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再嫁-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姑抿嘴一笑,没好意思问老公公关于丈夫的小名。

    “好了,你想知道我就告诉你!”张硕破罐子破摔,“我小名叫小骚。”

第062章 :() 
小骚?

    秀姑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顾及张硕的颜面,她随后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以手掩口,仿佛刚刚的一声笑并非出自她口,“我去看看孩子哭了没有。”

    一溜烟地进了卧室,抱着仍睡得正香的胖儿子出来。

    张硕未因此事而恼怒,见她小心翼翼的态度,不禁摇头一笑,老张看到胖孙子早就双眼放光,莫说儿媳妇坐月子,就是平时,他也不进儿子和儿媳妇的卧房,除了张硕和苏母把小孙子抱出卧室几次,平时他竟难得一见,忙道:“壮壮娘,给我抱抱,我的胖孙子哟!”

    张硕从妻子手里接过胖儿子递给他。

    老张脸上笑开了花,看着胖孙子肉嘟嘟的模样,对秀姑道:“就算是小名,也得给俺胖孙子取个好听的,免得等他长大懂事了觉得小名不好听,谁叫小名和谁恼。”

    秀姑瞟了张硕一眼,难道他就是长大后觉得小骚太难听,于是硬叫大家改叫阿硕?

    以后,壮壮不能读离骚之音了。

    “行了啊爹,都过去二十年了,您还说!您看给他取哪个小名好,就叫哪个,最好难听些,越贱越好。”张硕就是十岁后不让大家叫小名,谁叫都不应,好几年大家才改称他的大名。不过,当爹的小名这么难听,做儿子的要同甘共苦对不对?

    猜出张硕心思的秀姑一时无语,胖儿子,你爹想让你尝尝被叫贱名的痛苦,咋办?

    老张反应过来,赞同道:“贱名好养活,当然不能取好名儿。你再说一遍老族长给俺胖孙子取了哪些名儿,挑个最贱的。”

    “二傻、二毛……”张硕又念了一遍,越往后,有更难听的,也有略好听的。

    秀姑越听越担心,眉头微微蹙起,不会公爹和丈夫真挑个最难听的贱名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做娘的竟然没有给儿子定名的权利。

    张硕注意到妻子的神色,笑道:“爹,让壮壮娘挑一个,她识文断字,比咱们强些。”

    便宜你了,胖儿子。

    老张觉得有道理,示意秀姑挑名。

    秀姑沉吟片刻,之所以要从老族长给的名单里挑选小名,乃因要避开祖宗的名讳,自己不知张家祖宗名讳,若要另取很容易重名,乃是大不孝。

    挑来挑去,她定了一个月光奴的小名。

    胖儿子生在正月十四,白日发动,月光入窗时而生,落草时窗外如昼,老族长识字,给取小名时未尝没有问到生辰之时。

    没办法,总不能叫后面那些熊瞎子黑犬野猪野**?后头还有小名,就是这些,包括猪毛等,像驴蛋子狗蛋子狗剩子啥的小名都已经有人叫了。老族长虽识字,却也没有取略显文雅些的雉、彘等名,雉为野鸡,彘为野猪。

    “月光奴……”老张和张硕念了两遍,觉得还行,就是不如黑狗二傻子名字贱。

    秀姑笑道:“古时许多大人物以奴为乳名。”

    老张摇头道:“月光奴不大好,刚刚你说野鸡和野猪都有啥名儿?”

    “野鸡为雉,野猪为彘,音同字不同。”

    “就叫彘奴吧,咱们老张家祖上没人叫这个名儿。”老张想了想,到底疼孙子之心占了上风,不忍让他步儿子的后尘,“我见过野猪那股子凶狠劲儿,长得又大又壮实,我啊,就盼我的胖孙子长得跟野猪一样壮实。”

    彘奴,不知怎么着,秀姑就想到了汉武帝刘彻,其名为彘。

    既然老张开口了,秀姑和张硕自然没有异议。

    另外,秀姑也知道了老张的名字,虽说嫁进张家两年,但是一直听人老张老张地叫,从未听人叫过他的名字,原来他只有小名,叫作疙瘩。

    丽娘和江玉堂午后联袂而至,听说胖小子已取名为彘奴,均点头称好,丽娘赞道:“这名儿取得好,虽是野猪,却文雅些,常听村里的长辈满村子吆喝狗蛋狗剩黑犊子,这也还罢了,偏生还有什么破缸烂盆臭鞋头子,怪难听的。”

    秀姑莞尔,心想若是丽娘知道张硕的小名,恐怕就不觉得这些难听了。可是,事关自己丈夫的脸面,她无论如何都不会说与他人知道。

    丽娘摸了摸胖小子的胖脸蛋,逗弄道:“小野猪,看这里,看这里。”

    婴儿其实看不太远,他本已吃饱喝足,躺在秀姑怀里打了个小小的哈欠,砸吧砸吧小嘴巴,闭上眼睛,压根就不搭理她。

    丽娘失望道:“他怎么都不看我。”

    “他还小,等大一些了就喜欢睁着眼睛乱看了,特别喜欢鲜艳的颜色,到时候就怕你烦了他。”秀姑将以前苏母告诉壮壮的话说出来给她听,“丽娘,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好生调理调理才是。”

    丽娘忙道:“小野猪这么乖,我才不烦他呢。”

    秀姑笑笑没说话,养过孩子才知道小孩子没有不闹腾的,闹腾的时候都能烦死人。

    张硕在外间问及江玉堂的来意,后者答道:“如今二月中旬,天气暖和了,我们原先住的房子实在不结实,又不想再和张三婶家为邻,想请张大哥帮我们组织些人手盖房子,按照大哥家的房子盖,用糯米汁混三合土。”

    他们俩有钱又聪明有见识,来张家几趟,早就瞧出了他们家房舍里头的门道。

    张硕近来无事,本身又闲不住,思考片刻,就一口答应了。

    他既答应,秀姑虽然心疼他太过劳累,却也没说阻止的话儿。

    江玉堂早有打算,在落魄前就买好了地基和砖瓦糯米三合土等材料,冬天里又卖了几件体面衣裳凑足了工钱,等三堂叔家的房子盖好,他就决定盖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旁人见了,自无二话。

    江家的地基选在张硕家门前空地基的西隔壁,约有四分地大小,江家只有夫妻两个和一个婆子,又无牲畜家禽等,只盖三间上房,左右两间偏房,外加一间厨房和青砖高墙,四十个人干活,不管饭,一人一天五十文,又有给张家盖房的经验,不到半个月就完工了。

    房子盖成,江玉堂和丽娘托苏父打的新家具也都做好了。

    庆贺其乔迁时,秀姑只让张硕送了些礼物,自个儿在家里带孩子没出门。

    春寒料峭,她哪敢带儿子随便见风。

    两家住得近,丽娘又很喜欢小野猪,两家来往得愈加频繁了。

    进了三月份,张硕就不再帮人盖房子,而是在家忙活,或是接送孩子上学,或是在家放牛牧羊割草,或是在家里抱儿子洗尿戒子,好让秀姑专心绣百子衣。秀姑有了身子后就没再绣花,耽误的时间太久了,须得赶工方能在知府离任时绣完。

    至于地里的庄稼就不再打理了,正如老庄稼把式所说,麦苗已死了近半,剩下的麦苗也都蔫头耷脑,根都烂了,瞧着是活不过来了。

    去年秋季绝收,难道今年夏季又要颗粒无收?

    村民们个个唉声叹气,他们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就那么艰难?先是战乱,后是绝收。前年旱着旱着最后总算有些收成,去年靠夏天收的一季粮食糊口,尽力俭省,勉强熬过了年,开春后立即就去荒山野岭挖野菜,弄点野菜汤总比光喝水强,谁知今年又不成了。

    要知道,因为去年秋季绝收,他们没有下一季的粮种,夏季再绝收的话,没有糊口的粮食,更加没有粮种,无粮可收,无粮种可种,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

    大家对此颇有经验了,家里有些余钱的二话不说,借牛车骡车进城拼命买粮储存,就算今年地里绝收,他们好歹有糊口的粮食。剩下一多半儿没钱的村民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却借不到几文钱,看着快见底的面缸欲哭无泪。

    随着麦苗死得越来越多,空出的土地越来越多,村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本就面黄肌瘦的他们,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到处打秋风。

    最后不知在谁的提议下,村里十几户人家都往城里投奔周家为奴。

    周家现今大富,粮食堆积无数,跟了周家,哪怕是做奴才,好歹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虽说还没有到夏收的季节,但是庄稼都死了,根本就没有盼头了。

    周举人信奉圣人言,不忘贫贱之交,对他们来者不拒。

    见他们成功进入周家,村里又有十几户没有钱没有粮食的人家立刻效仿前者,跑到周举人跟前泣不成声,也被留了下来。

    三十来户人家离开,加上之前就投身周家的,大青山村立时空了一成多。

    秀姑绣花之际,听说此事,唯有叹息。

    江玉堂和丽娘还骡车时,叹道:“进城路过几个村子,大片大片的地都荒了,都说是去年雨水多,冬天雪又重,烂了根儿。城里的粮价涨了不少,我们花二十两银子,好容易才抢到二十石稻谷麦子,往年前一石贵了三钱银子。”

第063章 :() 
不止粮食涨价,油盐酱醋等也都涨价了,尤其是盐。

    江玉堂始终记得张硕曾经说过的话,家里的赵婆子又是贫家出身,有经验,因此,他和丽娘陆陆续续已买了好几次粮食和许多油盐酱醋,悉数藏在地窖中。

    等他们告辞后,老张眉头皱得死紧,对儿子说道:“今年的年景怕是真的不行了,半点指望都没有,赶紧想法子把家里的猪崽子都卖了。”说完,他自己急忙摇头否决自己说过的话,道:“不,留一头猪崽,不能让我俩孙子年底没肉吃。”

    秀姑问道:“爹,真到这种地步了?”她虽然在家里绣花,可是经常听到村里传到自己耳朵里的消息,都说要闹大灾荒了,能不心慌意乱吗?

    “是啊,往年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不是一季绝收就只饿一年,而是数年,没粮种,下一季粮食从何处来?若是两季接连绝收,基本可以确定要闹灾荒了。咱们这里穷乡僻壤,到时候就算朝廷赈灾,口粮也未必能发下来,别说粮种了,这事啊,不能指望朝廷。”想到地窖里堆积的粮食,老张不若村中其他人家那般忧愁,考虑起了其他,“灾荒一起,处处大乱,咱们家不能不防,好在去年咱们把陈粮运到城里时对外都说卖掉了,家里只留了几石口粮。”

    吃一堑长一智,从前被抢上门,如今无论如何都不能重蹈覆辙。

    老张心再善,事关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他就得处处小心,不能随便发善心,大乱之年的善心未必有善报。旧年打仗时卖粮是因明面上西偏房堆积了大批陈粮,人人皆知找上了门来,不得不卖,现在明面上没有,他一粒粮食都不能卖掉,免得怀疑自己家还有粮食。

    老张决定把猪崽卖掉,群羊卖掉,鸡鸭鹅留着,秀姑坐月子杀了十几鸡,剩下的数目不算太多,“鸡鸭鹅不给粮食吃,到时候挖些曲蟮蛐蛐儿、再掏些歪蚌喂,让它们多多地下蛋,免得吃不上肉连鸡鸭鹅蛋都没了,若是连曲蟮蛐蛐儿歪蚌都没了,就杀了吃肉。阿硕,你跟我在家里多多地割草,咱家还有两头牛和一头骡子呢,真到了荒年,草都得拔光了。”

    “知道了,爹,咱家明面上粮食不多,我得进城两趟,买些粮食回来,不然,即使大家知道咱家去年卖粮,仍然怀疑咱家私底下有粮。”张硕考虑得更周全。

    “你说得对,记得去办。”

    有上一回的经验,秀姑驾轻就熟地做准备。

    灾荒和打仗有所不同,外头打仗,只要没人来扫荡屠杀,百姓收了地里的庄稼就有粮食吃,而灾荒那是颗粒无收,没有饭吃,不知道多少人会活活饿死,比打仗更让人难过。

    庄稼本已死了许多,三月未完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

    虽是小雨,但连绵不绝,地上泥泞,屋里昏暗,无一日能见晴天,剩下没死透的麦苗彻底淹死了,许多百姓脸色灰败,绝望之极。

    “贼老天!见天儿地下,让我们怎么活呀?”

    “呜呜……两季,两季都没收成啊,两季的粮种都打水漂了呀!”

    “又是战乱,又是风不调雨不顺,就是原先手里有几个钱,也都花在战乱里头去了,现在遇到灾荒,可怎么办,怎么办呀?”

    “没粮食,没粮食怎么活?怎么活呀?俺家上下可是十几口子,十几张嘴啊!若有钱买粮还罢了,偏偏战事刚过,俺老爹老娘又一病一死,早把家里的钱花得干干净净,还欠了一屁股的债!现在眼见着没收成,债主天天堵着门来要钱,不活了,俺活不了了!”

    “俺家更苦啊,俺家赁了李家的地,没收成,俺咋交租子啊!”

    “最怕到了夏收的时候,朝廷不顾咱们颗粒无收的事实,衙门派人来收地税!一亩地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