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这犁杖有了,还该买辆车。”把菜地收拾好之后,张青山就对连守信道。
  连家有一辆平板车,去年收秋往家里拉粮食、拉柴禾,就靠的是它。连守信分家出来,只有两套铁锹、铁镐、锄头这些,今年开春,他们又添置了两套。平板车他们还没有。
  “我也打算买台平板车。”连守信道。
  “你们以前没买牛,现在有牛了,就该买大车。”张青山道,“这种地、平时赶个集、买个东西啥的,有个牛车,那可方便多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买地的选择
  张青山建议连守信买牛拉的大车,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达成一致:他们是该买辆大车。
  庄户人家使用的车分为几种。最简单、最便宜的是那种独轮的小推车,现在连蔓儿家正在盖房子,就用着这样的小推车,用来短距离地运输砂土还有一些杂物。庄户人家使用最多的,还是两个轮子的木板车。
  这种车按照大小和载重能力也分为几种,最小的一种,就是连家上房的那种平板车,用人力来推拉。除此之外,都是用牲口来拉的更大型的车,统称为大车。
  张青山建议连守信购买的是适合牛拉的大车,是大车中比较小型的,只比平板车大一些也高一些。这种车,适合一头牛来拉,载重却比平板车大很多。这与牛这种动物的特点有关,牛一般行走不快,但是力气大,而且耐力好。
  比牛拉的大车更大型的,就是张青山,还有王石榴家那样,用两头骡马拉的大车。这种车跑的快,载重能力也大,既可以做货运,也可以坐客运,一般用来拉脚的都是这种大车。
  除此之外,还有更大型大车,一般是用三四头、或者更多的骡马来拉动,差不多就是书本上所说的三驷、四驷。这种车一般会有一头最健壮的骡马打头,后面跟随一对或者两对,甚至更多骡马跟随。这种大车,当然速度更快载重能力更大。走在路上绝对的拉风。连蔓儿就在官道上看见过一回这样的马车,那拉车五匹牲口都是一水的枣红高头大马,别说其他的路人,就是连蔓儿也看的口水涟涟。
  连蔓儿曾在私下做过一番对比,如果说平板车相当于她前世那种电动车,那么一辆牛车就相当于国产的轿车,两匹骡子拉的大车,就相当于宝马这一级别的了,而连蔓儿看的留口水的那种。应该是相当于法拉利这一级别的跑车。
  直接跨越平板车,购买牛车,连蔓儿觉得她家这算是正是跨入有车一族的行列了。
  既然要买,那当然是趁着有张青山这样经验老到的人在的时候买。所以,在决定买车之后,一家人就去了镇上。青阳镇有一家铺子,专门卖平板车、大车还有各种配件。张青山帮忙选了一辆,连同拉车的帮套等。还将小牛架在车上,试过没问题后,才将车买了下来。
  一辆车,加上半套等必须的零配件。一共花了四两银子。
  最后,一家人是坐着小牛车回的三十里营子。一头牛拉的小牛车比较容易驾驭,这一路上,连守信就先学会了,然后是连蔓儿。
  连蔓儿心里暗笑,与她前世学车的经验不同,在这里是越便宜的车,越容易驾驶。瞧她还没到一刻钟的工夫,就拿到了驾照。当然。这驾照并没有书面形式,只是张青山的口头认可。不过,老师傅的认可可比那一纸执照可靠多了,不是吗?
  虽然,张青山的认可可能有人情的成分在里头,但这也够连蔓儿乐一阵子的了。以后她再赶集买东西,就可以赶着小牛车来回了。
  张青山帮他们买了车。第二天,就坐着王石榴去赶靠山屯大集的车走了。张青山不是一个闲人,他那一大家子,也有许多的事。
  这天刚吃过晌午饭,连蔓儿正坐在早点铺子里屋的炕上,算今天的收支账目,吴玉贵带着儿子吴家兴来了。
  张氏忙将连守信从盖房子的工地上叫了回来。
  “买地的事有信儿了?”连守信就问。
  “对。”吴玉贵点头。
  自从去年连蔓儿卖了葡萄酒赚了一笔钱,就跟吴玉贵打了招呼。说要买地。吴玉贵一直为他们留着心,想帮他们买块离的近的好地。
  “有两块地离着你们都不远,刚到我手里,我立刻就过来了。”吴玉贵从袖筒里拿出张折子,打开来一边看一边告诉连守信。
  两块地,一块是三十里营子的。共二十五亩,一块是赵家村的,共二十亩。
  “都是中等的地,每亩要价银四两。”吴玉贵道,“这两家急着要用钱,不卖地,就得借高利贷了。卖的急,都要现银。……依我看,要是能一次付清,这价银上还能有些商量。”
  春耕之前卖地,那显然是家里有急事,要用钱。
  “先去看看地再说。”连守信道。
  因为离的不远,连守信就没套车,一行人不行来看地。
  赵家村的那二十亩地,和连蔓儿家买下的地正在一片上,中间隔着有十几亩地的光景,三十里营子的二十五亩则是离连老爷子家的地不远。
  连守信对这一大片地都很熟悉,两块地的土质都不错,位置也好,不仅离家里近,更妙的是和他那三十亩地也近,这样耕种、收拾起来可方便了许多。
  这两块地,四两银子一亩,价格也很诱人,如果两块地都能买下来就好了,可是她手里能动用的银子,还不足八十两。
  “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吴玉贵也告诉连守信。
  “吴老三,带着人看地那?哎呦,这不是连四兄弟,你这是要买地?”几个人正站在三十里营子这二十五亩地的地头说话,一个人从赵家村那边的地里走了过来,离着老远就哈哈地笑道。
  吴玉贵和连守信都忙停止了对话,笑着跟来人打招呼。
  连蔓儿这个时候也认出来,来的人是老金。
  “这两家都急着用钱,让我爹帮着卖地。也找过老金,要是这地一时卖不了,就要把地押给老金,借高利贷了。”吴家兴小声告诉连蔓儿。
  连蔓儿恍然大悟,怪不得老金也跑这来了,原来也是看地。
  老金依旧是红光满面,精神气似乎比年前还足了,也还穿着他那套标志性的皮袍皮帽子。
  “老弟,这地要是你买,我就往后靠。你买剩下的是我的。”老金热情地拍了拍连守信的肩,“咋样,这两块地,你是都要买下?不错,好眼光,这地可都不错。”
  老金这是和连守信平辈称呼了,连蔓儿心里道,她记得,老金好像管连老爷子叫老哥哥来着。
  连守信就笑着摇头,他也知道,家里没有足够的银子能同时买下两块地。
  “……只能买下一块。”
  “是这块?”吴玉贵就问。
  连守信露出些为难的表情,一时没有说话。
  “老弟你这是钱不够?”老金立刻就道,“这包在老哥哥我身上,要用多少,你跟老哥哥说句话。……咱话说在前头,这是我看老弟你投缘,这钱咱们不算利息。”
  一个放高利贷的,说借钱给你,不要利息。
  “这买一块地的钱,我还有,多谢金老哥了。”连守信就道。
  “……若是钱不够,我家里还有些存银,总能将这块地买下来。”吴玉贵将连守信拉在一边,小声道。
  连蔓儿这时也在心里盘算,要买三十里营子这二十五亩,要一百两银子,赵家村那块,要八十两银子。她手里能动用的银子有七十八两,再从应急用的银子中拿出几两来添上,也就够了。
  要买三十里营子这块地,肯定要借钱,买赵家村那块,可以不用借钱。
  “我跟我闺女商量商量。”连守信没有立即答话,而是这样说道。
  连守信和连蔓儿爷两个就走到一边。
  “蔓儿,咱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连守信低声问。
  连蔓儿就把她盘算告诉了连守信。
  “爹,看来赵家村那块我看就合适,这块地,咱现在差的银子有点多,勉强凑出来,咱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连蔓儿道。
  连守信似乎有些犹豫,在连蔓儿看来他没有理由这样。
  “爹,你是想买这块二十五亩的地?”连蔓儿心中一动,好像吴玉贵和老金也认为连守信该买下这块地似的。“这是为啥?”
  “……这地,当初是你爷的。后来卖了。”连守信道。
  “哦。”连蔓儿下意识地捂紧了钱袋,“爹,咱家没那么多钱。要是买这块地,咱地就没钱种,铺子也盖不成了。爹,你要跟人借钱吗?”
  连蔓儿看着连守信。
  “买赵家村的地,咱的钱够不?”连守信想了想,问连蔓儿。
  “能凑出来,买完后,咱就一点闲钱就没了。”连蔓儿点了点头道。
  “那就买那块。”连守信决定道,“这块地,看以后有机会吧。”
  连蔓儿松了一口气,连守信能够务实,这减少了很多麻烦。
  决定了买赵家村的地,接下来双方见面,写契纸、交付银两,交给吴玉贵去办红契这些事情,就相当顺利了。
  转天,早点铺子最忙碌的时辰,连蔓儿也在厨房帮忙,就听见外面突然喧闹起来。
  “咋地啦?”连蔓儿就问。
  “外面好像出事了。”石娃子道。
  连蔓儿忙从铺子里走出来,就看见一辆马车前呼后拥地正从官道上跑过去,进了村口。有一个人被马车拖曳着,踉踉跄跄地跟着马车跑。
  “那个,不是何老六吗?”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官司
  连蔓儿吃了一惊,她也认出来,被马车拖着跑的那个人正是何氏的兄弟西村的何老六。这个何老六,在左近颇有一些名气,虽然是个庄稼汉子,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不知道这次,又犯了什么事,而且,那些人抓了何老六,往村里去是打算做什么?
  围观的人也相互打听,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是咋回事,好像何老六正在镇上酒楼里喝酒,就让人给抓起来了。”
  “看来事还不小,那群人里,好像有穿着官衣的。”
  看来大家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蔓儿就转身回了铺子里,把事情跟张氏说了。
  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也分不出多少精神来理会。
  “……就说他那不作法的劲儿,迟早得出大事!”张氏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忙着揭锅往外捡馒头。
  不作法,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为人不正派,不守规矩,也不遵守法度。
  铺子里正忙活,连守信急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孩子他爹,你咋不在盖房子那看着,回来干啥?”张氏看见连守信来了,就问道。
  连守信的脸色很难看,他的身后,还跟着个半大的孩子,一身窝窝囊囊的棉衣,吸着一挂浓浓的鼻涕,赫然是六郎。
  “刚才不是看见有人抓着六郎他老舅过去了吗,那是上咱家去了。”连守信就道。
  “上咱家干啥?”张氏一愣,也紧张起来。
  “是去年他们卖的葡萄酒,坏事了。人家买主带着官差找上门来了,抓了何老六,让何老六带着来抓二哥了。”连守信顿足道。
  “葡萄酒。咋坏事了?”张氏忙问。
  “爹让四郎上山上去找二哥,让六郎来找我。六郎这孩子,话也说不大清楚。反正是人家找上门来了。……我过来跟你们说一声,我得回家里去看看。”
  连守信说完这些话,不等张氏等人有所反应,就急匆匆地带着六郎回老宅去了。
  “蔓儿,咱卖的那葡萄酒没事吧?”张氏摸着胸口,紧张地问连蔓儿。
  “娘。你放心吧。咱的酒肯定没事。”连蔓儿就道。
  张氏看着连蔓儿笃定的样子,一颗心稍稍地放松下来。
  “……偷学咱酿酒,照猫画虎,能不出事吗?现在酒出问题了。人家可不得找上门来。我看他们这祸惹的可不小,还来了官差是不?哎呀,那、那、是不是要抓他们去坐牢啊?”
  连蔓儿摇了摇头,她不了解当今的法度,不知道会怎么样。
  “娘,你照看着铺子,我回家看看去。”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行,你回去吧。有啥信儿,回来跟娘说一声。”张氏就道。
  “嗯。”
  连蔓儿答应了。就离开铺子,往老宅来。
  离着挺老远,连蔓儿就看见连家的大门口停着一辆大车和几匹马,还有许多的村里的人围在不远处,正在议论纷纷,都说连家惹上了官司。看见连蔓儿来了,这些人纷纷向她投以同情的目光。
  庄户人家大多胆小怕事。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宁愿冤死,也不打官司。官字两个口,招惹上官司,往往不仅意味着倾家荡产,更可能是家破人亡。
  现在虽然是连家的连守义招惹了官司,但分家出去的连守信却并不一定能够撇清。相反,连守信家最近日子过的红火。很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