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守信这样猜测,张氏就更不好开口了。
  连守信见张氏不说,也就猜出事情怕是不妙。
  “娘啊,你就说吧。看把我爹给急的。”连蔓儿就道,“这屋里都是咱自家人。”
  “秀儿的姑爷,是丙子年生人。”张氏就道。
  “那不是和家兴一般大,你看你把我给吓唬的。”连守信松了一口气似地道。
  “不是十六。是七十六。”张氏小声道。
  “啥?”连守信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屋里除了刚从太仓回来的这娘儿几个,其他人无不目瞪口呆。
  “咋能那、咋能那?”连守信就开始在地下转磨磨,“就是那家人家身份高。两下就和着,年龄再大,四十岁也顶了天了。七十六,这、这说不好听的,他还能活几年?秀儿嫁过去是干啥?以后可咋办?这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连守信这样,就让连蔓儿回想起在太仓,连老爷子和周氏刚知道郑三老爷的年纪时候那种绝望和愤怒。
  就算连守仁要巴结太仓当地的豪族。就算郑家比做县丞的连家门槛更高,就算连秀儿嫁的不是十六岁的少年郎而是少年郎的爹,那少年郎的爹的年岁也太大了。
  如果是四十岁,哪怕是五十那,连秀儿的未来总还有点希望。
  七十六岁。年纪上都能做连秀儿的太爷爷了,这几乎是直接将连秀儿用花轿抬进了坟墓里啊。即便是卖妹子巴结郑家为自己谋利,好歹、好歹,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给连秀儿留一条生路啊,也给连家的脸上留一层遮羞的纱布不是?
  “这是咋回事?”连守信转完了,扭回头来询问张氏,“老爷子和老太太可最疼秀儿,咋能给她找这样的人家那?”
  “你问我?”张氏见连守信这样。不知怎地突如其来的一股邪火,“你咋不问问你那好大哥去?”
  “啥?……啊……”连守信先是一愣,目光游移地落在连蔓儿身上,紧接着就啊了一声。
  然后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回到椅子里,两手抱住了头。
  “蔓儿。是咋回事啊?”连枝儿、张采云和连叶儿就凑到连蔓儿的身边,小声的询问。
  “……究竟是咋回事?”连守信也抬起头来,问张氏,“就算大哥有这么想法,那老爷子、老太太也不能答应啊。”
  “好好说,这是大事,大家伙都想知道个明白那。”李氏就对张氏道。
  “这事啊,我到现在也糊里糊涂的,就是从心里害怕……”
  接下来、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将到了太仓之后发生的事情都说了。
  他们的话音一落,屋子里就陷入了死寂。
  “是他大伯把秀儿给卖了!这个……”连守信抬起拳头,狠狠地砸了一下椅子的扶手,“他二伯也在里面帮忙了。以前是骗了咱,要卖蔓儿。蔓儿命大,他没卖成。现在又卖了秀儿,可叫他给卖成了。”
  “老太太啥也不知道,老爷子咋也让他给蒙了!……哎,老爷子这是还信他呀,吃了信他的亏。”
  这话说的倒不错,连蔓儿心里想。看来连老爷子说连守仁没有坏心,并不是为了安抚她们,嘴上说说而已,连老爷子是真的相信连守仁没坏心。或者,连老爷子知道连守仁并不是没有坏心,而是不知道连守仁能坏到这个程度,而且还是对自己人?
  “这里还有他大姑的事?”连守信又问张氏,“她也事先就知道了,她就那么忍心没告诉老爷子和老太太?”
  “这个事咱们可不敢这么说,毕竟没按着手。”连蔓儿就道,“我大姑比我们到的早,我奶啥话都应该跟她说了。我大姑和我大伯、我大伯娘她们好,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到那就半天,都觉得不对劲,我大姑可比我们精明多了。”
  连守信阴沉着脸,沉默不语。
  连兰儿到底事先知不知道连秀儿嫁的是老头?连蔓儿表示对此存疑,但是连兰儿肯定发现了不对劲,这一点连蔓儿是确信的。
  古氏一早送上的那些贵重首饰,是不是就要连兰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个人陪同连秀儿坐账,古氏和蒋氏当然不会去揭穿什么,周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那个地方,也只是安坐,不愿意走动,但是连兰儿不一样。她极善应酬,又哪里都敢去,发现不对劲,只要肯出力查探查探,就可以发现真相。
  “……我立刻就要带几个孩子回来,不为别的,就是心冷、害怕啊。那天晚上,我都不敢睡实了……”张氏在小声地跟李氏和赵氏说话,“他三伯娘,你没去,就对了。这以后,那边再有啥事,我也绝对不去。几个孩子也不能再去。”
  “我们走的这几天,家里有啥事情没?”连蔓儿偷了个空,问连枝儿。
  “没啥事,就是钟管事打发人捎信来,过两天他带人来运葡萄酒。”连枝儿就道。
  葡萄酒已经酿好了,即便钟管事不来,连蔓儿也正要写信过去。想想酿酒作坊里那一坛坛的葡萄酒,连蔓儿仿佛看见了成堆的银子,心情顿时就好的不得了。
  “这几天的账都是我记的,蔓儿,等会我把账本给你,你看看有啥错没。”连枝儿又道。
  “嗯。”连蔓儿点头。
  这一晚,大家伙吃了饭,就早早地卸下了,一夜无话,第二天,张庆年赶了大车,带了张王氏来,要接李氏和张采云回家。
  一家人自然竭力挽留,不过李氏觉得这次住的时间够长了,而且年前她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忙活,坚决不肯再留。
  张氏就张罗了两桌酒席,将吴家几口人,还有陆家几口人都请了过来。一来是她们娘儿几个回来了,大家伙聚一聚,二来是送李氏,三来,是要答谢陆家兄弟这一路上的照顾。
  一顿饭大家都吃的非常开怀,饭后,李氏一家人因为路途远,就告辞了。
  连蔓儿一家送了不少东西,除了连蔓儿给张采云带的那几样,李氏和张采云两个,都是一人一身新棉衣,亵衣、中衣也都做了新的,俗称为里外三新。另外张氏又送了四斤棉花、两个棉布,还有给张青山买的皮帽子,刚酿好的葡萄酒和几样点心。
  然后陆家父子也跟着告辞,连守信就将封好的车资递了过去。一开始陆家父子还不肯要,还是吴玉贵在旁边说了,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他们才肯收下。
  吴家几口人没忙着走,而是留下来闲话家常。连枝儿就将连蔓儿从太仓给吴家几口人带来的礼物都拿了出来。
  除了给吴家玉的那几样,吴玉贵、吴家兴和吴王氏每人也都有礼物。这自然是让一家人都非常高兴。
  吴王氏和张氏就坐在炕上闲聊。张氏少不得将连秀儿的事告诉了吴王氏。
  “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我们老爷子嘱咐了,别人要问,都不要说。”张氏就道,这也是要吴王氏保守秘密的意思。
  吴王氏并不十分惊讶。
  “这个事,我们都知道了。我一开始还不信,听你这么一说,不信也得信了。”吴王氏就道。
  “传的这么快,咋传过来的?”张氏就惊讶道。
  “县城里、咱这镇上来往跑买卖的、赶脚的,还有那边有亲戚的,”吴王氏就一一数道,“这个事,传的可比别的啥事都快。”
  张氏就叹气。
  “我还知道点儿你们不知道的。”吴王氏又道。
  “是啥?”张氏忙问。
  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主就是要多多的地
  吴王氏说话之前,还特意左右看了看。屋内的自然都是自己人,吴王氏这才慢慢地告诉张氏。
  “那个郑家是太仓县的一大户,跟你们上房结亲的这一家,在郑家里面算是旁支,还是没啥出息的旁支。”吴王氏就道。
  “是旁支?还没出息?不是说那郑三老爷以前是做大官的吗?”张氏就问。
  “他是在外面做过官,不过不是啥大官,是不入流的典吏!”吴王氏就道。
  “啊?”张氏吃惊。
  连蔓儿在旁听见了,不由也吃了一惊。连守仁他们以为通过连秀儿靠上了大靠山,可听吴王氏这么说,这郑三老爷分明是个空心大佬官儿。
  连秀儿亏大了,连家上房也亏大了。
  “不过这个郑三老爷家财是有的。”吴王氏又道,“他年轻时分家出来,他父亲那个时候最疼他,分了许多的家财给他。他做典吏,几十年也攒了大笔的金银。……虽然是旁支,这郑家毕竟是一家,要在太仓照应你们上房,应该是没问题。”
  原来郑三老爷家是这样的背景,连守仁也够饥不择食的。连蔓儿想,或许,郑三老爷是连守仁能搭上的最大的人物了吧。真是既可悲、又可笑、又可耻。
  “孩子他爹为这个事,还上火了。我们能做什么?想当初,说是要我们蔓儿去给富贵人家做童养媳,享福去。说的天花乱坠的,哄的我们答应了,后来才知道……哎。那是多狠的心那。……我们分家出来,现在又离的远了。他们那手边没别人。就把秀儿给算计了。这事,他们也算做的轻车熟路了。我说实话,我对他们。心是凉凉的了,我怕了他们。”
  “咱都是至近的人,我跟你说句实话,能跟他们断了来往才好那。”张氏低声道。
  “哎,这是没法子的事。但凡有你们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一天,这就没法断。”吴王氏就道,“等你们老爷子和老太太没了。那时候还好处点儿。不过,就是那时候,那边要是死乞白赖地,也是为难。 我说这为难,是因为你和枝儿她爹都心肠太软和。又是好面子的人。把心肠硬起来,该怎样怎样,那事情也好处多了。”
  张氏将吴王氏的话听进了心里,低头琢磨着。
  “现在没法子,尽量少走动,多防着点儿吧。”吴王氏劝慰张氏,“家兴和他爹别的没有,就是每天见的三教九流的人多,消息比一般人灵通。我跟他们说。多注意点太仓那边的消息,听到啥事,保管来告诉你,真有点啥事,你们心里也能有个准备,不能让他们随便把咱们给蒙了。”
  “嗯。”张氏感激地点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连蔓儿就夸连枝儿。她看了连枝儿这些天记的账目,都清清楚楚,而且将酸菜作坊也打理的不错。
  “别看我姐不大爱吱声,这啥事人家都心里有数。”连蔓儿道。
  “枝儿是真能干。”张氏就笑着舀了一大勺的肉酱放进连枝儿的碗里,“枝儿,你爱吃这肉酱,娘特意多放了瘦肉,少放了酱。多吃点,一点都不咸。”
  “嗯,娘,你也多吃点。”连枝儿点头,也给张氏舀了一勺。
  张氏的眼圈就有点发红了。
  连蔓儿知道张氏的心事,就在旁边含笑。
  转眼就到了钟管事约定的来运葡萄酒的日子。钟管事是接近晌午到的,连蔓儿一家早就准备妥了,先是将钟管事接进前厅,然后就取了葡萄酒来让钟管事品尝。
  “今年这酒的味道比去年的又好了些。”钟管事品过酒,很满意,“家里的几位爷肯定喜欢。”
  连蔓儿也很高兴,今年是第二次酿葡萄酒,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各种材料配比的掌握更好,而且盖了酿酒的作坊,这酿酒的条件也比去年好。
  品过了酒,就又带着钟管事去跨院的酿酒作坊验货。
  今年连蔓儿家一共酿了一百五十坛的葡萄酒,依旧是二十斤一坛。在发酵、和几次过滤后,最后得到成酒共一百零一十九坛,也就是两千三百八十斤葡萄酒。
  在钟管事来之前,连蔓儿自己已经将这些坛酒都验了一遍,挑出来品质最好的一百坛,是给沈家准备的。
  钟管事验过货,就有带来的随从开始将酒装车,准备运往府城。
  大家伙就又陪着钟管事回到前厅喝茶说话,自然就问起沈六。
  “……六爷身体康健,只是公务繁忙,前些日子才回来,就又出门了。六爷在家的时候,特意问了葡萄酒的事,说是等葡萄酒运到了,他若不在家,就送几坛到他军营里去。”钟管事就笑着答道,“我这一回去,就启程去六爷的军营,把这酒给六爷送过去。”
  “九爷在家里吗?”连蔓儿就问。
  “九爷在家,每天刻苦读书,还请了武术师傅练习骑射。下次见了九爷,蔓儿姑娘都未必能认得出来。”钟管事又笑道。
  认不出来,沈九的变化很大吗?还能变成什么样,连蔓儿心想,不过是从小胖子变成大胖子罢了,这么想着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沈家三爷那张中年的胖脸和肥壮的身材。
  岁月是把杀猪刀,连蔓儿囧囧地想。希望沈小胖争点气,即便长不成沈六,好歹别发福成沈三那样。
  这个时候,就有两个小厮抬着银子进来,说是酒都已经装上车了。
  连守信就拿了等子来称银子。
  一百斤的葡萄酒,每坛二十斤,一共是两千斤,依旧按照去年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