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布劳恩_2-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韦纳·冯·布劳恩1912年生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德国 

著名的火箭专家,对V—1和V—2飞弹的研制进行了关键性的工作。在战幕 

落下之后,布劳恩及其科研小组向美国政府投降,并且取得了美国国籍。在 

美国,布劳恩继续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工作的研究,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和荣誉。1969年,他领导研制的“土星号”巨型火箭,曾将第一艘载人飞船 

 “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1981年4月首次试飞成功的航天飞机,当初 

也是在布劳恩的创意下研制成功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 

     在航天事业上,布劳恩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还着眼于未 

来,对航天科技的远景作出展望,他预言:“21世纪将是在外层空间进行科 

学活动和商业活动的世纪,是载人星际飞行和开始在母星地球之外建立永久 

性人类立足点的世纪。” 



                             一、从求学到成材 



     1912年3月23日,韦纳·冯·布劳恩出生在德国波森的维尔西茨。他 

的父亲布劳恩男爵是省议会议员,非常善于解决问题,而且判断准确,后来 

任魏玛共和国的内阁成员和农业部长,也是德国储蓄银行的创办者之一。他 

的母亲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出身于贵族世家,很有教养。小韦纳 

受母亲影响很深,小时候,酷爱音乐和文学的母亲总是对他循循善诱,引起 

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求知的欲望。 

     小韦纳进入学龄以后,在路德派教堂行坚信礼时,母亲没有按常规送他 

金表,而是给了儿子一架望远镜。于是从小时候开始,布劳恩便成了一个业 

余天文爱好者,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布劳恩有三个兄弟,他是家中的次子,兄弟经常在一起玩耍游戏。布劳 

恩的第一次火箭试验是在柏林的使馆街区进行的。在他10多岁的时候,当时 

全家随父亲移居柏林。小布劳恩将6支特大号的烟火绑在滑板上,创造了自 

己的“火箭车”。 

     试验那天,小布劳恩点燃了引信,“火箭车”脱离了控制,拖着彗星尾 

巴似的火焰冲了出去,呼啸着窜出老远,最后,焰火在雷鸣般的一声巨响中 

烧个精光,车子翻到了一边。这一切使小布劳恩欣喜若狂,他万万没想到他 

的“火箭”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警察把这个不听话的大胆孩子抓住,交给他 

的父亲去管教。 

     这件事丝毫没有影响小布劳恩对火箭发射的兴趣,经常和哥哥一起发射 

了许多自制的烟火。在柏林,小布劳恩是个出名的淘气孩子,总是接二连三 

地惹祸,今天爆竹炸坏了别人的水果摊,过几天烟火又落到人家的面包铺里。 

     当时布劳恩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13岁的孩子。在柏林,他发现有许多 

东西值得探究,但是在他的学校课程里几乎没有。他的外语,特别是法语成 

绩十分优异,其他课程却忽略了。他的学校是法国人办的大学预科,传统意 

识十分浓厚,教育手段也很落后。这些对于喜爱探险、追求进步的小布劳恩 

来说是远远不能适应的。他不喜欢学校的教育方法,因而他的成绩单总是不 

能令父母高兴,特别是物理和数学,差得尤其令人担忧。 

     在学校最关键的一学年中,布劳恩丝毫没有认识到学校学习的重要性, 

他打定主意要搞一种比自行车更好的交通工具。于是他开始在父亲的汽车房 

里自己动手造汽车。可是这个年轻人的汽车还没造好,却耽误了复习功课的 


… Page 3…

时间,结果布劳恩不但数学不及格,而且稍好一点的物理也不及格。他的父 

亲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教育这个孩子了,于是把布劳恩转到埃特斯堡寄宿 

学校去。 

     埃特斯堡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好,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密切的师生关系 

而出名。学生在上完上午课之后,把下午时间花在木工、石工、农事等创造 

性劳动上。这与以前枯燥的课本知识比起来相差很远,但与制造汽车相近, 

布劳恩很喜欢。临睡以前,他还可以用他的小望远镜对着星星看上一两个钟 

头。 

     1925年的一天,布劳恩看到了1923年出版的一本书,那是德国航天学 

奠基人赫尔曼·奥伯特写的《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他马上找来通读,这 

本书对他毫不犹豫地选定自己的终身事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去征服宇 

宙空间,他愿意全力以赴。为了能够读通这本书中那些五花八门的数学公式, 

布劳恩下定决心,全力攻读数学和物理这两门使他头痛的学科,这样成绩逐 

渐地有所提高。 

     1928年,他转学到施皮克罗格岛上的赫尔曼·利茨学校,此时他已经是 

班上功课最好的学生了。 

     在布劳恩的心目中,天疆,那地球轨道以外无边无际的疆域深深地吸引 

着他,宇宙旅行是他心中最向往和美好的事;对于天文学,他也始终保持着 

浓厚的兴趣。他母亲送给他的那只小望远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日益开阔 

的视野了,于是在这所学校里,他决心搞一个完备的学校天文台。他首先说 

服校长买了一架十分高级的5英寸折射望远镜,然后为了建筑天文台的外围 

结构,他又在同学中组织了一个石木工小组。在这次营建天文台的工作中, 

布劳恩不仅表露出极大的热情,而且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 

     从学校毕业后,布劳恩回到柏林,到夏洛滕堡工学院就读。然而按照学 

校严格的校规和极其重视实习的条例,他必须同时在博尔西斯大机器厂当学 

徒。在工厂里,他学习了钳工、铸工、锻工,还在机车装配库干过3个月, 

这些使他有了一定的技工常识。 

     不过布劳恩的目标还是宇宙飞行。这时期,火箭研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1930年,报纸上介绍了美国罗伯特发射同温层火箭的计划;前苏联传出了有 

关宇宙飞船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实际上,早在本世纪初,航天时代的来临就 

在一些理论家的头脑中形成了构思,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使用液体燃料作 

为推进剂的主张。而此时,大量的火箭研究工作开始集中于德国,火箭技术 

已经进入了实验阶段,有人造出了以火药火箭为动力的汽车和雪橇,速度得 

到了惊人的提高;1929年,一些德国人已经开始研究液体燃料火箭。 

     1930年,布劳恩见到了对他影响颇深的奥伯特,他参加了奥伯特的试验 

小组,研制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器。他与奥伯特的助手内贝尔和里德尔一起, 

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在一个废弃的军火库中建立起柏林火箭飞行场,进行 

火箭的研究试验。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缺钱、缺物、缺劳力,他们便四处 

去游说,以令人神往的宇宙飞行来打动那些有钱人和有技术的人,前来支持 

他们的火箭技术事业。在这里,他们成功地试验了一枚“米拉克一号”小型 

火箭。 

     1931年夏天,布劳恩到瑞士苏黎士的联邦工学院深造。在这里他结识了 

美籍医科学生杰纳勒尔兹。布劳恩认为未来的太空人必须承受很大的加速 

度,于是他们两人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太空医学实验。他们把小白鼠固定在 


… Page 4…

一个平放的轮子上,然后转动轮子,越转越快直至转到极限值,随后杀掉小 

白鼠进行解剖。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老鼠承受重力加速度的限制因素在于它 

的脑子,老鼠的死因多是脑溢血。这项试验的成果20年后被美国空军航空医 

学研究机构证实。 

     1932年春,回到柏林的冯·布劳恩以航空工程学士学位毕业于夏洛滕堡 

工学院。但是,这时的布劳恩意识到,要征服外层空间,光懂得螺帽、螺栓 

之类的工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他知道必须学习更多的物理、化学和天文学 

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他决心以毕生精力去研究的问题的所有方面。因此, 

1932年夏,他决定转入柏林大学。当时,杰出的物理学家内尔恩思特、劳厄、 

薛丁谔都在那里任教。布劳恩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由陆军提供研究经费, 

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小组。 

     1934年,这位22岁的学生科学家以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于柏林大学。 

他的毕业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柏林大 

学把这篇论文评为最高等级:特优。在这篇论文中,年轻的冯·布劳恩试图 

分析并测定火箭发动机中发生的复杂的喷射、雾化、燃烧、离解、气态平衡 

和膨胀现象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在当时,液体推进剂火箭还是一种新事物,而固体燃料火箭早在几百年 

以前就有了。航天理论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奥伯特都曾指出:就产生更强的 

推力来说,液体推进剂有着巨大的潜力。布劳恩他们的火箭飞行场的主要目 

标就是把这些建议应用于实践。这时的液体燃料,是以液态氧为氧化剂,碳 

氢化合物为燃烧剂。时至今天,许多大型的弹道导弹还是以液体燃料为动力。 

布劳恩等人的工作,就是要为火箭飞行的点火、混合、冷却、控制剧烈燃烧 

等问题提供方法和答案,把液体的发动机和燃料箱组合成一个运载工具,发 

射上天。 

     1932年的冬天,布劳恩在德国陆军的支持之下,组织了自己的实验室, 

任务是发展液体推进剂火箭。在军方的一个试验井中,布劳恩小组造出了可 

以产生300公斤推力的再生冷却液氧——酒精发动机。1934年,他们将这种 

发动机装在A—2火箭上,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 



                          二、给希特勒上技术课 



     在军方的试验井中,布劳恩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火箭发射,并且将 

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2200磅。这些成果不仅使陆军方面感到吃惊, 

也引起了空军的注意,空军建议布劳恩小组把这一动力装置试用于飞机上, 

研制出新型的全火箭动力战斗机。在德国军方的大力资助下,冯·布劳恩在 

波罗的海海滨的佩内明德建起了一个大型的试验厂,继续进行火箭飞行试 

验。 

     1939年3月23日,布劳恩27岁生日这天,他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当 

时的政治气氛十分紧张,1938年的苏台德冲突使许多人嗅觉到大规模战争的 

味道。每一个德国人都知道,他们的元首正准备摊牌,要挟西方列强满足他 

的要求。 

     这天天气很冷,下着雨。希特勒在一些陆军官员的陪同下来到布劳恩最 

早进行试验的那个试验井。布劳恩随希特勒一行一起走向一座最老的试验 

台,观看一架1934年旧的650磅推力火箭发动机进行试车,在强大刺耳的呼 


… Page 5…

啸声中,希特勒看起来十分平静,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发动机试验中,希特勒 

始终表情沉静,不为所动。直到看到一枚崭新的A—5导弹剖面模型时,他才 

开始问话。由此可见,希特勒对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十分注意,于是布劳恩就 

火箭推进原理进行了浅显的解释,他说: 

      “以前用汽油或柴油和某种汽化系统,利用周围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作动 

力的发动机,称为脉冲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但是这种脉冲式发动机只能用于 

比较低速的飞行,如果飞机以这样的速度飞行,就会被高射炮或战斗机打下 

来。火箭推进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发动机起作用的时间很短,导弹也能像炮 

弹一样,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因为导弹与炮弹一样,是沿着弹道飞行轨道飞 

行的,所以导弹初速度越大,射程就越远。” 

     布劳恩停顿了一会,看了一眼希特勒,发现他正认真地听着,于是他指 

着A—5导弹的流动体系讲道: 

      “按发动机的单位重量计算,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比用于飞机推 

进的任何发动机都要大得多。如果能加快燃烧过的气体的排出速度,火箭的 

末速度还会更大,射程将更远。排气速度翻一番,同一枚火箭所能达到的速 

度也会翻一番,射程则是原来的4倍。末速度还取决于所消耗的与火箭空重 

相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