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贼-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慎心中感激,脸上却依然如故,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王杞哈哈一笑告诉刘存:“老国相阴德大人的孙女看上咱们仲谦了,估计阴家很快就会请求君上做月老,哈哈!”

刘存非常高兴:“好事啊!仲谦,议定婚事后马上通知我,缺什么尽管开口,自己弟兄千万别客气。”

颜慎嘿嘿一笑,巧妙地转开话题:“主公,北面的蒙城守将定下来了吗?”

刘存点了点头:“定下来了,翟越说他舍不得你,要和你做邻居,我答应了,三天前他率领五千将士返回蒙城,临走前不停催我尽快拓宽两城之间的山道,还说有四个地方只要用钢筋水泥建起二十五丈长的桥梁,就能将费县至蒙阴的一百三十里路程缩短两成,减少到一百里左右……”

**********

ps:这几天家里确实事情很多,等安定下来就恢复两更!实在不好意思!继续厚颜求票求收藏!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翟越特别对我强调,这条路位于你们两城侧后防区之内,安全方面有保障,一旦修好,被大山阻隔的费县和蒙阴就能互成犄角,一日内即可相互支援……看来,翟越这家伙的进步确实不小啊!”

说到这儿,刘存笑了起来。他之所以讲解得这么详细,在于未来面临的形势很复杂,必须让颜慎做到心中有底。

颜慎很好地领会了刘存的意思:“伯延一直很聪敏,只是走过一遍就能做出完成的总结,军中没几个人有他这份灵性。只是,这家伙五大三粗的样子让人总以为他是个粗犷虎将,从而忽略他的狡猾,他也乐得别人这么看,回想起来,这家伙真不是个善类。”

刘存和王杞哈哈大笑,颜慎和翟越都是他俩两年来苦心栽培的嫡系将领,如今都已独当一面,而且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如此表现足以令他们高兴自豪。

三人谈到目前兖州和徐州的局势,分析黄巾军北撤泰山之后可能的行动,讨论兖州军进驻南武阳的一连串表现的目的,最后制定“加强军队训练、吸引兖州移民”的计划框架。

走下城墙之前,刘存征求王杞的意见:“大哥你说,谁来接替你留下的城阳郡都尉好一些?”

王杞直接回答:“你暂时兼任为好,愚兄反复权衡利弊,觉得不应该仓促决定,应该以战功和品德来确定这个重要人选。”

“纪维虽然不错,经验丰富踏实稳重,也掌握了我琅琊军的练兵新法,他本人也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但是军功和资历还不足以令将士信服,担任副尉就可以了。”

“徐盛勤奋好学,进步神速,在许村作战中无论是带领步卒还是骑兵都很称职,最让我看好的是太史子义,不过两人都还年轻了些,需要磨练磨练方能大用。”

刘存频频点头,王杞的看法和他非常一致,因此刘存当即表示暂时兼任郡都尉一职,再告诉王杞和颜慎一个喜讯:

“东武城北维水东岸的新城再有两个月就能竣工,规模比修复后的东武城略小,新城南门距离老城北门只有五百步距离,西门外是新建的河运码头,专门制造内河货船的东武造船工坊建在码头上游,只是,这座新城不再容纳军队系统之外的人员入住,除进驻三千步骑之外,剩下就是我军各机要部门以及军官眷属。”

说到这,刘存突然记起军校来:“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们,我军的人才培养学堂正式名称定为‘城阳武学院’,意思是城阳郡自己开办的武学,与各地那些教授经义文理的书院差不多,区别只是以武学为主,不至招来太多非议。”

“你们军中若是有好苗子,回头挑几个送过来接受训练……学院七月初一正式开学,首期学员招收一百名,学制三年,学生年纪必须在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有战功者放宽到二十五岁。”

颜慎一听大为着急:“怎么才给咱们几个名额?不行啊主公,你可不能偏心啊!至少给三十个名额吧?琅琊国目前的军队怎么说也是两万将士,迫切需要中低层领军人才,主公不能厚此薄彼啊!”

“仲谦说的没错!至少三十个名额,否则军心不稳啊!”

王杞也提出同样要求,他非常清楚讲武学堂的性质,这是刘存从组建军队开始就在谋划的重要举措,为此刘存一年多来苦读兵法,用鹅毛笔写下的笔记就有三尺厚,琅琊军的《步卒操典》就是刘存一手修订的,如今已显示出强大效力。

更重要的是,主公刘存亲自担任武学院的院长,亲自给学生们授课,无论谁能成为主公刘存的弟子,都是件极为幸运的事情,从刘存身上学到最多受益很大的王杞和颜慎,绝不会放过眼前这个机会,别的不说,只需看看刘存十余名武学弟子在军中鹤立鸡群般的优异表现,就知道获得进学这次机会是多么的宝贵。

刘存听到“厚此薄彼”、“军心不稳”的话语,不由得笑起来:“大哥,仲谦,我答应就是了,用不着如此危言耸听嘛。”

王杞连忙拉住刘存:“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之前,由于担心整编的黄巾降卒不愿与他们昔日弟兄作战,兼之训练不足,品性未稳,咱们把精挑细选的七千降卒调回了夏河城北大营继续训练,把你带来的五千步卒和一千骑兵留在费县镇守,结果弟兄们以为主公不管他们了,背地里人心惶惶相互打听,部分老兄弟甚至计划好,哪怕被开除军籍也要逃回去,宁愿在主公身边种田,甚至当只狗,也不愿离开对他们情意深重恩同再造的主公,最后弄得战前征召的八千新兵也跟着人心浮动,要不是我和仲谦接到急报紧急处置,召集各部军候曲长们狠狠臭骂一通,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恐怕早就出事了。”

刘存惊愕万分:“怎么会这样?”

颜慎苦笑道:“主公,别说下面的老兄弟,就是属下刚开始也一万个不愿意,蒙阴城的八千弟兄也一样,要不是得知蒙阴县本来就在主公治下,恐怕一样会闹出事情,军中上下私下里都说,他们不是朝廷的卑贱刍狗,他们是主公的子民,主公到哪儿他们就到哪儿,死也不离开!”

刘存再也忍不住了:“这绝对不行!这哪里是一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军队?这分明还是一群上不了台面的家丁!不错,我对麾下弟兄们的忠诚深感欣慰,很自豪,可这不是一支强军该有的表现!看来军法要重新制定,当初的处罚条款太宽松了,不足以形成威慑!”

“还有军队的教育,必须加强!军人是什么?是保家卫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民族的脊梁,随时都能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去死,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狭小的集团!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不明白军人的职责和使命,琅琊军永远都不能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

颜慎和王杞胸中瞬间翻起滔天巨浪,对主公刘存的感佩无以复加,两人呆滞片刻,齐齐跪下,匍匐在地誓死效忠,弄得刘存阵阵惊愕,随之哭笑不得。

散布周围不远处的亲卫们清楚地听到刘存的咆哮,看到王杞、颜慎跪倒匍匐,立刻跟着匍匐一片。

百般滋味涌上刘存心头,说不出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他并非故作姿态收买人心,而是实实在在地想创立一支崭新的军队,等自己死了之后,能给这个世界这个民族留下点儿什么,让国家民族不至于再去经历一次次巨大磨难。

可如今,刘存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他总以为自己已经了解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可这刹那,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连身边最亲近的兄弟都不了解。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白驹过隙,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年。

带着妻儿与公孙沛、霍坚两位心腹幕僚前往黔陬城外扫墓的刘存回到东武城内的太守府,立即解下腰间象征太守之尊的印绶,脱掉大袖飘飘的累赘官服,换上丝麻混纺的轻爽直衫,摘掉冠帽将随意洒落肩头的乌黑长发信手挽成马尾状,俯身抱起快满两岁的壮实儿子刘泽,亲得儿子娇呼不迭咯咯直笑,随后一屁股坐在妻子身边,松开怀里的儿子,爱怜地轻抚妻子再度凸起的肚子。

“婉儿,娶到你是我刘存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啊!”刘存说完亲了一下妻子的脸,缓缓斜躺在宽大的矮榻上,脑袋习惯性地枕在妻子丰腴健美的大腿上。

孙婉不好意思地挥退屋里的丫鬟和奶娘,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揉按丈夫的太阳穴:“你总是这么忙,天没亮出去,天黑才回来,今天要不是一同前往黔陬城拜祭先祖,都不知哪天你才有空陪陪我和孩子,唉!弄得我想回珠山都不敢回了。”

“刚来几天,怎么又要回去?”刘存睁开了眼睛,将妻子的手握在手心里。

孙婉俯下身,用光洁的额头轻轻顶了一下丈夫的额头:“奶奶让人传话来了,说快半个月见不到泽儿,怪想的,还送来一篮咱们院子里新摘下的大红李子。”

刘存想起太史母亲抱着自己儿子时的慈祥笑容,叹了口气坐起来,一把搂过越来越白皙娇美的妻子:“义母定是想泽儿了,还有子义家那小家伙,和泽儿玩在一块一年多了,估计时间长了见不到泽儿,那犟小子闹脾气,哈哈!你们这些婆娘也怪,宁愿住在珠山凤凰岗下,也不愿到繁华的东武新城,特别是寿山嫂子,每次去开阳皇城看望寿山大哥,最多住上一个月就急急忙忙跑回珠山乡下,怪不得寿山大哥憋不住要纳妾。”

“你为何不纳妾?”孙婉嗔怪地盯着丈夫的眼睛。

刘存摇摇头:“我也不是什么圣人,只是没这心思,也没时间。”

孙婉捧着丈夫的脸,爱慕地端详好久,又再幽幽一叹:“夫君的心思婉儿明白,可夫君身边总得有个贴心人照顾啊!别家的女子夫君看不上,可糜大哥家的妹子知书达礼,美如天仙,为何夫君不见上一面?难道夫君不知道外面都传遍了吗?”

刘存愣住了:“糜大哥是喝多了胡说八道,事后谁也没提起这事,都过半年多了,还能有什么传言?别瞎想,有你我就知足了,这天下漂亮女人多得是,有漂亮女人的地方就有闲话,要是都相信那些蜚短流长,咱们就别活了。”

孙婉感动不已:“夫君,再娶个妹妹回来吧,妾身不愿听到别人说闲话,更不愿看到夫君身边总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弟子服侍,妾身更不敢独占夫君的雨露啊!”

刘存捏捏他的小瑶鼻:“好了好了!等以后我碰到顺眼的再告诉你吧,没见过你这样慷慨大方的。”

“禀报主上,糜大人和子扬大人一行前来拜访。”门外响起亲卫长秦义的声音。

“明白了!呆会就来。”

刘存将怀里的妻子轻轻放到身边,站起来走到衣架前,拿过件黑色纱衣披上,一边系衣带一边疑惑地嘀咕:“糜大哥不是在琅琊书院把酒吟诗吗?昨天还见面来着,怎么又和子扬跑来了?难道有事?”

“快去吧,妾身自己歇息就行,夫君别熬的太晚。”

孙婉温柔地替刘存整理衣襟,原本她还想问问丈夫,去年底和今天前去拜祭的几座平凡墓茔里的刘家先辈的来历,想弄清楚十四岁就痛失双亲的丈夫之后,整整十年是在哪里度过的?又跟随哪一位世外高人学到一身的本事?无奈客人们的不期而至大乱了她的计划,她只好把疑问再次埋进心底里。

刘存大步走到客厅,一眼就看到刺史黄琬、邴原和霍坚,立刻上前低声致歉:“不知刺史大人和邴师大驾光临,刘存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失礼了!”

黄琬颇为富态的脸上露出宽厚的笑容,邴原只是看刘存一眼,便悠闲地喝茶,边上的糜竺哈哈一笑:“子鉴就是这样率性,不用和他计较,听说他和弟子们练武,喝多了还会光着膀子大声吆喝呢。”

众人哈哈一笑,刘存将诸位上的垫子微微挪向旁边,以示对上官黄琬和邴原的尊重,缓缓跪坐下来向黄琬和邴原拱手致礼:“大人和邴师联袂而来,定是有要紧事情,恳请示下。”

众人望向黄琬,黄琬微微一笑望向刘存:“子鉴,大家都想知道,为何城阳郡所有城池,包括偏远的蒙阴城都修葺一新,与东莱郡相邻的黔陬县城(今胶州西南铺集镇)却不见动静?在垮塌的黔陬老城周围三十里之内,子鉴一年多来安置了七万余流民,开垦了百万亩田地,本官一路走来,看到一望无际的粟谷丰收在即,民众脸上都有了笑容,心里非常感动啊!可是,为何如此生机勃勃的地方,管理它的各级官吏依然挤在摇摇欲坠残破不堪的危房里日夜辛劳,子鉴难道没有修复老城池的打算吗?”

“没钱了!”

刘存的回答令所有人惊讶,可刘存毫不在意,毫无顾忌地实话实说:“大人、邴师、诸位,截至去年底,城阳郡除了正常税赋,先后向朝廷缴纳五十万石粮食,名目是回报圣上的鸿恩,实则是为弥补兖州、豫州两府的亏空,紧接着,以制造闻名天下的琅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