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312年一天夜里,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忧思满腹的君士坦丁正在对第二天即将到来的大战感到发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朋的火红色的十字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这个被后人广为传诵的遥远而虚幻的情节,实际上预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变化即将发生。
  公元280年,君士坦丁出生于今塞尔维亚的尼什。他来自世家大族,但据说是他父亲君士坦乌斯和他的旅店女仆的私生子。当时正值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副手,年轻的君士坦丁很快便成长为帝国上层建筑的重要人物,他曾到东部帝国的皇帝戴克里先军中服役,并在对埃及和波斯的战争中靠自己的勇敢和才干升任高级军官。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连同时退位,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回到他的身边,随父转战不列颠等地。306年,君士坦乌斯病逝,君士坦丁在军队拥立下继位为西部帝国的皇帝。但是,帝国的部分将领不服,于是内战爆发。经过6年的征战,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上述的米尔维亚桥战役中,据说在基督的佑护下击败了挑战者马克森提,统一了西部帝国。
  与此同时李锡尼也控制了东部帝国的政权,形成了两帝并立的局面。两人在初期曾密切合作,包括在313年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等。但统一帝国的野心终于使他们水火不容,323年,君士坦丁进犯并击溃李锡尼,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但据说内心极其虚弱和怯懦,不得不用珠光宝气来掩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轻度人格分裂者。他颇具仁爱之心,但曾毒死过他能干的亲生儿子。他曾经施行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他颁布法令,规定奴隶主有权鞭打奴隶至死,对奴隶逃亡者加重处罚。更重要的是,他严禁隶农逃亡,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着在主人的土地上,对逃亡的隶农应带上镣铐解归原主。这就开启了中世纪农奴制的先声。此外,他还将手工业者进一步固着在他们所属的公会里。他规定造币、面包、屠宰等行业为终身和世袭行业,这对中世纪的城市行会制度也有很大影响。
  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帝国之后,致力于加强皇帝本人的独裁权力。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分封他的子侄统治各地;废除了近卫军,改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廷亲卫队来代替它,并降低边疆驻军的实力;同时进一步神化皇帝本人。自屋大维时代开始不断强化和神化的皇权,到了君士坦丁时代,终于达到了它的顶峰。
  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疆域扩大,拜占廷的地理位置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君士坦丁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廷,并于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一体,直到1453年。
  因为上述种种举措,君士坦丁已足以排进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帝王之列。但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变化,使得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都打上了他的烙印,那就是基督教。
  罗马帝国前期的信仰是综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邸的多神教,罗马人基本上处于信仰自由的境况。在此之中,笃信一神论的基督教显得特别另类。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贫苦人之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患难相恤。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早在尼禄时代,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第一次迫害,此后在三世纪中期狄修斯(249—251年)、瓦列利亚努斯(253—260年)时代,又一次遭到残暴迫害。到了戴克里先(284—305年)时代,自称罗马旧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自然视基督教为异端,基督教又一次遭到了厄运。在此之间,也有一些皇帝对基督教采取宽容的态度,基督教在公元1—3世纪中仍呈迅速发展之势,到3世纪已有教徒600多万人,罗马境内已有教堂1800多个。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徒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大地主、富有工商业者和官吏,甚至皇族也加入了基督教,基督教的仪式逐渐变得复杂,教义也更趋向于顺从统治阶级,而统治阶级也开始了解基督教。这就是君士坦丁时代到来之前基督教的状况。

  第2位 秦始皇嬴政(1)

  (公元前259—210年),秦国国王(公元前246—221年在位),秦朝皇帝(公元前221—210年在位)
  自今之后,除去谥号,朕自为始皇帝,后世子孙,以次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诏书
  秦始皇,不但是中国,也是西方家喻户晓的一代名帝王。而他对中国影响之深远,也确实足与他的名气相匹配。
  秦始皇嬴政出生在战火纷乱的年代,关于嬴政是吕不韦珠胎暗结之产物的说法流传很广,但可信度不大,不过嬴政出生于异国,且幼时差点被杀,直到懂事之后才被送回秦国却是历史事实。但他是幸运的,他13岁便成了最强大的秦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上天又偏偏赐予他一颗永不知足的野心。
  与东方六国相比,秦国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僻处西方一隅的局面,使秦国统治者有着天生的进入中原逐鹿的强烈愿望,而且没有受到产生于复杂国际环境的势力均衡思想的制约。秦国在其西部没有强有力的挑战力量,使它不用像其他国家一样遭遇几面受敌的处境,“秦中自古帝王关”,依山靠河的优势,加上商秧变法所带来的蒸蒸日上的气象,使秦国成为屹立在中国西部的霸权。
  到秦始皇即位之时,秦国在七雄中的优势已经很明显,具有摧毁其中每一个国家的实力。但这并不表明秦始皇统一天下已成为水到渠成的事。首先,六国在其各自的地盘都有着漫长的历史传统和稳固的根基,其次,如果六国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对抗秦国的话,秦国也未必能占优势,而且,列国并立早已成为人们的思维惯性,若非有非凡胆略的帝王,绝难有勇气去改变它。秦始皇即位之时,秦国最需要的已不是一个能够大规模提升综合国力的君主,而是一个有着非凡胆略去改写历史的帝王。
  所幸的是,秦始皇的个性非常适合他的历史角色。在清除了权臣吕不韦的势力,完全掌控了朝政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蓝图在他的心中就越来越清晰。一纸《谏逐客令》使秦始皇得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助手——李斯,在这对君臣的策划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发生了。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将王翦、王贲的雄师横扫中原大地,韩、魏、楚、赵、燕、齐六个庞然大物,在几乎没有多少招架之力的情况下,就被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了。它们留下的空间,变成统一种颜色,写上了一个巨大的“秦”字。
  秦始皇的武功还不限于此。他派兵攻取岭南,两广和海南岛第一次成为中央王朝的领土。他还派大将蒙恬进攻匈奴,夺取河套之地。
  武力上统一了全国,并不代表大一统国家的真正形成。随后在李斯支持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才真正奠定了长期统一的中国。
  就在统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便作出了他的改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项决策:“废分封,设郡县。”全国被分为36郡,每郡又设若干县。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随时调换。统一国家由此大大加强了,不过这也许也是秦短命的原因之一。自秦以后,分封制曾在不同时代以各种形势复活过,但郡县制(元以后还包括行省制)始终是地方权力组织形式的主流。对分封制的衰落有着重要作用的另一位帝王是汉武帝。
  秦始皇在确立长久统一方面的功绩还有统一文字、统一法律、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大多是以原秦国实行的为标准,向被征服地区推广。此外,还广泛修建通往各地的驿道。这样,秦帝国在各个方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但是,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的目的是自私的,是为了让他及他的子孙后代永远统治这个国家。他将“王”的称号改称皇帝,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概念。他将全国的兵器集中起来销毁,铸造成十二个巨铜人(不过,此举对铁兵器取代铜兵器起了重要作用)。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
  秦始皇在多方面推行统一,而世间最难统一的是思想,为此,秦始皇发动了一场浩大的运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规定民间不得私藏书籍,除了《秦史》和种树医药的书籍外,民间所藏书一律焚毁。第二年,因为儒生有毁谤之言,又将其中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坑杀,此即“焚书坑儒”。这对中国古籍保存和学术流传是一场浩劫,也或许正因为这场浩劫,为其后许多新思想的产生腾出了空间。
  秦始皇时代的重大举措还有修建了万里长城。他将战国时代北方各国抵御匈奴入侵的长城连接起来,横贯中国农业区域的最北端。这个浩大的工程,并没有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蹂躏中原,但终究起了一定作用。而秦始皇的另两大工程: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得到的则只有骂名。
  秦始皇延续了秦国自孝公以来的传统,推崇法家,以严刑峻法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秦代法律的苛严难以想像,也正是由此引爆了后来的大泽乡起义。短短十几年时间,秦始皇一场场急骤的变革,一项项浩大的工程已经耗尽了这个时代的国力民力,也为他的王朝掘好了坟墓。他死后第二年,全国性农民起义爆发,仍有实力的六国贵族乘机起而响应,在全国的齐心协力中,如爆竹一般的秦王朝终于烟消云散。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秦始皇的许多举措是功是过,至今仍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秦始皇在本榜中的排名,因为本书排名的依据是,正影响和负影响绝对值的相加。
  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在本榜中的排名都比不上秦始皇。因为,无论是居鲁士、凯撒还是亚历山大大帝,他们建立的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了,而且即使在他们在位的时代,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小于秦始皇。而秦始皇创立的帝国(中华帝国),尽管历经变迁,却一直延续了两千余年之久。
  秦始皇基本上只是个影响了中国的帝王,但他在本榜中位居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帝王之前。这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对中国影响之深远和时间之长久,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麦克·哈特语),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在本排行榜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君士坦丁大帝。
  成功贴士: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七国并不具备发展为独立民主国家的条件。具备强烈的冒险心和征服欲望,又能够与历史大形势相结合;以长期累积的实力作为后盾,敢行前人所未行之事,走前人所未走之路,并以此为荣,这造就了秦始皇的成功。但当他的野心超出了实力的范畴,变成了不顾客观条件的随心所欲,就埋下了灾难性的地雷。

  第3位 亚历山大大帝(1)

  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年),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323年),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己,她将带给我无穷无尽的财富。——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永远是一个迷。十多年前,他的帝国仿佛从天而降,十多年后,一切又都烟销云散。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似乎是上天赐予,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却又如此快地夺去了他正当盛年的一切。
  亚历山大的母亲据说是古希腊大英雄阿喀琉斯的后裔,这个说法与阿喀琉斯的传说一样飘渺,但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在位)是马其顿王国一代雄主却是真真切切的。腓力二世夺取马其顿王位之后,加强王权,改革兵制,建立舰队,采用新币制等,一系列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他创立的马其顿方阵更是威力无比,很快成为伫立在希腊诸城邦北端的小霸主。对于在相互之间的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