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慈欣科幻作品集-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郝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然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小说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维护者。从网上的那些评论中,看不到科幻读者应该具备的那种对想象世界美学上的敏感,而酷似中学语文老师写的评语,真不敢相信它们出自年轻的科幻迷之手,甚至不敢相信是出自年轻人之手。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


  2003。09。30 于娘子关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发,这篇东西比起那篇来可是敏感多了,你好自为之吧。
  关于问题,其中硬伤的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系统论述,名叫《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就是写给《异度空间》,在刘维佳那儿。其它问题的回答如下:

  1、作为已成名的SF作者,你可以谈一下你最初是如何结识SF,并走上创作道路的吗?
  从父亲箱子底下翻出的一本繁体字的《地心游记》结识科幻,那时还在上小学,初中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但直到98年都没发表过什么。
  2、你对于自己已经发表的SF小说是怎样评价?你最喜欢其中的那一篇呢?
  已发表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为市场考虑,并非我想写的那种科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流浪地球》,同时《微观尽头》也很喜欢,读者不太注意可能是因为它太短了。这两篇小说中的科幻意境比较好,是用科幻本身的东西来吸引人,这正是我想读和想写的那种科幻小说。
  3、目前圈内对你的评价是“开拓SF题材的作者”,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说法呢?
  我没有刻意去开拓题材,其实我的小说中,除了个别的如《地火》,其题材也都是常见的,如宇宙航行、未日灾难、外星文明之类的。我不同意目前流行的所谓科幻题材已经写尽的说法,每一个科幻题材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矿藏,不同的作者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世界。看看经典的作品,所涉及的题材是十分有限的,同是火星题材,《红火星》和《火星编年史》所创造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4、一般来说大部分读者都很喜欢你的作品,但也有少部分硬科幻的狂热者对你的小说中的硬伤抓住不放,你对于这一类挑硬伤的评论有何感想?
  这说明,在读者的心目中,科学仍是科幻的灵魂,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5、硬科幻与软科幻,在中国SF业内好像有传统的对立情绪。但是在读者中偏软的SF小说反而更受欢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不认为科幻有软硬之分,但确有真伪之分,科幻表达的是科学的精神和意境,而不是科学本身。重复以前说过的话:一篇没有一个科学名词,描写上古时代田园童话的科幻可能是科学的,而一篇在实验室中挤着一大群科学家和一大堆仪器的科幻却可能是伪科学的;一篇描写十亿光年之外几十亿年以后的事情的科幻可能是现实的,而一篇描写今年都市轶事的科幻可能与现实毫无关系。
  6、你心目中最好的科幻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看完这种科幻之后,你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
  7、你对于中国SF的未来的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
  中国SF的社会内核已经启动,但经济内核尚未启动,它的经济规模还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内核的东西其命运是飘忽不定的。中国SF在纸质媒体内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小说之类的文字叙事艺术已处于迅速衰落之中,我们是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扬起风帆。科幻真正在经济意义上成活,可能必须借助于影视媒体。
  8、你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可以透露一下正在创作的SF小说的构思吗
  我一直在凑系列,所写的小说大部分都属于某个设想中的系列,目前在写的系列有以下几个:
  《地球》系列,描写地球科学,已发表的有《带上她的眼睛》和《地火》,计划写的有两篇,《地球天梯》,描写一个穿过地球的洞,另一篇描写对地球内部电流的利用;
  《太阳》系列,开始是计划以太阳灾变为题材,描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以其逃生成功的程度排列,后来发展到描写所有关于太阳的故事,已发表的有《微纪元》,《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计划写的有四篇,《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题目取自拜伦的诗《在巴比伦河畔我们坐下来哭泣》,描写太阳灾变时人类逃生无望,在冥王星王建立人类文明纪念碑的事,更像一篇阴沉的散文。《水漂》,描写利用太阳冶炼小行星;《金色宫殿》,描写人类对太阳内部的探险;还有一篇《太阳神》,想像过分疯狂,就不在这里说了。

  《普通人》系列,描写普通人在宇宙中创造奇迹的故事,已发表的只有一篇《乡村教师》,计划写的有两篇《掷铁饼者》和《中国太阳》,前者与《乡村教师》相反,描写人类拯球外星文明;后者描写一名来自西北偏避农村的孩子最终飞出太阳系的故事。
  《人民战争》系列,描写未来的地道战地雷战,还没发表过一篇。
  《大艺术》系列,也还没有发表过。它描写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搞艺术的故事,计划写六篇,分别为音乐艺术篇、冰雪造型艺术篇、雕塑艺术篇、绘画艺术篇、文学艺术篇、行为艺术篇。这是我目前最看好的一个系列,是一串美妙而好玩的科幻小说,意境奇丽,目前已写完两篇,先做做广告,希望大家喜欢!
  正是由于这个写作计划,可能使我的一些小说反复描写同一题材,比如《微纪元》、《流浪地球》和《全频带阻塞干扰》都与太阳有关,但在故事上绝不会雷同。因为数量还不够,这些系列还都没有形状。计划每个系列能写够十万字左右。
  最近还完成了两部长篇:《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前者18万字,描写主人公同一位军队中的少校姑娘追踪和研究球状闪电,发现它是一个足球那么大的电子,可以在宏观尺度显示量子效应。他们最后制造了一种叫雷球机关枪的能发射球状闪电的武器,我军在台海战争中用它在台湾海峡击败了美国的航母舰队。小说是传统的技术型科幻,内涵不深,但我觉得很好看很好玩儿。至于《超新星纪元》,所花费的精力可以写10部《球状闪电》,它有25万字,从80年代未开始写,前后三易其稿,历时十余年。小说描写超新星爆发后,地球上只剩下13岁以下的孩子,世界变得怪诞而疯狂。从我自己来说,这部小说无论从文学上还是科幻上都是顶峰之作,以后也没有可能超越。
  9、可以谈下你自己吗?作为一个SF作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自己很普通,没什么可淡的。作为SF作者,最大的感受是:科幻是一项很迷人很好玩儿的事业。(前提是你别靠她吃饭)。
  10、最后,是否可以对有志于SF创作的SF FAN说一点经验之谈,比如SF作者须知什么的?^_^

  深化和丰富你的思想,使其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许多想像世界,如果这些世界让你自己都惊叹着迷,有一种带别人进去游览的渴望,那你已经是一位科幻高手了。至于其它的写作本事,有当然好,没有也不要紧。当然要去完善,但别把太多的精力花在那上面。科幻这个女孩的打扮再好,浑身珠光宝气,但长相平平,读者未必会多看她几眼;如果她天生质丽,就是穿一身要饭的衣服,大家也愿意看。这个女孩儿的脸蛋儿和身段是什么,做为SF
  FAN,我想大家比我更清楚 
     
  
 给《星云》的文章
——关于科幻的一些思考

  混沌中的科幻

  蓉城笔会期间,在青城山上的一个深夜,我第一次倾听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者们谈他们的科幻思想,有许多高大的柱子围绕着我们,柱子上有繁星般的点点灯光,使人如同置身外星世界。他们对科幻思考的深刻、严肃和执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深深打动了我,相比之下,我对科幻的思考是混乱和漫不经心的,现在既然杂志让我谈这些思考,只好让大家领略一下这种混乱了。

  一.科幻为什么能存在。
  任何一门艺术的存在,都是因为它有着某种别的艺术不具备,并且无法代替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这门艺术的灵魂。科幻的灵魂是什么?
  首先不是其中的文学人物,人物的刻划对科幻小说来说十分重要,但同纯文学不同,大部分科幻名著并不是由于其人物而流传下来的,科幻历史中也没有形成纯文学历史中那样鲜明而多彩的人物画廊,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如阿瑟.克拉克的,根本没有人;在更极端的例子中,如博尔赫斯的,连具有人性的替代物都没有。
  其次也不是幻想,在人类上古时代的文学中早已充满了幻想,那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但没有任何一种文学与科学如此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科幻的灵魂是科学。
  科幻小说的另一个独有的优势是它极其广阔的视野。一部,洋洋百万字,也只是描写了一个地区的几十年的历史;而象阿西莫夫的这样的科幻小说,在短短的几千字内生动地描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宇宙几十亿年的历史。如此的包容量和气魄,是传统文学不可能达到的。科幻的视野能到达传统文学不可能到达的时空范围,科幻是最大气的文学!

  二.科幻美学原理。
  写下如此“伟岸”的标题,连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但想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不会有以此标题为封面的巨著,所以也就厚着脸皮写下去了。
  科幻的灵魂是幻想(混乱开始了),科幻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这可能也是科幻小说的读者们主要寻找的东西。问题是,这种幻想从什么地方才能找到?世界各个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胆最绚丽的幻想来构筑自己的创世神话,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那样震撼人心;生命进化漫长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所无法相比的。还有广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观,量子物理中精灵一样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所创造的世界不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超出了我们可能的想象。如果没有科学,我们把自己的脑髓蒸干也无力创造出这样的幻想世界来。所以,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
  科学是一座美的矿藏,但科学之美同传统的文学之美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美感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经过巨大的努力,才能窥她的一线光芒。但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对灵魂的震撼和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学之美难以达到的。而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甚至技术也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在上世纪未曾这样表述过对美国的印象:
  “我一直期望相信,力的线条也是美的线条。在我注视着美国机器的时候,这一期望得到了实现。直到我见到了芝加哥的供水系统,我才意识到机器的奇妙;钢铁连杆的起落,巨大轮子的对称运动,是我见过的节奏最美的东西。。。。。。“
  比起科学之美来,技术之美更容易为大众所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