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没在意那几个工作人员的态度,如果每个无关紧要的人的态度都需要去注意,那么人生的时间恐怕都不够浪费的。

“你回头派人办一下手续吧,这一片按理说划给你也没问题,不过里面还有一口鱼塘,你暂时先别围起来,就算围起来,也给人家老余头留个空,让他把鱼收了。”

裘践行点了点头,他知道老余头的鱼塘,怕李建不知道,提醒了一下。

“鱼我准备都买下来,给厂里工人发发福利,今晚上食堂就做鱼了,如果够多,让老余头给镇里也送些去,感谢诸多同志们为我们企业服务。”

既然一天之内第三次碰到裘践行,李建也准备乘飞机去美国,便把剩下的话都说透,

“这次强华建厂,主要是造纸厂和生物化工厂,还有一个电池生产基地,电池生产基地跟以前一样,也是要求稍微高一些,起码培训之后能够多少懂得如何操作自动化的机器,化工厂就要专门有化工经验的工人了,不过造纸厂这一块,我准备留一部分名额,给本地的村民,毕竟厂子占了人家的土地,这些农民没有了土地怎么吃饭,对本地的情况我们厂放不太了解,还请裘镇长多多费心。”

李建话还没有说完,裘践行的脸色就已经一片潮红,那后面几个工作人员也兴奋的瞪大了眼睛。

“李董,你说的是真的,有专门留给我们本地群众的岗位,干什么,什么工资待遇,有什么要求,多大年龄,什么学历?”

裘践行有些语无伦次,表现看起来不像是一镇之长,这种情绪激动的样子,更像是被领导接见的新员工一样。

李建伸出一个右手食指,做出了后世习惯的no的动作,这才发现现在有些不合时宜,便又收了回来,

“我留的都是一些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也就是俗称的体力活儿,年龄不要太大,毕竟工作强度在这儿,年龄大了万一有点闪失,我们厂里不好交代,如果家庭实在困难的,回头你梳理梳理,我看看能不能安排两个不用太出力的岗位。”

李建想了想,没有把话说死,他怕裘践行玩意整出来几百个苦难户,他也不能当活菩萨不是。

“那工资多少?”

裘践行有些着急,

“体力活五百块左右吧,具体标准我还要回去跟其他人商量商量,但是低也不会低太多。”

李建说完,就看到几个人的眼白都红了。

五百块的工资,对于这个时代,已经相当于几十年后私企之中高管的收入了,尤其是在农民之中,给他们一个月五百块,他们情愿把手里的土地所有权,都转出去而不会有一点点怨言。

第二三五章收购原材料

骑着自行车跟在裘践行身后到了镇政府的办公地点,裘践行他们放下自行车,让李建先去办公室坐一下,他们则打了一些凉水,把满身的油污洗掉之后,才去招呼李建。

乍一听到李建说的话,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镇深本地人心里都热乎乎的,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镇深只是个位于祖国东南的小渔港,可是渔民们除了打渔之外,也需要土地种植粮食作物。

所以,以往镇里征地,都需要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并不是这些农户相当钉子户,而是他们失去了土地就会失去生存的依赖。

整个罗塔镇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多,这点从迅捷厂旁边大部分都是未经耕种过的荒地就可以看出来,但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是连成一片,而是错落分布,荒地也就被切割成不同形状不规则的一块一块,想要整个划分出去,也不容易。

所以征地的时候,不分良田和荒地,都要统一规划,也就造成了村民想留下良田,只征收荒地的想法落空。

失去了土地的村民能干什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没上过学,不掌握什么知识。

他们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且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力,所以他们最好的出路,便是在附近的工厂,找一些合适的工作。

所以,有些脑子灵活些,喜欢学习。并且能够学会技能的村民变成了工人,而另外一些,则没有号的选择。只能待在家中。

至于在码头上抗货,当搬运工,这些村民并不愿意,他们觉得,那是低人一等的工作。

现在李建说要给这些村民预留一些工人的岗位,他们这些人能不高兴么,谁还没有三两个朋友。想着到时候介绍一下自己的亲戚朋友,在家里多有面子。

“李董,你这也是够敬业的。一天就跟我见了三次了吧,要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像你这样,那我们罗塔镇,不出五年。就是镇深第一大镇了。”

裘践行从铁皮盒子里抓了一把黑不溜秋的碎茶叶面子往茶壶里一放。地上的红色暖水瓶里倒了些开水,给李建倒了一杯茶。

李建伸手接过来,赶紧放在桌子上,有些太烫,

“我这是给自己挣钱,应该的,不像裘镇长你们罗塔镇的政府工作人员,这可是为了大家谋福利。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才对,要是全国的工作人员都像你们一样当公仆。国家何愁不富强啊。”

李建客套完毕,催促着裘践行把政府投资的合同拿出来,因为招商引资的工作太多,这种合同早就已经有了大量的准备,李建想着在自己去美国之前,就先敲定下来,看李建着急的样子,裘践行也就没说什么废话,跟李建把大体合同签好,后续的补充就需要今后慢慢再往里面添加。

有了这一纸合同,李建就可以找人把围墙围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跑马圈地了。

回到迅捷厂里,李建给林开合打了电话,让他抽时间来镇深一趟,把新厂的工业规划先做好,然后联系机械厂,按照春江的化工生产线定做一套设备,造纸设备也同样需要购买一套,至于前期准备的沉淀池什么的,林开合也已经知道该如何设计,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交给他就没什么问题了。

镇深距离我国的毛竹之乡川赣浙湘鄂等省份很近,毛竹在这些地区的产量十分丰富,而且生长周期短,用来造纸算是比较不错的原材料,使用起来也不想树木那样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进行培育。

而毛竹这种东西在这几个省份,根本没有啥很么好的利用,别说竹炭还没有兴起,就算是兴起了,使用掉的毛竹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大量的竹子还是在山间生长着,被村民樵夫们砍下来做成房子,做成扁担,做成竹筐。

偶尔有手艺好的匠人,可以用毛竹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到大城市或者国外换一些钱回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大量的毛竹,还是静悄悄的躺在深山之中,享受着风吹日晒。

挂断林开合的电话,李建从办公室的窗户里探出头来,朝下面大喊了几声,

“肖远东,肖远东。”

在车间里的肖远东虽然听不见,但是有在外面的工人听见,抬头看了看是李建在喊,连忙换上工作服进了车间,把肖远东叫了出来。

几分钟之后,肖远东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虽然李建的办公室房门大开,依然咚咚咚的敲了几下,

“李董,你喊我。”

“嗯,你坐下歇歇,不是什么急事。”

李建给肖远东倒了一杯水,招呼肖远东坐下,开始询问他家乡关于毛竹的事情。

“毛竹,我们那儿都没人要,平时烧火做饭就用掉了,到处都是,也没办法换钱啊。”

听李建说起毛竹,肖远东挠了挠头发,这东西从小就见得太多了,一瞬间想起来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最关键的是,他觉得很平常的,没有一点用处的东西,李董怎么会问起来,难道他想做竹雕或者竹筐这种东西,竹家具?

否则的话,李董这种事业有成的人,怎么会关心毛竹这么不值钱的东西呢。

肖远东根本想不出来,这等于一个国家的王子去采蘑菇一样对他难以理解。

“我们厂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毛竹作为原材料,大量收购,不过我们缺少对当地比较了解的人,既然你家乡有,你看看能不能带着我们的人,到当地去收购。其实如果你家里人有想法,想致富的话,你可以介绍一两个熟识的人。在当地收购了,运送到镇深来,我们全额收购,你们可以自己赚一些差价,你觉得怎么样?”

虽然自己去收购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最低,但是不利因素是需要派人出去,对于市场当地环境不了解。而且人力资源来说也是浪费,不如扶持一下当地的人或者企业,进行提前收购之后。让他们送到厂区来,这样人力成本降低,而且也便于控制质量。

而且,毛竹的产区并不是一个地方。强华的收购队伍如果每个地方都派人的话。恐怕光这些外购人员,就会超过强华的生产人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自己设置收购队伍,都是不合算的。

“让人收购了,送到我们厂来,不就跟粮食收购一样了么,有粮食收购点。按一等二等三等算钱,然后粮食收购点把粮食送到粮库去。这个我知道,我们那边也有这样的点,不过,竹子怎么收啊,多少钱一根,每根的大小也不一样。”

肖远东有些想不明白,李建解释道,

“按重量,砍下来的毛竹,晒干之后按照重量算,一吨也就是两千斤,最高价格按照一等品算,大概是一斤一毛钱,也就是一吨两百块钱,二等品一百八,三等品一百六,不过这是我们厂里给收购方的钱,收购方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时候,只需要给五六分钱一斤就可以了。”

肖远东听到价格,嘴巴都合不拢了,五六分钱一斤,天啊,这是真的么?

他不是惊讶于价格之低,而是觉得价格很高了。

毛竹这东西,山里自己长出来的,什么成本都不需要,一根砍下来,也得几十上百斤,就是好几块钱,一个人一天能砍十几根,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如果发动自己留守在家的亲戚,都上山去看竹子,一人一天砍十几根就算五百斤,一斤六分钱,就是三十块,一个月就是九百块啊。

想到这儿,肖远东都想立即飞回家里,告诉自己爸妈跟兄弟,让他们上山砍竹子去,这就是钱啊。

“李董,你什么时候开始去收?”

“给你放几天假,看看你家里有靠谱的人么,先让你自己家里人把竹子砍了,晒干,然后选个日子,通知别人去看,你当场点钱收竹子,从你们家乡找一辆大车,运过来,如果竹子太空,占地方,那就用竹刀剖成竹条,叠加起来就没那么占空间了,一辆车可以多运一些。”

听着李建说话,肖远东情不自禁的舔了舔舌头,因为他是年前刚跳到迅捷厂来的,过年期间为了表现,就没有申请放假回家,而是在厂里过得年,只是把工资从邮局给家里寄了回去,结果还收到爸妈的电报,说是想他了。

现在能有机会回家,而且还是厂里放假回家,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只是不知道李董是让自己一个人去,还是再排其他人跟自己去,让自己当场发钱,现在就让自己拿钱回去,那会给自己多少钱啊,这任务也太艰巨了吧,他对自己就这么放心,自己可是刚跳槽过来没几天啊。

“第一次去,也不知道能收多少,不过我建议你作为强华的派出人员,对质量一定要管控好,不能以次充好,因为你这次的成败关系着以后我们会不会继续到赣西省收购毛竹,你明白么?”

“明白,明白,李董就是说,让我找一个代理人,由他来出面收购竹子,他收了多少,我们就付多少钱给他。”

“对,因为刚起步,我估计你们家乡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出这么多钱,冒风险,你就在当场,当做他的财务人员,他收多少,你按价给钱,但是这一次,就不能给他差价,你知道了吧。”

李建又详细的把工作步骤跟肖远东解释了一遍,就是借一个德高望重人的名,强华出钱办强华的事情,下一次,便把利给这个人留下。

第二三六章硅谷

李建给肖远东安排好,跟他说了要注意的事情,然后让他回去多宣传宣传,最好造出声势来,让周围的村子的人,都知道有这样的好事,将毛竹收购从赣西省扩散到四周的川浙鄂等省份,村民们都砍伐竹子运给强华才能满足强华造纸的需求。

无利不起早,看到利益,原本不值钱的毛竹也就成了经济作物,强华又不是只收一天两天,收的多了,光砍山上的无主毛竹肯定不够,人工种植毛竹就会兴盛起来。

这样即便强华造纸加大产量,也不会对周遭的生态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

否则,如果是像树木这样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生长周期,李建宁可不上造纸项目,也不希望村民们发现无木可砍,再去种树,这期间有着漫长的时间空档。

从财务上取了一万块钱交给肖远东,又把张晓辉的办公室电话留给他,李建就让他先回家去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工资照付,只不过需要他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