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家光刻机公司之中技术差距最大,市场份额最小的能佳公司,肯定希望自己的销量超越对手。所以也是最容易合作的对象。

齐翠萍正在春江工厂进行监工,全国各地市所需要的基站发射器和接收器,还有小灵通都在春江本部进行生产。她希望不管李建是要把这些产品销往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多多益善,所以才要坐镇春江,尽一切可能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扩大产量,增加产能,争取多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来。

同时她还不断地督促李建。让镇深的迅捷工厂,一定要配合本部,制造出足够的锂离子电池。否则光有小灵通而没有电池,那等于没有生产,好在李建也在镇深这边调度过,生产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只多不少。才让齐翠萍放了心。

燕京已经建起了覆盖全市范围的铁塔。小灵通讯号覆盖了整个市区,这也让燕京成为首个小灵通发售的城市,一部三万元的价格足足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是两千台的数量,依然不够一天的销量。

李建为邮电部单独准备了四千台小灵通,这些用于谭永胜应付各种关系和上下级部门,只不过李建提出来了数量可以给你放松,但是价格却不能少一分。而且还预先向邮电部收取了这四千部小灵通的预售款,可把谭永胜气坏了。他虽然已经不在邮电部,难道邮电部还能赖走这些钱不成。

同样首批供应的,还有申海,南都,州广等大城市,镇深市因为强华的迅捷分公司所在地的原因,同样也成为首批供应的城市,李建刚才打电话用的就是他从燕京带过来的小灵通。

可以实现全国漫游的小灵通,他这还是第一部,不是不能实现,而是邮电部希望这样的功能要慢慢开启,起码等到全国都已经发售了小灵通之后才行,而且能够全国漫游的小灵通跟不能漫游的小灵通,价格肯定不会一样。

当然,李建的这一部,是邮电部的试用机,全国漫游和接打电话,并没有计费,所以李建可以随意拨打二部哟给你担心费用问题,这全当做了邮电部对李建的照顾。

利益,还是利益,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

自己这次去日本,就一定要抓住这一点,让能佳公司看到利益,他们才会同意销售给强华光刻机和其他产品,毕竟巴统的利益跟他们公司的利益,那个对他们公司更有利,这一点不需要强调,就可以看得出来。

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造纸厂的仓库,还可以看到仓库外不断向仓库内运送竹片的车辆,极目远眺,门口这条路上已经被运送竹片进厂的大货车跟运送瓦楞纸和其他产品出去的大货车堵满。

这些卸下竹片的货车不需要空车跑回去,直接就可以在迅捷厂里装上产品运送出去,所以越来越多的货运公司,喜欢接迅捷公司的活儿。

这些其实也是肖远东的功劳,他回到自己的家乡,跟乡长商量过之后,直接就在乡长的家里开始收购毛竹,借着乡长的威望,很快就把收购任务完成,同时也在村民之中传播出了只要有毛竹,就可以发家致富的信念。

为了可以增加一车货物的运输量,乡亲们都把毛竹剖开,制作成了竹片,然后层层叠叠的堆积起来,将毛竹片都堆成山一样高,才往镇深这边运送过来。

肖远东知道李建跟他说的话,其实就是要造成一种轰动效应,于是他在家乡周边开始宣传,然后是附近的其他省市,现在周边凡是出产毛竹的地域,都已经知道镇深市有这样一家收购毛竹的企业,他们只要有毛竹,就可以运输过去,用不值钱的竹子,换回可以吃喝的钱。

李建曾经也想过在产竹子的当地进行毛竹初加工,比如将毛竹片制作成竹液,但是因为化工厂还需要黑水和中水当做原材料,而进行初加工之后这些原材料却就只能废弃在当地,不仅没办法加工处理,还要污染当地环境便就此作罢。

这些源源不断向强华迅捷运送竹片的人,不就是看到了毛竹所带来的利益么。

自己只要控制好人心,这次日本之行,一定不会失望。

不远处的林开合正穿着工作服从工地上走过来,一脸洋溢的笑容显示出他此刻激动的心情,记得当他听说要在这儿兴建圆晶厂时候的兴奋,李建嘴角轻轻一笑,打开窗户,朝下面喊了一声,

“林总工!”

林开合巡声往过来,看到是李建,连忙一路小跑的跑过来,到了楼下,这才抬头问道,

“李董,你找我?”

“工地进行的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按照工期来看,应该是提前了几天,这些工人师傅的劲头太足了,听说是造填补国内空白的生产厂房,都恨不得今天就把所有的活儿都干完。”

“注意不能为了速度丢掉质量,你上来,我跟你谈点事情。”

李建招呼林开合上来,他要跟林开合讨论的,其实也是圆晶厂建设的一部分。

林开合一路小跑上来,他知道一旦李建用这种语气跟他商量问题,一般就代表李建有新的主意要出来了,而且还是那种抛出来就可以换无数白花花银子的主意。

李建提出来生物化工的时候,就是这种语气,之后提出光驱,依然如此,跟他商量金属材料问题,用的还是这种语气,他知道,今天肯定还有好事。

“李董,你商量什么事儿,有什么事儿直接吩咐就行了,我跟肖远东肯定完成任务。”

目前林开合以强华总工程师的身份在镇深工厂坐镇,而镇深工厂的实际负责人其实已经变成了肖远东,只不过肖远东现在的名分仅仅是迅捷工厂的副厂长,并没有正式的提成厂长,却在实行厂长的权利。

“我知道你是机械方面的专家,你对机床有什么想法,给我讲讲。”

李建并不是疑问的口气,让林开合知道,李建其实对于机床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之所以现在这么说,是想跟他相互印证一下,以便寻找到更合适更准确的定位。

难道李董准备玩机床?

机床跟他的电子工业应该关系不大啊。

林开合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并没有闲着,开始给李建讲他所认知的机床,

“机床就是工具机,用来生产各种工具,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木工机床等……”

“停,我不是让你讲这个,是讲你自己理解的机床,干什么用,应该怎么用,该怎么改进?”

李建摆了摆手,他需要理解的,不是这些。

“我理解的机床,就是用来生产各种工具的机器,有了机床,可以生产各种零件,这些零件相互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生产需要的机器,其实也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机床,比如我们的热磨机,其实也是一台机床,只不过他没有车刀,相对应的也不是切削金属,而是加热和磨碎木片竹片,至于怎么改进,我觉得最应该改进的其实就是车刀的质量,我们目前的车刀,硬度不够,精读不够,虽然偏差不太大,但是往往你一刀少那么不碍事的一丝,十刀下来就差了十丝,等到最后累积起来,可能误差就会达到几十微米。”

林开合一说,当然说到了他最擅长的金属领域,刀具的硬度和精读,一直是我国机床业的一大缺憾,如果说改革,林开合最先想解决的,就是刀具的问题。

“刀具,刀具,材料上,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建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又开始问起了林开合,似乎他要林开合自己从中找到答案。

ps:在回去的路上,晚上要在南京转车,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希望可以,让我能在今天到家,我就可以正常的码字了,谢谢大家支持。

第二五九章改进

“刀具方面的问题,不在乎于材料和刀头的精读,其实两者是一体的,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刀头精读的问题应该也可以解决。”

林开合略微寻思了一会儿,轻轻的说道,当前我们掌握的机床方面的技术,除了数控方面的技术之外,就是金属切割工艺方面的差距,难以达到生产工艺上的需求,而相对于数控技术来说,最容易提升的,有显著的效果的就是提升刀具的材料。

李建对林开合的话深感赞同,刀具的材料是最关键的,硬度,韧性,抗击打性等性能决定了刀具的效果和寿命,找到合适的材料,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晶圆切割跟液晶切割,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对于夜景屏幕的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国内的切割机床足以满足一英寸二英寸的切割工艺,但是随着液晶的发展,势必对切割的精读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液晶面板的材料进一步发展之后,对切割工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而晶圆的切割,更是重中之重,相当于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这一步如果迈不出去,那么晶圆厂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李建也有相关资料,但是跟晶圆厂、光刻机等技术一样,空有技术,没有实现技术的手段。

制造高精度的机床,首先要有一台高精度的机床用来生产机床配件才可以,否则生产出来的配件组件本身打不到精度要求。哪怕一个零件只相差一丝的精读,几百个上千个零件组装起来,有可能差距就是成百上千丝。甚至可以说直接就让这台机床报废。

而这些仅仅是精度上的要求,数控机床除了机械部分,还是要有高精度的控制系统,这部分就是集成电路跟控制系统需要解决的,目前的国内,更是无法解决。

这个道理李建懂,所以他想要在这次一并把这个问题解决。

“刀具的话。我这儿有一个实验体系,你可以拿去实验实验,看看能不能行。最好是跟机械厂的工程师联系一下,做成成品测试测试,毕竟他们对刀具的应用比较多,经验也比较丰富。”

李建随手抽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一套工艺流程。这是他从脑海之中翻出来的刀具材料之中的一种的工艺流程,这种材料的硬度跟韧性等条件,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的市场检验,但是李建却只能跟林开合说,这些只是实验体系,因为他不好说这中材料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检验。

林开合的眼睛里冒着兴奋的绿光,他其实一直在等李建拿出来一些资料,或者一些材料配比。因为他已经总结出来了,只要是李建拿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好东西,基本上不用检测,就知道最少也是当今的国际一流。

尤其是他看到李建拿出来的这套工艺流程,分明就是对刀具主要材料78号钢的改进,可是再往下看的时候,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因为李建写完了78号钢的改进工艺之后,又再下面写了另外一些东西,这一排排的字母和符号,代表着另外一种金属材料,确切的说是另外一种合金。

难道李建想要一次性的实验两种刀具材料,但是刀具的市场本身也不大,我们自己用的也有限,有必要一次性搞出来两种刀具材料么?

“李董,难道你下一步想涉足机床工业?”

“不是,我们搞自己的刀具,是因为下一步晶圆厂跟液晶厂都需要高精度的刀具进行精细切割,稍微有一点点差距,也会影响我们产品的良品率,而数控机床对切割的影响,排除机床本身的误差,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刀具了。”

“机床是一次性采购设备,保养得当,可以用上几十年,但是刀具可是消耗品,我们自己掌握刀具的材料,自己生产刀具,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更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调整我们刀具的形状或者其他条件,更好的应对生产。”

“至于这两种材料,上面的是刀具的主体,下面是镀层的材料,必须两种材料结合起来,才能在韧性,硬度,抗冲击性等方面同时满足要求。”

李建说完,林开合已经又拿起李建写的那张纸开始看起来,这两种材料竟然是主体和镀层的关系,从主要材料上看,完全是主要成分接近的两种优化合金,他根本想不到两者竟然可以镀合在一起,那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用合金的形式,采用第二种材料作为刀头,而第一种材料作为刀身呢。

“我知道你在想,为什么不用一种制作刀身,一种制作刀头,这是因为,只有这种配合比例,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第一种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而不影响第二种材料的硬度和切割性…”

李建好像一个老师一样,把两种材料的利弊给林开合讲了一遍,林开合像是小学生一样,一边听李健讲解,一边在哪儿做着笔记,生怕对于李建的讲解有任何漏下的内容。

而他的内心,更是激动不已,他本身并不是什么材料学家,其实只是机械厂的工程师而已,对于机床并不陌生,胜利机械厂的各种机床,他都亲手操作过,只是有些熟悉,有些生疏的区别,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机床的生产厂家不同,操作水平的要求不同,精度和加工方向不同,但是唯一的共同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