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里掘出马赫迪的尸体加以焚烧。1899年11月,阿卜杜拉在一次战斗中牺 

牲。苏丹人民的反帝反殖运动终于被英帝国主义所绞杀。 

     1899年1月,英埃签订了《共管苏丹协定》,在“共管”的名义下,苏 

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马赫迪起义是非洲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殖反帝武装斗争,它沉重地 

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并影响了英属东非和乌干达等地区的斗争。这一斗争使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推迟了一段时间。 



                       3。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 



      (1)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角的高原地带,它是长期保持着独立地位的闭 

塞一隅。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埃塞俄比亚濒临红海的地理位置日益显 

示出战略价值,成为英、德、意等国争夺的目标。在三国的争夺中,意大利 

逐渐取得了有利地位。当时英国忙于侵略埃及和苏丹,法国致力于夺取刚果, 

他们都无暇顾及埃塞俄比亚。而英国为了防止意大利向尼罗河盆地扩张,也 

希望把意大利的注意力引向埃塞俄比亚。 

     1882—1885年间,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的厄特里亚省。以后,意大 

利侵略军屡次向内地推进,均未奏效。意大利无法在军事方面获得进展,采 

取了支持埃塞俄比亚南方绍阿邦王公麦纳利克夺取皇位的方式,以达到其侵 

略目的。1889年,埃塞俄比亚国王约翰四世在英国唆使下攻打苏丹马赫迪起 

义军阵亡,意大利趁机支持麦纳利克夺取了王位。5月,意大利强迫麦纳利 

克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条约规定,埃塞俄比亚北部包括阿斯乌拉在内 

的一些地区割让给意大利,意大利提供一些枪炮给埃塞俄比亚作为补偿。接 

着,意大利又玩弄篡改条约条文的恶劣手段妄图达到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目 

的。条约第17条按阿姆哈腊文本,原文是:“埃塞俄比亚皇帝陛下在与其他 

列强或政府进行交涉时,可以请求意大利国王陛下政府给予协助”;但意大 

利文本却把“可以请求”改为“必须请求”。根据篡改的意大利文本,意政 

府声称埃塞俄比亚已接受意大利的“保护”。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卫国战争 

     意大利政府的卑劣行径激起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麦纳 

利克宣布这个条约作废。1891年4月,麦纳利克又向欧洲列强发出通告信, 

坚决表示不能对列强瓜分非洲的行动熟视无睹。法国为了占领苏丹南部地 

区,表示支持埃塞俄比亚。 

     1893年2月,麦纳利克正式发表声明,决定从1894年5月起废止乌西 

阿利条约,并着手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7月,意大利发动了侵埃战争, 

首先攻打提格雷省。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保卫祖国。1895年3月,意军攻占 

了阿迪乌格里和阿迪格腊特。9月17日,麦纳利克发表告全国人民书,痛斥 


… Page 120…

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抗击侵略者。广大人民踊跃响应,很 

快组成一支8万多人的军队。12月7日,埃塞俄比亚军队在安巴—阿拉古战 

役中告捷,打败两股意军。1896年1月,马卡累要塞意军向埃军投降。3月, 

在阿杜瓦决战中,意军惨败。此后,意大利侵略者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同 

埃塞俄比亚签订和约。10月,双方在亚的斯亚贝巴正式签订和约。意大利被 

迫承认埃塞俄比亚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赔款1千万里拉,放弃侵占的提 

格雷地区。 

     在非洲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时期,埃塞俄比亚是唯一的以胜利的民族战争 

打败外国侵略、保持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它为非洲人民树立了英勇斗争的榜 

样,在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抗法斗争 



     16世纪中叶以后,阿尔及利亚名义上属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是独立国 

家。法国早就觊觎这个素有北非“谷仓”之称的国家。1830年6月13日, 

法国发动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武装进攻。阿尔及利亚人民英勇反击,阿布德 

尔·喀德尔(1808—1883年)领导了西部山区和沙漠地带各部落的抗法斗争, 

多次击败法军,迫使法国在1834年和1837年两次与喀德尔缔约,承认喀德 

尔在西部地区建立的“埃米尔”国。1839年以后,法国集中兵力进攻“埃米 

尔”国,1841年占领了起义者的都城麦斯卡腊。1847年,喀德尔在阿尔及利 

亚边境的一次战斗中失败被俘。这次抗法斗争告一段落。喀德尔领导的抗法 

斗争规模大,战斗激烈,持续时间长。恩格斯称赞喀德尔是“孜孜不倦和大 

胆无畏的领袖”。 

     1871年春,阿尔及利亚再次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卡比利亚山区的 

30个卡尔比部落,在封建贵族莫卡拉尼的领导下首先举行民族大起义。不 

久,一宗教首领哈达德发动起义,两支队伍兵合一处,达15万人之多,夺回 

了被法国殖民者占领的土地,一度把法军从东部地区赶走。5月,莫卡拉尼 

在一次战斗中阵亡;7月哈达德被俘。起义遭到重大损失,但是阿尔及利亚 

人民没有停止斗争,全国从北到南燃遍了起义烈火。到1872年初,这次起义 

最后被镇压下去。1900—1905年,法军占领撒哈拉地区后,阿尔及利亚全部 

沦为法国殖民地。 



                         5。突尼斯人民的抗法斗争 



     1881年4月底,法国海军占领了突尼斯的宾泽特港,陆军侵入突尼斯城。 

5月12日,法军包围突尼斯近郊巴尔杜的别伊王宫,强迫别伊穆罕默德·萨 

多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保护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法军对突尼斯实行占领, 

突尼斯的内政、外交均受法国监督,法国还在突尼斯享有投资特权。 

     突尼斯人民坚决反对这个屈辱性条约,以斯法克斯城为中心,掀起了全 

国性的抗法斗争。法国殖民者强迫突尼斯政府派兵镇压,但官兵一到斯法克 

斯城,就倒向起义者。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起义者顽强坚持斗争,7 

月14日斯法克斯城陷落。 

     1883年7月,法国又强迫突尼斯别伊签订新条约,突尼斯正式接受法国 

的“保护”,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别伊仍为国家元首,但实权操在法国任命 


… Page 121…

的总监手中,法国官员充斥突尼斯政府各个部门。法国确立了在突尼斯的保 

护制度以后,对突尼斯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 

     突尼斯人民的抗法斗争缺乏统一的领导,力量也比较分散。到 1881年 

底,北部和中部的起义被镇压。南部的起义坚持到1883年。突尼斯人民的抗 

法斗争得到了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和埃及人民的支持。突尼斯人民 

并不甘心屈服于法国的统治和奴役,到20世纪初,又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运 

动。 



                     6。中部非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殖民国家在西非的扩张和西非人民的抵抗斗争 

    西非曾是欧美奴隶贩子瞩目和出入的主要地区。奴隶贸易后期,英、法、 

美等国开始了在西非沿岸的殖民掠夺。19世纪中叶,美国侵占了利比亚;英 

国开始侵占塞拉利昂、加纳、尼日利亚;法国开始侵占塞内加尔和马里。殖 

民者的入侵,遭到了西非人民的顽强抵抗。其中居住在黄金海岸一带的阿散 

蒂人的抗英斗争影响最大。 

     阿散蒂人于17世纪组成了几内亚湾最大的国家,定都库马西。18世纪 

初,其领土已扩展到海岸地带,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国家。但是英国的入 

侵中断了它的发展过程。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逐渐在沿岸地区扩张,侵占 

阿散蒂人的领土。阿散蒂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和自由,1805—1900年间与 

英国进行了8次战争。1824年,新任总督麦卡锡亲自率领殖民军进犯阿散蒂, 

在邦加索战役中英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麦卡锡毙命。1853年和1863年, 

英国又两次进攻阿散蒂人,均遭失败。 

     1872年,荷兰将埃尔米纳等堡垒让给英国,从此英国独占了黄金海岸, 

英殖民者与阿散蒂国的矛盾更加尖锐。1873年春,英国调集重兵,向阿散蒂 

人大举进攻。阿散蒂军在出击中不幸染上痢疾和天花,兵员大损,被迫退守 

首都库马西。1874年3月14日,阿散蒂被迫与英殖民者签订和约,同意赔 

款5万盎司黄金,并放弃沿海地带的主权。 

     阿散蒂人并没有屈服和停止斗争。1890年12月,英国提出对阿散蒂国 

实行“保护”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但英国仍不断制造借口进行挑衅。1896 

年1月,英殖民军占领了库马西,俘虏了阿散蒂国王及其家族,悍然宣布阿 

散蒂为英国的“保护国”。阿散蒂人把象征主权和民族团结的金凳子藏起来, 

表示决不向英国屈服。1900年,英国驻黄金海岸总督逼迫阿散蒂酋长交出金 

凳子。阿散蒂人忍无可忍,立即起义,掀起了第八次抗英斗争。经过9个月 

的战斗,英国援军打败了阿散蒂人。但他们始终没有交出金凳子。起义失败 

后,许多起义领袖被监禁和流放。1902年1月,阿散蒂被英国正式吞并。 

     阿散蒂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抗英斗争,在非洲人民的解放斗争史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页。 

      (2)殖民国家对刚果的争夺和1884—1885年柏林会议 

    殖民国家对中非的瓜分是在“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旗号下进行的, 

比利时充当了先锋。1876年9月,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 

有比、德、奥匈、英、法、意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会议决定成立“考察与 

开化中非国际协会”,并在各国成立分会。比利时的委员会后来改称“国际 

刚果协会”,受利奥波德直接指挥。协会派遣“探险家”斯坦利前往刚果活 


… Page 122…

动。1879—1884年间,斯坦利在刚果为比利时建立22个商站,强迫刚果酋 

长签订450多个条约。 

     法国较早占领加蓬。1875—1879年,法国派遣布拉扎从加蓬到内地活 

动,为占领西北刚果(后改称法属赤道非洲)作准备,法国与比利时发生冲 

突。占据安哥拉的葡萄牙对斯坦利的活动也提出抗议,英国则完全支持葡萄 

牙。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口的“主权”,但英葡享有同等的权利。由于 

英法矛盾尖锐,法国则向“协会”倾斜,德国也反对英国,支持协会。各殖 

民国家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决定自己对其他国家所应采取的对策。各国 

在刚果的争夺最后通过柏林会议得到解决。 

     1884—1885年,在德国俾斯麦主持下召开柏林会议。这是一次瓜分刚果 

的会议,有14个国家出席。各国都承认了比利时在刚果的主权,利奥波德分 

别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协定。会后不久,利奥波德宣布刚果为“独立自主”的 

 “刚果自由邦”,他本人为元首。 

     柏林会议承认:刚果盆地贸易自由和刚果河及尼日尔河的航行自由;禁 

止贩卖奴隶;任何国家以后在非洲取得领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这次会议成 

为殖民国家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 

      (3)利奥波德在刚果的统治 

     利奥波德在刚果推行所谓利奥波德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质是夺取当地居 

民土地,通过大公司租让制和强迫劳动,掠夺刚果的财富。他打算拥有一个 

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它将比比利时大70倍。这一野蛮掠夺计划 

遭到了进步舆论的谴责。各国借口利奥波德的措施违反柏林会议的决议,进 

行干预,坚持要求进行“改革”。被排斥的比利时资本家也要求把刚果交归 

政府管理。利奥波德不得不放弃他个人对刚果的统治。但是在他结束个人统 

治之前,把大量土地租给了美、英、法、比资本家所组成的4家大公司。 

     1908年,刚果自由邦由比利时政府接管,改称比属刚果,但是这并没有 

改变刚果的殖民地位。 

     法属刚果也推行了利奥波德制度,殖民当局大量出租土地,把境内2/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