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4位 路易十四

  Louis ⅥⅩ(1638—1715年),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643—1715年在位)
  朕即国家——路易十四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的手中的权杖,而是他的手执权杖的方法。——路易十四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它人只有执行的义务——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是上帝的宠儿,他在父母结婚23年未有生育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人世。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亨利四世为波旁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他的父亲路易十三时代,在政坛高手黎塞留的操控下,开始致力于争夺欧洲霸权。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被母后安娜抱上了国王宝座,开始了他72年漫长的帝王生涯。

  第25位 威廉一世

  WilliamⅠ(1027—1087年),英格兰诺曼王朝第一任国王(1066—1087年在位),绰号“征服者威廉”
  看,我的主啊!凭着上帝的荣耀,我已经用我的双手握住英格兰了,英格兰是我的了。凡是我的东西,也就是你们的东西。——威廉一世登陆英格兰时的演说
  胆小鬼,看,我威廉在此!——威廉一世在战斗中给部下打气
  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闻名于世,他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后来被称为诺曼征服,他的动机也许只是来源于自己的野心,但却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26位 图特摩斯三世

  Tuthmosis Ⅲ(公元前1514—1450年),埃及法老(公元前1504年—1450年在位)
  他是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他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剑桥古代史》对图特摩斯三世的评价
  图特摩斯三世因他的征服而被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先进的中东诸文明第一次被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特摩斯三世在本排行榜中位列第26,影响图特摩斯三世在本排行榜中排在更高的位置的,一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强盛是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而成的,图特摩斯三世只是其中一个中间环节,二是他在内政建设方面留下的记载不多。


  第二部分

  第27位 乌尔班二世(1)

  UrbanⅡ(1035—1099年),罗马教皇(1088—1099年在位),教皇国世俗君主(1088—1099年在位)
  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乌尔邦二世煽动十字军东征
  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揭开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千年对抗的序幕。此后,富饶文明的中东对野蛮落后的欧洲一直呈进逼之势,直到一场场飓风似的反攻的到来,这就是十字军东征。
  1171年,塞尔柱土耳其人攻占了圣城耶路撒冷,他们建立的国家分裂而混乱,同时对基督徒充满了敌意,使得前去朝圣的西欧人受到较多骚扰,通往圣地之路似乎成为一条绝路。从耶路撒冷回到西欧的基督徒将他们所受的艰苦经历散布到西欧各地,宣传穆斯林对圣地和基督徒的迫害,一时间在西欧点燃了狂热的宗教复仇火焰。
  与此同时,随着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扩张,拜占庭帝国节节败退,几乎丢失了整个小亚细亚,君士坦丁堡也危在旦夕。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谢一世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向曾经的敌手罗马教皇和西欧的国王们求援。
  这时,西欧发动一场宗教反击战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但还缺少一位煽风点火的人物,而且需要将各方的乌合之众汇聚成一股力量。教皇乌尔邦以其三寸不烂之舌扮演了这一关键性的角色。
  乌尔班原名欧德·德·拉尼,1042年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而出众的演讲技能则是他的特长。凭借着自己的优势,他由修士到副院长到红衣主教,沿着教阶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1088年当选为罗马教皇。
  当上教皇之后,他曾于1089年组织法兰克人十字军攻打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但效果不显著。这时,西欧人的宗教热情持续高涨,他决定推波助澜,于1095年离开罗马前往法国,沿途鼓吹十字军东征。
  1095年9月,他以上帝代理人的身份在法国南部的克莱芒郊外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有六七百名主教和修院院长参加。他在会上发表的演讲大概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演讲之一了:
  “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
  “死者必将升入天堂,生者倍受上帝恩宠,去分享其荣耀奖赏吧!幸运在向你们招手!”
  〃教民们,那东方的国家,遍地是牛乳、羊奶和蜂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
  这真是一次技术高超的演讲。他从耶稣的降生、成长、受洗、在圣地的游行、教导与行善说起,严厉的谴责异教徒对圣地的亵渎,以及对朝圣者的虐侍,利用当时西欧人本身狂热的信仰,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上天堂、赎罪。而他夸耀东方的繁华富裕,则是充分利用了人在现世的欲望。信仰的激情,对上天堂的期待,加上牛乳、羊奶和蜂蜜的强刺激,满足了各种各样的动机,使得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时代很快就开始了。
  1096年秋,来自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西部的骑士队伍从各地分路出发,会聚于君士坦丁堡,向小亚细亚进发,1098年攻占安提阿,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对当地的穆斯林进行了屠杀,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就在基督教世界扬眉吐气的这一年,这位倡导者也离开了尘世,到他的上帝那里报告去了。
  在此后,由于各种原因,十字军东征又进行了许多次,通常说法是八次,但十字军东征实际上是川流不息,很难用多少次来概括的,直到1291年为止。
  十字军东征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和中东的历史。首先,它带来的一次次战争和血腥屠杀引起了新的敌意,加剧了两种文明的矛盾,使得这种矛盾历经上千年仍然是如此尖锐;而伴随战争加大的是两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给双方都注入了新的文化,比如现在西欧的语言仍能找到一些来自中东的词汇;其次,许多西欧的领主在战争中破产死亡,或者农奴没有回归,这对西欧封建农奴制的衰落起了作用,许多土地收归国王,加强了王权;而随着新奇的纺织品、食物、香料流入西欧,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商业城邦热那亚、威尼斯因此兴起,也刺激了西欧人的野心,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埋下了伏笔;十字军带回的金银多于支付战争的费用,增加了西欧的货币供应,提升了经济。从历史来看,西欧在11世纪是个转折点,之前是漫长的黑暗时代,但从这个世纪开始,在经济文化多方面呈现出每个世纪都有明显进步的趋势(只有14世纪除外),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领头羊。这种转变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十字军东征也是一个促进因素。
  在十字军东征的鼓动者中,作为超国家的权威和上帝的代理人,乌尔邦二世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仅凭克莱芒郊外那次震慑人心的演说,他就足以跻身于改变了历史发展大势的人物之列。
  成功贴士:利用圣城被穆斯林攻占的时机,乌尔邦二世将自己天才的演讲能力发挥到极致,是攻心、利诱和煽情三者的完美结合,其结果也是一举三得:提高了教皇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提高了欧洲人的宗教热情,也扩大了基督教的势力范围。

  第28位 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年),普鲁士国王(1861—1871年在位),德国皇帝(1871—1888年在位)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重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著名的“铁血演说”
  我甚至始终把获胜的战争本身也视为坏事,治国之术必须努力使各国人民免遭这一不幸——俾斯麦
  霍亨索伦王朝,这个曾经的欧洲历史上最幸运的世系,带领普鲁士从一块贫瘠的沙丘平原上悄然崛起,沿着腓特烈·威廉大选侯、腓特烈大帝等人的辛勤足迹,使普鲁士精神成为一个令欧洲人畏惧而钦佩的名词。19世纪中期,这个幸运世系又诞生了一个无比幸运的帝王,在他的手中,德意志近千年来的统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尽管人们谈起德国统一之路,总是首先想到铁血宰相俾斯麦或军事改革家毛奇,但站在统一的最高荣誉宝座上的,毕竟是他这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第30位 奥斯曼一世(1)

  Sultan I。Osman(1258—132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1300—1326年在位)
  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奥斯曼一世
  奥斯曼也许是历史上名声最响的帝王了,他的名字成为土耳其帝国的国号延续了600多年,这个庞大的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扼住大陆交通的咽喉,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帝国之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中的一支,一个在世界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中饱经沧桑的民族,从中国北部到中亚大草原再到伊朗高原东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他们成为真主安拉的子民。后来在“上帝之鞭”蒙古人的逼迫下,他们之中大约400户人家在首领厄尔图格鲁尔的带领下迁到了小亚细亚,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找到了安家之地。当时,控制小亚细亚大部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给予同种的奥斯曼人以慷慨的待遇,将小亚细亚西北部同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索古德地区封给了厄尔图格鲁尔,作为藩属以拱卫罗姆苏丹国。厄尔图格鲁尔就是奥斯曼的父亲。
  1290年厄尔图格鲁尔死,32岁的奥斯曼继承了首领之位。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奥斯曼的国家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击下分崩离析,1308年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在关键时刻,奥斯曼接过了土耳其的大旗,1299年宣布独立建国,自称埃米尔,1300年又自称苏丹(意为最有权威的人),这就是600多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源头。
  奥斯曼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组织者,在他领导下奥斯曼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他成功的原因除了个人出色的才能之外,还有以下几点:1、他高举圣战的大旗,以神的名义,将宗教的和半宗教的团体凝聚在自己旗下,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2、他对圣战中立功的人慷慨地赐予土地,从而赢得人心;3、他胸怀广阔,除了土耳其人之外,还接纳了大量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战士,甚至能容纳非穆斯林。而当时奥斯曼国家处在两大宗教的交界点上,成为伊斯兰教进攻基督教的急先锋,也就成为穆斯林寄托宗教情感的对象,使它能够得到各地穆斯林勇士源源不断的支援,与此同时,欧洲正好开始了分裂和衰退的14世纪,抵抗能力大为下降,这是奥斯曼国家崛起的客观原因。
  奥斯曼以其才能和气度得到德高望重的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的赏识,娶了谢赫的女儿马勒哈。这场幸运的婚姻大大帮助了奥斯曼的霸业,因为谢赫的声望,更多的穆斯林战士投奔到奥斯曼旗下。谢赫在奥斯曼即位之时,曾向他赠送了宝剑“胜利之剑”,此剑后来成了奥斯曼帝国历代君主即位时受赠的圣物。
  奥斯曼一直避免向他的前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开刀,罗姆苏丹国灭亡之后,由于国力尚不够强大,出于策略,他又承认统治波斯的伊儿汗国为宗主国,曾代表小亚细亚各公国向这个蒙古朝廷纳贡。奥斯曼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异教徒的拜占庭帝国。千年古国拜占庭此时已如身患痼疾的老人,它的军队主要是雇佣军,又不再有东征的十字军给它支援,在真主名下团结一致的奥斯曼人攻击下节节败退。
  奥斯曼先后占领的拜占庭城市有厄斯基色希尔、莱夫凯、卡加希萨尔、伊内格勒和耶尼谢希尔等地。他因为在1301年在巴法埃农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军队,而赢得了“贝伊”的称号。他占领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美朗诺尔城之后,将该城改名为卡加希萨尔,并迁都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