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市长笔记-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做过市长的东主席想得全面,会换位思考,又能理解市长的难处。”潜仁接下东亮主席的话发挥起来,“福水二桥的事,就像东主席说的,石主任,今天你总算在俞市长这里挂上了号,有些情况,日后再慢慢向俞市长汇报吧。走,咱们到景点放松放松。”潜仁转过身子,对着贵客厅里边的套间叫道:“圆圆,走,陪领导转悠……”

六 到穷工人中看看

我没有照刘书记的指示去组成一个解决自行车公司问题的小组,而是指示我的秘书赵镔出面,又从市发改委和政研室抽出两名比较实在的同志,让他们进入自行车公司作一番深入的调查,尽快拿出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

我的经验是,重要的事情,负责的人越多,越没人负责;参与的人越多,越是效率低下。因为人们总有一种互相依赖的惯性,人多了,反而失去了责任感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使人精神疲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所以凡是为某项工作组建的庞大领导班子,原则上百分之九十的人物是挂名的,不干事的,也不动脑子的。但是,他们高兴时会时不时发些驴头不对马嘴的指示。我当然不想陷入这种误区。我叫赵镔牵头做这事,是因为他是我的秘书。他出场了,外人至少认为是我一手直抓的要事,当然就有了一定的权威性。重要的还不是这些,重要的是赵镔这人正直、认真、不世故、不圆滑、敢讲真话。这一点颇为难能可贵,也是当前有些干部不具备的德行。

赵镔是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的老家在远离Q省的德州市的农村。他到Q市工作有四个年头了,对这里的省情、市情、风情、民情之类已有了相当的了解。赵镔下去做调查之前,我这样叮嘱他:“小赵,我为什么派你去调查自行车公司的情况,你知道吗?你出生在德州,那里应该是个有德、讲德、重德、育德的地方,有德之州嘛;我相信你的德行。你要把自行车公司的真情实况不走样地传真过来……”

果然,他没有辜负我的希望,是他诚实的调研,使我对自行车公司,不,可以说对Q市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情况,我身边的许多干部是不会对我讲的。因为这不是喜,而是忧。

赵镔告诉我,若是人们都照规矩做事,自行车公司本就不该破产,不仅不该破产,反而应当生存得很好。现在公司表面已经瘫痪,名存实亡,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手握实权的人物纷纷在拼命活动破产,不惜一切代价地活动,请求掌握政策和权力的国家机关尽快批准他们破产。可是另一方面,Q牌自行车依然在生产,依然在销售,只是形式变了。Q市自行车集团总公司的牌子不见了,而五花八门的什么“飞天”、“走地”、“环球”、“大路”、“欧亨利”、“迪奥德”之类的公司比比皆是。原来五千多名的职工,如今是二三十人一摊,四五十人一伙,各自为政,各有旗号,各有产品。有的依旧用Q牌商标;有的干脆加盟外地大厂,用了人家的标牌;还有的顺应市场,弄出了一种三轮车;更有那能人已经研制出了电动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能化整为零弄成这类公司的人,不是原先公司的掌权人物,也是与掌权者有这种或那种关系的人。其中有一家比较上点规模的“迪奥德”公司,据悉就是公司总经理合达贲开的。公司里的人不是老板的家人,就是他的亲戚、朋友,掌管财务的主管会计是他的小情人。他早先从银行运作来的资金,不少钱已悄悄地流入这个小公司。可是,国家银行那里显示的债务人,依然是Q市自行车集团总公司。天知道这些钱是怎么变着花样进入“迪奥德”的。当然,这只是赵镔初步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尚没有真凭实据。还有,掌权人为跑企业破产,已花了数百万元人民币了。这是为什么呀?为的是破了产,欠国家的七个多亿的人民币就可了了,就可以不还这笔巨款了。七八个亿都亏损了吗?都赔光了吗?不少人怀疑,这些钱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从大河流进小河里了。因为那些小公司们的头头都是大公司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他们结成了统一战线,联起手来干这种勾当。

当然,能进入这种小公司的人,仅有公司全员的十分之一。这五百来个职工,其中真正暴富的也就是几十号人。在小公司的多数人是跟着跑的,实际是打工的。当然,他们的待遇比在大公司时好。叫人同情的是余下的十分之九,至少有四千多人,却失去了职业,没有了岗位,丢掉了先前的技术。有人开饭店,有人摆地摊,有人到洗浴中心为人搓背,有年轻女性干了桑拿按摩。还有许多人无事可做,成了赋闲游民。这部分人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至少有三千多人,他们是坚决反对公司破产的主体队伍。

我终于决定亲自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清楚,尽管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下访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情报。但是,通过与他们有限的接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我决策的重要依据的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我让政府秘书长老白随行。老白是Q市政府资历最老的人物之一,他是从办事员,到行政科副科长,又晋升为秘书科科长,之后提为政府副秘书长。先后协助四位副市长工作。抓农业、城建、文教、工业、商贸。历经政府四次换届,是在第四次换届时,晋升为了秘书长。所以在Q市老白不管走到哪里,没有不认识他的。政府的人戏称他为Q市的活字典,外人称他为活地图。因为Q市所辖的四市县五区,不管哪个市县,哪个区级单位在哪条街、哪条巷,甚至于乡镇级及重点村级政府,老白出马都能一步到位,直奔目的地的院落大门,决不用费口舌问路,更不会绕道走弯路。

由老白做向导,我们先走进“迪奥德”公司。据赵镔介绍,自行车公司的精良设备及高级技工都在这里,公司总经理合达贲直接指挥着这里的生产和销售。“迪奥德”公司并没有另起炉灶建新厂房,或是租赁哪家的地产作为生产基地,它就在自行车公司的一个分公司里,可谓总公司的一个生产基地,厂房、车间、设备、流水线及各种检测仪器都是老公司的。一位老工人回答着我们的提问,边指示一个年轻小伙子去唤和经理。和经理原先就是这个分公司的经理,现在这里改名叫迪奥德了,他还是经理,只是大事情要请示合总。老工人说,现在这里生产形势不错,别看总公司不行了,小公司都还行。

我问他,这是为什么?老工人说,他也说不准,只是觉得总公司那里的人都没有啥积极性,生产自行车的成本又高,定价也高,产品也少花样,管理得又很死板,就斗不过小公司。现在不比过去,过去生产自行车,全公司就一个渠道出厂。现在是只要有技术、有设备就能干。这些自由组合的小团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出厂的自行车定价也低。想想,人家谁不想买便宜的。再说,这些小团队积极性也高,也灵活。一看市场上有啥产品好销,立马就研究上马。就像咱这“迪奥德”,现在不只是弄自行车,还生产家用的三轮电瓶车,这东西好销,利还大。总公司就不行,唉,没办法。老工人一脸无奈地说。

这时候,那个去找和经理的小伙子来了,说和经理去找他舅了,大概不会回来了。

“他舅是谁?”老白下意识地问。

“他舅就是合总,总公司的总经理。咱迪奥德公司,全指望人家合总哩。”

老工人在作解释:“从进原材料,到产品的销路,全是合总的关系。还有咱新上的三轮电瓶车用的商标牌子,也是合总牵的线,搭的桥。要没关系,谁叫你用人家的牌子,没有品牌,这年头谁敢骑你的车子?”

从老工人的表情看,他对合达贲是很佩服的。我就问,这会儿,你们的和经理会去什么地方找合总。老工人说,可能去他家了,那地方宽敞,也安静。关系户来了头头,都是在那地方说事。我们离开这家机器依然轰鸣、厂房依旧光彩、产品仍在生产的分公司,开车径直来到了一座建筑现代、绿化尚好的住宅小区。小区大门口有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拦住了我们,欲问什么,老白马上说,这是俞市长,找你们合总。老人立即堆满笑容地说,失迎、失迎,市长微服私访,欢迎,欢迎。他边做让我们进门房里小坐的手势,边抱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俞市长,合总刚刚与一位港商出去了,还有和经理,开着他们的轿车。

老白问他,合总啥时候能回来?

老人答道,估计时间不会很长,你们先小坐一会儿,合总的儿子下午还要去飞机场,照老习惯,合总总是亲自送他儿子登机的。

接下来,从老白与老人的一问一答中,知道合总的儿子和姑娘都在加拿大的多伦多留学。合总的妻子不放心,在半年前也飞到了加拿大去照顾一双子女,家里就剩合总一个人了。这次儿子是一个人飞回来的,在家住了三天,今天就要回去了。

老白问他,你们自行车公司去国外留学的孩子多不多。

老人答道,不算多,有二十来个了。都是这个小区的,这个小区住的是总公司一级的领导层人。老白问,领导人怎么这么多?一看那连体别墅式的小洋楼,至少有三十多幢房屋。

老人说,咋不多哩,总公司一级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就十三人了。其中包括享受副总待遇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预算师;还有党委一班人,书记、副书记、纪检书记加起来又是七八个了;还有工会主席、武装部长,也享受副总待遇,还有几个退了休的原总公司经理级的领导,还有公司的关系户的四五套,就这,还差两套不够哩。老人说。

这时候我的奥迪车周边围过来不少人,年岁参差不齐,在指指点点地说什么,有的情绪还十分激动。

老人瞅着此景小声对我说,市长啊,看见了吧,都是咱公司的下岗工人。他们就在隔壁住,就隔一道墙,那边是咱公司三生活区。不瞒您市长,这三生活区现在没事干的人最多,意见最大,怕是看到市长的车了,要说事哩。市长您看,是不是从偏门出去(看来小区另有偏门)?要不,跟他们碰上了,一说事少说也得半晌。

我没考虑,就直率地说,正好,我正要找他们呢。趁这阵与他们交流交流,老白,你看——

老白往汽车那边扫一眼,说,只是这地方不大合适,交流起来,人会越聚越多,敢把路都堵住。要不,咱找个地方?

我想了想,就决定与工人一道进小区去,到工人家里去看看。我这样一说,老人就跟着说,也好,也好,市长您能到工人家里,好,好。

说话间,我们大步地向汽车停的地方走去。那么多人见到我走过去,就一窝蜂地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吵吵着:“市长大人到我们这地方,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啊!”

“市长啊,真该听听我们工人阶级的声音啊!”不知是谁唱起了歌,那歌声还挺悠扬动听呢,看来唱歌的小伙练过声乐。

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

有多少心里的苦水要对你倒

……

“别乱了,别乱了,市长来了,快说正事。市长的时间宝贵啊!能像咱们这无业工人、下岗工人,天天闲得蛋疼。”一个中年工人在引导大家。他的话立即唤来一阵共鸣,大家就你一嘴、我一嘴地侃起来。

老白一看这阵势,知道照这样说下去,说不出个啥东西,净费时间,就说:“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俞市长想到咱们工人的家里看看,坐坐,拉拉家常。大家都站到这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说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咱们不如选个典型的工人之家,反正咱就那么多事,各家各户的困难、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只要一家说透了,大家的事就都透了。大家看这样中不中,要中,咱们就定一定,看看去谁家?”

老白的话果然奏效,工人们还是很通情达理的,经过一番争论,大家统一了意见,叫市长到老工人任长民家里好好聊聊。任长民一家被大家公认为自行车世家,他的父亲早先就在上海一家自行车厂,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上海支援Q省筹建自行车厂来的,今年已五十八岁了。儿子、儿媳、姑娘、女婿都在Q市自行车公司上班,全家吃的都是自行车的饭。就连孙子、外孙女,都是在自行车公司办的小学和幼儿园学习。听了关于任长民的介绍,我也觉得能与这样的老工人接触沟通,实在必要。这时,大家又一致推出几名工人代表,与我进了任长民家。

任长民住在自行车公司三号生活区的三号楼三单元三层三号。家属楼一共六层,三层算是最好的层次了。任长民告诉我,分房时,是靠打分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