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王振宇又交待了杨永泰几句:“畅卿啊,有几件事情你要记得办,第一是我要在武汉见到吴佩孚和徐树铮这两个人,第二所有谈判的基础是青年军进驻山东和河南两省,第三段祺瑞到南方国民政府任职。这些都是可以慢慢谈的,不要怕奉军进入这两省的地盘,这两块地盘我们拿下河南就是赚的,多得个山东那就是意外之喜了。剩下的能谈成什么样就看你畅卿兄的本事了。”

杨永泰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听大帅您的意思,您只要这军队,对地盘到不是很在意了,卑职这么理解可有偏差。此外大帅,论战斗力,无论是皖军还是直军都不如我青年军,您收编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王振宇笑了笑道:“没太多偏差,河南和山东本来就是土地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民不聊生,匪患严重。我们就算顺利拿下了也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我很担心最后会拖延我们南方的这个五年发展规划。相比之下,吴佩孚和徐树铮如果被我悄悄收编,最不济我们也可效仿刘湘杨森他们现在的例子,让这支军队西进,替我们对付陕西的陈树藩和陇上八镇,收复西北了。所以畅卿此去不用压力太大,要有吴佩孚,徐树铮不接受收编的心理准备,他们这些人不到最后关头都是不落泪的主。也许非得奉张和日本人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咱们收编这事才有戏了。。。”

第371章乱局(三)

除了直系,接下来最乱的就是奉系了。张作霖这次在日本人的怂恿下提兵二十万入关,这下可就是土包子进城发达了。纵观整个民国历史,要比拉队伍的手段,张作霖认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别看奉军打仗的手艺潮了点,可是拉队伍的速度却不是盖得。

就比如这一次,跟随张作霖入关的几个大将孙烈臣,张景惠,李景林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张宗昌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就个个都是大军阀了。其中以张宗昌这个山东人最厉害,张作霖就对他撂了一句话,你自己树个旗,能招多少兵我就给你发多少饷,我到时候点枪就是了。

张宗昌也是个人物,听到大帅这么说那还会有半分犹豫,直接拉着手下六千人的队伍开进了天津,抢劫了天津制造局等要害部门,光步枪就抢了四万条。随后张宗昌一路南下只扑保定,恰好遇到李景林的败兵,又不分青红皂白的收拢了李景林的一部分队伍。老天似乎还特别眷顾我们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的诨名),等张宗昌带着六七万人马跑到保定府一瞧,嘿,冯玉祥早带着十一师跟着吴佩孚开溜了。于是张宗昌一枪不费拿下了保定,还顺带发给电报给张作霖:“回禀大帅,职部历经三日血战,击毙乱军三万,替大帅您攻克了保定府。”

张作霖这会正忙着进北京了,自然顾不上这头了,立刻回电嘉奖。

等到8月1日张作霖高头大马带着自己的卫队开进北京城的时候,张宗昌在保定府地区通过掠夺直系的军火库,收拢直系皖系溃散的败兵,已经发展到了足足十万人的规模,这下轮到张作霖自己傻眼了。事后张作霖忍不住绕头道:“张宗昌这小子厉害啊!”

根据事后北京政府陆军部统计,整个奉系在这次大规模进军行动中,从最初入关的二十万人扩充到了足足四十万人的规模,而其中一半的扩充来自入关时仅为奉军旅长的张宗昌。

接下来是皖系,徐树铮也是个人才,他知道北京这地界没法待了,领了段祺瑞的命令,就立刻清点城里的皖系军队,最后纠合了三万五千多人约合二个师的建制,毫不犹豫上火车走京浦线连夜从北京逃到济南,而徐树铮没带走的四万多**多是黎元洪之前带进北京的鄂军旧部,在政治上属于十分不可靠的存在,自然是被徐树铮优先放弃的对象了。

这些湖北兵似乎没把这个变动当回事,结果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厉害,奉军一入城,就把这些军队连级以上军官请去吃饭。然后十分标准的鸿门宴,这些军官都被扣下了,借着就是东北大兵包围兵营,缴械改编的戏码。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奉系都是这次北方大战的最终受益者。1917年8月1日,张作霖下令解散了国会,然后自封安**总司令兼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同时张作霖还宣布黎元洪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务无效,改推徐世昌出任新的中华民国大总统,皖系的钱能训被任命为国务总理。至此,张作霖也刷新了王振宇的崛起记录,从袁世凯时代的陆军二十七师师长,然后在不足一年多的时间里入主北京,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角色,。为此张作霖还继李鸿章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让王振宇好生羡慕了一阵子。

但是张作霖的胃口可不在此,已经如同吹气球一般扩充到五十万人枪的他在北京自己的临时驻地顺承王府向奉军下达了继续追击直军的命令。毕竟张作霖是打着帮助皖系的幌子来的,如果连皖军一起打这吃相就太难看了。不过张作霖从来就不是一个大义名分可以锁住手脚的人,他直接以维护山东地区稳定的名义,任命张宗昌为山东军务督办,让其带兵开进山东,气的天津的段祺瑞鼻子彻底歪了,而刚刚抵达济南的徐树铮和现任山东督军张怀芝也因此立刻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而时任属于山东军务帮办皖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更是第一个跳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张宗昌入鲁,皖奉矛盾直线上升。。。

于此同时,张作霖还任命了孙烈臣,李景林,张景惠,汤玉麟四人为第一至第四路讨伐军司令,各辖三个正编师约三十万人马讨伐河南的吴子玉。张作霖还在这里玩了一个手段,他任命驻防在徐州的张勋为河南督军。算是把北洋这潭水搅得更混了。。。

与此同时山西督军阎锡山通电拥护张作霖,随后热河,察哈尔为奉军占领,奉军的控制区域极速扩大。

鉴于张作霖的出色表现,日本方面十分满意,日本军部内阁的授意下,紧急援助了足以武装十五万军队的基本列装给奉系。当然这些不是白给,日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人控制力越来越弱的外蒙古地区,满**立运动从未走远。。。

随着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势力内部的公开决裂,出现乱局的不仅仅是在北方地区。

在西藏,历经五十多天的艰苦行军,7月15日,刘湘的二万“叛军”抵达昌都。由于打出了拥护**,班禅和热振活佛,以及清除蒙蔽**佛爷的英国特务还西藏万年佛国的幌子。并且在这个幌子下组建了西藏护佛救**,任命索观瀛为该军司令,在川西组织了四千人的武装一同行动。在随后五十多天的行军中,沿途的藏族贵族的态度十分的复杂,实力小点的,忠于布达拉宫的不敢阻击如此规模的汉家军队。忠诚度一般的手上实力雄厚的大贵族则纷纷采取自保的策略,既然**佛爷要依靠英国人编练的一万名新藏军来统治西藏,那么大家自然犯不着拿自己的人马去保卫佛爷了。更有甚者,一些实力不足却野心勃勃的贵族纷纷选择加入到了索观瀛组织的西藏护佛救**,这一切都是陈绍和刘湘反复谋划策动所达到的效果。但是这个效果到了昌都就要打折了,因为十三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手下最精锐的十个团的藏军派到了昌都,他坚信这些被自己摩顶受戒过的一万藏兵必定能够打败汉家军队。所以在欧洲,英国和中国是盟友,但是在西藏问题上,英国人却不打算含糊。白厅玩起了踢皮球,全权授权第一任大英帝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全权处置此事。朱尔典这个殖**义者自然是毫无畏惧的电令驻拉萨办事处的贝尔他们去想办法,无论如何要拖延中**队进入西藏的时间,等待北方的内战结束后再进行外交斡旋。贝尔对朱尔典的这个命令很是烦恼,整个办事处的力量不过是一百名锡克族士兵和十二名英**官,如果是向藏军大量提供武器就必须是免费的,否则藏军没钱买。而随着欧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印度方面已经根本提供不了太多的援助了。

但是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英国外交人员,贝尔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十分勇敢的带着办事处这一百一十二人前往昌都督战了。这使得藏军上下士气恢复了不少,毕竟英国人给藏人的印象是很厉害的,而汉家军队前两年还打败过他们。

刘湘部队在体力极度下降的情况下,日夜兼程前进,徒涉了20多条刺骨的冰河;经连续11天的强行军,于17日夺取了西藏类乌齐西北的甲桑卡铁索桥,控制了前进的要冲。走外翼的骑兵支队在行进中,顶着暴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永嘎拉山和海拔5400米的磨格日峰时,山高缺氧,人马呼吸困难,官兵们既要照顾马匹,又互相搀扶前进,十分艰难地通过了这两座大雪山。山上多处积雪半人深,有些地段需爬行通过。经5天兼程前进;刘文辉亲自率领骑支先头二连于13日5时占领知牙桥;越过昂曲河,16日拂晓攻占则美,17日夺取了昌都以西要地类乌齐,毙伤和俘虏藏军第七团的一个连60余人。

为了不给藏军喘息机会,各部队忍受着空气稀薄、饥寒、劳累等痛苦,日夜兼程,连续作战,连战皆捷。岗托方向的北线左路攻击部队在追击中,于同普之足雍歼咩藏军近一个甲本(相当小连)。川军兵分五路围攻昌都的藏军主力从7月16日至24日,昌都战役历经9天,先后打了1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俘虏2700人。计有5个代本全部,3个代本大部。1个代本起义。共俘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贝尔等12名(这英国人的气节还不如全部战死的锡克族士兵了)。可以说,在昌都战役中,藏军主力已被消灭。

其实到不是刘湘的军队多么能打,而是在川军的手榴弹和迫击炮面前,藏军更像是在被屠杀。

整个入藏作战以来,刘湘所部川军伤亡不过1300人,其实大半还是因为无法适应高原气候被迫折返四川的。。。

第372章乱局(四)

相比于刘湘的所向披靡,负责攻击陕西为青年军打开西进新疆通道的杨森就没那么犀利和幸运了。因为他的对手不是落后世界一百年的藏军,而是在这个时代小有名气的陈树藩。

能够在陆建章身上占到便宜的人着实不多,一个是徐树铮一个就是现任陕西督军陈树藩。

字柏森(柏生),陕西安康人,大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年生于一个贩绸商人家庭。父亲陈声德,四十岁出头才得他这根独苗,从小教他练习儒家经典,望他考取科举,踏上仕途。陈树藩十八岁时,光绪下诏废科举,陈声德的愿望落空。1905年,陕西成立陆军小学,陈声德遂将陈树藩送到该校学习。第二年,北京陆军部成立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陕西陆军小学决定保送三十名优材生前往深造,陈树藩也得到保送,与同学经张钫等,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1910年,陈树藩毕业返陕西,被分配到陕西陆军混成协炮兵营当排长,不久又调任军械官。这个只比王振宇大五岁的家伙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辛亥革命的时候,此子出力不少。西安光复后,同盟会和洪门帮会为领导权问题而意见分歧。为稳定局势,防止内部火并,西安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同盟会员、原新军管带张凤翙于10月25日召集各界重要人物到军装局开会,陈树藩也参加,经过一番争议,最后,双方勉强达成一致协议:以张凤翙为大统领,万炳南、钱鼎为副大统领,组成了秦陇复汉军革命军政府,其他人员也有一定职务,如张钫任东路军大都督,张云山任兵马大都督,马玉贵任粮饷大都督,刘世杰任军令大都督。张钫提出任陈树藩为张云山的参谋长,但遭到万炳南、张云山的反对,张凤翙、钱鼎也不表态。结果,自认为立了大功的陈树藩捞不到一官半职,一怒之下,跑到渭北投奔井勿幕,帮助井勿幕组织民军。不久,山西革命党人电请张凤翙派兵援晋,张凤翙才任命陈树藩为河东节度使,指挥陈树发、严飞龙、王飞虎三个标,渡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运城。

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陈树藩的本事,袁世凯时代,陆建章在陕西剿灭了白狼之后督陕。以陆建章的手腕,陕军自然是难逃裁撤的命运了。不过陈树藩的军队不但没被裁撤,陈树藩还和陆建章拜了把子,就这样成功的躲过了袁世凯时代的撤藩运动。

护国战争爆发后,陆建章命陈树藩率部由同州、蒲城向西,陆承武率〃中坚团〃由西安往北,两下夹攻,围剿渭北郭坚、曹世英等反陆〃股匪〃。陈树藩感到陆建章已失尽民心,倒台是迟早的事,因此,暗中也参与反陆运动。陈树藩还未出发,忽接到部下胡景翼的密报,说陆承武率〃中坚团〃已进驻富平,他们准备乘对方立足未稳之时发动夜袭,活捉陆承武。对此,陈树藩感到左右为难,〃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