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生涯-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寿公主听说是叶息慈来了,就笑了,对着下手一个年轻男子道:“……倒不好不给他这个面子。毕竟是凉郡王的嫡长子。”

那男子笑道:“姑姑所言极是,我也正好见见这位弟弟。”

叶息慈被管事带入正厅。福寿公主坐在主位上,下首坐着一个年轻的男子,天青色长衫,头上簪了一根白玉簪。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福寿公主道:“你来得正巧,这是睿国公之子,你叶息矜哥哥。”

叶息慈大吃一惊:“矜哥哥竟已入京了?慈竟不知道,惭愧,惭愧,失礼,失礼。”

叶息矜还了他一礼:“息慈不必顾虑,我今天刚到。你并无失礼之处。”

叶息慈告罪一番,坐了他的下首。望了望福寿公主,欲言又止。

叶息矜看在眼里,闻弦歌知雅意。随便聊了几句后,便向福寿公主告辞。

福寿公主含笑嘱咐:“你孤身一人上京,随从带的也少。府里人手要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只管和我说。”

叶息矜告谢:“……多谢公主关心。”

叶息慈微微吃惊。竟然是孤身一人来的。随从又少。那他到京城干什么来了?若是说没那个心思,那又何必来?皇上的圣旨里说的很明白,全凭自愿。真正没有野心的人根本就无须踏足这里。他心中暗暗警惕,叶息矜要么有什么原因,要么就是城府极深之人。

他这里在沉思,那边叶息矜已经离开了。福寿公主唤他:“息慈,你来找我有何事?”

叶息慈收回心神,微微有些脸红:“姑姑,今天来拜访,的确是有事。这件事,息慈实是难以启齿。只是事关无辜女子的终身,息慈心有不忍。还请姑姑给予做主。帮我大哥向永昌侯府提亲。”

福寿公主笑了笑:“原来是这事啊!我也略有听说。息正处事太欠妥当,能结亲那是最好。只是这事本与你不相干,你又不是叶息正的亲长,你做的了他的主?”

叶息慈道:“息慈插手此事确实略有不妥,只是……”他抬头正视福寿公主,语气坚定:“姑姑,大哥再有不是,也是我凉郡王一脉。若是就此不闻不问,凉郡王府岂不是成了刻薄忘义之辈?我父的声誉也会受到损伤。我们这支的兄弟姐妹日后姻缘之事都不免要受此阻挠。息慈不能看着大哥犯错。我既身为父亲之子,就需维护凉郡王府的声誉。力虽绵薄,亦当尽心。”

福寿公主眼中露出赞赏之意:“说的好!也罢,到底都是叶氏皇亲。我也不能让人坏了皇家的名声。你叫叶息正亲自来见我吧!”

叶息慈大喜,恭敬的行礼告辞。

第二天,叶息正去了景乡侯府。

谢妍终于等到了她想要的。五天之后,福寿公主以长辈之姿态,请了官媒去永昌侯府提亲。

双方交换庚帖,婚事算是定了下来。

叶息正写了信寄往家中,向父亲说明此事。

谢妍被接回永昌侯府。

喧闹一时的私情案件随着花好月圆的结局终于落下帷幕。这件事带来一个附加影响。就是京城里凡是有些声望的人家,突然都不约而同的重视起自家未婚姑娘的教导起来。

腊月时节,雪花纷飞,随着新年的到来,京城中暂时恢复了平静。

今年的年夜守岁就要比往年有些意思了。七位叶姓的公子并三位叶姓姑娘,都将进宫赴宴。

叶明净在宴席上仔仔细细的比较了一下七位哥哥。叶息正一脸晦气,全场就属他的脸色最难看。正在对着叶芸怒目而视。叶芸装作没看见,和两个姐姐凑在皇后身边说笑。唯有叶息观对着他冷笑。

叶息仁和叶息齐倒是红光满面,频频敬酒。和叶息聆一唱一和的吟诗作赋,一派文士风头。

叶息慈静静的坐在角落处,手里拿着个橘子,裹了手绢在慢慢的剥,睫毛低垂,专心致志。

年龄最大的叶息矜,端着酒杯朝叶明净走来。

叶明净未语先笑:“息矜哥哥,净儿可不能多喝酒。”

叶息矜笑道:“第一遭见到公主妹妹,我这是心里高兴,找着机会想多喝两杯。公主随意便好,只要不拦着息矜就行。”说完,他一口喝干了杯中酒。拿起叶明净桌上的酒壶,又替自己到了一杯。

酒刚倒出来,他就笑了:“是果汁。”

叶明净嘻嘻一笑:“息矜哥哥可别说出去。”

叶息矜笑道:“放心,我不说。”然后他喝了那杯果汁,笑容微微黯淡了些:“公主这里既然是果汁,想来我要喝醉还需去别处才行。”

叶明净道:“难道哥哥想喝醉?”

叶息矜的神情有些落寞:“除夕守岁,合家团聚。我一人在外,也不知家中父母妻小可还安好。心里就有些挂念。”

叶明净“啊”了一声:“是呢!息矜哥哥一个人来了京城,嫂嫂在家中一定很惦念。”

叶息矜眼神柔和,声音也放低了些:“你嫂嫂是个很贤惠的人,孝敬公婆,照顾弟妹,养育稚儿。我能娶到她,实是三生有幸。”

叶明净好奇的道:“是吗?那你怎么不带嫂嫂一起来京城呢?京城可热闹了。”

叶息矜露出温柔的神色:“你嫂嫂要在家照顾孩子。我有两个孩儿,大的今年五岁,已经会认字了。小的还未过周岁,她走不开。我在京城待几个月就回去。我本来也挺舍不得他们的,可一想,明天就是春闱。三年一度的人才大典,天下士子云集。那种鼎盛风貌、华彩文章,只有在京城才能一见。不亲眼来看一看,我这辈子都会遗憾的。”

“明年是春闱之年?”叶明净算了算,果真如此。

叶息矜长叹了一声:“我也是自幼读书,学富五经。自问不比任何人差。可惜……唉,我们这种身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参加一次科举。我想来看看,见识一下天下文章。等到开榜后,也找那试题过来做做,试一试自己水平如何,也算是给自己多年苦读一个交代。”说完,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公主可不要笑话我。”

叶明净正色:“我怎么会笑话息矜哥哥呢?息矜哥哥,你到时做了文章,我拿了给太傅看,让太傅帮你评定评定。太傅当年可是状元。”

叶息矜笑道:“那样啊!我猜廖太傅一定不会说我的文章不好。”

叶明净大惊:“难道哥哥有大才?”

“那到不是。”叶息矜道,“你想,我又不能参加科考,太傅何苦要打击我。平白说几句好话敷衍过去就行。”

叶明净狐疑道:“太傅不会吧。那哥哥不是就没法知道自己文章的好坏了么?”

叶息矜朝她笑笑:“公主不用担心。我自有好办法。到时文章上不署我的名字,只推说是别人做的。看文章的人就不知道了呀!那时我就能知道自己的真正水准了。这个办法可好?净儿可别替我泄露出去哦。”

叶明净拍手而笑:“果然好办法。哥哥放心,我不会告密的。”

承庆帝听闻笑声,眼睛转了过来:“说什么有趣的呢?这么高兴。”

叶明净眨了眨眼睛:“息矜哥哥在和我讲有趣的事。”

正在和承庆帝说话的贤妃听着就笑了:“可见五公主还是喜欢哥哥的。平日里和炫儿也是这般说的热热闹闹。”

承庆帝点头:“净儿没有兄弟姐妹,的确孤单了些。”说完后,看向叶息矜的目光就少了几分生疏。

新年钟声敲响,夜宴散去。

叶明净回到芳菲殿,洗漱完后打着呵欠钻进被子。

等到第二天睡足了觉醒来,她想了想昨晚的谈话,心里总觉得有点儿怪。

叶息矜的话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他很挂念家中妻小,并且和家人感情很好。

第二,他不是别有目的来京城的,他来这里是为了见识一下春闱。

第三,他想匿名投了文章给名家点评,把握自己的真实水准。

好像没什么问题啊?她想想又笑了一下。

也许人家真的就没别的用意呢?不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她再这样杯弓蛇影下去,估计都要变成精神病了。还是少想些为妙。

对了,还有一件。叶息矜一直称呼她为“公主”。

第四十五章 科举

叶息矜提到了春闱,倒是勾起了叶明净的好奇心。她一直知道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寒门子弟向上进阶的天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对科举成功者最精辟的解释。来到夏朝以后,她倒是经常可以听到什么某人出任某地的学政、某人曾担任哪届主考。又是谁谁是好多官员的座师等等。这些信息都牵扯到一个主题:科举。

正月十五之后,上书房恢复了课程。叶明净便问廖太傅,春闱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一出,白发的老太傅立刻眼神一亮,好似吃了千年人参一般精神抖擞起来。他激动的道:“是了,今年是春闱之年,会试、殿试在即。我朝又将出状元、榜眼、探花……人才济济,汇聚一堂。实乃饕餮盛宴啊”

孙承和闷着脑袋转身与江涵小声嘀咕:“谁不知道他是状元出身来着。”

江涵忍住笑:“小和,你是妒忌吧。你能考个状元吗?”

孙承和把头一昂:“太傅是文状元,小爷要考就考武状元。”

江涵瞥了他一眼:“小和,不管考娜个状元都是要先考秀才的,你打算什么时候考秀才?”

孙承和愣了愣,然后立刻回头。等廖其珍口若悬河的讲述完科考是多么神圣、多么庄严、多么重要后,举手请求发言。

廖其珍问他:“有何不解?”

孙承和道:“太傅,学生想问。若是我等想考秀才,可能考中?”

廖其珍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你?你要考秀才?”语气不可置信到极点。

孙承和理直气壮的反问:“我读了这么些年书,怎么不能考秀才了?”

廖其珍被他这一问,倒是笑了:“有志气。我辈读书人当是如此。不过,这童生试虽说只需熟读四书五经即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你读了这几年书,底子倒也有些。若是真想考秀才,我倒是可以替你规划规划。”

这回轮到孙承和吃惊了:“真的我,我真的能考?太,太傅愿意教我?”

廖其珍摸摸胡子,笑道:“周太祖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既为你师,你有心上进,我当全力辅佐。怎么?你信不过我?”

“信,信”孙承和头点的像小鸡吃米,然后犹豫的问:“太傅,我真能考上吗?”

廖其珍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我教了你这些年,平日布置的功课你都能完成。四书五经也通背了不少。举人是别想了,秀才还不至于考不上。只是你还需好好用功个几年方可。”

孙承和大喜,举人他当然是考武举了,文科乡试和他有什么关系。眨眼间,他好似看见自己穿上了武状元喜服,萧曼一脸崇拜,萧炫大吃一惊。哥哥们都瞪圆了眼睛,父亲再也不敢打他……

他呵呵的傻笑:“多谢太傅。承和一定用心读书。”

廖其珍点点头,考个秀才就如此满足,其人倒是赤子之心。然后眼睛向其余几人溜了一圈。

江涵第二个起身,行礼道:“太傅,学生也想一试。”

薛凝之第三个起立,同样行礼:“学生薛凝之同有此意,还望太傅费心。”

廖太傅一脸欣慰。

齐靖郁郁寡欢的坐在座位上,他是景乡侯的独生子,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

叶明净不明白他的沮丧,在她看来,孙承和等人的举动十分令人费解。这就好比这几人有了保送一流名校的资格,却还争着要参加高考一般。简直莫名其妙。齐靖的态度更奇怪,又不是不让他上大学,不过是不能参加高考罢了。有什么好丧气的?

只见廖太傅在那里欣慰的感叹:“你等皆出生勋贵之家,有此志气实属难得。若能搏个正经出身,日后在朝堂之上,说话就有底气,不至让人看轻了去……”

听了这番话,叶明净这才明白,朝堂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心中暗惊,难怪科举如此重要。

然后廖太傅就简单的讲了讲考秀才的过程。

考秀才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其中县试五场、府试三场、院试两场。

至于考不过……廖太傅压根不接受这个可能。谈都没有谈。立刻就介绍起其它注意事项。

首先,考生本人需要有清白的出身,取得参加考试的资格。当然,也不是所有出身清白的人都能有资格参考的。比如悲催的齐靖同学。还有就是在服丧期中的考生。

其次,考生需要有五名同考者互相联保的文约,还需有一名廪生做保。府试之后则需要两个。

叶明净不耻下问,问太傅:“廪生是什么?”

廖其珍几乎气晕,这种常识居然还有人不知道公主果然读书读傻了。想当年,他也曾是廪生啊于是他板着脸道:“院试之后,上榜者按成绩共分六等。这第一等的就是廪生。一年可领取朝廷发放的白银四两做为补助。”

白银四两。叶明净在宫中用不到钱。便用前世的价格开始换算。一千克白银大约折合RMB七千六。一两就是三百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