 明白自己本心地; 其光明无量; 寿命无量; 与弥陀不二; 感应道交; 十方尽是西方; 在在处处; 若有此心; 佛即不来而来; 我亦不往而往; 分不出对面彼此; 朝于斯; 夕于斯; 娑婆不异西方; 开口都是念佛; 无能念; 无所念; 水不离鱼; 鱼却忘水; 不立弥陀见; 不立秽净见; 当下即是往生; 是为双修。但口说而心不行; 执持名号; 心不作观想; 是谓单修; 心口相应; 是谓双修。其实双修容易; 单修难; 双修得自在; 单修反吃力; 双修决定往生; 单修断断无功; 要如是修; 方为正修正行。但念佛之前; 必应具几个先决条件: 一、须先认识何为净土; 二、须先明白阿弥陀三字作何解; 而往生净土者; 是我何物; 三、修持法门之次第。若此三项未曾明了; 则虽持名万遍; 只如鹦鹉学语; 全不中用; 所谓为经转; 并非转经。
  净土本有理净土事净土; 事净土者; 西方极乐世界; 确有依正庄严佛土是也。理净土者; 我之自性清净土也; 心遍一切处; 皆是西方; 十方与西方不异; 故曰圆觉。再将净土二字分别解之; 净乃扫除一切习气义; 无污染义; 土乃指本心地而言; 我之本觉妙体; 原来亦是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 无所障碍; 寿命亦无量无边与佛同体不二。我与弥陀; 本无往来隔绝; 迷则万里; 西方变阿鼻; 悟则咫尺; 阿鼻即西方; 故经云欲净其土; 先净其心;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阿弥陀者; 其义即如如不动; 不生不灭; 大自在之毗卢藏性是也; 盖阿为无生义; 弥为我大自在义; 陀为如如不动义; 我之本体圆觉妙心; 既同弥陀; 则往生云者; 乃不得已方便说耳; 既无来去; 何复言往; 既无生灭; 何复云生; 故往生之物; 非我有相之躯体; 乃我本无生灭来去恒常不变之如来藏性耳; 兹再述信愿行证四项如下。
  第一信者; 非单信西方之庄严佛土; 即算发信心也。必同时深信自性即是弥陀; 本可一样成佛; 人皆可以为尧舜;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只是迷悟之别。此信是为甚难; 若能信心不逆; 一念净信; 即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即非凡夫境界。故非信得真实; 信得坚切; 则愿力不强。古德云: 信果佛易; 如信释迦弥陀等佛是也。信因佛难; 信一切众生及我自己; 因地皆可成佛是也。故曰难信之法。经云初发心即成大觉; 是以信为诸行之母。
  第二愿者; 发愿也; 愿即志也; 士何事; 曰尚志。发愿即是立志; 发愿成佛; 是立无上之志。但若专心发愿生西; 慕彼有相功德庄严; 尚不离贪著; 非真发愿也。经云若乐小法者; 即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即于此经; 不能听受读诵。故愿非大不可; 愿大成就大; 愿小成就小; 如承大物; 必大其器; 欲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 必发大愿; 谓我今愿生彼国; 为自己成佛故; 为度一切有情故; 非为贪得故。斯是真正发愿; 故经内有应当发愿者有三。
  第三行者; 修行也; 非仅持名号之谓修; 当时时厌离生死; 念念不忘弥陀; 口持心念; 绵绵密密; 即得三密瑜伽境界; 所谓净法有力; 则染法无力; 其能不念贪念嗔念痴者; 以念佛念法念僧有力也; 不念此; 必念彼; 不念西方; 即念地狱齐王; 犹反手也; 手不有二; 心岂有别; 当下即是; 毋庸犹豫; 似此专一诚修; 一日至七日; 心不颠倒; 并不颠倒心亦不可得; 自然一心不乱; 一心即是无心; 心不可得; 为正修行。
  又修行者; 破见浊也; 若有净见; 对面即立秽见; 不得为行。经云: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佛为众生方便说此净土法门; 然又不许有情见; 文殊以有佛见; 尚贬向铁围。故见不净; 心不净; 即土不净; 是以信坚愿大; 合之方为正行; 非仅口持即谓行也。
  一句弥陀顿超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前际后际皆断; 心行处密; 本是无生法; 亦是无上密乘。玄奘法师所译经本; 重正念思维; 罗什法师所译经; 重执持名号; 其实不二; 以思时; 不离口念; 口念时不离心行; 古人观念并重; 非若今之偏执不化也。密宗释弥陀有四; 曰浅略; 深秘; 秘中秘; 秘中深秘。亦无非念西方弥陀; 与自性弥陀; 同体不二之意; 故一句弥陀; 本是密宗; 非可割裂分家者也。
  第四证者; 实证也; 以心与境界体会通达之谓证。经云: 惟佛与佛; 乃能证知; 是言以心印心; 只自己知; 非他人可测。又证者; 随信愿行三者而转; 信愿行之修得如何; 则所证得亦如何; 若彻了诸法空相; 约理言; 自是无修无得无证; 但理事圆融; 又何尝废修; 修则证在其中矣。
  念佛法门; 系借佛力; 但感力弱; 应力亦弱; 余念佛十年; 始终不敢自信有把鼻; 民国十八年秋; 修心中心后; 回头再行念佛; 方知念佛法门之微妙; 并悟得阿裨跋致之意境; 盖一心不乱; 定要平时做到; 断无临时措办。故于念佛法门之外; 当参究密法以为正助; 其境界实不可思议。余自承前此种种罪过; 硬把净密分家; 罪同谤佛; 佛在世时; 本无禅密之分; 后人为方便计; 暂分以求专一; 非故立门庭也。所谓归元不二; 方便多门; 若固执己见; 严别门户; 仍为执着; 从何解脱。试问证至无生法忍时; 心且不有; 谁为别者? 谁为证者? 莲池大师发愿文云: 愿于禅观之中; 梦寐之际; 得见阿弥陀佛云云; 是岂摒绝禅宗者; 近人执定非净不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