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中央。

政治局委员的人数到达了历史上的最高,达到了21人,而候补委员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足足有18人。

从表面上来看,**的组织机构庞大了很多,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领导的军队和百姓都壮大了不少。

在陕西,宁夏和甘肃完成了大部分农村的土地**后,原来西北的国民党杂牌军根本就不敢对阵红军。因为这些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西北人,而且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出生,听说家里分到了土地之后。

不少士兵都偷偷的逃跑了,回到家乡,耕种分到的土地。阵前只要红军的一喊话,说不定全军都有有可能投诚了红军不可。

老西北军的军官也极力想隐瞒这些事,但是十万士兵,就有数十万的亲人。能够将他们的家信全部烧掉,但烧不掉的是从西北过往上商人的传言。

再一次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副主席,做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充分肯定了西北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曾一阳本来提议消除农业税收,改成组织群众建设家乡的想法,在河套农场建立后,第二年,就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成效。

仅仅两年,西北的商业,也恢复到了三十年代之前,大灾荒之前的水平,政府用劳役代替税收的做法在西北老百姓中获得了很高的热情。

从西安到榆林的西榆公路,就是在没有动用政府一分钱,和一颗粮食的情况下,由沿线的老百姓在秋冬两季完成的。

最早是从洛川,和周边的地区,老百姓在当地县委领导的带领下,自从组建的工程队,等到上报到西安的时候,这条公路沿线的不少地方老百姓都组织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条民众推动政府建设的公路。

他的意义,更多的是说明,**在西北的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军民鱼水情一样的存在。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做钉的思想下,军人很多都是被看成生活绝望的体现。但是,在西北各个地方,头上包着毛巾,脸上如同沟壑般的皱纹的老父亲,对将要参军的儿子,说着当兵光荣的话。

中国的百姓很苦,苦到,只要有一个当权者能够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会支持他。如果能够让他们活的好一点,吃上饱饭,冬天穿上暖和的棉衣,就能将心窝子都给掏出来。

现在的西北,只要能够付出劳动,就能过上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堂的生活。

质朴的民风感觉亏欠了政府很多,只有用他们在农闲时使不完地力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对得起富足的生活。

可他们怎么知道富足的生活是应该什么样子的?

并不是吃饱饭,有衣穿,就是富足的生活。

周副主席的政府工作报告点燃了会场,他眼眶有些湿润,情绪激动的语音,让很多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同志,仿佛进入到一种神奇的境界中。

眼前一幕幕是,在长征中倒下战士的黯淡背影,和现在,到处红旗飘飘,迎风招展的**宏图。

正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历经磨难的困境,和欢呼雀跃的胜利,才会久久的沉浸在这种忘乎所以的意境之中……

热烈的掌声,在礼堂内久久不绝,与会的所有人都坚信,困难是暂时的,他们能够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这就足够了。

到此,为期十天的洛川会议也就圆满结束了。

会后,天色还很亮,西北的夏天,天暗的比较晚。

晚上六七点钟,根本就不需要点灯。彭总跟着曾一阳一边走,一边好奇,曾一阳神神秘秘的有什么好吃食招待他?

难道是黄河鲤鱼?

这可是稀罕物,可这里离开黄河几百公里,哪里会有活鱼,咸鱼还差不多。

“彭总,这回你算是赶着了,昨天周炎和我忙活了半宿,才知道,洛川也有这好东西。我这可是独家秘诀的好菜,人多了招待不起,您可吃完了别在外边夸,再要弄这么一盘子菜,我可真的拿不出来……”曾一阳神秘的笑了笑,不过就是不说是什么好宝贝?

把彭老总的胃口全都调足了……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一一五章从王到鳖

更新时间:201182020:09:39本章字数:10170

第一一五章从王到鳖

“这是……”彭总心惊胆战的看着木桶里,耀武扬威,如同一个个铁甲大将军的有黑色爬虫。

“蝎子,没想到,洛川的地方种粮食不行,可这玩意长势可好的很。彭总您看,这个头,这体魄,各个都二十多公分长,可不多见……刚来的时候,现这里的老乡都说这什么?鞋底子,还不知道就是蝎子,这下可能一饱口福了……”曾一阳喋喋不休的赞美他和周炎忙活了几个晚上的成果。

“这东西能吃?”彭总其实有些想回去了,自己吃的是军委食堂,黄澄澄的小米饭,加上一小碟油泼辣子,这季节,说不定还能吃上苦瓜炒肉片,显然要比吃毒物强很多。

“什么东西这么香?”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味,彭总显然是饿了,至少找到了曾一阳有点招待他的意思,准备了一大锅肉也不错。

“周炎,砂锅里的汤有没有把骨头挑出来,不然这汤可有些欠讲究。”曾一阳顿时期待了起来,运气好,挡也挡不住。

曾一阳小的时候,就喜欢吃些不长腿的荤菜。比方说泥鳅、鳝鱼、还有长虫,也就是蛇。

可这些都是上不得席面的物件,除了鳝鱼还好一点,有些江南的馆子里,夏天还有的卖,也不多见,因为这个吃食卖不上价格,也没人愿意去抓。倒是贫苦百姓家吃的比较多。

因为一到夏天,下一次水田拔草,都能踩着。可蛇只有在广东等地吃的比较多,江南也不多见。更不用说北方人了,也没有喜欢吃这个东西的。

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心里面更是想的不行。

昨天夜里,正好有一条不开眼的,被周炎给现了,还是一个不毒的菜花蛇,体长近两米,足好几斤。

今天早上就杀了,放砂锅里用文火炖,早就将肉都炖烂了。为了这一锅蛇肉,曾一阳还去了军委食堂,要了不少作料,用小瓶子装着,都有四五个。

放足了香料的蛇羹,没有一点腥味,反而是浓厚的香料,将蛇肉的鲜美全部调了出来。曾一阳陶醉的闻着空气中的香味,闭着眼睛,静静的矗立在了院子中。

“军长,蛇羹真香,原先我也不吃这东西,嫌它长得难看,也不知道好不好吃,总之心里看着渗得慌。可一闻这味道,等会儿我也要多吃几碗。”周炎眼中冒着崇拜的目光,蛇肉他当然吃过,穷人家,在青黄不解的时节,逮什么吃什么。

赶上灾荒年月,连观音土都吃,可以前每次吃蛇,总是带着腥臭味。照着曾一阳的步骤,就放了几样香料和一点白酒,就变了个样似的。

彭总心里犯嘀咕,长征路上,他也吃过,但腥臭异常,算不得什么好吃食,可曾一阳完全当个宝一样,就让人有些寻味。曾一阳常年在国外生活,在部队中也没有听过说他搞过特殊。但是从体魄上,像是根本就没有受苦一样,加上脸上也白净。

都是一样带兵打仗的,难道就有秘诀?

周炎也不言语,将那个木桶放到了水盆边上,用清水洗刷起蝎子来,蝎子尾部的毒针早就用刀挑掉了,根本就不怕它不老实。有一个战士将一盆烧红的木炭放到了他边上,他就洗好一个,放一个在铁架子上,下面放着木炭,用木板压着蝎子的身体,不一会儿,就冒出吱吱的响声。

涂抹上了曾氏秘制酱料的蝎子,也带着独有的香味,在院子里飘动起来。

一个警卫班的战士,端着一盆看上去像青菜模样的菜放到了院子里的桌子上,另外一个醒目的砂锅早就占据了桌子的中央位置。

彭总接过曾一阳陶碗,像和烈酒一样,小口抿了一口。一股浓郁的鲜味冲击着他的味蕾,这种味道竟是如此的美味

消失了狐疑,彭总心里顿时对曾一阳佩服不已,当然不是打仗上的。

要是有曾一阳四十军那样的装备,彭总自认小日本的第六师团也就是他眼中的一盘菜,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他奇怪的是,曾一阳已经是党内的高级干部,但是总能够想到一些独特的办法来犒劳自己,日子过的异常潇洒。简直就不像一个**军人,以艰苦来淬炼自己的意志,而是在艰苦环境中,还能‘享乐’的浪子,这就让他佩服不已。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蛇肉还能做成这样呢?

曾一阳见彭总喜欢,顿时高兴了,说起了他‘吃经’,其中他推崇的当然不是粤菜,而是一直以来有保健功能的药膳。

做菜的主料也五花八门。

尤其是蛇,全身是宝,蛇胆可以清心明目,用温酒送服,有奇效。蛇皮放热油这么一淋,点上香油,比萝卜都香脆,而且不腻。蛇肉的做法更是多,油炸、清炖……

让彭总也听得一愣一愣的,心中顿时有一个疑惑,曾一阳不会是混在军队里的厨子吧对吃的研究,可真的深了去了,彭总心说,自己在湘军中当团长的时候,也只知道大鱼大肉就是美食,没想到,这吃的东西就如此讲究。

说到蝎子,这也是宝贝。

行军打仗,风餐夜宿的,身体容易受寒,几乎每个职业军人都会有关节炎,风湿的毛病,蝎子就可以专门预防和治疗这种病。

本来就有些迟疑的彭总,见有如此功效,试着吃了一只蝎螯,食物一到嘴里,脑子里就一个问题,曾一阳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这可不像是莫斯科那些老毛子会的?

曾一阳也不矫情,说起了他的童年,自然是曾让最落魄的时候。至少在学校里,他还能拿上奖学金,当时曾让就读的北洋大学,也有北洋政府的资助,又没有养家的重任,虽然过的清苦一点,但一日三餐都不愁。

回到家乡的曾让,在婚后第二年,就有了曾一阳。小家伙才一岁多,就对吃的特别挑剔。而且别说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子,食量也比其他的孩子要大一些。

把曾让给愁的,整天都耳根子没清净的时候,好在后来他现,曾一阳并不喜欢吃那些价格不菲的牛羊肉,对猪肉的热情也不是很大。反而对那些田间地头,不值钱的的蛇鳖等东西情有独钟。

曾让顿时感慨:“到底是穷人家的孩子,好养活。”

最后,一道菜是水煮鱼片,上面漂着一层厚厚的辣椒,和提香的白芝麻,却是最符合的彭总的心意。

就着鲜美的鱼汤,吃了一大碗小米饭……

虽然,之后在其他战友问起,曾一阳用什么好东西招待了他的时候,彭总总是笑着闭口不谈,但他也喜欢上了曾一阳的家宴。

稀奇古怪的材料,匪夷所思的做法,总能让他大快朵颐。可让曾一阳苦不堪言,顿时明白了彭总不告诉其他战友,曾一阳美食家般的挑剔,是为了吃独食,这也是后话。

坐在院子里,天上已经星斗转移,月牙也渐渐地挂在半开。

四处的虫鸣声,清徐的凉风。在西北的夏天,晚上并不热,反而有些凉意。就像形容吐鲁番气候特征的一句俗语说的那样,抱着火炉吃西瓜,形容的就是干燥地区昼夜温差很大。

两人也谈起了一些工作的事情,彭总也是困扰不已,曾一阳现还真的帮不了彭总,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都是红军中一等一的主力。四方面军在四川损失惨重后,又有一部分人叛变,实力顿时大不如前。

加上中央也并没有扩编四方面军的意思,于是在接受**整编的时候,才会让一个方面军整编成了一个军。这不同于贺老总的二方面军,二方面军本来人就少,三万军队中,一半以上都是从西北补充的兵源。

这样一来,彭总担任总指挥的十八路军,是中央控制的编制最大,兵种最全的部队。

而朱老总现在成了两路军和两个新编军的总司令,并没有兼军队中的职务。

彭总肩头上的担子本就不轻,加上**和苏共的关系逐渐转变,各种猜测也纷纷冒出来。作为军人,自然不会去听那些小道消息,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军队的高级指挥人员,必然需要对将来可能生的不利情况做出应对的措施。

彭总从平江起义后,带出了三军团这样一支铁军,但一直担任战役级别的指挥,和战术上的考虑。从来没哟像今天这样,需要在战略层面审视全局。

而这些,曾一阳确实也没有好的建议,他也带兵不久,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的大方向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但这些,不足以让曾一阳成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很多东西他都在摸索当中。

反而,有着很多疑惑的彭总,给了曾一阳不少在带兵中的启。

告别的日子总是来得那么突然,七天后,红军的黄河纵队刚刚见到嘉峪关,苏联红军就撤出了隶属于高加索方面军的第七集团军的三万多军队。

有着明显优势装备的苏军,在付出了一万伤亡后,终于第一次忍气吞声,也不声明,也不通知,就将军队先撤到喀什,稍作休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