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宋-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即!”

刘子羽听闻之后,面sè顿怒,一拍桌子道:“朱松,你这是什么态度?怎么这样和官家说话?当初不是说得好好的,大家一同进退,辅佐官家复位吗?”

朱松涨红了脸道:“我对官家的忠心可表rì月,但这个计划实在太不妥当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教训,在历史上太多了。如果只割长江以北的土地,我大宋拥有长江天险,又有远强于金国的水师,尚能和其划江而治,若长江屏障一失,则大宋便亡国在即!”

朱松的一番话如掷重雷,众人皆一时无法反驳。良久之后,赵构方打圆场道:“朱爱卿,你的一番心意,朕已明白了!那就这样吧……”

他转过身对王嘉道:“王大人,你再去一趟金国,就说朕只同意割让剑门关,长江以南的六座城池及巴东不能割让。但可以将每年的岁贡增加到白银四十万两,绢四十万匹。如若我能复位,还可将朕的女儿赵滢儿押往金国为质!听闻金帝完颜亮xìng好渔sè,尤其好人妻,滢儿也算国sè天香,且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一不jīng,又已嫁了岳云逆贼为妻,朕也没什么舍不得的。你去和金国方面交涉时。可以着重说明这一点!”

刘子羽等人倒是面sè平静,对赵构的决定深以为然。长江以南六城不割,长江天险就还在大宋手中。有巴东在手,金人便难从四川顺流而下攻荆襄。失了剑门关,顶多也就丢了四川而已。大宋依然还可保江南半壁江山。至于赵滢儿嘛,她都嫁了岳云了,已经不算是赵家的人了,赵构自然也就乐得牺牲她了。

朱松听到赵构作出如此决定,不禁张口结舌。他万万没想到赵构竟连自己的女儿也要牺牲。虽然赵滢儿并非赵构亲生,但从小就在宫中长大,赵构也一直视为己出,就算嫁了岳云。也不至于将她送去给完颜亮糟蹋啊!

他不禁平生第一次对效忠赵构的坚定信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王嘉连忙道:“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力争游说金国皇帝同意发兵!”

“嗯!如果此事能办成,朕夺回皇位后,封你为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赵构正sè道。

王嘉心中大喜,礼部尚书可是正二品的官员,只比宰相和枢密使低,而且掌握对外交涉、科举考试、祭祀仪式等权利,可谓一个实权官职。如果没有拥立之功,这种官位怎么也不可能论到自己的。

他立刻拜倒在地。向赵构磕了一个响头,语气激动地说道:“臣定当誓死效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时,何铸看了一下房间外的情形,忙道:“官家,半个时辰的探望时间到了,岳云的狗侍卫们又来了,臣等得先离开了!”

“嗯!诸位爱卿去吧!此次行动,朕就靠你们一干忠义之士了!”赵构感概道。

刘子羽、何铸等人齐齐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方转身离去。

朱松回到家中后,正是中午,他不禁黯然神伤,没想到自己一直效忠的官家,竟然会作出让他如此失望的事来。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爹,你又遇到麻烦事了?”

朱松转过身去一看,只见是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相貌清秀,戴着书生头巾,身穿一件青布长衫,正关切地望着自己。

朱松见到此少年,方叹了一口气道:“熹儿,此事不谈也罢,你最近几天去余杭书院温习没有?过年后,朝廷就要重开科举了!我还指望你能高中状元,为爹脸上也争口气呢。”

这少年正是朱松的儿子朱熹,今年刚好十七岁。他听朱松这一问,方撇了撇嘴道:“去余杭书院有什么用?我又不去当诗人。”

“诗人?”朱松一听,不禁一愣。他虽然是礼部侍郎,但却是管的祭祀这一方面的事务,新科举的事,他只知有这么一回事。但对于如何进行,却是一点也不清楚。

“是啊!余杭书院教的那些四书五经,只能去参加新科举中的文学科目考试,可这科目录取的学生不但少,而且全是送到文学院去专门研究诗词文章的。根本不列入官员编制!”朱熹解释道。

“啥?不列入官员编制?只研究诗词文章?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事了?”朱松一听,顿时一惊。

“是啊!城门口的公告栏已经贴出来了,明年立chūn之后就正式举行新科举考试,分类县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全国同时进行。不过是先进行殿试,再进行省试,最后进行县试!”朱熹微微有些疑惑道:“爹,你不是也在礼部吗?难道还不清楚?”

“我又不管科举这一块的事务,这些事现在已经交给李清照那个女人在负责了……唉,岳云真的是倒行逆施,不过是因为李清照马上要嫁给他老爹岳飞,就把一个女人弄到朝中为官!真是世风rì下啊!”朱松痛心疾首地说道。

朱熹却是不以为然道:“爹,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妥啊!易安居士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国学,且为人公正,不偏不倚,民间对她评价也极高。担任礼部侍郎,主管全国考试,也算是量才施用啊!”

“唉,你这孩子,怎么尽在胡说?女子就应该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怎么可以入朝为官呢?这可有伤风化啊!”朱松喝骂道。

“可孩儿看汉王的三位夫人,在朝中为官和在军中为将,皆干得十分出sè啊!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她们的xìng别呢?”朱熹反驳道。

“你怎么就知道和爹抬扛?是听了谁的鼓惑?”朱松顿生jǐng觉。自己这儿子以前可不这样的啊。

“我是到临安学院去学习时,听了老师的课,才明白过来的!之前我也觉得难以接受,但后来多听了一些之后,却觉得老师说的很对!比如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这些话,其实是蛮有道理的!”朱熹回答道。

“临安学院?是不是岳云出兵荆襄,进攻刘琦之前成立的那个学院?”朱松脑海中突然记起,好象是有这样一个才成立不久的学院。

“是的!现在临安学院里开的课程全部和新科举考试的科目是一样的,去听的人很多呢。学院开的班都一扩再扩呢。”朱熹正sè道。

“好了!熹儿,那学院你最好少去。最近城里可能会比较乱,会有大事发生。”朱松关切地说道。

“哦?爹,究竟有什么事?我看你一回来就闷闷不乐的!”朱熹好奇地问道。

朱松听闻之后,不禁又勾结了刚才的思绪,叹道:“唉,还不是刚才去皇宫见了官家……”

“官家?不会吧。上午我在临安学院时还见着他了的!”朱熹奇道。

“哦,我是说的太上皇。”朱松这时方蓦然jǐng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他们这群要起事的人,都称赵构为官家。可在其他人眼里,官家乃是指的赵琢,而赵构是太上皇。

但愿熹儿不要因此起疑吧。朱松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他可知道自己这儿子是聪明绝顶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少年朱熹

朱熹听后,却是叹了一口气,劝慰道:“爹,我知道您还忠于太上皇,反对汉王掌握朝中大权。◎聪明的孩子记住超快手打更新。◎但您看看,太上皇当政时,我朝连战连败,丧失北方大片领土,财政拮据,官吏,民不聊生。而汉王掌权只有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军和辽军皆被击败。被金军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复了元气。新皇登基,高丽、rì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诸国皆来朝贡。这可是太上皇在时从未出现的事。只要人民过得好,何必在意谁当政呢?”

朱松一听,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熹儿,你怎么会站在岳云一方说话?武将干政,原本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云扶持赵琢上台,名义上尊其为我大宋新帝,却不将朝政交于他手,对朝中诸事皆擅作主张,自号首相,大权独揽,乃是实实在在的jiān臣啊!你可别被他的一些收买人心举动蒙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在这方面,自己和父亲的看法差距是南辕北辙了。而且父亲是个老顽固,想说服他太难。只不过,从父亲中午的回来的表情看,似乎在赵构那里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十分不快。

他知道自己父亲虽然迂腐,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以前秦桧多次招揽他都拒绝了。能让他如此难受,只怕是赵构有什么决定引起了他的反感吧。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心思活跃了起来。回忆起在临安学院时。教授他算术的老师曾在课间悄悄给他说的话:“朱熹同学,如果你感觉你父亲有什么异常,一定尽快告诉我,这样才能阻止你父亲犯错,以免成为朝廷和民众的罪人!”

“爹,我下午还要去学院一趟,拿些书回来复习!你好好休息一下吧!”朱熹回头对自己父亲说道。

朱松倒是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快去快回吧……三个时辰后,几份情报已经汇集在岳云的桌上。

第一份:监察部报告,上午刘子羽、王居正、朱松、何铸、王嘉五人探望了赵构。密谈近半个时辰,内容不详,但出门时。朱松与王居正二人脸有怒意。

第二份:情报部报告,午饭后,王嘉到了临安码头,坐上了到高丽的船只。据情报人员估计,因最近对前往金国的船只排查较严,极有可能是先到高丽,再从高丽坐船到金国。

第三份:刑部报告,朱松之子朱熹向刑部设在临安学院的眼线禀报,称朱松在上午见过赵构之后,表现极不正常。十分愤怒,应是赵构做出了某样举措,让朱松极为不满,刑部认为,可以对朱松进行争取。让其吐露赵构的计划。

岳云看着这几份情报,不禁感叹道:“这万俟卨还真卖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联邦调查局了,竟然把临安学院的老师也发展成了他的眼线,还把朱松的儿子朱熹也说服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等等!朱熹……”看到这个名字,岳云突然觉得眼熟。

回忆了片刻之后。不禁一拍大腿,惊叫道:“这不就是那位理学大师吗?”

朱熹的名气在后世太大了。他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十八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jiān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jīng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他这时不禁对这位牛人大感兴趣,眼下的朱熹才十七岁,还只是一个少年,接受新鲜事物的可能xìng很大,如果加以塑造,他极有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反而会成为一位宣扬新思想的教育家。

想到这里,岳云便对身边的杨兴道:“杨兴,帮我去通知一下万俟卨,让他安排我和朱熹见一面吧,我看看这小子堪不堪重用!”

杨兴听后,不禁有些惊奇,这朱熹不过才是个毛头小子,且是对岳云不太服气的朱松之子,怎么岳云还对其大有兴趣呢?

他略有些迟疑,提醒道:“汉王,这朱熹才十七岁也就罢了,毕竟现在提拔的许多官员岁数也都不大……只是,这朱熹平素可没听说他有多出众啊。顶多就是年少时背四书五经比较厉害,而且还是朱松的儿子,万一提拔到重要岗位后,和他老子一个想法,可就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啊!”

岳云听后,却是微微一笑道:“杨兴,你放心,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不过此人如果运用得当,必是第二个陆游,当年我提拔陆游为红河州知府时,他也只有十七岁,也是很多人反对。但事实证明,他干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有信心,朱熹也会同样出sè的!”

听岳云如此一说,杨兴自然便不好说什么了,于是便躬身行了一礼,然后下去通知万俟卨了……RQ

第五百八十二章朱熹的见解

刑部的府衙内,万俟卨热情接待了杨兴。◎聪明的孩子记住超快手打更新。◎虽然杨兴的官职只是岳云的亲兵队长,但他的官品却是正四品的承宣使,竟然和关铃、牛通、曹宁、高宠等都统一个级别。万俟卨又知他从岳云担任背嵬军统制开始,就一直追随其左右,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