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这个专制主义宝座上坐热之后,她的思想逐渐改变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持续了一年多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未占领过战略意义重要的大城市,但还是使女皇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并给予贵族更多更大的权力,1787年颁布的《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是集中体现,她也因此被称为“贵族女皇”。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加剧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农奴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剧了它并将这个棘手的难题推给她的后代去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给予了贵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进分子能够充分接触西欧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俄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道门缝。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第一声呐喊就是从进步贵族中发出的。
  叶卡捷琳娜据说很风流,她的情夫之中著名的有格里哥利??奥尔洛夫、波将金、波尼亚托夫斯基,他们在不同时期使叶卡捷琳娜的事业更加辉煌。不过同她之前的三个女沙皇相比,她也许还算不上荒淫无耻。
  总而言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使国际格局和版图发生的变化。她使波兰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更加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并在即将到来的拿破仑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这位不可一世的女沙皇在本排行榜中居第39位。
  成功贴士:叶卡捷琳娜二世早年失意时期曾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有过极大的热爱,但当她执掌大权之后,却成了一个维护旧制度和特权阶层的“贵族女皇”。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以及她同时代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身上。他们都是很有见识的优秀政治家,但他们最终都加强了最有利于自身统治的专制形式,这也许说明了,帝王终究难以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

  第40位 苏莱曼一世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1494—156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1520—1566年在位)
  他猛击、毁坏和消灭一切当道的东西——外国使者评论苏莱曼大帝
  占据大陆咽喉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祚长达600多年。它漫长的岁月可分成两部分:从开国到苏莱曼大帝时代为上升阶段,此后为走下坡路的阶段。而苏莱曼大帝则是站在帝国最高峰处,“猛击、毁坏和消灭一切当道的东西”的杰出帝王。

  第41位 腓特烈二世

  Friedrich Ⅱ(1712—1786年),普鲁士国王(1740—1786年在位)
  即使遇到狂风暴雨,随时有颠覆的危机,我仍要想得,活得,死得像个国王的样子。头衔只是傻瓜的装饰品,伟人不需要什麼,名字就够了。——…腓特烈二世
  一个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兴趣和光荣。——腓特烈二世
  在我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获得灵魂的安慰——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精神,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敬畏名词,但这种精神是建立在它的军国主义体制的基础上的。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大军营,整个国家机构就是一部军事机器,全力支持着一支的代表国家荣誉的庞大军队。“普鲁世精神”在腓特烈二世时代发展到了它的极点,这个国王也以“战神”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

  第42位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1)

  Gustavus Ⅱ Adolphus(1594—1632年),瑞典国王(1611—1632年在位)
  王国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军——古斯塔夫二世
  炮火要猛烈,集中,切忌分散,炮兵要与其它武器兵种协同作战。——古斯塔夫二世的炮兵战术。
  以写了一本《诸世纪》的预言集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占星家诺斯特拉达穆斯曾经预言,16世纪末、17世纪初,北欧将出现一头狮王,傲视欧洲大陆,作出惊天动地事业,可惜英年早逝,将命断德意志。事实上,在他去世45年后,这头北方雄狮就发出了他第一声怒号。
  古斯塔夫·阿道夫有着瑞典王室固有的智力早熟和疯狂爱冒险的血统特征,幼时显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是瑞典人眼中的神童。当然,他最感兴趣并精通的是历史和军事,他崇拜的对象是领导荷兰独立战争的军事天才——奥兰治亲王毛里斯。
  1611年,随着他父亲卡尔九世,17岁的古斯塔夫就成为瑞典国王。然而,年轻的古斯塔夫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形势。他的堂兄,时任波兰国王的西吉斯蒙德一直宣称自己才是瑞典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得到一些瑞典贵族的支持。而从他祖父古斯塔夫·瓦萨时代就结下瑞丹矛盾,和从他伯父约翰三世时代结下的瑞俄矛盾,此时仍剪不断,理还乱。瑞典与上述三国之间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而在国内,因他父亲卡尔九世对西吉斯蒙德的支持者进行了清洗,制造了“林雪平惨案”,使得国内的贵族反对势力强大。而丹、波、俄三国的连年战争,已使得瑞典国内民穷财尽。总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古斯塔夫继位时的处境,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古斯塔夫首先摆平了国内的贵族,这中间,一位重要人物——奥克森斯蒂耳那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克森斯蒂耳那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28岁已经成为参政会头号人物,在他的作用下,贵族和国王之间签订了史称“古斯塔夫·阿道夫宪章”的一系列条款,规定国王不得掠夺贵族的领地和财产、不得随意逮捕贵族等,以换取贵族对国王的效忠。古斯塔夫的妥协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但另一方面也与他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对付国外的敌人有关。奥克森斯蒂耳那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当古斯塔夫在外搏杀时他负责内务,古斯塔夫战死后他接管军队继续作战,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甫一即位,便遭到世仇丹麦、俄国先后的袭击。但总算损失不大,特别是迫使俄国签订 “斯托尔波沃”条约,以放弃俄国皇位为代价(约翰三世时代曾对俄国皇位提出过要求),确保了瑞典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占有,俄国仍然没能获得出海口。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刚刚即位的缺兵少银人心不稳的6年之后,古斯塔夫终于长长舒了口气,1617年10月,他在乌普萨拉大教堂举行了迟到六年的加冕仪式。从这一年起,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瑞典推上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瑞典人口稀少,资源短缺,远离欧洲商道,是当时欧洲的穷国。古斯塔夫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人(主要是荷兰人)来瑞典开办企业,开采瑞典丰富的铜、铁矿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坚实的军火工业。为增加收入,古斯塔夫将当时的税收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收入增加以后,古斯塔夫就开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军事改革,他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军事之父。
  首先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各国军队都是雇佣军,纪律性和忠诚度很差,古斯塔夫实行征兵制后,战斗力明显加强了,纪律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古斯塔夫还是最早让士兵统一军装的。其次,他对作战时的方阵进行了改造,将作战面拉长,纵深减少,有利于火器密集地发挥威力。他还使炮兵成为独立的兵种,同时提高炮兵作战的机动性,减小炮身重量,使炮兵能够与骑兵、步兵更协调地联合作战。当然,这一切还依赖于古斯塔夫对军队高效的实战操练。
  当古斯塔夫的改革初见成效之时,波兰首先撞在他的枪口上。从1621年起,古斯塔夫几度进军当时隶属波兰的立沃尼亚,夺取了首府里加,1626年取得关键性的沃尔霍夫会战的胜利。在这些战斗中,古斯塔夫的战场指挥技术渐趋成熟,当他的能力和经验达到颠峰状态的时候,终于在德意志三十年的战争中为他自己,也为瑞典取得了空前的荣誉和威望。
  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是一场欧洲新教与天主教势力的大搏杀,实际上也是一场德意志统一与分裂势力的大搏杀,在前两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4年)和丹麦阶段(1625——16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杰出军事家华伦斯坦和提利的领导下,新教联盟均遭到惨败。这时,欧洲各个新教国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瑞典,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扮演德意志新教救世主的时机已经成熟。
  1630年,古斯塔夫仅率领1。3万瑞典军,在德国登陆,正式开启了叁十年战争的 第三阶段——瑞典阶段。此时帝国军队总司令华伦斯坦已经被迫辞职了,古斯塔夫的对手是接任总司令的提利伯爵。战争开始阶段,古斯塔夫采取稳打稳扎的策略,巩固波罗的海河岸地区作为后方基地,然后沿着奥得河一步步上溯,在一些小的战役中打败帝国军队。
  1631年,因形势所迫,原来保持中立的德意志新教国家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先后倒向瑞典一边,使得古斯塔夫十分有利,开始放胆攻入德意志心脏地带。是年9月,瑞典和萨克森联军主力同提利的帝国军队主力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相遇,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会战。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左翼都被对方击溃,但古斯塔夫的军队显示出更高的战术素养,在左翼萨克森军队溃散之后,迅速填补了缺口,稳固了阵地,最后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1632年4月的列克河战役,古斯塔夫在一支实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军队面前强渡过河并击败了对手,提利伯爵也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接着,古斯塔夫进军天主教联盟的大本营巴伐利亚。
  在这种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得不重新任用心存顾忌的华伦斯坦为统帅。华伦斯坦复出后打败萨克森军队,进军萨克森,准备切断古斯塔夫的退路。于是,古斯塔夫被迫回师萨克森,双方均在莱比锡附近集结军队,又一场决战到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吕岑战役。这场大战是在大雾中展开的,一开始瑞典军进展顺利,但当古斯塔夫从战线右翼回援中央过程中与队伍脱离,结果在与帝国军队的格斗中阵亡。瑞典军队在伯恩哈德的率领下继续奋战,仍然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后来,瑞典在法国介入战争的情况下,终于坚持到了三十年战争的胜利。瑞典成为除了本土外,还拥有芬兰、德意志北部沿海地区、芬兰湾、里加湾的北欧大国。
  古斯塔夫一直以战神的形象被后人记住。他的军事改革及他在战场上的神勇表现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军事的发展,并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这也是他被排在本榜中的主要原因。当然,古斯塔夫并非仅仅是一个雄赳赳的武夫,他在内政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北方雄狮”在这个帝王排名中列第42位。
  成功贴士:三十年战争是德意志人的噩梦,但对于寒冷孤僻、远离商道的北欧半岛上的瑞典人来说,则是一次全面展示自己实力、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绝佳机会。古斯塔夫二世的战争动力,与其说来自于对新教的热情,倒不如说来自于古代北欧海盗冒险精神的冥冥召唤更为恰当。

  第43位 迦腻色迦

  Kaniska,贵霜帝国君主(78—102年在位?)
  昔贵霜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大唐西域记》
  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全盛时代的君主,不但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佛教的保护人和发扬光大者。在佛教的护法名王之中,他的作用仅次于阿育王。

  第44位 维克托·艾曼努尔二世

  Victor Emmanuel II(1820—1878年),撒丁国王(1849—1861年在位),意大利国王(1861—1878年在位)
  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