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12期-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想”这样的大词就出现了五个,对于一首短诗来说难道不觉得有点严重吗?奥登、里尔克和冯至没有这样写诗。郑敏的确接受丁他们智性写作的影响,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智性的问题了。我刚才说到表达技巧上还有可待提高的空间,就是基于此点而谈。
  张立群:我认为这首诗不管是写疲倦也好,写历史也好,怎么解读都能成立。我们解渎诗歌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这首的阅读时代和它的创作时代之间的差异,在当时的诗歌时代背景下就它技巧所达到的程度来说,也许已经很前卫了吧。刚才倩谈到的“思想”、“人类”、“历史”这样的大词,今天看来确实有很多表述上的空白,但是假如我们换成别的词,好像我们也很难想出什么词来代替它。第二个是人本身的情感和我们阅渎的情感间的差异,我们现在读出的内涵也许和诗人当1时的初衷不一样。这首和舒婷的《呵,母亲》放在一起阅读,我们本能地会产生一种联系,所以刚才霍俊明用白倩解读舒婷诗的“张力”来解读这首诗,很多人笑—厂,我觉得这首诗完全可以也用“张力”这个词来细读,她的静态时间观就是通过这一点来体现的。“金黄”、“秋天”、“黄昏”、“暮色”、“历史”等等这些意象可以归为一类,表现一种成熟的魅力,也具有一种苍老的意味,它们对应的物体是“稻束”这样的静默的雕像,通过对应达成了非个人的历史穿透力。
  陈芝国:这首诗对郑敏很重要,毕竟是她的代表作,同时对我个人也很重要。我在高一第二学期看“名作欣赏”时,曾经看到过赏析《金黄的稻束》的文章,是套用闻一多的“三美”,讲这首诗怎样体现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然后通过“疲倦的母亲”联想到国家历史的苦难。今天我重新阅读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她写了“伟大的疲倦”、“劳动”、“丰收”等等,我觉得它其实没写什么,这首诗主要就写“静默”。这首诗作为智性:写作当然是毫无疑叫的,我觉得“金黄的稻束”就是诗人的精神状态。
  赖或煌:我觉得郑敏的思想知觉化体现在一个凝聚的过程,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也不过是/脚下——条流去的小河”和她的“人类的一个思想”。
  王光明:关于对“金黄的稻束”的理解,大家谈得都不错。我主要补充三点:—、诗人川“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黄金”意味着高贵。二、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让它们既互相说明又互相丰富,使感觉往意识突进。另一方面,它也沟通中国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让“稻束”与母亲建立意识上的关联,也循着事物本身的存在逻辑,把“金黄的稻束”放在秋天的暮色里,让收获日的满月在树巅上照耀它,让远处的群山围绕它,以便强调那座静默的“雕像”。诗人在这里不先画背景而足先画主体,再带出它的背景,也是现代主义陌生化的一种手段。三、前半部分收束时的雕像的静默或静默的雕像,与后半部分结尾时的“一个思想”是对举的,或者说是照应的,是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一个远距离的“拼接”,最终使“稻束”成了一个类似罗丹《思想者》式的形象。当然,它是语言的“思想”雕像,它要彰显的也不是观念式的“一个思想”,而是让我们面对静默无声、普通平凡的事物,重新关注“思想”它们的品性、意义与价值。因此,“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既是境界的开拓,也是思绪的展延;而“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也同时包含着思想与被思想的双重意味。《金黄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人类思想的启示,启示人们重新思想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