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年初一,连蔓儿比以往起的还要早,收拾好了,就过来张氏的屋里,五郎带着秦若娟,还有小七也都来了。连守信和张氏都穿戴一新。坐在炕上,几个孩子齐整整地站了,给两人拜年。

    连守信和张氏笑着受了拜。又笑呵呵地拿出一个个胖鼓鼓的荷包来,给几个孩子发压岁钱。连守信和张氏给几个孩子发的压岁钱相当的实惠,每个人都是四个笔锭如意的足金小金锞子。之后,连守信和张氏又说了两句勉励的话,一家人又摆起香案。先在屋里拜过了圣旨。然后,又出门来,到御赐牌楼前跪拜了。

    至此,一家人新年最重要的仪式就全部完了。又吃过了早饭,就陆续地有拜年的人登门了。因为今年不同往年,来拜年的人更多。尤其是女眷,一直热闹到晚间,最后一批客人才散去。

    一家人简单地吃了晚饭。张氏就让大家伙都早点去歇着。

    “……今天五郎媳妇最忙,赶紧歇着去吧。”张氏还特意夸奖并嘱咐秦若娟。今天一天人来客往,秦若娟作为长子媳妇,要陪客,还要负责安排茶点饭食等。难得片刻的清闲。

    “……都是我该做的,并不累。”秦若娟忙笑着道。

    “怎么能不累。我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张氏就笑道,“去吧,歇着去吧。明天不用像今天这么早了,明天清静,就你姐她们来,咱们好好乐一天。”

    大年初二,雷打不动地姑奶奶回娘家的日子。

    初二一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秦若娟依旧先在桌下服侍着。今天早饭的主食除了几样精细的粥和面点,还有一盘极具辽东府本地特色的饽饽。

    一个个米黄色的饽饽,憨态可掬地挤在盘子里。秦若娟小心地揭去饽饽底下的玉米软皮,放进大家的碗里。

    这些饽饽,是张氏一早特意让厨房里的人准备的。因为她一早上起来,突然间很想吃饽饽。

    如今家境富足,早已经不是从前将饽饽当做主食的时候了,但是每到腊月,家里还是要包很多的饽饽。除了下人们吃的,送人、施舍的,一家人自己也吃。他们对于饽饽的喜爱,并不下于那些粳米白面做的精致点心。

    而实际上,只要将面磨的够细,配比掌握好了,豆沙馅煮的好,薄皮大馅的饽饽绝对算得上是美食的一种。

    秦若娟服侍了一回,张氏就让她也坐下吃。

    “……这饽饽你吃的惯不?”张氏还特意问秦若娟道。

    “吃的惯。”秦若娟点头,她是河间府偏南地方的人,那个地方,并没有冬天吃饽饽的习惯。“娘,我以前没来辽东府的时候,就吃过饽饽。是我爹在京城做官,人家送了一些。我们吃了,都觉得好。……京城里也有卖的,就是不好买,也没这个好吃。”

    也有辽东府的人在京城做官或者是经商的,就将这饽饽传了过去。不过,离开了本地的饽饽,难免就有些“变异”,虽然也好吃,却没有本地人自己做的那么地道。而且,饽饽也像大酱一样,每家做出来的味道都有些不同。

    “我娘今年也让厨房包了饽饽,也没这个好。”秦若娟又道。

    “……咱家里今年包的多,亲家要是爱吃,赶明儿个就让五郎多送些过去。”张氏就笑道,“等今年冬天,我带你包一回,你也会了。”

    “哎。”秦若娟很乖巧地答应道。



第一千一十三章 商议

    吃过了早饭,张氏就张罗要打发车子到镇上去接连枝儿。

    “人家家里也有车,”连守信就随口说张氏道,“天还早,过一会他们自己就来了。”

    连守信的意思,是说现在巴巴地打发车过去,会让吴家以为他们是催着连枝儿过来。

    “我知道你的意思,”张氏想了想,不以为然道,“那我想早点让闺女姑爷和外孙过来怎么啦?枝儿的公公婆婆不是那样多心的人。他们自己坐车来,还是咱打发车去接,那都是一样的。”

    连守信就笑笑,不说话了。他们与吴家相交多年,相互之间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张氏说的也不无道理。大家都是没什么挑剔人,这件事怎样做,也都没什么妨碍。结果,一家人还是依着张氏的话,五郎亲自带人带车往镇上去,很快,就接了吴家兴、连枝儿和大宝一家三口回来。

    到了上房,吴家兴、连枝儿带着大宝跪下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拜年。连守信和张氏两口子看这三口人穿着喜庆的新衣,吴家兴精神,连枝儿漂亮,穿的跟个棉包子似的大宝可爱,两口子笑的都合不拢嘴了,一面忙让人扶了吴家兴和连枝儿起身。大宝更是被张氏一把抱进了怀里。

    吴家兴和连枝儿依着规矩,带了不少的礼物过来,吃穿用的都有。连守信和张氏也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的红包。

    连蔓儿家的规矩,孩子们就算是年纪大了,已经成年,但是在父母跟前,还是小孩子。因此,吴家兴和连枝儿两口子都得了压岁钱。和连蔓儿、五郎、小七、秦若娟一样,不偏不倚。

    至于大宝那一份,除了小金锞子,还有张氏前些日子买的金锁片。那是她逛铺子的时候,看见了觉得好看,就买了来,打算过年要送给大宝的。

    除了连守信和张氏给的,五郎和秦若娟,连蔓儿、小七也都给大宝准备了压岁的礼物。一家就都看着大宝坐在炕上。对着面前堆成一座小山的礼物,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吴家兴和连枝儿还给五郎、秦若娟、连蔓儿和小七准备了礼物,这几个也都有相应的礼物回赠。一时间屋里珠光宝气,笑语不绝。

    吴家兴陪着坐了一会,就跟着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往前院去了。上房屋里就留下连蔓儿她们。连枝儿和大宝都已经脱了大衣裳。都上炕里坐了。秦若娟张罗茶水点心,张氏和连蔓儿一面逗大宝玩,一面和连枝儿说话。

    “……家玉她们两口子没来?”张氏就问连枝儿道。

    “年前就捎信儿来了,家玉的身子还不大稳,害喜的也厉害,这么老远,怕出点啥事。她们还说要来。大宝他爷奶让人去说,不让她们来。”连枝儿就道,“不过,那边也说了。家玉不能来,家玉女婿说啥也得来拜年。……知道我初二得上这来,特意错开,说初三来。”

    “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张氏就道。

    连枝儿跟吴家玉关系处的好。相互礼让迁就,自然遇事好商量。而为了能让连枝儿和吴家玉处好关系。连蔓儿他们也没少下功夫。所谓以心换心,大家的感情都是慢慢处出来的。

    “你公公婆婆今天都在家不?”张氏又问连枝儿道。

    “他们也没闲时候,”连枝儿就笑道,“这不,等我们出门往这来了,老两口子也要出门,今天有两处酒席,估计等我们回去了,他们还在外头那。”

    “你公公婆婆也都是大忙人。”张氏听了,就也笑了。

    “五郎媳妇,别张罗了。”连枝儿见秦若娟还带着人往桌上摆果子,就笑着招呼道,“过来坐,咱们说会话。”

    “对,那些事,就让丫头们干就行了,你也上炕来,咱们娘儿几个好好说会话。”张氏也冲秦若娟招手道。

    “大宝,叫舅妈……”连蔓儿就抱着大宝,教他管秦若娟叫舅妈。

    大宝跟秦若娟还不熟,小孩子好奇心重,就依偎在连蔓儿怀里,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打量秦若娟。

    “这个金魁星是谁给你的呀,大宝?”连蔓儿又从大宝那一堆礼物里拿起个金魁星,问大宝道。

    “是……舅舅,大舅舅。”这个金魁星大宝很喜欢,他知道是五郎给他的。

    “对,是你大舅舅,还有你大舅妈给你的。”连蔓儿就又告诉大宝道。

    这个时候,秦若娟也上炕来坐了,并伸出手,要抱大宝。大宝一开始还有一点认生,不好意思,躲在连蔓儿怀里不出来,张氏、连枝儿都忙笑着在旁边劝他,告诉他那是大舅妈,和他很亲,而且很喜欢他。

    大宝这才从连蔓儿怀里出来,略有些矜持地让秦若娟抱了他。

    秦若娟作为家中的长姐,也是带过弟弟妹妹的。看她抱着大宝哄大宝说话的样子,一点也不见生疏。大宝就矜持了一会,也就喜欢上了这个身上香喷喷的舅妈,他也不矜持了,就在秦若娟怀里舞手舞脚,还跟秦若娟“唠”了起来。

    张氏、连蔓儿和连枝儿都忍不住笑。

    娘儿几个带着大宝玩了半晌,小七就带着人过来,将大宝抱到前头去了。因为看着时辰不早,秦若娟也起身,带着丫头到厨房去,安排晌午的饭菜。

    “……挺不错的,一点不娇气,还和人……”连枝儿就跟张氏和连蔓儿夸秦若娟。

    “嗯,五郎这个媳妇算是娶着了,”张氏点头。“是个做当家的媳妇的样。以前啊,我也担心,怕娶个娇气的,脾气各路的。那一家子可就不好处了,现在这样,都挺好。”

    “我看她也不拿大。在我跟前这样,在那边大嫂子和二嫂子跟前,她也不摆架子。这个挺难得的。”连枝儿又道。

    张氏和连蔓儿就都点头。

    “……就很好,不算盲婚哑嫁。以前就认识。那时候我和娘就品过她,做人心里有数,说话做事都算有涵养。”连蔓儿就道,“一方面是嫂子这个人,这个性格。另一方面,还有咱家人的影响。”

    “……你姐我就不说她了,她家那边是啥挑都没有。”张氏就对连蔓儿道,“蔓儿,这些天,你得跟你嫂子好好学学,学学人家这做媳妇的规矩。”

    “嗯。”连蔓儿点头。这些天,张氏没少跟她说做媳妇的规矩,而且,过几天等她回到府城去。还要专门请人教她。连蔓儿更知道,除了那些规矩,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入地随俗。

    比如说秦若娟进了连家的门。就要随着连家的规矩,她以 了沈家。也要随沈家的规矩。毕竟,现在一家人之所以这么看好秦若娟,与秦若娟很主动融入连家的氛围这一点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当时都是稀里糊涂就过来的,”连枝儿就道,“蔓儿肯定跟我不一样,那样的人家,规矩肯定不少,人口也多。……蔓儿的婆婆,还不是亲的……”

    连枝儿话里的意思,很替连蔓儿往后的日子担忧。

    “蔓儿以后肯定是没有你省心,”张氏就道,“不过啊,这事情也两说着。那天,我跟你姥姥,还有你舅妈她们都唠过,头一个,婆婆不是亲的,那也……,好在那位大太太好像一直跟着大老爷在外头,不咋在家。再有一个,六爷在家里当的起家,他能给蔓儿做主。”

    难得地,张氏竟然没有教连蔓儿要在对待婆婆的问题上以心换心,当初,往外嫁连枝儿的时候,张氏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连枝儿跟吴王氏以心换心的。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还有她自己的经历,张氏其实也不是完全不懂得变通的。

    “……蔓儿这婆婆就跟咱们不是一路人……一看就厉害,心机深……”张氏又道。张氏对沈三奶奶的印象很好,对于大太太石氏,却始终有些隔膜。其实石氏也并没有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能说是两个人的气场差异太大了。

    “娘,姐,你们也不用为我担这份心。”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我估计着,往后我们应该能两不相碍吧。”

    在亲娘和亲姐姐面前,连蔓儿说话也不用藏着掖着。石氏固然不好惹,可石氏在沈家并没有实权。

    “……礼数上做到了,谁敢挑拣我。至于别的,那就看缘分吧。我也想有个像咱娘这样的婆婆,那我可就有福了。”连蔓儿最后又笑道。

    “你还笑话起娘来了。”张氏听连蔓儿将话题转到她身上,笑着嗔道。

    “蔓儿成亲,这要忙活的事可不少。”连枝儿就道,“今天来的时候,大宝他爷奶都说了,让我和家兴问问,有啥用人的地方,看家兴能帮着干啥……”

    “你们一家子的事也不少,家兴也有家兴的事……前两天,你婆婆也跟我说了……”张氏心中欢喜,嘴上却说道。

    “娘,你咋还说这样的话。别的事,能跟蔓儿的终身大事比吗。”连枝儿就道。

    张氏心里本就乐意让闺女和姑爷来帮忙,见连枝儿这样说,知道吴家那边是真心诚意的,也就高高兴兴地点了头。

    “……你们都跟着去,咱得把你妹子这事办周正了……”


第一千一十四章 大聘

    在三十里营子的老宅住到初五,吃了破五的饺子,连蔓儿一家人就收拾了行李,车马浩浩荡荡地返回府城。这次返回府城的车队里头,除了连蔓儿一家六口,还带上了吴家兴、连枝儿两口子。

    大宝也被带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