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衍义-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胆治鹰食病。世有养者,去而复来,久亦不去。当缩身藏足之时,人溺之即开。合穿山甲 
等分,烧存性,治痔。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隐居所说,跳入虎耳及 
仰腹受啄之事,《唐本》注见摈,亦当然。 

卷十七
石龙子
内容:蜥蜴也,今人但呼为蜴蜥。大者长七八寸,身有金碧色。仁庙朝,有一蜥蜴在右掖 
门西浚沟庙中,此真是蜥蜴也,郑状元有诗。有樵者于涧下行,见一蜥蜴自石罅中出,饮水 
讫而入。良久,凡百十次,尚不已。樵者疑不免,翻石视之,有冰雹一二升。樵人讶而去, 
行方三五里,大雨至。良久,风雹暴作。今之州县依法用此祈雨。经云∶治五癃,破石淋, 
利水道。亦此义乎。 

卷十七
露蜂房
内容:露蜂房有两种∶一种小而其色淡黄,窠长六七寸至一尺者,阔二三寸,如蜜脾下垂 
, 
一边是房,多在丛木郁翳之中,世谓之牛舌蜂。又一种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 
三四斗许,小者亦一二斗,中有窠如瓠之状,由此得名。蜂色赤黄,其形大于诸蜂,世谓之 
玄瓠蜂。《蜀本·图经》言“十一月十二月采”者,应避生息之时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 
此两种。 

卷十七
樗鸡
内容: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红,五色 
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今人又用之行瘀血月闭。 

卷十七
蚱蝉
内容: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始终一般声,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处,背壳坼蝉出。所 
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干其壳而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蓄之,虽数日 
亦不须食。古人以谓饮风露,信有之。盖不粪而溺,亦可见矣。西川有蝉花,乃是蝉在壳 
中不出而化为花,自项中出。又,壳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甚良。 

卷十七
白僵蚕
内容:然蚕有两三番,惟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 
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其蚕蛾则 
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卷十七
木虻
内容:大小有三种。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扁,微黄绿色。雄霸州、顺安军沿 
塘、泺界河甚多。以其惟食牛马等血,故治瘀血、血闭。 

卷十七

内容:今人谓之簸箕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勿使服药人 
知。 

卷十七
蛴螬
内容:此虫诸腐木根下有之。构木津甘,故根下多有此虫,其木身未有完者。亦有生于粪土 
中者,虽肥大,但腹中黑,不若木中者,虽瘦而稍白。生研,水绞汁,滤清饮,下奶。 

卷十七
蛞蝓蜗牛
内容:蛞蝓、蜗牛二物矣。蛞蝓,其身肉只一段。蜗牛,背上别有肉,以负壳行,显 
然异矣。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也。其治疗亦大同小异,故知别类。又谓蛞蝓是蜗牛 
之老者,甚无谓。蛞蝓有二角,蜗牛四角,兼背有附壳肉,岂得为一物也。 

卷十七
水蛭
内容:陈藏器、日华子所说备矣。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鳖。腹黄者,谓之马黄。畏盐,然治 
伤折有功。经与《注》皆不言修制,宜子细,不可忽也。今人用者皆炒。 

卷十七
鳖甲
内容:九肋者佳,煮熟者不如生得者,仍以酽醋炙黄色用。经中不言治劳,惟《蜀本·药性 
论》云“治劳瘦、除骨热”,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据,亦不可过剂。头血涂脱肛。又,烧头 
灰亦治。 

卷十七
乌贼鱼
内容:乌贼鱼干置,四方人炙食之。多取骨镂为细。研细,水飞,澄下,比去水,日干之 
,熟蜜和得所,点目中翳,缓取效。 

卷十七

内容:伊芳洛绝少,今多自京师来,京师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边沧、瀛州等处所出甚多。徐 
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儿解颅,以螯并白芨,烂捣,涂囟上,颅合。此物极动风,体有 
风疾人,不可食,屡见其事。河北人取之,当八九月蟹浪之时,直于塘泺岸上,伺其出水而 
拾之。又,夜则以灯火照捕,始得之。时黄与白满壳,凡收藏十数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 
至夏末秋初,则如蝉蜕解。当日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卷十七
原蚕蛾
内容:有原复敏速之义,此则第二番蛾也。白僵蚕条中已具。屎,饲牛代谷。又以三升醇 
酒,拌蚕屎五斗,用甑蒸热,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就所患一 
边卧,着温热,浓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常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在外,不得 
壅覆,未全愈,间,再作。 

卷十七
蚕蜕
内容:治妇人血风,此则眠起时所蜕皮是也。其蚕退纸谓之蚕连,亦烧灰用之,治妇人血露 
。 

卷十七
鳗鲡鱼
内容: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剥用,以指擦之,即时色转。凡如此 
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卷十七
鲛鱼
内容: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鞍剑。余如经。 

卷十七
河豚
内容:河豚,经言“无毒”。此鱼实有大毒,味虽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杀人,不可不谨 
也。浓生者不食亦好。苏子美云∶“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此时诗家鄙讽之言,未足 
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触之则怒气满腹,翻浮水上,渔人就以物撩之,遂为人获。橄榄并芦 
根汁,解其毒。 

卷十七
紫贝
内容:紫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点但黑。《本经》以此烧存性,入点眼药。 

卷十七
鲈鱼
内容:鲈益肝肾,补五脏,和肠胃。食之宜人,不甚发病。宜乎,张翰思之也。 

卷十七
虾麻
内容: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遇阴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间有白汁,谓 
之蟾酥。以油单裹眉裂之,酥出单上,入药用。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 子蘸干蟾酥少许 
,于血出处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盖本无三 
足者。 

卷十七

内容: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 
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 
热。 

卷十七
蛤蚧
内容: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 
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 
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 
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升斤,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当降序 
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由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卷十七
鲮鲤甲
内容:穴山而居,亦能水。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 
。脓血甚者,加 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卷十七
蜘蛛
内容:蜘蛛品亦多,皆有毒。经不言用是何种,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篱头、陋巷之间,空中 
作圆网,大腹、深灰色者。遗尿着人作疮癣。 

卷十七
蜻蛉
内容:其中一种最大,京师名为马大头者是。身绿色。雌者,腰间一遭碧色。用则当用雄者 
。陶隐居以谓青色大眼。一类之中,元无青者,眼一类皆大。此物生化于水中,故多飞水上 
。唐杜甫云∶“点水蜻蜓款款飞。” 

卷十七
石蚕
内容:谓之为草,则缪矣。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处有,附生水中 
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以谓之石蚕也。今方家 
用者绝稀。此亦水中虫耳,山河中多。 

卷十七
蛇蜕
内容:蛇蜕,从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药多用,取此义也;入药洗净。 

卷十七
蛇黄
内容:椎破,中间有如自然铜者佳。治心悸动,火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 
蛇 
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与前二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菏汤调,食后、夜卧 
服,殊效。 

卷十七
金蛇
内容:金蛇,今方书往往不见用。 

卷十七
乌蛇
内容: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尝于顺安 
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市者多伪,以 
他蛇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 

卷十七
白花蛇
内容: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 
,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卷十七
蜈蚣
内容: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乌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大蒜涂 
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 
,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 
、白盐亦效。 

卷十七
马陆
内容:即今百节虫也。身如槎节,节有细蹙纹,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如环,长 
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阳宫及内城砖墙中甚多,入药至鲜。 

卷十七
(噎)(乌红)
内容:诸家所论备矣,然终不敢舍诗之意。尝析窠而视之,果有子如半粟米 
大,其色白而微黄。所负虫亦在其中,乃青菜虫,却在子下,不与虫相着。又非叶虫及草上 
青虫,应是诸虫皆可也。陶隐居所说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细,醋调,涂蜂虿。 

卷十七
雀瓮
内容:多在棘枝上,故又名棘刚子。研其间虫汁,灌小儿,治(原缺)。 

卷十七
鼠妇
内容:鼠妇此湿生虫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大者长三四分。在处有之,砖瓷 
及下湿处多,用处绝少。 

卷十七

内容:常在大暑前后飞出,是得大火之气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虽曰“ 
腐草所化”,然非阴湿处终无。 

卷十七
衣鱼
内容: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浓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 
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卷十七
白颈蚯蚓
内容: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间蚯蚓鸣于身,有人教用 
盐水浸之而愈。崇宁末年,陇州兵士暑月中在 厅前,跣立厅下,为蚯蚓所中,遂不救。 
后 
数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识者教以先饮盐汤一杯,次以盐汤浸足,乃愈。今入药,当去土, 
了微炙。若治肾脏风下疰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王荆公所谓“ 壤太牢俱有味,可能 
蚯蚓独清廉”者也。 

卷十七
蝼蛄
内容:此虫当立夏后,至夜则鸣,《月令》谓之蝼蝈鸣者是矣。其声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 
无一长者。 

卷十七
蜣螂
内容:大小二种∶一种大者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黄,子附母而飞行,昼不出,夜 
方飞出,至人家庭户中,见灯光则来。一种小者,身黑暗,昼方飞出,夜不出。今当用胡蜣 
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马,治胀结,绝佳。狐遇而必尽食之。 

卷十七
斑蝥
内容:须糯米中炒,米黄为度。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 
酌。下条芫青,其用与此不相远,故附于此。 

卷十七
马刀
内容:京师谓之 岸,春夏人多食,然发风痰,性微冷。又顺安军界河中亦出 ,大抵与马 
刀相类,肉颇淡,人作 以寄邻左,又不能致远。亦发风。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 
此等众蛤灰也。 

卷十七
贝子
内容:今谓之贝齿,亦如紫贝,但长寸余,故曰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烧 
用。北人用之毡帽上为饰及缀衣,或作蹀躞下垂。 

卷十七
甲香
内容:甲香,善能管香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