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势力范围的高卢。而与此同时,安东尼却流连在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此后,三头曾于公元前40年和37年重新会晤,延长同盟期限,并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屋大维分得意大利和高卢。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嫁给安东尼为妻。
  公元前36年,三头密切合作,打败了桀骜不驯的馁克斯都·庞培。接着,在屋大维引诱下,雷必达的军队倒戈,屋大维趁势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给他保留了大祭司长的职位,雷必达算是比较体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终于剩下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两强决战了。公元前32年,两人公开决裂,安东尼正式遗弃了屋大维娅,屋大维则在元老院公示了安东尼准备将罗马的土地赠送给克里奥帕特拉及其子的遗嘱,引起罗马人公愤。罗马元老院对克里奥帕特拉和安东尼宣战。屋大维和安东尼大战于亚克兴海角,屋大维大获全胜,进军埃及本土。公元前30年,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杀身亡,埃及正式被纳入罗马领土。对埃及的征服,同样是罗马至关重要的大事,对当时任何统治者来说,埃及是一个天然的粮仓国库。
  公元前27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者”)的称号,这一年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建立之年。经过15年的奋斗,屋大维终于成为罗马独一无二的统治者,但与他的义父恺撒不同的是,他还有40年的时间来经营影响他的帝国。
  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14年,屋大维断断续续地担任罗马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等职务,但无论他担任何职,他都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军政大权,公元前2年,他又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
  屋大维同他的义父恺撒一样,上台后的首要大事就是改组元老院,不同的是,屋大维缩小了元老院的规模,但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他们都在改组中达到了清除异己,安插亲信的目的。屋大维还设立了元老级咨询会议,由元首的亲信、执政官和少数德高望重的元老组成,后来逐渐成为成为凌驾于元老院之上的决策机构。屋大维还建立了“元首金库”,给自己手下的文官发放工资。
  屋大维改组了行省,完善了税收制度。他自掏腰包大兴土木,兴建神庙、大剧场、大浴池等有公众意义的设施,并改善了交通设施。他自豪地说“我接受的是一座砖做的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屋大维改组了军队,将军队分成军团和辅助部队,还创设了近卫军,建立了一支职业常备军队,并使这支军队常靠近前线,这也是他对罗马体制的一大贡献。他在位前期花费最大的军事行动是对西班牙西北山地部落的征服战争,最终获得完全胜利。他对扩张罗马领土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在日耳曼和多瑙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众多行省,不过因此被拖入了潘诺尼亚大起义中,另一个则是在东方,利用亚美尼亚和安息的矛盾开展外交斗争,同时以武力为后盾,夺得了幼发拉底河以西土地。不过,屋大维并非穷兵窦武之人,当政时期的战争不算多,相反,从他开始罗马进入了200余年的大体上和平的局面。
  公元14年,这位罗马世界的“奥古斯都”在一次旅行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地位由其养子、已确定的继承人提比略继承。确立了帝位交接的王朝法则,这是他对罗马历史的又一大影响。
  不妨将屋大维与他的义父恺撒作一比较。通常认为屋大维的个人魅力难以同恺撒相比,不同的是,恺撒的历史印记主要在于登上罗马最高位之前的奋斗上,而屋大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影响在于获取最高权力之后实行的措施。不动声息地削弱元老院的作用,拒绝有形的王冠,但不拒绝无形的王权,使国家机构向着元首的办事机构的方向发展,他为罗马打开了条条通向帝国的道路。恺撒去世之时,罗马的历史通向何方尚为未知数,而屋大维去世之时则大局已定矣。
  关系到屋大维排名的重要因素是在罗马帝国的建立中他的个人作用有多大。罗马帝国不像某些帝国一样,深深地打上了个别英雄的烙印,但屋大维的个人作用也不小,毕竟罗马共和的传统是非常强大的。作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在本榜中理应名列前茅。
  成功贴市:屋大维为什么能一路走向成功?综观他的奋斗生涯,他总是巧妙地站在人气的一边,先是利用群众对恺撒遇刺的愤怒铲除了元老院中的共和派,接着又利用元老院对安东尼“通埃及卖国”的仇视而灭了安东尼一派,后来又利用民众对连年内战的反感而“顺应人心”建立了独裁统治。对于热衷于权力斗争的人们来说,屋大维确实是一本好教材。

  第12位 查理曼

  Charlemagne(742—814年),法兰克国王(768—814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800—814年在位)
  你拥有了另一种语言,就拥有了另一个灵魂——查理曼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查理曼同教皇结盟的宣言
  查理曼是骑士时代的一名典型的骑士帝王,他出身贵胄、身材魁梧、精力充沛、剽悍善战,而且对上帝有着高度的虔诚。他是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国王,被后人尊称为“查理曼”(意为“查理大帝”)。

  第13位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87年),中国西汉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汉武帝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武帝对大将因报忿除害擅自杀人的宽恕
  乃者贰师败没,军士死亡,离散悲痛,常在朕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军备而已。——汉武帝晚年《轮台悔诏》表示不再轻言兵事
  汉武帝同秦始皇一样,是个影响远超一朝一代的帝王,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响延续了两千年。

  第14位 汉谟拉比

  古巴比仑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脚还脚;以灼伤还灼伤;以鞭痕还鞭痕——《汉谟拉比法典》
  仅仅就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仑王国的功绩而论,汉谟拉比就足以跻身于最有影响的帝王之列。他具体的排位,取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但随着古巴比仑文明失去了光彩,《汉谟拉比法典》也在历史上一度湮没。

  第15位 儒略·恺撒

  Gaius Julius Caesar the Great(约公元前100—44年),罗马终身独裁官(公元前44年)
  我宁愿在一个小渔村里面当首领,也不愿平庸地走进罗马——恺撒
  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恺撒
  突如其来的死是最好的死法——恺撒
  儒略·恺撒,这位罗马的终身独裁官,也许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统治者了,他凭借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罗马梦”的成功实践典范。

  第16位 美尼斯

  Menes,古埃及法老(公元前3100年前后)
  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希罗多德
  在今天留下赫赫大名的上古时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美尼斯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

  第17位 明治天皇

  (1852—1913年),日本天皇(1867—1913年在位)
  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明治天皇是倒幕运动的象征力量,是维新运动的总后台,全国精神力量的源泉,而他本人也很出色的扮演了这一角色,使维新运动少了许多波折和不确定因素。
  居鲁士过惯了马背上的生活,已经“乐此不疲”了,即使他到了花甲之年也壮心不已。他可能准备攻打埃及,但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必须先解除中亚游牧部落的威胁。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亲率大军攻打里海东岸草原的马萨格泰人部落,开始进展顺利,擒杀了马萨格泰王子。但随后与马萨格泰主力军的决战进行得异常惨烈,有东道主优势的马萨格泰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波斯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他的头颅被马萨格泰女王割下来,放在盛满血的革囊里。以中国传统的观点,居鲁士算是“不得善终”,但对于一个一生不知疲倦的战士来说,马革裹尸是对他的一生的最高奖赏。
  波斯帝国的壮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居鲁士的后继者冈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手中继续扩展并达到顶峰,完全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帝国的崛起还有另一个历史意义,就是确立了印欧语系人种在中东地区的统治,曾经辉煌的闪米特等其他人种不得不接受长达12个世纪的印欧人的统治。
  波斯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它的每一项制度都对后世有很大的意义,这是居鲁士在本排行榜中居显要位置的原因。不过,波斯帝国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实体在世界上早已不复存在,而它对后世影响重大的各项制度主要由大流士所确立,这是居鲁士在本榜中的位置居于大流士之下的原因。
  成功贴士:在历史上,当某一个国际格局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并在平衡中集体消沉腐化下去的时候,一个新生力量突然出现,在原来格局中打开一个缺口,就极容易形成多米诺牌效应,原来格局中的国家会一个接一个地到在新生力量的脚下。波斯帝国崛起的过程就是最早的这种例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例子还将不断出现。

  第19位 萨尔贡(1)

  Sargon,阿卡德国王(公元前2371—2316年在位)
  他们国家只有一张嘴——外国人对萨尔贡在国内的绝对权威的描述
  主神恩里尔不许敌人统治的国家里的国王——萨尔贡自我描述
  位于今伊拉克南部的两河流域一直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随着考古学发现的增加,古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被认为是比古埃及文明还久远的,对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世界上古文明的中心。因此,作为统一了两河流域的第一位帝王,萨尔贡理当为本书的重要角色。
  萨尔贡的发迹史是一个近乎神话的辛酸故事。他出身于两河流域南部偏北的基什城邦,可能是一个私生子,被狠心的母亲丢弃在幼发拉底河边。这个弃婴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园丁收养,长大后继承了养父的职业。他以其出色的技艺,被征用为宫廷园丁,并兼做国王的厨师。两河流域南部诸城邦的争霸战争把这个臣仆推上了历史的最高峰。
  其时,两河流域南部(又称巴比仑尼亚)逐渐又分化成南北两个部分。南方称为苏美尔,最强大的城邦有乌尔、乌鲁克、拉格什、乌玛等;北方后被称为阿卡德,最强大的城邦就是萨尔贡所在的基什。公元前24世纪初期,各城邦之间的争战不断升级,眼看非决出一个霸主不可。乌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看来很有希望成为这个霸主。他打败了拉格什等城邦,大有统一南方之势,又出兵北方的基什。
  面对强悍的乌玛军队,基什的贵族们手足无措,很快就吃了败战,国家危在旦夕。于是,公元前2371年,宫廷园丁萨尔贡乘机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刚开始,根基尚未稳固,他仍沿用基什国号。后来,他新建了阿卡德城,并迁都于该城,国号也就改为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登基后很快显示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国家在他手里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于是,两河流域南部形成了两大强权对恃的局面,萨尔贡同对手卢伽尔扎吉西举行了多次会晤以解决国家边界和势力范围问题,均未获成果。一场战争终于不能避免,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苏美尔多数城邦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萨尔贡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一代枭雄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被活捉,并被用套狗的绳索牵到神庙前献祭。乌玛国倒下之后,其他苏美尔的城邦已无力同萨尔贡对抗,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先后被阿卡德王国所征服。除此之外,萨尔贡还远征东方的埃兰,北方即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甚至小亚细亚和黎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