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再嫁-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仓现在今非昔比了,他是桐城最年轻的举人。

    三年,足以让世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壮壮和满仓年满十八,近三年的岁考次次都是优秀,年年被评为癝生,很是替家里节省了一些钱米,逢秋闱时,张硕和苏大郎亲自陪着他们去金陵参加考试,结果满仓侥幸成为桂花榜最后一名,壮壮却名落孙山。

    壮壮天资聪明,学习琴棋书画占据了不少时间,在八股文上一直不如满仓,而且此次原本只是试水而已,倒也没有感到失望,倒是向满仓庆祝。

    十八岁的举人,简直名震江南。

    金举人银进士的俗话再次成为现实,苏家当时的盛况远胜周举人家,一下子越过张家成为大青山村里第一家。

    不过,一直深受秀姑教育的满仓并没有像周举人那样来者不拒,他拒收礼物,无论是房屋良田还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也拒绝了府城和县城里豪绅大户送的俏丫鬟,只收下各家道贺的酒水糕点等物,也出席了几次宴会,然后就跑进书院里潜心学习去了。

    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壮壮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许多人家愿意将爱女许之。

    相比之下,壮壮就失色很多。

    当然,所谓的失色也是世人眼里如此,张家并不觉得如何,苏家也一直都知道壮壮的才气远胜满仓,满仓和壮壮依然形影不离。

    壮壮在秀姑跟前提过满仓快要成亲,没多久,苏母和苏大嫂就拎着东西过来了。

    苏家这些年蒸蒸日上,在暖房菜蔬方面很有一席之地,他们挣的钱当然比不上张家,但足够孩子们上学读书,苏家人已经心满意足了,尤其他们现在培养出一位十八岁的举人,苏母经常说是自己家祖坟冒了青烟。

第139章() 
苏家现在的一切都起源于苏秀姑的提点,虽然后来的进益都来自自己的努力,但苏家全家都十分尊重秀姑,诸事都和秀姑商量,满仓成亲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不会瞒着秀姑。乐…文…

    壮壮说满仓快成亲,实际上双方只刚定下。

    在满仓的婚事上,秀姑记得母嫂以前的想法,她们想替满仓择一门会在仕途上帮助满仓的婚事,或是有钱,或是有权,因为苏家根基过于浅薄,未必能将满仓的前程打点周全,也曾立意必定善待对方,然而出乎秀姑意料的是苏母和苏大嫂如今没有这么做。

    满仓的未婚妻姓李,名唤玉华,是耿李书院一位老师的女儿,乃江南金陵人氏,家境殷实,虽非大富大贵,但也称得上是耕读之家,毕竟能在耿李书院教学的先生本事不小,每月束亦是不错,养家糊口是绰绰有余。

    因壮壮在书院读书,秀姑又住在桐城,也知道李玉华。

    这个李家原籍金陵,和李淑人的娘家没有丝毫关系,仅是同姓而已,没有像一些贪慕权势的人家一样恨不得和有权有势的同姓之人联宗。

    李玉华年方十六岁,生得容貌清秀,端庄大方,虽然不是什么绝色美人,但是他的性格豁达开朗,心地又十分善良,烧菜做饭、针织女红无一不精,也随父亲读书识字,极有见识分寸。李家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李玉华经常随母出门上街买菜,与苏母和苏大嫂有数面之缘,又因满仓在耿李书院读书,一来二去两家就熟了。

    秀姑家里开着肉铺,在桐城是有名的,秀姑偶尔在肉铺里忙活,也见过李玉华几面。

    不止苏母和苏大嫂十分喜欢她,满仓时常帮父母送菜也见过她,时日一久,心中渐起爱慕之心,方向父母说明并请冰人求亲。

    闻得是满仓之意,而非刻板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存在双方没见过面的情况,秀姑倒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她在这个时代生活多年,好似和世人一般无异,但骨子里还是更倾向于因为有感情所以结为姻缘的婚姻。

    “满仓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娘和大嫂何不再等几年,男子成亲二十余岁也不算晚,若满仓二十来岁上京赶考,金榜题名,说不定能传出榜下捉婿的美谈。”秀姑心中对这门婚事十分看好,没有任何异议,不由得开了一句玩笑。

    有榜下捉婿能力的人家多是寻常人家望尘莫及的,有权有势,自此可平步青云矣。

    担心母嫂父兄将来后悔择此亲事,秀姑方有此等言语,看似玩笑,实则认真,如果他们将来后悔,埋怨李玉华,莫若今日不结此亲。

    苏大嫂听了却是莞尔一笑,“你都是四个孩子的娘了,开这样的玩笑干什么?我们是哪个名牌上的人,满仓不过一个侥幸得以中了举人的农家子弟,长得又不像壮壮那般俊秀,有什么本事叫富贵人家捉了他去做女婿?”

    苏大嫂也不是没想过这样的好事,但是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多了,许多事反而看得更加明白了,不似从前那样因居住在大青山村一个小村子里,耳目闭塞,胸中格局狭小,仔细想想,榜下捉婿的人家女儿未必多好,如果好的话何必榜下捉婿?理应一家有女百家求才是。

    那样人家的女儿出身高贵,娇生惯养,下嫁之后未必看得起出身贫寒的自己及其家人,说不定会仗着权势欺压自己的儿子,另外传出儿子攀附权势的嫌疑。

    因此,苏大嫂经过深思熟路,很早之前就决定选一门普普通通的亲事,此事问过家人和满仓的意见了,不是她独断专行。

    俗话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虽说这是一门普通的亲事,聘礼嫁妆皆不如何丰厚,李父在耿李书院中也不是十分出色的教书先生,但李家的根基远远胜过苏家,李父身上也有举人功名,多年会试次次名落孙山才歇了心思,受李淑人之聘到书院执教,桃李满桐城,若非满仓少年中举,增色十分,未必能聘得李玉华为妻。

    “与其说我们满仓,妹子你不如操心壮壮!”苏大嫂诉完衷肠,笑着说道,“壮壮虽然满仓小些,到底也是差不多的年纪,模样长得俊,你们家底子又厚实,别以为我不知道,媒婆都踏破你们家的门槛儿了。”

    这却是实话,壮壮一直都是桐城各个中等人家眼里的香饽饽。

    如果是其他人,也许已经开始替壮壮操持婚事了,毕竟壮壮已经十八岁了,偏偏张家当家做主的是秀姑,而她本身是十分开明的人,

    并不赞同因为壮壮到了年纪就必须结婚的情况,而老张和张硕问过壮壮,得知他暂时也没有成亲的念头,就不打算给他定亲了。

    秀姑这么说,苏母和苏大嫂当然不会多事,即使有不少人家都托她们向秀姑提亲。

    满仓成亲是苏家的一件大事,苏母婆媳二人说完事情,就别过秀姑,匆匆赶回家去,准备成亲需要的诸多事务。

    秀姑闲来无事,也常坐车回家帮衬一二,拣了几匹好绸缎和几件首饰给娘家作聘礼。

    满仓虽然不是大青山村唯一的举人,但却是最年轻,最有前程的举人,他的婚事,也是大青山村的事,自告奋勇前来帮忙的人不可胜数,到了成亲前一日,秀姑一家乘车过来时便看到人头攒动的情景,处处都是酒香肉香。

    张家和苏家同村,算是邻里,然而秀姑是出嫁的女儿,便是亲戚,许多事都用不着秀姑帮忙,只需和来来往往的亲戚聊天论事即可。

    张家近些年一直住在桐城,张硕又做了对于大青山村来说极高的官儿,管着桐城许多方面的事务,自己家里又有钱,凡来到苏家参加婚礼的近邻亲戚等大多都是以好听的话奉承秀姑,并没有一个人说酸话。

    眼见秀姑穿着月白缎子斜襟盘扣褂子,露出罩在里面的粉色立领小棉袄,底下配着一条湖蓝绸子裙,皆是八成新,通身上下只头上插了一对翡翠簪子,耳畔翡翠耳环打着秋千,腕上翠镯如水,并不显得奢华,但是面容白皙依旧,竟似没有一点风霜染上眉梢眼角,因操劳家务而显得苍老的翠姑羡慕不已,不过她只是羡慕,而不是嫉妒。

    “大姐,怎么没见小野猪和一对小麒麟儿?”翠姑含笑开口,左右张望了一下,并没见到秀姑生的三个孩子,不觉满心诧异。

    秀姑回头见到她,脸上立刻堆满笑容。

    “阿麒和阿麟跟着他们爷爷呢,开疆正在上学,今天没叫他请假。”张开疆天生神力,自小营养充足的缘故,人也十分聪明,但在学业上并不是那种一点即通的灵透,秀姑教子严格,除非出了大事或者开疆自己生病,轻易不让他告假。

    苏大嫂听到她们姐俩对话,笑道:“开疆功课要紧,不过这对小麒麟儿可不能多懒,今天铺床时叫他们滚床,让满仓两口子沾沾秀姑的福气。”

    秀姑扑哧一笑,“我哪有什么福气?”

    “怎么没有福气?满村里头找不出第二个比你更有福气的人了。”丽娘因家里有事,晚来了两步,可巧她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她们姑嫂两个人的话,事实上不止苏大嫂这么觉得,她也这么觉得,“一对小麒麟儿滚喜床,新郎新娘明年添对双生子,多吉利多有福气!”

    翠姑笑着称是,“就是这么说,大哥大嫂明年添丁进口一添就是一对双生子。”

    苏大嫂笑得合不拢嘴,“承你们吉言。”

    说笑一阵子,外面有人叫苏大嫂拿东西,她便出去了,屋里只剩秀姑和丽娘、翠姑,随后又进来三四个妇人,她们便掩下了刚才的话题,随意说些闲话。

    “对了秀姑,马县令任期满了吧?来咱们这儿可是流年了,早先不是说今年就升了么?怎么还没动静?”丽娘的儿子和张开疆随着马县令的儿子上了几年启蒙,一来二去,自然就和明月熟悉了,兼她本来就是千金小姐出身,明月和她交情极好,只比秀姑逊些。

    她提起这件事,秀姑表示很无奈,“原说升的,只等和下任县太爷交接后就离开桐城,不料新县太爷在来的路上一病死了,马县令只能留下等其他新官到任。”

    丽娘一愣,“这可真是……”

    “可以说是无妄之灾吧,那新县太爷也是没有当官的命,听说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好不容易才谋了这么一个缺儿,谁知就距离咱们府城百十里了,他却死了。”秀姑和明月来往亲密,消息灵通些,知道的事情自然也多,尤其这件事关乎马县令的前程,明月可是气坏了,但是也没办法,总不能不交接就离开桐城,留下一个烂摊子。

    丽娘听了,叹息不已。

    秀姑正欲开口,忽见张三婶和女儿红花一阵风似地进来。

    “秀姑啊,你好福气啊。”张三婶话说出口,紧接着满脸堆笑,“满仓成亲了,壮壮也该娶个媳妇孝敬你了吧?可有人选了?”

    秀姑淡淡地道:“壮壮婚事不着急。”

    张三婶一拍大腿,“怎么能不着急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壮壮这般大了,再等几年,好姑娘都叫别人挑走了。我跟你说,我这里可有一门极好的亲事。”

第140章() 
虽然不知张三婶口中的好亲事指的是谁家,也不知道那名女子到底是好是坏,但在秀姑看来,张三婶所谓的好,自己不见得满意,更别说壮壮了。

    身处于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秀姑一直没有独断专行的意思,打算自始至终都听从壮壮的意愿,选择他喜欢的,而不是门第富贵,她自己只是一个寻常的农家女子,嫁给一个杀猪的屠夫,就算家里有几个钱了,丈夫也做了末流小官儿,依旧没有资格鄙视任何小门小户,因为他们和自己不分高低贵贱。

    因此,不等张三婶细说具体详情,秀姑就一口拒绝。

    “不好意思啊三婶,我家壮壮暂时不说亲,目前先忙满仓的婚事。”秀姑抚了一下鬓角,目光流转,更显得年轻俊俏,但掩不住神情中的肃然之色,断然之意。

    张三婶首先注意到秀姑髻上斜斜插着的两根翡翠簪子,通体翠绿,如冰如水,荧光流转之间,好看异常,竟不比豆腐张前儿给翠姑买的金簪子差,更难得的是两根簪子几乎一模一样,都雕作并蒂莲,耳环镯子戒指也都是一块料子做出来的,张三婶虽不大懂玉,但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忍不住撇开自己的来意,凑到秀姑身边,眼睛直瞅着她的发髻。

    “乖乖,这是啥玉?这样好看。”张三婶问道。

    红花听了,也看向秀姑发髻,焦黄枯瘦的一张脸上透出显而易见的羡慕嫉妒之色。

    软玉内敛,硬玉外放,和田玉便是软玉,翡翠则是硬玉,普通人见到前者或许瞧不出什么头绪,见到后者却能看出其美,更兼京城尚翠风气逐渐向各地散播,所以现在即使是在桐城也以翡翠为贵,乡下偶尔能听到一两句关于翡翠的事情,知道是名贵首饰。

    秀姑淡淡回应道:“是翡翠。”说话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