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色-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铭川在这方面缺乏经验,所以不在乎什么背,但他灵觉中清晰地感应到这层黑漆漆的锈色当中有一种阴煞气,很像在鬼门阵中遇到的那种煞气。眼见未必为实,但他相信自己的灵觉不会出错,这东西一定是在地下埋藏了很久。至于为什么背面的纹饰那么奇怪,就不得而知了。而最奇怪的是,这层锈色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包浆,那是常年有人抚摸把玩的传世品才有的。这种矛盾的现象出现在一件东西上很少见,杜铭川自然不会放过好好研究研究的机会。

    他手里的象牙雕件不知是用什么动物的骨头做的,分量比真象牙要轻许多,入手没有沉甸甸的感觉。好在雕工还算细腻,也没有任何人工腐蚀过的痕迹,灵觉扫过,骨头的纹理还在。杜铭川便问摊主:“这牙雕多少钱?”

    “八块!”摊主伸出两个手指晃了晃,指着东西说。“你看这工,这色,我要不是急着回老家,决不能这么便宜了卖。”申州古玩行的切口里,一块钱相当于一百块,八块钱就是八百块。

    杜铭川摇了摇头,手里却拿着牙雕不放,说:“你这东西看新啊。八块贵了,八毛卖不卖。”

    “哪有你这么杀价的,八块真不贵。”摊主嘴里回绝着,却没有不理睬的意思,杜铭川就知道八十块钱差不多可以卖,但他不打算价格压得太狠,他的真正目标是那面铜镜,因为估不着铜镜的价格,所以就拿这个牙雕试试。他装出一副惋惜的神态。轻轻将牙雕放回地上,叹了口气准备站起来。

    果然,摊主马上就松了口:“这样吧。看你小哥顺眼。给你个吃仙丹的价,三块钱拿走。”

    杜铭川笑了笑,把牙雕重新捡起来,又随手捡了个鼻烟壶,踅摸了一阵把铜镜也捡起来,说:“三块钱。搭这两样,成就包上,不成就算了。”

    “那您再加五毛。”

    “不加了。”

    “成,给你包上。”摊主听杜铭川说得笃定,怕到嘴的肉又跑了。赶紧答应下来。除了那件假牙雕工艺不错,还值个几十块钱。剩下两件都是十块钱不见得有人要的东西。

    杜铭川从来没抱着第一天逛古玩市场就捡着漏的想法,虽然对古玩尤其是铜镜不太在行,但出于从小对历史文化的爱好,这种纹饰和包浆让他这个外行也不太看好这面铜镜,但他相信自己的灵觉。这次本就只打算看看,没有想要买东西,所以连包都没背,他把鼻烟壶随手塞进口袋里,牙雕和铜镜却因为太大只好拿在手上,继续在人群中随意地走动着。

    逛到广场西边的时候,他看到珠宝店门口两头大石狮子边上摆着一个小摊,一个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人坐在摊位后面的小马扎上,正聚精会神地看书。没有人会把摊位摆到那个人流稀少的位置,而事实上这里的早市都是要提前预约的,市场的管理人员也不允许随便摆摊。可不知道这个摊主为什么把摊位摆在那里,也不见有人来管。杜铭川不免生出好奇之心,朝那边走了过去。

    摊布上摆的东西不多,一把玉如意,一把紫砂壶,还有两本发黄的线装古籍。杜铭川灵觉一扫,心中有些吃惊,这几件东西竟都是难得一见的好货色。那把玉如意的玉质纹理极其细腻,隐隐有一种温润之感,再用眼细瞧,玉色白而不干,透而不薄,表面形成的包浆厚实匀润。他刚刚从楼兰那里见识过羊脂玉,这东西的玉质虽不如那对泡茶用的玉碗,但看起来却有些年代了,价值未必不高。

    至于紫砂壶,和瓷器同属于陶瓷大类,对于从小和陶瓷打交道的杜铭川来说自然更加熟悉。这把壶的工艺精湛,型制饱满,线条有力,壶身没有太多纹饰,简洁却透着浑然天成的趣味,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灵觉中泥质细密如石,看泥色介于紫黄之间,色泽均匀,滑如绸缎,这种上好的泥料早就用绝。以此判断,这壶就算不是古董,至少也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

    遇见这样的好东西,杜铭川自然忍不住蹲下来研究研究。出于对陶瓷的偏好,他顺手就拿起紫砂壶问:“这壶多少钱?”没想到对面的摊主一动不动,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只管自己看着手里的书。杜铭川抬眼望去,那人穿一身米黄绸衫,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浑身上下一尘不染,脸上也是干干净净,除了两撇八字胡看起来有点怪异,整个人怎么都瞧不出一点风尘,不像是天南海北倒腾古玩的主儿。再看这人手里捧着的书,竟也是一本线装古籍残册,能啃得动这种书还看得津津有味的,肚里没几两墨水是不可能的。

    有墨水的人自然有几分脾气,连卖东西都要找个清静的地方,泾渭分明不占一丝俗气,可这样还能卖得掉货么?杜铭川对这种态度本来不悦,此刻却不免觉得有些好笑,有心看看这人究竟怎么收场,便在旁边的石狮子底座基石上坐下,也捡起一本线装古籍看了起来。

    这册书的封面早已残破不堪,看不清上面的字迹。翻开来一读才发现原是一本手抄的《闲情偶寄》。杜铭川对这书不陌生,父亲留下来的藏书里面就有一本,只不过是民国年间的铅印本,自然比不上这种手抄本珍贵。此书是清代李渔所著,虽以讲戏曲为主,却囊括了吃喝玩乐乃至种花养鱼的内容,总脱不开一个“闲”字,无聊时看看颇为有趣。他随手翻阅。发现这手抄本的内容和家里的铅印本又有少许不同之处,加入了不少抄录者自己的体悟。尤其是其中对饮茶与盆景的内容,引起了杜铭川的兴趣。想起楼兰的茶艺和董子健的盆栽都堪称一绝,就不自觉地与书中的理论对照起来,这一看竟看得入神了。

    摊主仿佛并不在意这种古籍善本被人随意翻看,照旧没有理会。俩人各看各的,把这里当成了旧书摊。期间也有几个人到摊前转悠,大多只是看上两眼,也有人蹲下来问价。和杜铭川一样未得摊主的理会,嘟囔了两句便也起身走了。杜铭川虽然看书,灵觉却未收回。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心中愈发地好笑。

    “看完没有?收摊了。”八字胡忽然把手里的书放下来,打了个哈欠说道。杜铭川便也把书放下,说:“你这样摆摊儿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卖得出去?你这几件东西都不错,我诚心想要。你开个价吧。”他是真喜欢上那把紫砂壶了,玉如意和手上刚放下的手抄古籍也不错。

    “你这样的买主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不到那边去淘宝贝,偏跑我这儿来看书,要看书也去书店里看嘛。”八字胡捋了捋嘴唇上的胡子说。“耐性不错,就是眼神不好。这么大的字你看不到,却还装模作样看书,奇怪奇怪。”

    杜铭川这才注意到地摊布上放着一张宣纸,纸上写着四个字——“只换不卖”。字是用毛笔写成,八分隶,苍劲老辣,颇具功底。他刚才只把注意力放在眼前几件东西上了,倒是没仔细看边上写的是什么,灵觉扫过时还以为这张字是拿来卖的,只是纸张和墨水在灵觉中感来明显是新的,所以就根本没去看。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怪事,哪有到古玩市场摆个摊却不卖东西,还要和人家换东西的?如果真想换,以他这几件东西的品相,去那些大点的古玩店里,未必换不到好东西,比在这儿强多了。

    忽听八字胡“咦”了一声,腾出一只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平放在杜铭川腿上的铜镜捡了去,先放在手上掂了掂份量,又翻来覆去用眼睛仔细瞧了瞧,最后闭上眼,仔细用手抚摸铜镜的镜面,就像是在抚摸心爱女人的脸一样。他伸手拿铜镜的时候,杜铭川本想阻止,以现在的灵觉和力量,就算是世上最高明的小偷也很难从他身上偷走任何东西。但他觉得这个留着两撇胡子的怪人很有意思,就想看看他究竟想做什么。

    八字胡睁开眼睛,却没有把铜镜还回来的意思,说:“镜子不错,地上三样东西,你随便挑一件拿走,镜子归我了。”

    杜铭川没好气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一定肯换?”

    八字胡说:“年轻人,捡着漏不容易,我实话告诉你,你这面镜子在我手里是宝,但在你手里就和废物差不多,你拿到行里任何一家店去问问,十家有九家会说是假货,就算有人看真,按行价也不过十来万。你跟我换,绝不会吃亏的。”

    杜铭川笑道:“我知道你的东西不差,可我也没打算拿铜镜来换。你只换不卖,我却只买不换,看来我们是无缘了。”

    八字胡的两撇胡子抖了抖,说:“得,看你也不像行里人,就让你捡个大漏,三样东西换你一件。”

    杜铭川笑着摇了摇头。

    八字胡一愣,随即把铜镜扔了回来,叹息着说:“给你发财机会你不要,回头别后悔。”说着就将地上的摊布一裹,打了个结,拎起来就走。他这种随手的动作,任谁都会觉得那布包里的东西肯定不值钱,要知道古玩行里的人就算是件精致点的仿品也都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八字胡走了两步,回头对杜铭川说:“要是哪天想换,就来找我。我叫李秀儒,随便找个行里人问一声都知道。”

第一百八十八章 恒远斋() 
杜铭川相信自己的灵觉,那几件东西绝对是真品,但他知道一个道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要说有人肯拿三十万的东西来换十万的东西,他怎么也不相信。八字胡的行为怪异,背后必定有什么名堂。古玩市场就是个江湖,坑蒙拐骗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也犯不着为这么个人儿上心,见八字胡走了也就算了,但回头一看,时间竟然已经到了中午边,原本热闹拥挤的广场此刻变得宽敞起来,一多半摊位已经撤走。那些还在穿梭的人流一眼便知都是游客,现在地上就算有好东西,也多被摊主收起来了。

    一上午捡了一面铜镜,看了半本《闲情偶寄》,杜铭川觉得很值。他又回到小吃城,要了两个蟹黄汤包、一只烤乳鸽和一份宁氏鳝丝饭,算是简单犒劳自己。城隍庙小吃城的东西号称申州最正宗的地方风味,其实也就那样,杜铭川总觉得申大门口的大排档更合胃口。吃完东西,从越来越拥挤的人流中挤过,离开广场进入古玩一条街。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店面房,来这里闲逛的游客大多就是看看城隍庙一带的古街特色,加之古玩店家热心招呼的从来都是带着货或者带着钱的主儿,最厌烦外行人进去东瞅西瞅地看热闹,所以虽然街面上依然有不少人,店里面却非常清静。

    杜铭川随手推开一间店门走进去,柜台后面的电脑前坐着一个人,也不知是老板还是伙计,鼠标不停点着,大概在玩什么游戏。杜铭川进来的时候,那人抬头瞧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盯紧了屏幕,手指继续按动着鼠标。杜铭川也不着急。先晃悠了一圈,灵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扫过,发现货架上及柜面上摆的几乎没什么好货色。靠里的架子上都是瓷器。明显带着做旧的痕迹,这样的东西即使不用灵觉。他也能看出来。外面的货架子上放些雕刻杂件,也都是些粗糙的现代工艺品。中间货柜里摆的玉器倒是有几件纹理细腻、质感不错的,不过杜铭川对玉器所知有限,既断不了产地,又断不了年代,也就凭灵觉做个简单判断而已。

    没有见到铜镜,也没有见到好东西。杜铭川就从店里退了出来。这样走了几间店铺,大多差不多,偶尔也能看到不错的东西,他就随口问问价。店里的伙计或老板见他开口问的都是店里的真品。自然态度就不一样,泡茶闲聊的不在少数。古玩行就是这样,外行除非用钱才能砸出店家一张笑脸,要是内行,身上一个子儿没有也没关系。照样好茶招待。

    杜铭川拿出身上的铜镜让店家鉴定,正如八字胡预料的一样,没人认为这东西是真货。漆面上看不出毛病,问题就在纹饰和包浆,尤其是这种不相搭的纹饰。一眼就是假货。杜铭川就笑笑,把铜镜收起来,冲店家作个揖表示感谢。要是有看上眼的,也和店家谈谈,谈得好就买,谈不好就走人。这么一路下来,他的铜镜没搞明白,手里却多了一块端砚、两颗青田冻的石头。他索性又到邻街的小商品市场买了个咖啡色的小挎包,将几件东西往包里一塞,夹着包继续往古玩街的东头逛去。走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了些风尘,头发也凌乱,再夹个包,这样子倒有几分倒腾东西的江湖跑客的样子了。

    古玩行里把自己不开店,却到处倒腾东西,尤其是专从农村收东西来卖的人叫做“铲地皮”的,也有叫“游击队”的。杜铭川现在就像个铲地皮的。这位新加入的游击队员挎着包,包里装几件东西,东家西家地跑,跑一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