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侦探先生-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进院子,林雷就看见了三个人。

    两个男人,一个女人。

    准确的说,是两个老年人,一个中年人。

    一名五十多岁模样的老妇人站在西边的平房前,在她身边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而在东边,则是站着一名起码六十岁的老者。

    这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林雷,却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上前询问。

    陆芸又看了一眼材料,小声地说道:“西边的是母子,母亲叫白桂兰,五十七岁。儿子叫刘成,三十九岁。东边的那个老者叫刘红军,六十二岁。白桂兰的丈夫刘红强是刘红军的哥哥,她和刘红军是叔嫂关系。”

    林雷微微皱眉,追问道:“刘红强呢?”

    “死了……”陆芸继续看材料,“九二年病死的,正常死亡。”

    林雷点点头,往西边走去。

    就在这时,东边的刘红军走了过来。

    林雷来到三人跟前,先是打量了他们一番,而后开口问道:“案发那天,你们三个都在院子里吗?”

    刘红军和白桂兰对视了一眼,而后刘红军说道:“我嫂子和刘成在家,我是晚上八点左右回来的。”

    “八点?”林雷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问道,“确定是八点吗?”

    刘红军一阵剧烈地咳嗽过后,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是的,八点之后吧,大差不差。我在龙王山附近的建筑工地干活,每天都是7点半才下班,从龙王山那边回家要半个小时左右。”

    说完之后,刘红军又开始咳嗽起来。

    林雷微微颔首,转头看向了白桂兰母子:“你们当时在家做什么呢?”

    “做什么?没做什么啊!”白桂兰眉头微蹙。

    白桂兰的儿子刘成这时候说话了:“那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我那时候十七岁,在读技校。那天放学后我就回家了,我妈做好了饭菜等我。至于后面发生的事,也没什么好说的,吃完饭我看电视,我妈在院子里洗衣服,那是很普通平常的一天。”

    陆芸看了白桂兰一眼,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冬天的,你在晚上洗衣服?”

    白桂兰想也不想,直接回答道:“白天我在主人家干活,晚上才有时间。”

    原来白桂兰当年的职业是一名保姆,只有晚上回家才有时间做一些家务活。

    这似乎没什么可疑的,陆芸有点不死心,又问了一句:“你在院子里洗衣服,有注意到院子外面的情况么?”

    白桂兰茫然地摇了摇头:“没有,当年我们家比较穷,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都是用手洗,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外面的情况。”

    其实卷宗了也明确地写了这些情况,当年警察反反复复问了很多次。陆芸再问一次,不过是获得更直观一点的印象罢了。

    卷宗上都是冰冷的文字,但是相关情况从当事人的嘴里再说出一次的话,很多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人是有感情的,或者说人是有心理活动的……

    任何一句话,放在纸面上也许看不出什么,但是说出来的话,你脸上具体是什么表情,很多时候能够反映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目前来看,刘红军、白桂兰和刘成没有任何异常。

    就在这时,林雷忽然转头,扫视了刘红军一眼:“我没记错的话,龙王山距离这里很远,你回家要半个小时以上,你平时是怎么回家的呢?坐车?骑车?还是……”

    刘红军一下子愣住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他自己上下班采用什么交通方式,似乎与案件没有什么关系吧?

    “嗯?”林雷继续追问。

    刘红军摸了摸鼻子,回答道:“骑车,骑的是三轮车。”

    一听到“三轮车”三个字,林雷眉头轻轻地抽动了一下:“上下班骑三轮车?”

    按照常理,骑自行车比较正常,三轮车么……

    刘红军解释道:“我在龙王山那边的建筑工地主要是做木工活,我的木工工具都比较重,自行车也驼不了,所以便是骑三轮车上下班。”

第266章 平仓巷(六)() 
现在的木工若是要携带工具去干活,一般骑电瓶车摩托车都可以,但是在二十年前,除了自行车之外,就只能骑三轮车。

    那个年代是没有电瓶车的,而且摩托车也很贵,刘红军这种条件的人肯定买不起。

    加之当年的工具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很多木工工具都非常笨重,运输很不方便。

    所以,刘红军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林雷扫视了一圈院子,他记得穆东方说过,所有物品都原封不动地“1:1复制”过了,可是却没有看见刘红军所说的那辆三轮车……

    刘红军明白林雷在看什么,补充道:“当年我的三轮车案发后不久就丢失了,那辆车很老旧,后来买也买不着相同型号的,只能放弃。”

    穆东方重建“案发现场”是他儿子得自闭症之后,这个时间点与案发时间点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刘红军的车丢了,那也不能随便弄一部别的车来“滥竽充数”,也只能作罢。

    陆芸看了林雷一眼,发现他没有任何表情,似乎在琢磨着什么要紧的事儿,也不便打扰他。

    陆芸对在场三人说道:“这里的房间是按照平仓巷修建的吧?”

    刘红军等人点点头,一齐说道:“是的,完全是复制修建的。”

    陆芸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林雷,示意去房间里看看。

    林雷当然没有拒绝,他收敛起了心思,开口说道:“嗯,我俩进去看看,其他人在外面等着。”

    说完之后,林雷带着陆芸一起将东边和西边房间都仔细地看了一遍。

    房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家具电器都是按二十年前原样布置的。

    在刘红军的家里,林雷没有发现女人用品,根据资料显示,刘红军的老婆在九一年的时候,就“南下挣钱”,跑了……

    在九十年代,去南粤省“挣钱”的女人很多,大家都懂得。

    她老婆具体是做什么,刘红军说自己也不清楚,反正人都跑了,找谁问乔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准即使刘红军知道了,也不愿意跟外人说……

    而在白桂兰和刘成的屋子里,林雷看了几圈,也没看出什么异常。

    想想也是,当年的警察又岂会没有查过?

    这两家人是亲戚,家庭条件都不算太好,但也不是太差。

    刘红军是木工,白桂兰当年是保姆,至少都是有正当职业的人。

    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小老百姓。

    从白桂兰的房间出来之后,林雷便带着陆芸以及李小安和古力一起走出了院子。而后,李东军等人也离开了院子。

    等他们走远之后,陆芸将目光投向了林雷,小声地问道:“怎么样?”

    林雷笑了,反问了一句:“你觉得呢?”

    陆芸微微蹙眉,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摇摇头:“不好说。可能性很多,但是也不能胡乱猜测,没有任何证据。”

    林雷点点头,眼睛却看向了下一站——一家挂着“北方水饺”招牌的的饺子馆。

    在二十年前——即使是在现在,这种“北方水饺”小餐馆也是随处可见的,而且经营者多半选择在不算太热闹的地方经营,因为临街的铺面,往往租金很贵,对于店主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走进饺子店以后,林雷看见了两个人。

    一男一女。

    男的约摸五十岁上下,而女的也是差不多年纪。

    男的是老板,叫李昌金,而女的则是老板娘,叫马芬。

    按照资料显示,这夫妻两人当天都在饺子馆……

    进入饺子馆之后,林雷并没有马上问话,而李昌金夫妻也没有说话,显然他们知道林雷是干什么来的。

    林雷进入之后,直接穿过了大堂,进入了厨房。

    这家饺子馆的厨房很小,小得只放得下锅碗瓢盆。

    一口煮饺子和面条的大锅,几乎就占了厨房一半的地方。

    这里不光是提供饺子,也卖面条。

    在二十年前,面条的价格肯定比饺子便宜,那些手头不那么宽裕的食客,多半便是来吃面条的。

    当然,现在这年月,饺子的价格还真卖不过面条,饺子再贵,能贵到哪去?可是味千拉面吃一碗面,你试试?

    林雷很快就从厨房出来了,在里面实在是太局促,连转身都很费劲。

    “那天的生意怎么样?”林雷看着李昌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生意?生意不好,没什么人。”李昌金似乎是回答过很多次了,所以想也不想,直接就回答了林雷的问题。

    陆芸微蹙眉头,看了一眼饺子馆大堂的布局。

    这里摆放着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的每一边,都放着一跟长木凳。

    也就是说,桌子的四边都是要坐人的。现在的餐馆一般不会如此布局,最多也就是桌子的两个边坐人而已。但是在二十年前,人们没有这么“讲究”,一张桌子分别坐着四个不相干的人,那也是无所谓的。

    “案发那会儿正是晚饭时间,为什么生意不好呢?是平时生意都不好么?”陆芸问李昌金道。

    李昌金还没回答,他老婆马芬先吱声了:“因为太冷啦!那几天东方市特别冷,巷子里人流量比平时少了一大半,我们的生意自然也不行。我还记得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下雪呢!”

    在马芬身边的李昌金又补充道:“平时我们店里生意还凑合,就那几天因为天气不好,所以生意也比较冷清。”

    陆芸看了林雷一眼,然而林雷去没有任何表示,似乎他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时,林雷忽然给李小安做了一个手势,一直打酱油的李小安会意,将装有案件卷宗和询问笔录的笔记本电脑抱上前来。

    林雷自个儿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点了几下,打开了关于“北方饺子馆”的询问笔录。

    陆芸仔细一看,原来材料上的内容也明确写了,当天生意不好,没什么人,大约20点左右,李昌金和马芬就关门了,并且有目击证人可以证实。

第267章 平仓巷(七)() 
当年的警察还问过李昌金他们有没有注意到巷子里有什么异常情况没有,结果自然是没有。

    李昌金说自己在厨房里剁第二天要用的饺子馅,而马芬则是在给他打下手……

    从厨房里是看不见外面情况的——若是有客人自然有声音,总而言之,一切都很正常,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从饺子店出来,林雷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接下来平仓巷的六七户住户,林雷竟然一户也没有进去,而是直接就略过了。

    陆芸还好一些,她大概知道林雷心里的想法,可是李小安和古力完全懵逼了,似乎有些不敢相信,林雷居然根本不进现场询问……

    又走过了两户人家,李小安忍不住问道:“老大,咱们真的不进去问问?调查调查也好呀?没准凶手就隐藏在某个地方呢?”

    林雷停下了脚步,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小安一眼,笑着说道:“我不进去,自然有不进去的道理……”

    “什么道理?”古力伸长了脖子,连忙追问道。

    林雷指了指陆芸:“你问问你们芸姐,她肯定知道答案。”

    陆芸微微一笑:“我说卖关子大王,有我在这,你关子也卖不出去了吧?”

    林雷哈哈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古力和李小安齐刷刷地看着陆芸,异口同声地说道:“芸姐,给我们说说嘛,为什么不搞入户调查?”

    陆芸揉了揉太阳穴,解释道:“原因有几点。”

    “这——还有那么多原因啊?我怎么一个都想不出来?”李小安吐了吐舌头,做了个夸张的表情。

    陆芸笑着说道:“就你那德性!好吧,我就来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进去调查这些住户。”

    顿了一顿,陆芸开始了分析:“首先,你知道这个平仓巷,距离东大校门多远吗?”

    李小安一愣,脱口而出道:“不知道!”

    古力白了李小安一眼:“你脑子里装得都是啥呀!前几天我们还去东方市图书馆找地图了的呢!你就没多看一眼地图么?平仓巷距离东大校门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

    “呃——不超过500米,然后呢?”李小安有些悻悻地说道。

    这回轮到古力一下子愣住了,转头问陆芸:“芸姐,然后呢?”

    看着这两人“捉急”地智商,简直是互相比“下限”,陆芸彻底无语了……

    在一旁的林雷似乎打定了主意,要让陆芸来说,故而一直沉默不语。

    陆芸瞪了古力和李小安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