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黄金时代-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枫如此宏伟的蓝图让几个老外激情澎湃,幻想着十年时间亲手建一支中国的阿贾克斯,甚至能踢出世界的顶级俱乐部——那简直不能太美。

    特别是在这个看起来十分穷困的地区,能帮上一群孩子,再发现一堆马拉多纳、罗纳尔多一样的天才……这可是一生的荣耀,为了这个工作,也知道韩枫也搞的没钱了,他们中的乔尔和奥斯汀甚至不想要工资了。

    “我孤身一人,只要有饭吃有球教,钱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能在死之前完成这么伟大的事业,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乔尔拍着胸脯说到。

    韩枫摇头工资当然必须得开,再缺钱也不差这点钱,韩枫也十分欣赏乔尔他们做的前期工作。

    他们几个来这些天里,已经针对北方人特别是蒙族人很像匈牙利、捷克人一样的体质及运动特点,提出了全欧洲模式培养的规划。因为身体的高大壮而不是短快灵,所以确定了以长传冲吊,高打快打、防守反击为基础的球队培训基调。

    按他们的说法,不管第一批找来的是什么样的球员,狼牙队的未来在还没有发掘出来的孩子身上。人的特点决定了球队的气质和技术打法,所以最合适的就是团队配合作战的欧式打法。在此基础上,再去发现个人。个人技术因人而异培养,真能发现一个天才球员,那再改变打法也不晚。

    组建一线队,陈国华已经走访了几个体校。

    红山口会议六月份召开之后,各地改革马上开始,各省的体队,尤其一些缺钱少人的各省队都在波动中不知自己的前途在何方。其实海市的足球基础也相当不错,中小学都有足球联赛,可是这次改革已经把这个要求从文件中移除了,也就是说,松峰市并没有按足协和体育部的要求进行改革,事实上松峰也没有足球基础。于其它城市,很多球队都因缺钱面临解散。按陈国华的说法,承诺给发工资就能挖一波球员来。而辽足等甲级联赛的高水平球员,想弄也不一定弄来。

    “之前我做了一些信息准备。”韩枫拿出来早在一个月前,刘乐就收集到一起的八支甲级a组联赛、十二只乙级联赛,以各省体队为主的队伍大名单,还有一些不能打上这个赛事,却在记忆里挖到的名字,把资料交给陈国华,“画了圈的人通过分析和判断定下来的,相信奥斯汀和大卫去考察一定会满意。”

    李鸣、齐宏、范志义、赫海冬、孙挤海,殴处良、高锋……

    有几个还画了*号,标了不计代价的要拿到手。

    “赫还是部队的人,怕是难。”陈国华摇头,“国内前锋也就他打的有气劲,再不就是这个叫杨辰的也不错。不知他的母队会不会放人,估计难。听说明年准备一年,94年正式职业化,我会按大卫的建议,建和阿贾一样的标准来设计,预算已经做出来,初步的计划,用市体育馆不自建球馆就已经200万左右,这个还没和你说。”

    “不多不多,球馆也一定会建的。”

    “韩,我们定位在一座小城,这会严重影响门票和广告收入的,不如去首都吧。”大卫摇头,“毕竟松城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水平都很低……”

    韩枫摇摇头,笑了。

    “相信我吧。真阿贾的球迷不是世界各地都有吗?更有很多欧亚大陆的人会选择千里迢迢的去现场看球。”

    想想也对,大卫不再坚持。虽然这里的环境艰苦,可是老板和总经理几乎全部放权给自己了,能亲手打造一只中国的阿贾,最好是等职业化对接世界之后,再去抢阿贾的人过来……该死的,我一定要报了这个扫地出门的仇恨!

    接下来,就是各种招募工作,特别是希望工程和俱乐部都需要人才来推进,韩枫把孙洪根留下,把王广秀从京城调回来帮助陈国华组建队伍。第一笔款项则是东凑西凑,甚至从大哥那里挪了两百万过来才填上,不过,刘云那边儿过不了一个月就会有好消息传来,那笔钱就扔在这个坑里吧,为了心目中足球的未来,为了以后看球不次次受堵,为了国内心中扶不起的阿斗,烧点儿钱又算什么呢?

    孙洪根带来了一个韩枫几乎都忘记了的消息。

    他那一万亩地种了大西瓜的土地上,每亩地出产了五千多斤的西瓜,因为个大味甜口感好,每斤卖到京城、津城的价格在1毛左右。

    也就是说,光出产的西瓜,就能卖出500万元!去了运费人工等成本,至少能赚300万元左右。

    “早知道种瓜能赚钱……哎,这都是命啊。”孙洪根无比的懊悔,可他知道,就算土地再在他的手里十年,他也不会种西瓜。300万,早就把他投入的20万倍番过去了——人和人不能比啊。

    

第213章 底盘大就推不动() 
其实,连韩枫也没想到竟然会收获了——因为那边儿的天气十年九涝,能长出甜瓜,这么大个头的瓜,那简直就是老天开眼。记得前生在白镇黑城靶基地的时候,那边儿的百姓种瓜几乎都不抱希望能收成的。有一年没一年无所谓,谁知今年天好不说,首农的新型瓜种也十分给力!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和运输,从黑省运到京城就占去了一半多,可要是不运出来,也卖不上价,在当地西瓜卖不出直接扔沟里连牲畜都不吃的。

    这300万夏瓜摘掉之后,二大爷种秋白菜,过秋收了再来京城卖。连哈城和吉城都不考虑,二大爷韩立峰给外派工人开的工资非常高,很多人甚至想连家都搬过去就在农场干活生活不打算回来了。。。

    有想法就好,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来选去,不管怎么选,只能走一路。

    一路无归。

    韩枫让二大爷把这300万用在首农绿色与朝阳、通州农民合作的投资资金,迅速展开了两地谈判合作,同时柳诗雅的基地改造工作也马上开始——喜羊羊用自身已经达到300万资产的总额做抵押向京中信银行贷款300万用于大型仓储的建设费用。喜羊羊已经跨上了自我保障发展的道路。

    晚于喜羊羊完成十日营收报的羊羊餐饮烤吧七店总净利达到日净均3。5万,月均更是达到了恐怖的00万!也就是说,孟秋歌的年内创下千万利润的目标理论上已经完成,因为按这个收益,每个月就能再开4…5家店,如果装修和人工、供料能跟上,这将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可事实上,和便利不同的是,烤师和服务员都需要培训周期,装修时间更长。而且烤肉店用工数量每个店都在20—30人左右,这是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七店同营已经是孟秋歌当下管理的上限,食材供应的上限,再想扩张只能先解决人力和供应的问题。

    阿妈的调味品工厂已经能调试机器,原料已经买了过来,舅舅们都成了阿妈的帮手,姥姥身体也好的很,竟然还能跃身上马,连骑个几十公里去丹镇买东西……看到姥姥的时候,韩枫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活着是真实的,就是来这个时空改变她们的生活的。谁说现在的她和他们不是仅此一生呢,毕竟世间重生者寥寥无几吧?莫不是,世间奇人皆穿越,伟人俱重生吗……

    姥姥给好久没见着的大外孙亲手下了一锅蒙古面条儿,韩枫吃了五大碗。小屋子里无比的温暖,透过窗却看到了小河对岸边,那个已经久久没有生火的小屋。

    “小枫,想她了吧。”姥姥吐了一口旱烟,淡淡而言,“女子嘛,就是娶来生娃、传宗接代的。我不反对她闯事业,可是——人活着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钱,有吃有喝能像天上的雄鹰去飞。哎,可惜了的,这世道已经变了,变了。听姥姥的话,世上再找不出另一个能比玲花对你好的女子,姥姥看人的眼神准着呢,她可是我从小带到大的啊。”

    韩枫默默的“嗯”了一声,实在不知说什么。

    “倔娃。”疼惜的摸了摸韩枫的头,姥姥不再说这个话题,儿孙自有儿孙的福,这已经是第三次和外孙说这事儿了,姥姥心里有些落寞。

    在姥姥家住了一夜,韩枫开车回松城,随后坐上去常春的火车,再乘长途汽车向东南,坐一天的板车到达珲城。

    这座以森林为名,位于三省交际,日本海上中国唯一的出海口,就在这一年,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开放城市,历史上以宁古塔区被爱新觉罗皇族列为封禁之地和龙兴之地,实实在在是个非常优美而特别的城市。人口虽然不多,可是拥有汉族、满族、鲜族、俄罗斯族多样特征的小城,显得十分别样。

    前生,韩枫的新兵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然后送去了距离这里六十公里的长白山上某边防团,据说那个团还是从黑瞎子岛移防过去的,当年那场惊动了世界却记载不详的珍宝岛之战,韩枫知道的应该更接近事实真相。

    而韩枫所在团就在下一年,将在重新堪定的国界上建立东方第一哨。虽然韩枫不在那个营中,可是却也去观摩过,一年半的边防兵生活,和常涛班长共进过三次城。

    这个城当真是“雁鸣惊三国、虎啸震三疆”的地方,韩枫来到后来修望海阁的地方,眺望着远处的俄境和海天一线,心里说不出的复杂。既有国土失离的怅然,也有前生今生纠结在一起的麻燥。

    常涛,现在应该是一个四年的老志愿兵了吧,一直没提干,只要进狼牙可惜不顾条件,应该就是在五月份左右,他犯了错误,会被发配到团后勤养殖基地,距离珲城团部四十公里的山林江畔去养猪。而前生韩枫是在新兵下连之后被分到猪场的,应该是赶年的四月份儿。现在,等于是提前了半年多来到这里,而且自己不再是新兵——

    这一路上,韩枫想了若干个能把常班长诓出部队,别再继续当老兵的办法——如果按原轨迹,也许这个世界没有了自己这个新兵,他不会因救人而受重伤?韩枫不知道老天爷的剧本是怎么拿的,也不想故事向那个方向发展,来这一趟,就是想办法把他弄走。反正,他的脾气注定了在部队里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和叶方华一样,是个心中有追求,不屑于世故的人。加上家庭出身的骄傲和孤独,没好。

    在团部的外头转了一圈儿,看了看前生新兵训练时呆过的地儿,然后等了半天才遇到一个到大兰屯的大拖拉机,一路蹦蹦,冒着灰烟,傍晚时分到了边团后勤部所属的猪场。

    这个大兰屯已经距离边境不到三公里,而就在明年重新堪界之后,整个山那边儿整个的一大块都会成为我国的领土,而现在中俄双方都在这个岛上有所存在,界线不明,双方哨兵只有一个班,可长达三十六公里的林区,有数不清的可以走私、越境的小路。

    这里是2营的巡逻区,韩枫有小一年半的时光就是在这漫长的林海边境线上度过的。那个时候,刚刚从学生转成个士兵,被陷害的事导致心情很不好,是个孬兵。也是常涛很快带他出了低谷期,单拉训他一个,逼他学文化课,超强训练,养猪,带着一起抓走私犯,两年后考上军校,离开这里后竟然十年未能再回来,常班长也就再也没了音讯。

    拖拉机上,还有别的外地人,五个,各带了一大麻包的东西,叮叮当当的,能听出来装的是酒。两瓶高度的老白干,能在这边换一件纯皮子大衣或者俄军官的厚呢大衣,那边儿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吃的喝的,而解体之后的俄国92年正是无比的艰辛,当真是有什么都拿出来换吃用甚至还有胆大有手段的,偷运过枪支,贩卖过俄国媳妇儿。

    哦,对了,还有一个听说的真实的故事。

    关于底盘的故事。

    当年就是这么一堆手拎包,小道客们中的一位,竟然用一瓶儿红星睡了一个俄国大妞,而且不是偷情,是人家的汉子大大方方的推他老婆上床的。而且,更巧合的是一炮打响,这位走私哥有了个俄国儿子,只可惜叫俄国的哥们爸爸……那家伙说,折腾一晚上,都没摆弄明白。底盘大啊,要不是年轻有劲还坚挺,根本就得自卑到当场站不起来。

    那个时候的韩枫,特心驰神往。啥叫老汉推车呢?底盘大就推不动啊,真个不明白。说给常班长听,被一顿狠揍。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214章 这个兵种也不是想当就当得的() 
【感谢我先看看好么和黑姐打赏、感谢小雨培根月票支持。】

    后来,这个招式也试过,没有想像中那么神奇。

    当然也许是因为云希的底盘没那么大的原因,并没有更多的快感。

    对于别的女人,韩枫没有想过,天天拎着脑袋在各个部队忙乎,回去能有交个公粮的时间就不错了。不过,前生就这个年龄的时候,荷尔蒙爆棚,又能见着来来去去的大洋马,天天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