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生涯-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狩事件中,就明智的没有沾上是非,还顺带在御前表达了一把忠心。日子重新和顺起来,肚子也越来越圆。

谁料刚过了两天好日子,那个爱惹事的太女又来了。午门外广场是什么地方?皇城的门户。处斩官员的地盘。午门里头,是六部衙门办公之处。再往里面就是皇宫外廷的太和门,进了太和门,过了广场和三座御水桥,已经百官上朝的太和殿。天下第一等尊贵之地。午门就是宫城和民间的交接处。过了午门,天大的案件都与他顺天府不相干,反之,出了午门,一个荷包被偷了都是他顺天府治安不利。

哪个城市没有三教九流的人?哪个城市没有小偷、扒手、混混、无赖?京城也不例外。京兆尹只要保证某些地段绝对干净,没有罪犯就行。比如内城、东西两区、皇城周边地区等等。午门外一代就在此范围内。一直以来,这一代也属于让他操心较少的地段。除非发生政变,基本上没人会不长眼的来这里闹事。

可是!这一切现在全都变了。自打太女弄了个破铜锁、一百两黄澄澄的金子放置在广场上,那些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午门外的广场现在比菜市口还热闹。人一多,隐患就多。他不得不从五城兵马司调集人手过来帮忙,一天五遍的巡视,就怕出什么乱子。谁知道,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没过多久,直录地区的小偷们来了。接着,中原地区的小偷们来了。后来,西域的小偷们也来了。现在,听说江南的小偷们就快进城了。天下的偷中高手全都汇集到京城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一些见不得光的道上人物。京城里鱼龙混杂,治安防护前所未有的。他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还有比他更倒霉的顺天府伊吗?

原想着,这事情总有过去的时候吧。说真的,那老头把锁打开时,没人比他贾文泰更开心了。噩梦总算结束了。

谁知道,噩梦并没有结束。他看看手上的折子,这么详细的治安实施计划,分明是预示着噩梦才刚刚开始,照这个计划看,午门外广场很快就要变成真正的闹市了。瞧瞧!连夜市摆摊的帆布棚都出来了……

承庆帝给了贾文泰好一阵子的消化时间,最后慢悠悠的道:“文泰啊,朕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不会让那块地界出乱子的,是不是?”

贾文泰有苦说不出。他能说不行吗?不行就是能力不足。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本职工作的能力不足,那他的官也做到头了。罢了!富贵本是险中求。危机也是机遇。他把这件事办好了,在政绩上,就能超过历代京兆伊许多。加之又讨了皇帝和太女的欢心,任期满后,升职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想通后的贾文泰跪地行礼:“臣定不负圣望。”

承庆帝笑道:“朕就知道文泰能干。这事,你还得去东宫和太女商量着办。朕就不留你了。快去吧。”

贾文泰退下。

在了顺天府伊的协助,广场上的各项事宜很快变得有条不紊的顺畅起来。

一个月的时间过后。铜匦没有被人打开。

叶明净于第二天清晨,抛出了她的计划的第二项内容。

前些日子,广场上就有人在施工,起了一道一人多高、不长不短的表砖墙。墙顶上有宽宽的棚,伸延至两面一米开外。墙面被沥子刮的很平。很多人都好奇过这墙是干什么用的。今天,他们终于知道了。

墙的两面各贴了五张黄色的告示,内容都一样。告示上用白话文写着,太女殿下从小生活在皇宫中,对天下之事,向来都是从书上所知。

然书上所记录的各地风土人情。近的是十年前、远的能有上百年。人事变迁、沧海桑田。十年前的稚童,十年后已能承载一方了。故而,太女殿下想知道最新的各地风土人情。什么地方有什么山、什么水,有哪些特产,百姓靠什么生活。家里一年能有多少收入,街上的粮食、蔬菜、布匹是什么价格等等。这些事情,太女殿下都很想知道。但太女不可出宫逗留民间,也不可能走遍天下山水。故而,殿下在午门外广场设置一个铜匦。欢迎大家将自己知道的风土人情写下来,投进铜匦。这样,太女殿下就可于晚间细细研读。了解夏朝各地民风民俗。

墙的两面挤了满满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外圈的人一个劲的想往里钻,内里的识字者,大声一遍又一遍的义务朗读。嗓子都快说哑了。

告示上还说了,铜匦并不是每天都放置的。每月每旬的第二日,会在广场旋转。要投稿的人,需记好了时间,按时来投。

铜匦的一续消息在第一时间传至各个有心人的耳朵里。

内阁首辅方敬听到手的汇报后,吃了一惊:“风土人情?你确定?”

那人道:“属下派了好几个家人去瞧的,他们分别背诵了几段,属下已经整合抄好了,请大人过目。”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方敬。方敬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然后递给了一边的董学成。

“后生可畏啊!”他感叹道,“真真是后生可畏。”

董学成也快速看完了告示,笑道:“敬公,看来你我都小看殿下了。”

方敬“哼”了一声:“是小看她了,小小年纪,竟能如此沉的住气。又知道从细微处入手。最妙的就是先前那两次的悬赏开锁。真真是把什么都算计到了。”

董学成笑道:“敬公,可以料想。殿下辅政之日,你我不必担心她不通庶务了。”

方敬道:“精通庶务,你我要担心就更多了。唉!也不知那铜匦里都会有些什么?”

内阁这边风平浪静,顺天府那里,贾文泰却几欲中暑晕厥。他的桌前堆满堆满了帖子,门客师爷还在不断的向他汇报:“大人,永奉候送来帖子,邀您下衙后去掬水楼坐坐。”“大人,茂国公府派了管事送来帖子,邀您去百花坊喝酒。”“大人,礼部黄大人派了家人来说,您最近好久没去木狐棋社了……”

“行了!”贾文泰大喝一声,“都别念了。找我也没用,我哪儿知道会有这么一出啊!”

师爷放下手中的帖子,叹道:“大人,您那时给他们漏了口风。如今不给个说法,光躲着只怕是不行的。”

贾文泰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闷闷的道:“我就知道凡事只要牵扯上那个太女,我就没好日子过!”他愤愤不平,“怎么会不是举报密函呢?这么机密的铜匦,天下又只有她一个人能打开,明明就是为举报密函设置的嘛!怎么搞成风土人情了?想知道风土人情,用的着这么大张旗鼓吗!”

师爷低头不语,心说,谁让你那么急的把铜匦是用来收集举报密函的消息放风给那些人的。现在偷鸡不成反蚀米了吧。

贾文泰恨不得冲到叶明净身边去大喊,提醒她铜匦可以收集举报密函。他把扇子扇的“啪啪”作响:“你说,全京城的人都知道那广场上的事是由我和太女一起筹办的。我说我不知道她想干什么?有谁能信?那些来打探消息的,哪个我惹得起?再说,她那个悬赏开铜匦的架势,想个几天也就知道是为了昭告天下人,这铜匦里的信函只有她一人能查阅。十分机密。这分明就是搞举报的。我即使不说,那些人难道就猜不出来吗?我说了,也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横竖一个月的时间后,她也要公布的。”

那师爷道:“可现在那铜匦的用处和您透的风不一样了。那些大人们,只怕会以为您和太女合起来欺骗他们。您还是得澄清才是啊。”

贾文泰悻悻的甩掉擦汗的布巾:“解释,只能去解释了。”

第八十四章 铜匦的作用(中)

夏日的白天十分漫长。铜匦于下晚十分抬进东宫后,天色依然明亮。

由于承庆帝和薛皇后都去西苑避暑了,后宫中显得比往常要安静许多。今日是第一次铜匦启用的日子。叶明净特意早早的留守东宫,等待第一次信件的揭晓。

铜匦抬进书房后,所有人都被清场。只有计都陪在一边。叶明净从衣领内找出钥匙,对着铜匦锁孔左旋右旋,又是对图案又是转密码,好半天后才把铜匦打开。

铜匦里静静的躺着十来封信件。

计都手上裹了薄薄的兽皮手套将其取出,注意拆开检查,点头道:“都没有问题。”然后一一放置桌上。

叶明净一封封的阅读。这十来封信大部分都是说的京畿附近的民生民态。基本上每封都有署名。少数一两封未曾署名。几下一对照,京城的物价,税收,百姓的生活状态一目了然。

唯有两封信得内容不一样。一封是一个学子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言之有物,条理分明。另一封则是一封喊冤信,说的是刑部某某案件断的不公,信上将案件发生的具体经过,收集到的证据,证人的证词等等都详细的叙说开来。有些疑点的地方,还指出了可以找到证据的地点和关键的人物。

叶明净看好莞尔一笑。将后一封递给计都:“你看看。”

计都看信的速度非常快,几息就看完了,问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叶明净笑道了笑,“没看见是匿名的吗?都收到柜子里吧。”

叶明净早在一个月前,就命内务府替她打造了四个结实的壁橱柜子。其中有一个特别大,刻着春天的兰草图案。内有十五个大隔断,每一个隔断上都有标签。其中十三个布政司的地名。其中又分各个府,州,县等等。第十四个是京畿直隶地区。第十五个是周边藩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每一个地区的小隔断中又有年份标识。叶明净将这次的信件就收在直隶,顺天府,承庆二十三年得抽屉里。

另外两封信,那个阐述政治观点的,被她收进了另一个刻着冬雪腊梅图的书橱柜子。

最后一封关于案件的,叶明净也早有准备,收在了刻着秋风落叶图的书橱柜子里。第四个孩童戏荷叶图的书柜,则没有放进任何信件。

这四处书柜,都有东苑特制的锁,钥匙同样只有一把。叶明净平时都收藏在密室里。进书房前会将其取出。

唉!手上的钥匙越积越多,搞不好最后密室会变成钥匙库。

叶明净铺开纸,研磨,开始写回函。写了几个字后问:“冯立在外面吗?”

计都朝窗外瞥了一眼:“在的。”

“让他进来吧。”叶明净继续书写,头也不抬。

计都走到冯立身前,低声道:“殿下让你进去。”

说完话后,他人并没有让开,依旧站在那里。冯立抬头,两人目光对视。

片刻后,冯立避开锋芒,从计都的身侧绕了过去,走进书房。

计都一声不响的跟在他身后、

叶明净见两人进来了,便道:“冯立,你去找一下林大人,要是他还没有回府就让他过来一趟。”

冯立领命离去。

叶明净写完回函,伸了个懒腰,对计都道:“我这儿没事了。你去歇着吧。”

计都身形不动,道:“殿下,属下的职责是保证您的安全。属下不能留您一个人在这里。”

叶明净笑道:”外面那么多侍卫呢。我在东宫哪里就那么危险了。待会儿林珂要来。总不能让他看见你在这里吧。”

计都对外的身份是姓计的贴身护卫。有鉴于计都每次出现在众人眼前时都是外出的公共场合,朝臣们就有一种错觉:计侍卫只有在外出时才贴身保护太女。平时太女的身边不是宫女就是太监,滕队长带领的侍卫则是群体出动尾随身后。叶明净也就尽量维护这种错觉,只要有外臣在东宫,计都都是隐身的。就算是东宫内部的人,目前也只有冯立,绿桔几个知道计都和她形影不离。

所以,知道林珂一会儿要来,叶明净就让计都回避。

天波卫隐藏的是身份,从来就不是本体。每位皇子皇女的天波卫都有一个光明正大陪在主上的身份。比如谭启,比如连喜。计都静静的看了叶明净一眼,晃身消失在书房。

林珂还没有回府,很快跟着冯立过来了。

叶明净将自己写的那封回函给他看。

回函上写道:孤设铜匦一日   百姓投函数十封

“书述之民风民情。孤幸甚之,有直隶人士xxx述之去岁天和,风调雨顺。良田收入若干,中田收入若干,下田收入若干……又有直隶人士xx告知孤,七口之家,旱田三十亩。壮劳力若干,每顿饭食米几何,面几何,野菜几何……又有顺天府下辖人士xxx告知,今月鸡蛋涨价,又值夏时,绿豆涨价……”

林林总总一堆,写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林珂看后问道:“殿下可是想将此回函贴在午门外广场的告示墙上?”

“不错。孤意正是如此。”叶明净道,“这次收到的信函并不多,总共十几封。想来是大家颇有顾虑,还在观望。贴个回函出去,一来告知众人,他们的信孤都细细看了。二来,也是给其余百姓吃颗定心丸。孤设置匦铜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了解民风民俗。”

林珂道:“殿下,若是想知道民风民俗。京畿直隶一带,顶多十数封就可以全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