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毅有心与董卓一战,但其军势大,凭自己的力量,恐难以与其抗衡,张英泰然自若,必定有破敌之计,还是稍安勿躁,等待时机吧!

    赵云、于冰均不敢轻举妄动,皆以张英马首是瞻。

    果不出张英所料,董卓摆足了与群雄一战的姿态,静等了几日,见诸侯均无动静,却突然撤出洛阳。

    “董卓煞费苦心,他必防患于未然,我只可跟随,却不可与其交战!”张英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这一次一反常态,令赵云押后督运粮草,李毅又重拾久违的先锋,张英与于冰、华雄亲领中军,大军浩浩荡荡,直逼洛阳。

    “洛阳起火了!”斥候快马来报。

    “大军全速前进,兵入洛阳杀贼救火!”此次出兵,避免火烧洛阳的惨剧重演,是李毅的一个心愿,谁想还是令其发生了,李毅的心情如洛阳大火一般无二,他恨不得肋生双翅,瞬间飞到火场。

    一阵狂奔之后,李毅已能望见前方浓烟滚滚,从其势头判断,城中火势甚大,但大火还未蔓延。

    “快,再快些!”水火无情,只靠一人之力,只能望火兴叹。李毅不得不放慢汗血宝马的速度,不停的催促着将士。

    救火大军终于奔入了洛阳城,李毅行不多远,便看到几个西凉军,在那里堆柴生火。李毅恨不得将他们投入烈火之中,让其尝一尝烤乳猪的滋味。

    “兔崽子,找死!”李毅飞马挺枪,大枪连续抖动,四名西凉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地上的柴草被引着了,手中只有大枪,一根铁棍子,如何扑得灭火焰?李毅急得失去了理智,他飞身跃下坐骑,身体横着砸进了火堆。

    可燃物着火燃烧有三大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需要助燃气体,三是温度达到燃点。只要三中去一,便能扑灭大火。李毅用身体隔断了柴草燃烧所需的氧气,随着他连续翻滚,火势渐消而迅速熄灭了。

    主公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亲历这一幕的弟兄,并被其广为颂扬,迅速传遍五千将士的耳中,激发了爱憎分明之心。对敌人要严冬一样冷酷无情,对待百姓则让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将士奋不顾身,冲入火中救人;在洛阳城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场景,为了抢救房中的百姓。

    与这些舍生忘死,救民于水火的建州将士相比,那些放火的凶手,则为人所切齿痛恨。

    牛辅便是这纵火行凶的首恶,首批宝物被劫,董卓痛心疾首,肝肠寸断,将牛辅骂了个狗血喷头。但他牛辅也遭受同样的命运,他更是痛彻心扉。抱着大捞一笔的心里,请命火烧洛阳。董卓未能看破他真实意图,对女婿挺身而出,为老泰山分忧,而大加赞赏。

    见三公九卿、帝后嫔妃随着主力撤出洛阳,城中只剩下老弱妇孺,这些被董卓抛弃的累赘,牛辅便带领亲随冲入了皇宫。

    但牛辅打错了如意算盘,随着他进宫,手下将士也炸开了锅,数千人马闯进公卿府邸,抢夺劫掠,闹得是乌烟瘴气,也有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以至于刀兵相见,命赴黄泉。

    当牛辅得知情势失控,他才意识到自己因小失大,又一次闯下大祸。急忙收拾残局,聚拢人马。但斥候来报,李毅大军已经出动,正全力奔赴洛阳。

    “速速放火焚毁皇宫!”如今大兵压境,只能舍末求本,牛辅声嘶力竭的喊道。

    随着皇宫燃起熊熊大火,西凉将士才逐渐冷静下来,赶快逃之夭夭,否则抢得的财物,都要拱手送人。

    大多西凉军携带财物逃出了洛阳,牛辅手中能用之兵少的可怜,见皇宫化为灰烬已成定局,他也不敢再作停留,传令将士四处放火,便纵马逃出了洛阳。

    李毅大军进城之时,牛辅刚刚逃走,平民区动手较晚,火势不大,经过扑救或打隔离带,很快被扑灭或者控制。只有皇宫及几处王侯公卿的府邸,因火势猛烈,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留下几百将士巡视都城,防止死灰复燃。李毅带领余下兵马,穿城直出西门,去捉纵火凶犯。

    牛辅的逃功确是一绝,追出数十里,也只抓到几十西凉兵,却连牛辅的影子都没看见。恐遭到董卓殿后兵马的伏击,在接近谷城之时,李毅传令缓缓而行。

    谷县已是一座空城,守将是个胆小无能之辈,早已畏战弃城而逃了。得到斥候的回报,李毅大喜过望,立即传下命令,大军长驱直入进驻谷城。(。)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诺千金兑现在即() 
前方便是函谷关,面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李毅无破关之策,只能等待后续兵马的到来。

    函谷关地位十分重要,出关便直通关中,再无险地可守,乃是董卓可以全身而退的最后一道屏障。董卓将把守关口的重任,交给了心腹大将段煨,并留下一万兵马供他差遣。

    千呼万唤始出来,李毅等了两天,终于盼来了张英的中军。此时李毅军已经壮大至三万余众,虽说战斗力有所下降,但磅礴的气势,与出兵之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挖出宝藏了,这些权贵搜刮的民脂民膏,不但重见天日,更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建州的经济蓬勃发展,但三十税一的税率,无法支撑巨大的财政开支,尤其是开凿运河启动后,财政赤字剧增,百姓们付出辛劳与汗水,只能领白条回家。本想靠航海通商弥补巨额亏空,但航海基础薄弱,不得不采取谨慎稳妥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海上贸易,只局限于家门口,所得利润微不足道。

    正因资金短缺,影响了运河的工程进度,李毅最初严禁发放白条,而导致运河停工。而百姓面临卖粮难的巨大压力,宁可不要工酬,只要运河的重新开工。权衡利弊,李毅只能顺应民意,以发白条的方式,重启了这一浩大工程。

    不过白条丝毫没有影响工程进度,因为李毅言出必行,深得百姓信任,他的名字便是最好的金字招牌。

    就在李毅扑灭洛阳大火之时,喜讯传至军中,松辽运河初始段,东辽水至伊通河段,蓄水通航了。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李毅、张英、于冰乃至全军将士,忍不住欢呼雀跃。

    为了防患于未然,吸取了高句丽入侵,通城之北为人口密集区,东辽水至伊通河的通航,惠及半数以上民众,其意义十分重大。而在李毅领军南下之时,乌侯秦水、饶乐水、东辽水的河道疏通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展开了,经过梳理的河道,加大了船舶的吨位,同时也延展了通航的时节。

    没想到董卓千算万算,几乎机关算尽,落得个千世骂名,却为别人做了嫁衣,成全了李毅。得了这笔巨资,李毅不但能回收所有白条,还能保证建州数年内平稳运行。

    自开兵见仗以来,虽连续取得大捷,却未能犒赏三军,如今李毅摇身一变,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大财主,他只拿出九牛一毛,便令全军士气大振。

    大军进抵函谷关,那一望无际的联营,给段煨以巨大的压力。而李毅军又照搬了虎牢关下那套战术,每日派兵马前往关前造谣生事。只不过上一次是半真半假,而此次却无一句实言。函谷关上守军士气不振,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心虚纷乱士气进一步遭受打击。

    段煨的底牌不多,他不敢轻易出战,只能每日安抚军心,迎接李毅军的强攻。段煨是董卓手下一员猛将,函谷关由他镇守,虽说守军人心涣散,但没有一、两万性命,是换不下这座雄关的。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只有蠢蛋才会无视兵将的生命,去干这种傻事。

    可难题摆在了李毅面前,他是无计可施了,只能将目光投向两位妻子。于冰也是愁眉不展,她默默的计算着时间,突然抬起头来道:“明日轩伟便可重获自由,若将军回心转意,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华雄出身低微,自然没有人为他表字,在李毅营中时间长久,见将领都有名有字,便也请李毅为他表字。李毅信手拈来,表字轩伟,乃高大雄伟之意,令华雄甚为满意。

    日久而生情,尤其李毅等对华雄,几乎等同于自己人,即便是老主公,也没有这么信任过他。此时的华雄心情十分矛盾,何去何从他也犹豫不决。

    即将失去一位爱将,李毅更是心情烦乱,他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道:“李毅仍旧是那就话,轩伟去留自便!”

    李毅仁义为怀,德满天下,为军民交口称颂。而董卓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无所不为,为天下所不齿,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忠臣不事二主,是华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他心中反复默念着此句至理名言,以劝慰自己矛盾的心。华雄犹豫半晌,轻声嘟囔了一句:“华雄非喜新厌旧之辈,恐只能放马关西了。”

    张英闻言心中一震,她眼珠一转,微微一笑道:“华将军请放宽心,我等皆是重信守义之人,待明日定让轩伟重寻旧主!”

    华雄听了张英之言后,本该是高兴才对,但不知怎的,他心中却是无限的酸楚。华雄心中十分矛盾,他魂不守舍的缓步离去。

    见华雄走远了,张英流露出一副眉飞色舞的神情,她压低声音道:“我有一计可破函谷关!”

    李毅闻言一跃而起,于冰也是兴奋异常,她睁大了眼睛,带着一丝疑虑道:“姐姐此话当真?”

    “张英之言千真万确!有华雄相助,破函谷关如探囊取物!”见于冰用惊异的眼神看着自己,张英微微一笑道:“哥哥一诺千金,华雄是不得不放,但放走华雄,如纵虎归山。为了削弱董卓,壮大我们建州军,绝不能让华雄成行。我便想到一条计策,利用放华雄回函谷,不但将雄关诈开,还使他迷途知返,重回我们帐下听用,哥哥只需坐等破关,重收忠诚大将吧!”

    李毅闻言大悦,便急不可耐的一睹为快,张英本想卖个关子,但见李毅猴急的样子,只好将计策和盘托出。此计纷繁复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纰漏,李毅、于冰频频点头,三人计较一番便分头行动。

    在李毅所看押的战俘之中,有一名司马姓段名燔,此人神气活现,不可一世,经详细调查,才知此人是段煨的一奶胞弟。仗着亲哥哥为董卓得意大将,段燔便飞扬跋涉,横行西凉军中。被俘后恶习难改,将他那恶少的嘴脸暴露无遗。建州军优待俘虏,张英想到此人将有大用,便纵容他横行无忌。(。)

第四百三十四章 生一计欲敲函谷关() 
段燔是个浑愣之人,正可以利用他的弱点,作为函谷关的敲门砖。虽万事俱备,却要在段燔身上下些功夫。

    于冰从降将之中,挑选十余名忠诚可靠者,而这些人的归降,并不为段燔所知。人员选定后,开始表演苦肉计。

    为了到达以假乱真之目的,严刑拷打不可避免,经过反复研究挑选,施刑的对象为李蒙、张忠二人。这两人智勇兼备,是李毅等要重点培养和提拔的对象。

    李毅等刺杀刘宏失败,逃亡的途中,曾坐过李强赶的马车,后又赠金令其逃亡西凉。李强因祸得福,避祸至陇西郡,买田置地,过起了舒心的日子。随着家境殷实富足,李强便想起李毅等临行时的叮嘱,让儿子李蒙读书识字。李蒙聪明好学,虽过了总角之年,却也苦读不倦。

    生逢乱世,身不由己,自边章、韩遂叛乱,西凉便陷入连年战乱,而李蒙也被卷入历史大潮。由于李蒙学识不凡,又有独特的见地,他被征召加入董卓军中后,一路青云直上,二十出头便升至校尉。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李蒙一帆风顺之际,命运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跟随徐荣征伐孙坚时,由于赵云的横空出世,致使李蒙全军覆没,带着几十败兵逃回了洛阳,遭到董卓的痛斥,便降职为司马。

    此后李蒙厄运连至,先是随段煨丢了荥阳,后于虎牢一战被李毅所擒。但自从做了俘虏,便被张英辨认出来。见其相貌像极了李强,张英一问正是李强的长子。意外遭遇故人之子,对张英、于冰、李毅真是意外惊喜,立即释放李蒙,并视他为亲信。

    李蒙陷入逆境,突然得到李毅等优厚的待遇,便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便抛弃了董卓,全心全意忠诚于李毅。李毅也将他当兄弟一般对待,如今委以重任,是对他的信任,也是有心进行锤炼。

    自李蒙降职为司马,张忠便成了他的部下。二人相处时日无多,却脾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得知要计破函谷关,李蒙力荐自己的好友,李毅等便确定了两位重要角色的人选。

    为了使苦肉计达到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