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动,使种族歧视法制化、制度化。1910—1948年间,制定的种族主义法律 

  达49项之多。 



①  '美'理查德·吉布逊:《非洲解放运劫》,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第34 页。 


… Page 126…

                       十三、近代后期的拉丁美洲 



                          1。19世纪的拉丁美洲 



      (1)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巴西除外)都建立了形式上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由土白人大地主阶级把持政权,唯有海地建立了黑人共和国。土白人政权是 

一种军事独裁制度,称为考迪罗主义(“考迪罗”是西班牙文“首领”的译 

音)。 

    考迪罗主义是拉丁美洲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盛行大 

地产制,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在政治、经济方面居于统治地位的大地主阶级 

竭力勾结教会势力,并以军队为支柱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种军事独裁权力 

不是世袭的结果,也不是来自选举,而是来自无数次战争与“革命”(或说 

是军事政变)。因此,它是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一种政治制度,是通过暴力 

夺得的政权,又是以暴力来维持的一种政权。 

     由于考迪罗主义的统治,许多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统治集团争权夺 

利,政变和内战连绵不绝,社会混乱,政局动荡不安。玻利维亚在74年内发 

生60次“革命”,哥伦比亚在前70年中发生27次内战,秘鲁在独立后的 

100年间更换50多位总统,智利在12年中制定5部宪法,墨西哥在1824— 

1848年间发生200多次军事政变。 

    在考迪罗独裁制度下,宪法形同废纸,人民毫无政治权利。黑人和印第 

安人受到歧视。“考迪罗”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经常向外国借债,甚至不 

惜牺牲国家主权和利益。这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帝国主义的干涉提供了方便 

条件。 

      (2)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工人运动 

     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的农业、采矿工业和某些轻工业都有一定程度的 

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各国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在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各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产生和发展 

起来,并在一些国家中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19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出现了第一批工人组织。阿根廷和墨西哥 

都出现了第一国际支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在90年代,阿根廷和智利等 

国建立了社会党,并创办刊物,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墨西哥在1878年建 

立了社会党,并出版了《社会革命报》。在20世纪初,拉美一些国家的无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罢工高潮,给帝国主义及本国统治者以沉重打 

击。 

      (3)欧洲各国的侵略和门罗主义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妄图卷土重 

来。西班牙拒不承认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法国殖民者不断干涉海地和墨 

西哥。英、美、德的势力竞相渗入拉丁美洲。美、英主要通过经济、政治以 

及军事干涉的手段,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 

     美、英在拉丁美洲争夺霸权的斗争很激烈。英国的势力较早侵入拉丁美 

洲。在1825—1828年间,英国就干涉过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三国战争,企 

图占领乌拉圭。1845年,它又联合法国武装干涉阿根廷—乌拉圭战争。1862 

年,英国宣布中美洲伯利兹河流域为英国殖民地。拉丁美洲独立以后,英国 


… Page 127…

通过贷款、直接投资及控制各国对外贸易等经济手段,在拉美各国获得许多 

政治、经济特权,以至于控制了拉美各国 (主要是南美各国)的主要经济命 

脉,使之在经济上成为英国资本的附庸。 

     美国早有控制西半球的欲望。早在 1808年,美国总统杰斐逊就曾表示 

过,“要从西半球排除一切欧洲影响”。181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 

反对转让美洲任何土地给欧洲列强。1812年,美国国务卿亚当斯对英国公使 

说:“你们保住你们的东西,但是把这个大陆的其余部分留给我们。”美国 

统治集团早就怀有对拉美的扩张野心,但是它独立较晚,力不从心,但又不 

想坐视欧洲殖民者把拉美夺走。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 

的咨文中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要点是:反对欧洲列强把美洲独立国 

家视为殖民对象,反对把欧洲的政治制度强加于美洲国家,反对欧洲列强干 

涉美洲国家事务。这些原则后来概括为一个口号:“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被称为门罗宣言和门罗主义。 

     英国万般无奈地接受了门罗主义,这对年轻的美国来说是一个胜利,对 

拉美各国也是有利的,毕竟对刚独立的拉美国家提供了一种防御,使它们免 

受侵犯。门罗主义以它民主的形式、道义的精神和含混的措词,受到当时拉 

美独立国家的普遍欢迎。美国也因此标榜自己是美洲国家的保护者。门罗主 

义宣称的不殖民、不干涉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美国并非不 

从事侵略扩张,门罗主义出笼之时,美国正忙于西部领土扩张。美国也从未 

尽过保护者的责任。80年代后期,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力量日渐强大, 

美国开始向拉丁美洲扩张,与英国进行了激烈的角逐。美国步步进逼,英国 

实力日渐不支。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揭开了美国向拉丁美洲全面扩张的 

序幕。 

      (4)美国在加勒比海霸权地位的确立 

     美国内战结束以后,迅速发展为西半球最强大的国家,并走上了争夺霸 

权的道路,其首要目标是争夺加勒比海地区的霸权,与英国发生了激烈的冲 

突。 

     1895年,美国国务卿奥尔尼宣称,美国在美洲大陆实际拥有最高权力, 

 “它的意旨就是法律”,坚持在英国和委内瑞拉的纠纷中英国必须接受美国 

的仲裁,并逐渐排挤英国在加勒比海的势力。1898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强 

占了波多黎各,使古巴成为它的保护国,进一步加强了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地 

位。在1901—1902年英、德、意制造的加勒比海国际危机中,美国以调节为 

由插手干预,宣称根据门罗主义原则,美国具有干涉拉美国家事务的“国际 

警察权”。这样,就把“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偷换成了“美洲是美国人的 

美洲”。  1901年,美国还从英国手中夺取了在尼加拉瓜开凿地峡运河的权 

利。1903年,美国又从巴拿马政府手中攫取了运河开凿权和霸占运河区域的 

永久租让权。1914年,美国在巴拿马地峡凿通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 

河,加勒比海实际上变成了一个“美国湖”。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加勒比海 

地区的战略控制,从而确立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霸权地位。 

      (5)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 

     早在16世纪70年代,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就开始了民间的贸易往来。 

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横渡太平洋的航路已经开通,中国的丝绸等 

商品经由马尼拉运往墨西哥,畅销拉丁美洲各地。19世纪中叶以后,大批华 

工移居拉丁美洲。为了解决华工问题,中国和古巴、秘鲁开始建立外交关系, 


… Page 128…

  开创了中拉正式建交的先河。 

       早期赴拉华工,为加速拉美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拉美的繁荣以及促进古巴 

  独立和中拉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时大多数华工都与外国公司订 

  有“契约”,一般规定要为雇主服务8年,在此期间无人身自由,故有“契 

  约华工”之称。他们与欧洲式自由移民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华工是被西方 

  殖民者人口贩卖公司所欺骗或拐骗和绑架到拉丁美洲的,所订契约也往往是 

  被迫的,受到非人的虐待,可以视为“变相的苦力奴隶”。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中,中国总是处于被 

  屈辱的地位,而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则不同。清政府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交 

  往中一开始就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友好相待,互谅互让,用协商的办法解 

  决差异和分歧:关于华工问题,双方约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并改善华 

  工待遇”;“双方都提出了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的要求”;“一致 

                                                   ① 

  确立了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则”。在签订条约的有关领事裁判 

  权条款中,一般都同意列入“有关限制领事裁判权”的原则。有关利益的均 

  沾问题,双方均明确表示:“只有属于自愿让与别国的利益和按照互利原则 

                             ① 

  给予利益,才授例均沾”。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和拉丁美洲诸 

  国建立了新型的国家关系是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的。 



                           2。古巴三十年民族解放战争 



        (1)西班牙对古巴的统治和黑人起义 

       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最大岛屿,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素有“安 

  的列斯珍珠”之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就入侵古巴,使之沦为殖民地。当 

  时,古巴以“糖和奴隶”闻名于世,被称为“蔗糖和奴隶之国”。为了从古 

  巴牟取暴利,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推行单一产品制,主要是生产蔗糖和咖啡。 

  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大量从非洲输入黑奴。到19世纪中期,临近古巴的许 

  多地区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逐渐衰落,唯独古巴的奴隶制经济仍有发展。 

       19世纪初,在海地革命的影响下,1812年在古巴东部爆发了一次大规模 

  的黑人起义。起义者提出了建立独立的黑人共和国的口号。这一斗争得到了 

  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家的支持。但是美国南部奴隶主总想吞并古巴,并不 

  希望古巴获得独立。古巴的土白人奴隶主阶级害怕古巴的独立会引起奴隶制 

  度的危机,因而甘心屈从于西班牙的统治,坚决反对古巴独立和释放黑奴。 

  这样,西班牙继续维持了在古巴的统治。1844年,马坦萨斯省的黑人策划起 

  义,准备用暴力推翻奴隶制度,建立黑人与白人权利平等的共和国。这次起 

  义因叛徒告密而流产。但是,古巴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并没有平息,19 

  世纪中期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 

        (2)十年战争 

       1868年,在西班牙国内发生革命的有利形势下,古巴第一次民族独立战 

  争爆发。这次战争持续十年,称为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的初级阶段。 

       1868年10月10日,奥连特省的自由派地主、著名律师卡洛斯·曼努埃 

  尔·塞斯佩德斯,首先在他的庄园举行武装起义。他释放了自己庄园的奴隶, 



① 参见《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227229、330 页。 

① 参见《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227—229、330 页。 


… Page 129…

把他们武装起来,作为起义的基本队伍。然后在马埃斯特拉山区的雅拉村召 

开大会,发表“雅拉宣言”,宣布起义的目的是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因 

此,起义得到了混血种人、黑人和华工的支持和拥护。起义很快扩展到东部 

地区。1869年4月,起义者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自由古巴”,选举 

塞斯佩德斯为总统,并制定古巴共和国宪法。 

     在制宪过程中,温和派和民主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民主派占优势, 

因而宪法在某些方面比“拉雅宣言”还有所前进。宪法明确规定废除奴隶制 

度;古巴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和受教育等民主权利;议会是共和国最 

高权力机关,具有任免总统和总司令的权力。这是对个人权力的一种限制。 

宪法的制定给古巴人民极大的鼓舞,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起义队伍 

进一步扩大。 

     这次独立战争持续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