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莎莲娜则是个好看的花瓶,听她骄傲的说,她最近在很努力很努力的学认字,已经会写一百多个字了,那表情让赵岩想了感觉好笑。

赵岩坐下后,由媛儿代写,他在那里叙述关于报纸的策划方案,莎莲娜把脑袋伸了过来,看着媛儿写字。

“报纸的发行,首先要完善各地驿站系统,同时要培训出足够的记者驻守各地,时刻用驿站将信息传递回来,然后经过整理刊印,再由驿站加急送往各地发行,具体的操作上”赵岩不断的叙述着,媛儿快速的将他的叙述记录下来。

颜玉瑶好奇的对赵岩说道:“若是大规模发行报纸,成本必然很高,不仅驿站要铺开,而且运费日积月累,也是一笔较大的数字,就算有广告的收入,也会造成一定的亏损,将军为何要发展此物?”

“亏损一些银子也没什么,但只要报纸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就是有巨大的潜在利益存在的。”赵岩微笑着说道,“比如,朝廷要修水利没银子,报纸上可向富人言明利弊,号召他们捐钱捐物。”

“那将军要打谁,是不是也可以向谁泼脏水?”颜玉瑶俏皮的笑问道。

“呵呵总而言之,报纸赚不赚钱无所谓,但发行量一定要上去。”赵岩笑道,然后继续叙述策划方案。

赵岩的报纸策划方案比较简单,主要就是驿站系统,以及记者的前提条件,同时还有各版面的策划,以及销售方案。

要想办报纸,驿站自然是要的,不过驿站只要分布一二级城市就行,那些末流城镇以及乡下,慢一点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各省情况不同,也是要区分对待的。例如混乱的陕西,一般只要在各府设立一个驿站就行了。

而在繁华的江南,那里可是大明的精华部分,自然也是精英最集中的地区,那个地方就要重点对待。

记者自然也是要的,以大明目前的形势,记者主要报道天灾、战况、朝政、商业四个方面。

每个省份都得有一定数量的记者驻守,甚至得派出士兵保护战地记者深入作战区域进行采访。

在报纸的版面上,赵岩仔细的想了一会,将版面分为朝政、军事、时事、商业、科技、娱乐、专题、评论八个版面。

那个专题版面,自然是留下来专门对某件事进行论述的地方,例如哪里受灾了,号召大家捐钱。以及用来辩论朝廷弊政什么的,都在这个专题上,同时下面还会附带一些名人对专题的点评。

而评论版面,则是面向读者的,读者看完了报纸上的某事心有所感,或者是不认同,可以写信给地方的发行驿站,然后再汇总筛选,对读者的一些质疑之类的,附带一些回应。

同时赵岩将第一期的军事版面报道确定了下来,就用来宣扬辽东、朝鲜的大胜,同时专题用来报道各地大灾。

报纸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定然会收到大明精英阶层的广泛关注,毕竟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看朝廷的抵报,而抵报的内容十分的单调,赵岩发行的报纸,在他资本雄厚的背景下运营,内容必然丰富,传递也会更及时,定然会受到精英阶层的争购。

在这样一种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一开始最好还是不要发表一些让崇祯跳脚的事情,否则发行起来就难了。

至于报纸的名字,就叫《大明日报》。

赵岩让媛儿写完策划方案后,就马上让亲兵送到宣传部,宣传部的人迅速成立了一个‘大明日报工作室’,专门负责报纸的运营。

这个工作室迅速的成立了起来,在排版、印刷方面并不存在技术问题,赵家堡目前已经广泛使用活字印刷,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印刷报纸完全不成问题。

同时在驿站方面,山东全境都是,外省方面,在两淮、江南也都分布着挂着客栈名头的驿站。

唯独缺内容。

军事板块的内容,首期报道辽东、朝鲜战事,而朝政版面,报道陈钟盛上台的改革,时事版面,报道山东的工商大会和工商刺激方案,科技版面叙述人类的科技发展历史和重要作用。娱乐版面,赵岩打算把《蜀山》挂上去,不过年代背景改为唐朝。专题方面,报道西方殖民者。

这可有得赵岩忙的了,反正最近他较为悠闲,山东各地的行政,以及军事上都走上了正轨,已经不需要他再怎么上下忙活了,只要维持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就可以了。

明朝之所以腐烂到现在这个样子,全是因为万历那个家伙乱搞,把国家搞成半瘫痪状态,把以前形成的体系完全打乱。

第一百三十章:人口不足

青岛的酒馆内,一群外地客商正在那里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什么。

“建威大将军又胜了,建虏七万大军,说灭就灭。”一个客商大声说道,一副神气的模样对几个刚到青岛的客商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黄台吉也被大将军围在朝鲜,被活活给气死了。”

“切,我早知道了。”

“大将军这会又是大胜,不知道朝廷会赏赐大将军什么,前不久还给在赵家堡给将军建了个公德碑呢”有个客商好奇的揣测道。

“一举灭掉七万大军,还把黄台吉逼死在朝鲜,起码得封个爵吧”有人估测道。

“不知道,不过大将军打了胜仗,以后我们就能到辽东去经商了,不过得有船才行。”

“我们福建有的是船,听说最近已经有人想到大将军这儿来经营了。以后船不会缺。”

山东的乡绅们接到捷报,许多人较为郁闷,因为青州府的地没办法收回去了,不过在赵岩大胜的情况下,也没人傻到会去吵闹。

赵岩在山东的名望,可真是如日中天,无人能敌,他们闹了也是白闹,不过也不算太亏本,起码在辽东还能拿到地。

那些商人知道赵岩在朝鲜大胜的消息,自然也坚定了他们在山东投资的信心,一些人之所以观望,是怕赵岩万一垮台了,那把钱投到工商生产里面,一时抽不出来那便完蛋了。

不过赵岩在朝鲜的这一场大胜,实在太过惊天动地,连黄台吉都被赵岩给逼死了,这样的军力,实在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倒台的。

捷报一路传递,传到京师的时候,这个捷报打了个崇祯措手不及,大惊之下急召杨嗣昌觐见。

杨嗣昌接过捷报,看完也张大了嘴巴。

以赵岩的上报风格,从来都不会弄虚作假,一切凭真本事说话,这封捷报自然也没什么可疑之处。

“这这”杨嗣昌一时说不出话来,半响纳闷道:“建虏怎如此不堪一击?竟如此轻易就被灭了七万人,而且还被抓了三万多人。”

这七万人,是算上多尔衮的正白旗所得数目,其中有四万人是蒙汉军八旗,不过以汉军八旗居多。

“朕如何知道,这下如何是好?有该赏些什么?”崇祯郁闷的说道。

“昌平大捷,镇江大捷,朝鲜大捷相加,建虏已经是彻底伤筋动骨了,难怪建虏要称臣纳贡。”杨嗣昌恍然大悟道,“陛下,赏赐之事,可以赏他些虚职,至于下面的官兵,可以该怎么赏就怎么赏。”

“那杨爱卿以为,赏什么虚职好?”崇祯问道。

“可加封其为太子少师。”杨嗣昌建议道。

“少师嗯”崇祯点了点头,对杨嗣昌问道:“和建虏的议和进展如何?”

“建虏使节已经同意多铎退位,改为称王,同时每年愿意向大明进贡。”杨嗣昌喜道,崇祯大悦道:“如此,建虏之祸患除矣。”

“不过前门驱狼,后门迎虎,此番却需要用这头狼还牵制那头虎。既然建虏愿意称臣纳贡,那便让辽西官军停止一切进攻。”崇祯接着脸色阴沉的说道。

朝鲜的局势经过扫荡,已经愈加稳定,不过孔有德这个走狗却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朝鲜的山这么多,要找这走狗实在是困难。

除了返回辽东协防的山东军骑兵第一营和第二营外,辽东军骑兵第一营、第二营,以及新兵营的八千骑兵,个个在朝鲜的山区之外反复的搜索,想要把孔有德给揪出来。

孔有德与赵岩,乃是有杀父之仇的。

虽然赵岩对穿越后的那个便宜父亲没有半点印象,不过于情于理,给他老人家报仇还是应该的。

不过赵岩在几个骑兵营在山区搜索了五六天没什么结果后,赵岩就命令他们驻守于朝鲜各城镇休整。

这事情,他并不怎么强求,毕竟和那便宜父亲没半点感情。

但对孔有德和岳托的围剿还是要继续的,赵岩将辽东军第一营和第二营调入东部山区,沿途设卡立哨,对孔有德和岳托进行围剿。

至于朝鲜王李宗,在乱军之中被发现,被救下来的时候,已是奄奄一息,身上伤痕累累的,看得人触目惊心。

不过李宗命很硬,疗养了十几天,竟然慢慢的恢复了。

这家伙正天天写信询问赵岩,何时从朝鲜撤军。赵岩看着信,心中正盘算着怎么对付这家伙时,辽东作战参谋部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报告。

一个关于李宗罪证的报告。

那便是李宗给满清立的功德碑赵岩得知碑文内容后,被那碑文肉麻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同时也如获至宝,哈哈笑道:“这下有借口了。”

赵岩随即下令辽东作战参谋部逮捕朝鲜王李宗,责问降清之罪。同时命令辽东作战参谋部接管朝鲜官员的政务。并将重新登记朝鲜百姓户籍,统计朝鲜人口。

“还要成立两个勘探大队派出去,把辽东和朝鲜的地图画清楚,矿产和资源也弄清楚。”赵岩想道,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立即成立‘辽东勘探大队’和‘朝鲜探勘大队’,对辽东和朝鲜资源进行全面勘探。

目前为止,赵岩已经成立了山东勘探大队,以及两个全国性的勘探大队,称为勘探一大队,勘探二大队。

这两个大队,长期都在外地勘探,负责勘探大明的地形、矿产。

辽东作战参谋部得道赵岩的命令,立即将行政人员派了出去,对朝鲜各城镇进行全面的接管。

之前朝鲜的各城镇只是驻守了三线部队,一些城镇的行政权还掌控在朝鲜官员手里,经过清军肆虐的朝鲜,此刻和被灭国也没什么区别了,朝鲜人死了起码一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大量的土地变成了无主的,又是一个需要移民的地方。

朝鲜官员在城内的明军逼迫下,一一交出了手中的行政权,不过他们并非被解雇,只是成了副手,和之前一样领取俸禄。

而那些朝鲜武将,也一一被解除了军权,系数发放一些银两让他们回家抱孩子。至于朝鲜王李宗及皇室成员,系数都被抓了起来。

朝鲜上下,不论文武,都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很轻易的,朝鲜落入了赵岩的掌控之中,这个三千里江山,就成了赵岩的新地盘,然而人口不足的问题再次暴露。

人口,已经成了制约发展的第一因素。

今天就五千字吧

第一百三十一章:战争准备

龙口指挥部也撤回了赵家堡,茅元仪向赵岩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人口。

赵岩连忙把管理行政的张步云叫来,询问人口上的情况。

张步云来到赵岩的办公室,向赵岩报告道:“现在山东的人口只有八百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无法抽身的农业人口,这些人口必须保证正常的粮食供应。而我们所需人口的地方非常多,首先是工商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工人,其次是对外扩张,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人口占领辽东、朝鲜,同时还有海外殖民地所需人口。以我们目前的八百万人口,已经是非常紧张了。”

“若不设法获得人口来源的话,我们的扩张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最明显的就是无法再扩军,同时工商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

“不能削减农业人口?”赵岩问道。

“山东就只有登莱二府产粮,西三府现已大多产棉,所产粮食较之过去更少,青州府亦不产粮,农业人口若是削减,一旦遇到灾年,恐怕不好应付。”张步云对赵岩说道。

“主公,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快速获得人口的办法,加州返航的帆船还在等待殖民百姓登船出发。”茅元仪说对哦啊。

“加州的船先留着,派一艘飞剪船过去通个信,对加州的人员派遣暂时停止。”赵岩想了想,将返回加州的帆船先留下来,“人口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尽快对日本发动战争,以抓捕倭奴。另一方面,将朝鲜的兵力调回山东,下个月本官亲征流贼。”

“主公,圣上好似不想我们山东插手剿贼之事。”茅元仪迟疑的说道,崇祯的确很不、

“无需管他,我们剿我们的。”赵岩摆手道,反正爱剿不剿都是他的事,崇祯又能拿他如何?

茅元仪见赵岩态度十分坚决,也不再说什么。虽然他的忠君思想比较浓厚,但来到赵岩手下久了,也知道赵岩所作所为,皆有兴国之意。在这个腐朽的王朝,一味的忠君是无法改变时局的。

赵岩要亲征流贼的作战准备很快布置了下去,同时对日作战也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